正在阅读: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明确产业定位:打造“四高五新”未来产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明确产业定位:打造“四高五新”未来产业

“四高”是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五新”即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

上海虹桥高速公路夜景。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方卓然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周岁”了。

2022年3月2日,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透露,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基于商务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结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经过比较充分的比选和调研以后,和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一起对整个面上的产业进行分析,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着重提出“四高五新”的未来产业定位。

其中,“四高”是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

在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方面,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着力引进标志性、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突出总部经济的能级提升,把稳存量、扩增量、提数量和提质量能够结合起来,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从而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地位,推动总部机构融合多元功能,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

在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方面,商务区将吸引管理、会计、法律、仲裁等机构入驻,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

在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方面,商务区将聚焦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突出流量价值的挖掘和创造,实现流量的裂变增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内涵。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在进口博览会多界运行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

在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方面,商务区将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国际会展会议服务产业,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承载地。

从产业门类来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提出聚焦“五新”,即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

在聚焦数字新经济方面,商务区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建设虹桥数字经济生态区,以数字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和北斗导航等产业,推动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

在聚焦低碳新能源方面,商务区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集聚新能源龙头企业,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碳交易服务,打造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区。

在聚焦生命新科技方面,商务区将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临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支持国际创新医药器械贸易研发等,打造尖端生命科学临床转化基地、跨界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示范区。

在聚焦汽车新势力方面,商务区将强化终端带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和配套资源集聚,支持新能源汽车能够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智慧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打造智慧新交通创新高地。

在聚焦时尚新消费方面,商务区将发挥好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挖掘长三角消费市场潜力,集聚优质进口商品和服务,培育孵化本土品牌,做强生活消费品免税经济、做优时尚设计创意高地、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此前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分“一核、四片区”。其中,“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东虹桥及机场片区、西虹桥片区和北虹桥片区。

在南虹桥片区,闵行区区长陈华文对外透露,聚焦“五型经济”,闵行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枢纽片区有近万家企业落户,集聚208家总部类企业,云南白药、信达生物、超竞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物医药和文创电竞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片区完成税收68.6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核心区完成税收44.5亿元,同比增长68.5%。

未来,闵行区将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政策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和虹桥主城前湾地区高品质开发,按照宗市长的要求,不断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在东虹桥及机场片区,长宁区区长张伟介绍道,《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长宁已落地26项。

其中,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等15项政策具备承接主体和操作案例;东方航空等17家企业纳入商务区首批自贸账户开户名单,国际结算等跨境金融业务更加便利;支持片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推动贴现通业务试点,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票据贴现等现实困难;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限制,给予金融、人才、通关等方面的便利,对扩大企业经营、促进产业集聚产生积极效应。

聚焦“五型经济”以及“四高五新”,长宁片区研究制定产业导向和重点产业目录,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四大经济税收占到长宁片区税收总量的88.53%。2021年,长宁片区累计完成综合税收129.5亿元,约占商务区综合税收的37.4%。

张伟表示,下一步,长宁将继续锚定“最虹桥”目标,按照“七个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长宁片区运作机制,推动资源、政策、服务向东片区倾斜,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显示度的工作成效。

在西虹桥片区,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表示,一年来,青浦区细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推进5方面86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税收100.7亿元、同比增长4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四个片区之最,完成237.8亿元、同比增长22.1%。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构建形成“一核引领、两带辐射、三片聚能、六园发力”的空间新格局,高标准打造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北斗西虹桥创新园、长三角总部经济园、数字经济园、医疗器械产业园、蟠龙文创园6个特色园区。从区域来看青浦片区以全区6%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的税收和14%的规上服务业营收。

杨小菁表示:“下阶段,我们将瞄准进一步建设商务区建设的目标,进一步聚焦核心功能,加快提升创新浓度、发展速度和经济密度,持续推动青浦片区高质量发展。”

在北虹桥片区,嘉定区区长高香指出,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嘉定区承担着“两大战略任务”:一是融入打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核”,江桥镇42平方公里全域纳入中央商务区,,二是推动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嘉定463平方公里全域纳入北向拓展带。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嘉定片区发展态势向好,主要的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高香透露,嘉定片区启动了新一轮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优化工作,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一核聚能、一带润城、三轴联动、四区共荣”的空间格局,努力打造承载虹桥商务区主导功能、链接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

同时,嘉定全力推进“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建设,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临港嘉定科技城、新慧总部湾,三个标杆性项目全面启动开工。

此外,嘉定推进嘉闵线建设,未来将与13、14号线形成“三线融汇、七站连珠”的轨交体系,启动金运路—申昆路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链接虹桥枢纽的便捷路网。

高香说:“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落实44项重点工作和15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23个重大工程,确保全年税收增长30%以上、重点产业产出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明确产业定位:打造“四高五新”未来产业

“四高”是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五新”即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

上海虹桥高速公路夜景。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方卓然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周岁”了。

2022年3月2日,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透露,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基于商务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结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经过比较充分的比选和调研以后,和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一起对整个面上的产业进行分析,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着重提出“四高五新”的未来产业定位。

其中,“四高”是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

在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方面,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着力引进标志性、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突出总部经济的能级提升,把稳存量、扩增量、提数量和提质量能够结合起来,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从而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地位,推动总部机构融合多元功能,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

在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方面,商务区将吸引管理、会计、法律、仲裁等机构入驻,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

在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方面,商务区将聚焦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突出流量价值的挖掘和创造,实现流量的裂变增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内涵。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在进口博览会多界运行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

在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方面,商务区将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国际会展会议服务产业,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承载地。

从产业门类来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提出聚焦“五新”,即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

在聚焦数字新经济方面,商务区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建设虹桥数字经济生态区,以数字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和北斗导航等产业,推动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

在聚焦低碳新能源方面,商务区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集聚新能源龙头企业,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碳交易服务,打造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区。

在聚焦生命新科技方面,商务区将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临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支持国际创新医药器械贸易研发等,打造尖端生命科学临床转化基地、跨界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示范区。

在聚焦汽车新势力方面,商务区将强化终端带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和配套资源集聚,支持新能源汽车能够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智慧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打造智慧新交通创新高地。

在聚焦时尚新消费方面,商务区将发挥好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挖掘长三角消费市场潜力,集聚优质进口商品和服务,培育孵化本土品牌,做强生活消费品免税经济、做优时尚设计创意高地、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此前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分“一核、四片区”。其中,“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东虹桥及机场片区、西虹桥片区和北虹桥片区。

在南虹桥片区,闵行区区长陈华文对外透露,聚焦“五型经济”,闵行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枢纽片区有近万家企业落户,集聚208家总部类企业,云南白药、信达生物、超竞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物医药和文创电竞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片区完成税收68.6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核心区完成税收44.5亿元,同比增长68.5%。

未来,闵行区将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政策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和虹桥主城前湾地区高品质开发,按照宗市长的要求,不断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在东虹桥及机场片区,长宁区区长张伟介绍道,《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长宁已落地26项。

其中,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等15项政策具备承接主体和操作案例;东方航空等17家企业纳入商务区首批自贸账户开户名单,国际结算等跨境金融业务更加便利;支持片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推动贴现通业务试点,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票据贴现等现实困难;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限制,给予金融、人才、通关等方面的便利,对扩大企业经营、促进产业集聚产生积极效应。

聚焦“五型经济”以及“四高五新”,长宁片区研究制定产业导向和重点产业目录,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四大经济税收占到长宁片区税收总量的88.53%。2021年,长宁片区累计完成综合税收129.5亿元,约占商务区综合税收的37.4%。

张伟表示,下一步,长宁将继续锚定“最虹桥”目标,按照“七个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长宁片区运作机制,推动资源、政策、服务向东片区倾斜,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显示度的工作成效。

在西虹桥片区,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表示,一年来,青浦区细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推进5方面86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税收100.7亿元、同比增长4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四个片区之最,完成237.8亿元、同比增长22.1%。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构建形成“一核引领、两带辐射、三片聚能、六园发力”的空间新格局,高标准打造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北斗西虹桥创新园、长三角总部经济园、数字经济园、医疗器械产业园、蟠龙文创园6个特色园区。从区域来看青浦片区以全区6%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的税收和14%的规上服务业营收。

杨小菁表示:“下阶段,我们将瞄准进一步建设商务区建设的目标,进一步聚焦核心功能,加快提升创新浓度、发展速度和经济密度,持续推动青浦片区高质量发展。”

在北虹桥片区,嘉定区区长高香指出,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嘉定区承担着“两大战略任务”:一是融入打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核”,江桥镇42平方公里全域纳入中央商务区,,二是推动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嘉定463平方公里全域纳入北向拓展带。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嘉定片区发展态势向好,主要的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高香透露,嘉定片区启动了新一轮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优化工作,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一核聚能、一带润城、三轴联动、四区共荣”的空间格局,努力打造承载虹桥商务区主导功能、链接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

同时,嘉定全力推进“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建设,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临港嘉定科技城、新慧总部湾,三个标杆性项目全面启动开工。

此外,嘉定推进嘉闵线建设,未来将与13、14号线形成“三线融汇、七站连珠”的轨交体系,启动金运路—申昆路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链接虹桥枢纽的便捷路网。

高香说:“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落实44项重点工作和15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23个重大工程,确保全年税收增长30%以上、重点产业产出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