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毛中楠
伴随着陈序平从邵明晓手里接过龙湖的接力棒,80后的地产总裁在行业内已经屡见不鲜,年轻化的总裁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地产时代。
年轻化或是常态
作为新的掌门人,陈序平不可避免要被打上“80后”的标签。简历显示,陈序平年仅40岁,2008年取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后就入职龙湖,并从工程经理做起,历经项目总经理、地区公司总经理等职,2021年7月开始担任集团地产航道总经理,接棒CEO前为龙湖集团执行董事、投资委员会委员及首席运营官。
值得注意的是,陈序平为龙湖的仕官生,已在龙湖工作了十余年。可研智库创始人贾春晖认为:“无论是仕官生还是管培生,都是企业内升的重要途径。这部分人学历高、智商高、情商高,极大程度上可以填充企业人才的厚度。“
“一般而言,这些内升的人才3年出(人才)库,历经5——8年的任用,约10年时间可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并进入中高层。“贾春晖进一步补充道:”目前行业内,企业内升人才比例约为6到7成。“
事实上,不止是40岁的陈序平,邵明晓上位时也不过45岁,十一年前,邵明晓从吴亚军手里接过了龙湖CEO的接力棒,成为首位职业经理人担任的CEO;如今,当“帅印”递到陈序平手中,龙湖仕官生也由此正式登上龙湖集团组织架构的塔尖,也是龙湖管理梯队建设的一个写照。
而将视野放大到整个地产行业,青年才俊亦不在少数,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融信提拔的余丽娟是一名85后,她接替了深耕融信14年的老臣吴剑担任公司总裁一职,而随着她的上位,融信的高管层已经大部分都是80后。
中梁也是如此,继元老级人物黄春雷辞任后,新提拔起来的联席总裁李和栗和陈红亮也均是80后。金科方面,新董事候选人也趋向年轻化,其中80后5人,占比71.4%。
将时间线拉长,凭借“生猪养殖”起家的新希望旗下的地产公司——新希望地产早在2014年就将重任交给了1982年出生的张明贵,而那一年,他仅32岁。进一步梳理后,不难发现,地产圈的“80”后大有人在,复地李刚、上坤周青等都是“80后”就手握重权。
贾春晖表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信奉长期注意,市场逐渐回归冷静,综合考虑管培生体系的建设、顺应时代变化、人才迭代周期、节省用人成本等多重原因,总裁年轻化或已成为大势所趋。”
多重原因倒逼总裁年轻化
江山代有才人出,多重原因之下,80后不得不走到管理岗位的台前。
在地产的上行周期,老板迫切需要职业经理人帮助其“攻城略地”,而明星经理人凭借良好的业绩以及个人魅力,又能带来一大批得力干将,以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环。事实上,管培生的体系也是在那个周期形成的特殊培养方式——企业需要业务的拓展,通过广撒网的形式,保证中高管理层的厚度。
而一旦到了下行周期,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职业经理人的风光或将不在,老板的侧重点将放在轻车熟路的“嫡系部队”上,在基于信任的前提下,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
但事实上,高管团队的年轻化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伴随着购房趋势的年轻化,就开发商而言,年轻人更懂年轻人,因此,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打造,都迫切需要懂消费者的领导,一方面可以跟上流行趋势,一方面也可以更贴近消费者。
另一方面,专业、年轻的人才将更能发挥作用。地产行业高管的专业背景大多为两种,一种是土木建筑等对口专业,譬如中海总裁张智超毕业于东大土木专业;另一种则是金融,财务,法务出身,比如万科郁亮是北京大学硕士。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从新闻媒体界入行,前泰禾、龙光副总裁沈力男南京大学新闻专业毕业;金科联席总裁何立为曾任职于重庆日报等等。
而由于“三条红线”引发的压力,由“红”变“绿”成了一众房企不得不面对的任务,对财务的要求变得格外严苛,一方面是融资渠道层层掐紧现金流紧张,一方面是三道红线降负债降杠杆的压力。由此,陈志斌、赖卓斌这样拥有深厚财务背景的高管便被推到了台前。
贾春晖表示:“在企业的不同周期,对于核心岗位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至于需要什么背景的人才,主要取决于素质模型的变化,能做到与企业未来三到五年规划相匹配的或成为首选。“
事实上,伴随着老板放权,职业经理人上位以及企业内部管培生晋升,或许,不日之内,90后总裁也会出现在地产的舞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