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音频求解广播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音频求解广播剧

破圈何其之难。

文|海克财经 孙易安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广播剧告别沉寂迎来重生。

早在1924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录制推出的《危险》在英国播放,开创了电台广播剧的先河。上世纪30年代,作为舶来品的广播剧自海外传入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繁荣期,又在电影、电视普及后几乎没了存在感。2000年前后的新媒体赋权让网络广播剧获得了较传统广播剧更为便捷的传播渠道,并逐渐在大众多元的娱乐空间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网络广播剧的兴起,始于民间爱好者“为爱发电”,这种非营利、非专业的路子也导致了很多连载在网站、贴吧、论坛上的作品中途夭折的命运。然而自2010年以来,在新型技术的加持下,双向听觉媒介不断生成,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猫耳FM等以声音服务耳朵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声书、播客、电台直播等业务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如今音频市场整体规模据称已突破百亿。

耳朵经济前景可期,广播剧也搭乘这趟东风,逐渐推开了商业化探索的大门。2017年,前两集免费试听、后续剧集按集数打包出售的首部付费广播剧《杀破狼》在猫耳FM上线,三季连载结束后用户反馈颇佳,截至海克财经本文发稿,其前台显示累计播放量已超1.2亿。《杀破狼》带来的传播效应不仅反哺了配音行业,广播剧从免费到有偿收听的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开拓与巩固。

经过商业逻辑的洗礼,以市场为导向的广播剧大多投入稳定、制作精良,在数量和质量层面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这两个国内最为强势又彼此竞争的在线音乐阵营,近年也不但跟进了在线音频平台颇为看好的播客等热门产品,另已闯入了广播剧赛道:腾讯音乐旗下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懒人畅听、酷我畅听等核心平台已都有广播剧产品上线,而网易云音乐2020年9月推出的全新内容板块“声之剧场”,主打的就是年轻IP改编的有声书和广播剧。

在线音乐平台涉足广播剧是个更大的话题,为便于聚焦,海克财经本文仅就在线音频平台而展开。

剧作家曹禺曾将广播剧的最大优势概括为“给听者很大的想象余地,不见反而比看见了更有回味、更有情趣”,当占据时代风口的短视频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广播剧却以另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听众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里依靠自我想象还原故事场景,参与式创作在弥补广播剧图像缺失短板的同时也增强了粉丝黏性。另外,广播剧看似只有听觉手段的单一形式恰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偏好上日趋细分而其时间和精力又颇为碎片化的特征,各路资本开始更多地投注其间着力深耕。

01造梦技能拉满

在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音频产业报告》中,其将AI文字转语音、真人播诵和广播剧一同归入了广义的“有声书”门类之下。但人们在实际收听音频作品的时候,却更习惯将狭义的有声书概念和广播剧做一个泾渭分明的区分——前者是单人或多人照搬原著的诵读,而后者则是对原著改编剧本的二次演绎,两者带给听众的审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相对复杂的制作流程无形中抬高了广播剧的准入门槛:AI文字转语音简单机械,只用接入AI的API就可以将文字通过程序进行语音转化;真人播诵要求录音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情感朗读书籍;而广播剧却需要经历小说改编、演员配音、二次剪辑、内容审核等系列程序,其中环境音和配乐的精细度也决定着成型的广播剧能否做到带领听众迅速“入戏”。

据海克财经了解,广播剧的初始IP多为叙事文本,而目前强势盘踞国内有声书市场的喜马拉雅FM,其听书栏目不仅涵盖五花八门的小说故事,也囊括了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如果说有声书存在的价值是让人在打发闲暇时光的同时变得博学些许,那么广播剧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依靠声音为听众在现实之外构造起了一个自由度颇高的“异梦空间”。

以目前在广播剧版块集中发力的猫耳FM为例,它主推的作品几乎都是由晋江、长佩等平台的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流行网文区别于严肃文学的核心特征就是它的“白日梦”属性,即情节叙述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主角的“爽度”,即便人物会遭受一部分虐心事件,但这也都是成长的代价或恋爱的助燃,主人公在故事结局上往往都会情感事业双丰收,实现人生意义上的大圆满。

鉴于读者期待和更为直观的阅读量,即便是大神级的网络写手也很难回避市场导向、跳出创作窠臼。而完全贴近受众精神带入需求的网文越是构思巧妙、文笔细腻,越能让读者将其当做逃避现实的幻想乌托邦。许多由网文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之所以遭书粉抵制,除了影视作品重调了故事内容,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演员无法匹配他们心中的“完美”角色,有怨念也在情理之中。

三次元真人复刻纸上人物困难重重,但如果只是寻找声线的重合,那理想的“白月光”未必不能照进现实。于是,广播剧就在这样的预期中破土生长。

网络广播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受业余兴趣爱好所限,此时广播剧的录制者和收听者没有明显的划分,产出的音频文件也较为粗陋。但随着广播剧商配化链条日益完善,声优经纪公司慢慢主导了行业的深度创作。2017年广播剧《杀破狼》开门红过后,音熊联萌、729声工场、光合积木等配音工作室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播放量达千万级别的广播剧就有数十部之多。

在国产剧中,演员声线或台词的缺陷总是可以借助配音“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当边江、张杰、季冠霖、乔诗语等撑起传统配音界半壁江山的CV(配音演员)纷纷入局广播剧以后,整个行业顿时被注入了力量。在或雄浑、或温润、或娇柔的声线勾勒下,帝王将相、文人侠客、才子佳人的形象在环境音和配乐的烘托下走向饱满与立体,广播剧也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样一来,经过改编与剪辑的故事脚本只要干净利落、不拖后腿,背靠网文IP的号召力,广播剧逐步实现以音造梦、听众沉浸其中并养成收听习惯就慢慢成为了可能。富有戏剧美学色彩的广播剧可以随时随地给人们身临其境的陪伴感,这是电影、电视剧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使得广播剧作为一个或可一搏的增量市场而在资本端渐渐热了起来。

02紧抓超级IP

很多人知道,当前国内头部长音频平台分别都有自己得以立足的“王牌”:喜马拉雅FM曾以“6亿人的有声图书馆”为APP标签,明示用户量庞大的同时将有声书摆在了龙头位置;荔枝FM、蜻蜓FM主打主播电台,企鹅FM主打小说电台;猫耳FM则在集聚了一定规模的广播剧资源后把“你喜欢的广播剧这里全都有”作为宣传点,其在广播剧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猫耳FM的前身是2015年正式上线的MissEvan弹幕音图网,后者号称国内第一家以分享弹幕、音频、图片为主的网站,简称M站。2017年,MissEvan弹幕音图网改名为“猫耳FM”,一年后被B站收购。归于B站旗下的猫耳FM有“音频版B站”之称,二次元风格浓烈。为开发广播剧的核心优势,猫耳FM每年都致力于寻找有潜力或超高人气的网文IP并与之签约,从而拿到独家制作版权。

虽然猫耳FM鼓励广播剧爱好者积极投稿,但原创的广播剧即便在质量上达到了标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围,即达到热门IP的声势和影响力。在猫耳FM的完结排行榜上,播放量前百名几乎全部是网改广播剧,其中就包括以晋江文学城墨香铜臭的小说为底本、吸引原著粉丝氪金无数、单季最高播放量破2亿的现象级广播剧《魔道祖师》。

依托网络文学大IP的策略让猫耳FM不愁没有用户。现在看,只要网文屹立不倒,其对应的广播剧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消费客流导入进来。

位居长音频行业领先位置的喜马拉雅FM也较早切入了广播剧,迄今多有探索,中间也曾有过因为某些网文改编的速成式广播剧触碰了版权问题而不得不将相关作品做下线处理的波折。需要明确是,仍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喜马拉雅等平台在音频业务上条线众多,而广播剧只是其庞大矩阵中的一个分支。

横看广播剧这条赛道,垂直于此的猫耳FM有所不同,或可算得上行业风向标,当然其问题也已被广泛关注到:猫耳FM因内容审核漏洞及违规传播不良视听内容等问题已不只一次被主管部门警告及处罚,而且其改编题材强烈依赖网络小说尤其是女频网文,则意味着其受众范围向年轻女性的自我锁定,而这也为猫耳接下去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要知道,书粉的狂欢可以带来热度,却不能保证出圈。如果男性及大多数成人用户被排除在猫耳FM之外,广播剧的普世化就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试图打破这一瓶颈的事件是2019年底《三体》广播剧在喜马拉雅FM的成功登陆。

被视为“中国科幻之光”的刘慈欣,自从携原作《三体》拿下雨果奖后,受欢迎程度指数级增长,读者不论男女,几乎遍布各个年龄层。虽然改编后的《三体》没有完全克服喜马拉雅FM广播剧一贯旁白过多的弊端,但招标729声工厂后交出的答卷凭借对书中诸多名场面的神还原,还是收获了多数“大刘粉”的正面肯定。

对于像《三体》这样爆火的“科幻界第一IP”,本该有大量资本紧盯变现,可它的影视化道路却走得并不顺遂。2021年国产剧版《三体》历经波折后放出的3分钟预告片被观众挑剔五毛特效,而由《权力的游戏》班底参与制作的网飞版《三体》在筹备期就出现了亚洲面孔匮乏的选角问题,主演阵容发布后更是有网友用“两眼一黑”来形容自己绝望的心情。

同样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照现下趋势来看,广播剧比影视剧更容易做到忠于原著。尤其像《三体》这类糅合了历史与社会思考的硬核科幻,单纯借助声音的呈现方式相比画面而言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部分在视频中稍显敏感的内容也可以得到适当保留。这也是《三体》国产剧死磕十几年未能落地,最后却让广播剧顺利抢占了先机的部分原因。

2022年1月,连载两年多的《三体》广播剧以总播放量破亿的成绩宣告全六季完结。在推广方面,考虑到平台受众属性,喜马拉雅FM没有像猫耳FM那样凸显声优在二次元世界的咖位,而是通过邀请毛不易、谭维维等人气明星演唱主题曲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影响。“超级IP+顶级配音团队+明星引流”的制作模式让喜马拉雅在猫耳的成功密码上更新一步,即力推广播剧从小众到大众。

03借力粉丝经济

作为平台第一部斥重金打造的精品广播剧,《三体》前后共烧掉喜马拉雅FM对外宣称的千万元经费,才换回了听众来之不易的好评。目前《三体》广播剧全集购买价198元,付费后可永久享有;而倘若选择开通会员,则可以在会员有效期内持续收听。虽然《三体》为喜马拉雅在广播剧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但喜马拉雅能否凭《三体》热度回本还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谜题。

据调研机构艾媒咨询数据,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近年呈较快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或约为220.0亿元,同比增长67.9%;2022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41.8%。该机构所做的一项调研问卷显示,在中国在线音频用户收听内容偏好方面,PGC内容收听偏好TOP3分别为有声书、广播剧、脱口秀,三者得票率分别为47.0%、37.4%、32.2%。

长音频平台及其广播剧业务就此而言有望水涨船高,但现实的尴尬在于,近年各平台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持续亏损实属行业基本面,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无不在直面这一问题。

跟有声书相比,制作环节繁复的广播剧原本就不是绝对意义上“小而美”类型的投资,无论是被喜马拉雅FM视为金字招牌的《三体》,还是猫耳FM排名靠前的多款广播剧,其制作成本动辄百万元乃至千万元之多。而且与视频类节目方便灵活植入广告不同,广播剧很难在声音里不露痕迹地“夹带私货”,许多流量战绩辉煌的广播剧也徒呼奈何。

但所幸上帝总会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留一面窗——广播剧自身的造梦特性让它远比平铺直叙的有声书更能让用户沉迷其中,并逐步发展出粉丝经济,目标受众围绕广播剧衍生的周边进行二次购买等水到渠成。

据海克财经观察,猫耳FM以此为基础,为自己的内容社区构建起了消费闭环。经由网文改编的广播剧本来就有一批原生书粉,他们具备相似的二次元身份认同,来到猫耳收听广播剧时又在弹幕文化的集体兴奋中强化了团结感。从商业的角度看,共同体情感往往比强制广告更能动员消费者,这时猫耳围绕爆款广播剧制作礼盒、手办、立牌、明信片等定价不菲的产品,就很容易成为粉丝延伸梦境的道具。

粉丝会在商品上寄托对广播剧的喜爱,也会深度移情业务能力出众的配音演员。

脱离了真人表演的束缚,声优在为广播剧配音的时候更容易充分展现个人魅力,这也加速了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进程。头部CV的明星化是广播剧向阳发展的良性结果,以声音为核心的艺术表现形式凸显了声优的独立性,让他们摆脱附属地位的同时拥有了与演员分庭抗礼的机会。

2022年初围绕古偶《镜双城》的配音声色是否“贴脸”的问题,李易峰和姜广涛分别作为演艺圈和CV界的“顶流”陷入了微博舆论混战之中,姜广涛200万粉丝居然抵挡住了李易峰6000万粉丝的战斗力,没有明显落入下风。实际上现在大量知名CV都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每当有新广播剧出现,蜂拥而至的就不仅是IP网文的读者,更有广播剧主役及协役配音的忠实拥蹩前来捧场。如此一来,广播剧受众的二次翻倍和彼此之间更大范围的循环安利也就成为了可能。

像姜广涛这样兼具实力与名气的专业声优或许不能凭一己之力彻底扛起整部广播剧,可他们对行业的反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猫耳FM为广播剧搭建粉丝生态尽管有二次元“圈地自萌”的封闭特点,也依然值得被喜马拉雅FM等自身定位更加偏向主流化的音频平台所借鉴。即便在营利目的之外,亚文化奔向普罗大众的途中总会有个性与共性的磨合期,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将会是广播剧绕不开的一道必答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音频求解广播剧

破圈何其之难。

文|海克财经 孙易安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广播剧告别沉寂迎来重生。

早在1924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录制推出的《危险》在英国播放,开创了电台广播剧的先河。上世纪30年代,作为舶来品的广播剧自海外传入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繁荣期,又在电影、电视普及后几乎没了存在感。2000年前后的新媒体赋权让网络广播剧获得了较传统广播剧更为便捷的传播渠道,并逐渐在大众多元的娱乐空间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网络广播剧的兴起,始于民间爱好者“为爱发电”,这种非营利、非专业的路子也导致了很多连载在网站、贴吧、论坛上的作品中途夭折的命运。然而自2010年以来,在新型技术的加持下,双向听觉媒介不断生成,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猫耳FM等以声音服务耳朵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声书、播客、电台直播等业务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如今音频市场整体规模据称已突破百亿。

耳朵经济前景可期,广播剧也搭乘这趟东风,逐渐推开了商业化探索的大门。2017年,前两集免费试听、后续剧集按集数打包出售的首部付费广播剧《杀破狼》在猫耳FM上线,三季连载结束后用户反馈颇佳,截至海克财经本文发稿,其前台显示累计播放量已超1.2亿。《杀破狼》带来的传播效应不仅反哺了配音行业,广播剧从免费到有偿收听的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开拓与巩固。

经过商业逻辑的洗礼,以市场为导向的广播剧大多投入稳定、制作精良,在数量和质量层面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这两个国内最为强势又彼此竞争的在线音乐阵营,近年也不但跟进了在线音频平台颇为看好的播客等热门产品,另已闯入了广播剧赛道:腾讯音乐旗下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懒人畅听、酷我畅听等核心平台已都有广播剧产品上线,而网易云音乐2020年9月推出的全新内容板块“声之剧场”,主打的就是年轻IP改编的有声书和广播剧。

在线音乐平台涉足广播剧是个更大的话题,为便于聚焦,海克财经本文仅就在线音频平台而展开。

剧作家曹禺曾将广播剧的最大优势概括为“给听者很大的想象余地,不见反而比看见了更有回味、更有情趣”,当占据时代风口的短视频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广播剧却以另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听众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里依靠自我想象还原故事场景,参与式创作在弥补广播剧图像缺失短板的同时也增强了粉丝黏性。另外,广播剧看似只有听觉手段的单一形式恰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偏好上日趋细分而其时间和精力又颇为碎片化的特征,各路资本开始更多地投注其间着力深耕。

01造梦技能拉满

在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音频产业报告》中,其将AI文字转语音、真人播诵和广播剧一同归入了广义的“有声书”门类之下。但人们在实际收听音频作品的时候,却更习惯将狭义的有声书概念和广播剧做一个泾渭分明的区分——前者是单人或多人照搬原著的诵读,而后者则是对原著改编剧本的二次演绎,两者带给听众的审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相对复杂的制作流程无形中抬高了广播剧的准入门槛:AI文字转语音简单机械,只用接入AI的API就可以将文字通过程序进行语音转化;真人播诵要求录音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情感朗读书籍;而广播剧却需要经历小说改编、演员配音、二次剪辑、内容审核等系列程序,其中环境音和配乐的精细度也决定着成型的广播剧能否做到带领听众迅速“入戏”。

据海克财经了解,广播剧的初始IP多为叙事文本,而目前强势盘踞国内有声书市场的喜马拉雅FM,其听书栏目不仅涵盖五花八门的小说故事,也囊括了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如果说有声书存在的价值是让人在打发闲暇时光的同时变得博学些许,那么广播剧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依靠声音为听众在现实之外构造起了一个自由度颇高的“异梦空间”。

以目前在广播剧版块集中发力的猫耳FM为例,它主推的作品几乎都是由晋江、长佩等平台的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流行网文区别于严肃文学的核心特征就是它的“白日梦”属性,即情节叙述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主角的“爽度”,即便人物会遭受一部分虐心事件,但这也都是成长的代价或恋爱的助燃,主人公在故事结局上往往都会情感事业双丰收,实现人生意义上的大圆满。

鉴于读者期待和更为直观的阅读量,即便是大神级的网络写手也很难回避市场导向、跳出创作窠臼。而完全贴近受众精神带入需求的网文越是构思巧妙、文笔细腻,越能让读者将其当做逃避现实的幻想乌托邦。许多由网文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之所以遭书粉抵制,除了影视作品重调了故事内容,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演员无法匹配他们心中的“完美”角色,有怨念也在情理之中。

三次元真人复刻纸上人物困难重重,但如果只是寻找声线的重合,那理想的“白月光”未必不能照进现实。于是,广播剧就在这样的预期中破土生长。

网络广播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受业余兴趣爱好所限,此时广播剧的录制者和收听者没有明显的划分,产出的音频文件也较为粗陋。但随着广播剧商配化链条日益完善,声优经纪公司慢慢主导了行业的深度创作。2017年广播剧《杀破狼》开门红过后,音熊联萌、729声工场、光合积木等配音工作室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播放量达千万级别的广播剧就有数十部之多。

在国产剧中,演员声线或台词的缺陷总是可以借助配音“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当边江、张杰、季冠霖、乔诗语等撑起传统配音界半壁江山的CV(配音演员)纷纷入局广播剧以后,整个行业顿时被注入了力量。在或雄浑、或温润、或娇柔的声线勾勒下,帝王将相、文人侠客、才子佳人的形象在环境音和配乐的烘托下走向饱满与立体,广播剧也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样一来,经过改编与剪辑的故事脚本只要干净利落、不拖后腿,背靠网文IP的号召力,广播剧逐步实现以音造梦、听众沉浸其中并养成收听习惯就慢慢成为了可能。富有戏剧美学色彩的广播剧可以随时随地给人们身临其境的陪伴感,这是电影、电视剧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使得广播剧作为一个或可一搏的增量市场而在资本端渐渐热了起来。

02紧抓超级IP

很多人知道,当前国内头部长音频平台分别都有自己得以立足的“王牌”:喜马拉雅FM曾以“6亿人的有声图书馆”为APP标签,明示用户量庞大的同时将有声书摆在了龙头位置;荔枝FM、蜻蜓FM主打主播电台,企鹅FM主打小说电台;猫耳FM则在集聚了一定规模的广播剧资源后把“你喜欢的广播剧这里全都有”作为宣传点,其在广播剧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猫耳FM的前身是2015年正式上线的MissEvan弹幕音图网,后者号称国内第一家以分享弹幕、音频、图片为主的网站,简称M站。2017年,MissEvan弹幕音图网改名为“猫耳FM”,一年后被B站收购。归于B站旗下的猫耳FM有“音频版B站”之称,二次元风格浓烈。为开发广播剧的核心优势,猫耳FM每年都致力于寻找有潜力或超高人气的网文IP并与之签约,从而拿到独家制作版权。

虽然猫耳FM鼓励广播剧爱好者积极投稿,但原创的广播剧即便在质量上达到了标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围,即达到热门IP的声势和影响力。在猫耳FM的完结排行榜上,播放量前百名几乎全部是网改广播剧,其中就包括以晋江文学城墨香铜臭的小说为底本、吸引原著粉丝氪金无数、单季最高播放量破2亿的现象级广播剧《魔道祖师》。

依托网络文学大IP的策略让猫耳FM不愁没有用户。现在看,只要网文屹立不倒,其对应的广播剧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消费客流导入进来。

位居长音频行业领先位置的喜马拉雅FM也较早切入了广播剧,迄今多有探索,中间也曾有过因为某些网文改编的速成式广播剧触碰了版权问题而不得不将相关作品做下线处理的波折。需要明确是,仍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喜马拉雅等平台在音频业务上条线众多,而广播剧只是其庞大矩阵中的一个分支。

横看广播剧这条赛道,垂直于此的猫耳FM有所不同,或可算得上行业风向标,当然其问题也已被广泛关注到:猫耳FM因内容审核漏洞及违规传播不良视听内容等问题已不只一次被主管部门警告及处罚,而且其改编题材强烈依赖网络小说尤其是女频网文,则意味着其受众范围向年轻女性的自我锁定,而这也为猫耳接下去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要知道,书粉的狂欢可以带来热度,却不能保证出圈。如果男性及大多数成人用户被排除在猫耳FM之外,广播剧的普世化就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试图打破这一瓶颈的事件是2019年底《三体》广播剧在喜马拉雅FM的成功登陆。

被视为“中国科幻之光”的刘慈欣,自从携原作《三体》拿下雨果奖后,受欢迎程度指数级增长,读者不论男女,几乎遍布各个年龄层。虽然改编后的《三体》没有完全克服喜马拉雅FM广播剧一贯旁白过多的弊端,但招标729声工厂后交出的答卷凭借对书中诸多名场面的神还原,还是收获了多数“大刘粉”的正面肯定。

对于像《三体》这样爆火的“科幻界第一IP”,本该有大量资本紧盯变现,可它的影视化道路却走得并不顺遂。2021年国产剧版《三体》历经波折后放出的3分钟预告片被观众挑剔五毛特效,而由《权力的游戏》班底参与制作的网飞版《三体》在筹备期就出现了亚洲面孔匮乏的选角问题,主演阵容发布后更是有网友用“两眼一黑”来形容自己绝望的心情。

同样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照现下趋势来看,广播剧比影视剧更容易做到忠于原著。尤其像《三体》这类糅合了历史与社会思考的硬核科幻,单纯借助声音的呈现方式相比画面而言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部分在视频中稍显敏感的内容也可以得到适当保留。这也是《三体》国产剧死磕十几年未能落地,最后却让广播剧顺利抢占了先机的部分原因。

2022年1月,连载两年多的《三体》广播剧以总播放量破亿的成绩宣告全六季完结。在推广方面,考虑到平台受众属性,喜马拉雅FM没有像猫耳FM那样凸显声优在二次元世界的咖位,而是通过邀请毛不易、谭维维等人气明星演唱主题曲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影响。“超级IP+顶级配音团队+明星引流”的制作模式让喜马拉雅在猫耳的成功密码上更新一步,即力推广播剧从小众到大众。

03借力粉丝经济

作为平台第一部斥重金打造的精品广播剧,《三体》前后共烧掉喜马拉雅FM对外宣称的千万元经费,才换回了听众来之不易的好评。目前《三体》广播剧全集购买价198元,付费后可永久享有;而倘若选择开通会员,则可以在会员有效期内持续收听。虽然《三体》为喜马拉雅在广播剧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但喜马拉雅能否凭《三体》热度回本还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谜题。

据调研机构艾媒咨询数据,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近年呈较快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或约为220.0亿元,同比增长67.9%;2022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41.8%。该机构所做的一项调研问卷显示,在中国在线音频用户收听内容偏好方面,PGC内容收听偏好TOP3分别为有声书、广播剧、脱口秀,三者得票率分别为47.0%、37.4%、32.2%。

长音频平台及其广播剧业务就此而言有望水涨船高,但现实的尴尬在于,近年各平台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持续亏损实属行业基本面,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无不在直面这一问题。

跟有声书相比,制作环节繁复的广播剧原本就不是绝对意义上“小而美”类型的投资,无论是被喜马拉雅FM视为金字招牌的《三体》,还是猫耳FM排名靠前的多款广播剧,其制作成本动辄百万元乃至千万元之多。而且与视频类节目方便灵活植入广告不同,广播剧很难在声音里不露痕迹地“夹带私货”,许多流量战绩辉煌的广播剧也徒呼奈何。

但所幸上帝总会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留一面窗——广播剧自身的造梦特性让它远比平铺直叙的有声书更能让用户沉迷其中,并逐步发展出粉丝经济,目标受众围绕广播剧衍生的周边进行二次购买等水到渠成。

据海克财经观察,猫耳FM以此为基础,为自己的内容社区构建起了消费闭环。经由网文改编的广播剧本来就有一批原生书粉,他们具备相似的二次元身份认同,来到猫耳收听广播剧时又在弹幕文化的集体兴奋中强化了团结感。从商业的角度看,共同体情感往往比强制广告更能动员消费者,这时猫耳围绕爆款广播剧制作礼盒、手办、立牌、明信片等定价不菲的产品,就很容易成为粉丝延伸梦境的道具。

粉丝会在商品上寄托对广播剧的喜爱,也会深度移情业务能力出众的配音演员。

脱离了真人表演的束缚,声优在为广播剧配音的时候更容易充分展现个人魅力,这也加速了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进程。头部CV的明星化是广播剧向阳发展的良性结果,以声音为核心的艺术表现形式凸显了声优的独立性,让他们摆脱附属地位的同时拥有了与演员分庭抗礼的机会。

2022年初围绕古偶《镜双城》的配音声色是否“贴脸”的问题,李易峰和姜广涛分别作为演艺圈和CV界的“顶流”陷入了微博舆论混战之中,姜广涛200万粉丝居然抵挡住了李易峰6000万粉丝的战斗力,没有明显落入下风。实际上现在大量知名CV都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每当有新广播剧出现,蜂拥而至的就不仅是IP网文的读者,更有广播剧主役及协役配音的忠实拥蹩前来捧场。如此一来,广播剧受众的二次翻倍和彼此之间更大范围的循环安利也就成为了可能。

像姜广涛这样兼具实力与名气的专业声优或许不能凭一己之力彻底扛起整部广播剧,可他们对行业的反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猫耳FM为广播剧搭建粉丝生态尽管有二次元“圈地自萌”的封闭特点,也依然值得被喜马拉雅FM等自身定位更加偏向主流化的音频平台所借鉴。即便在营利目的之外,亚文化奔向普罗大众的途中总会有个性与共性的磨合期,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将会是广播剧绕不开的一道必答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