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立日2》要完?续集电影不是想拍就能拍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立日2》要完?续集电影不是想拍就能拍好

说到底,电影贩卖的是梦想,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或引起观众持续的兴趣,才是关键,至于是不是续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等了二十年,《独立日2》却让很多影迷失望了。

上周五,《独立日2》在北美和内地同步开画,但北美首周票房仅收4160万美元,不及1996年前作的5023万,内地首周收1.9亿元,也输给了《惊天魔盗团2》。与此同时,《独立日2》的口碑也遭遇滑铁卢,烂番茄新鲜度仅为33%,而在国内豆瓣网上的评价也一路跌到5.9的及格线下。

《独立日2》大陆版正式海报有种廉价感

对于这部投资高达1.6亿美元的续作,影迷们普遍评价“剧情重复”、“观念陈旧”、“特效平庸”。果然,有些电影只适合用来怀念,续集如果不下大工夫,拍出来也不过是狗尾续貂。

《独立日2》炒了一锅世纪大冷饭

二十年前,《独立日》树立起了科幻灾难大片的标杆。在外星人进攻地球而地球人奋起反攻的故事框架下,当年《独立日》的特效给人留下深深的震撼,并拿下了69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影片中总统演讲,威尔史密斯俘获外星飞船、老爹驾战机与敌舰同归于尽等情节渲染的英雄主义也令人印象深刻。

二十年后,《独立日2》卷土重来。预告片中“我们有20年用来准备,他们也一样”的台词似乎暗示着无限精彩的到来。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独立日2》基本重复了当年的剧情套路,只是准备了二十年的外星人似乎把智商给丢了。上次进攻地球还知道要讲战术,母舰停月球,打飞碟歼灭有生力量,小飞碟负责清扫,这次母舰直接停地球,Queen亲自肉搏单挑,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与此同时,《独立日2》的特效也黯然失色。虽然2000多个特效镜头堆积起来的场面还是很庞大,很精致,但却让人感觉无趣,几乎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融入的中国元素和植入广告也充满了违和感,让人看到了制片方对中国票房的觊觎之心,却看不到足够的诚意。

这些年来,《阿凡达》、《猩球崛起》、《星际穿越》等视效大片,以及美国队长、钢铁侠、超人等各种超级英雄电影纷至沓来,让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这些大片不仅世界观一再推陈出新,而且特效制作也各具特色,《独立日2》想通过现在的特效技术来重新包装当年的故事,只能是陷入重围,卷土重来说的好听,结果却让人尴尬。

不止《独立日2》,今年这些大片续集票房也很糟糕

今年以来,与《独立日2》一样遭遇尴尬的续集电影还不少。

1月,环球公司发行的《佐州自救兄弟2》在北美本土的总票房为9090万美元,较2014年的第一集下降了33%。2月,派拉蒙公司发行的《超级名模2》的北美本土总票房较2001年的第一集算上通货膨胀的话跌幅为53%,全球总票房跌幅为32%。4月,环球公司发行的另一部电影《猎神:冬日之战》续集较其第一集的票房少了59%。5月,迪士尼出品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北美首周票房仅为2811万美元,加上周一美国阵亡战士纪念日的单日票房,四天总计3500万美元,这个数字低于前作的4080万美元。同样遭遇尴尬境遇的还有《忍者神龟2》和《X战警:天启》等。

对于今年续集电影在北美市场集体遇冷的情况,《纽约时报》毫不留情的指出,今年的续集电影是十分“令人失望甚至是完全失败”的。票房分析师保罗·德加拉伯迪安表示,“2016年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战场,并且现在市场中充满了非原创的、续集类影片。”

拍好续集电影其实没那么容易

拍摄续集,是好莱坞在利益最大化商业理念下的一种战略。这种策略由来已久,它建立在这样一种保守主义的认知上: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作品后续更容易获得票房成功。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续集电影熟悉的套路、熟悉的角色和主题都是票房上的一个保单。

然而,续集电影要取得成功却并不容易。好莱坞贯彻续集策略这么多年,能青出于蓝的续集电影占比实在不高。除了《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教父2》《指环王3:王者归来》《玩具总动员3》《加勒比海盗2》《怪物史莱克2》《哈利波特5》《蜘蛛侠2》等影片公认超越前作,续集比前作烂的现象更加普遍。

对于一部续集电影,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影迷往往抱着更高的期待。因而要开发好续集,一方面要继承前作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适度增加新元素,两者缺一不可。比如,前文提到的《独立日2》不管在剧情还是特效上都缺乏新意,所以尽管前作的影史地位很高,影迷忠诚度也不低,但票房和口碑还是失利了。

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仅仅因为第一部票房成功,就要接着拍续集,往往会生产出一些票房低迷和评论不佳的续集电影。李安就认为“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上,新颖的、有意思的、独特的故事始终是电影发展的一个核心,而不仅仅是拍一些续集和翻拍。”

说到底,电影贩卖的是梦想,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或引起观众持续的兴趣,才是关键,至于是不是续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换一个角度讲,即使是一部续集,也要投入创作新片时的激情、热忱和创造力,才能对得起观众的信赖。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立日2》要完?续集电影不是想拍就能拍好

说到底,电影贩卖的是梦想,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或引起观众持续的兴趣,才是关键,至于是不是续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等了二十年,《独立日2》却让很多影迷失望了。

上周五,《独立日2》在北美和内地同步开画,但北美首周票房仅收4160万美元,不及1996年前作的5023万,内地首周收1.9亿元,也输给了《惊天魔盗团2》。与此同时,《独立日2》的口碑也遭遇滑铁卢,烂番茄新鲜度仅为33%,而在国内豆瓣网上的评价也一路跌到5.9的及格线下。

《独立日2》大陆版正式海报有种廉价感

对于这部投资高达1.6亿美元的续作,影迷们普遍评价“剧情重复”、“观念陈旧”、“特效平庸”。果然,有些电影只适合用来怀念,续集如果不下大工夫,拍出来也不过是狗尾续貂。

《独立日2》炒了一锅世纪大冷饭

二十年前,《独立日》树立起了科幻灾难大片的标杆。在外星人进攻地球而地球人奋起反攻的故事框架下,当年《独立日》的特效给人留下深深的震撼,并拿下了69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影片中总统演讲,威尔史密斯俘获外星飞船、老爹驾战机与敌舰同归于尽等情节渲染的英雄主义也令人印象深刻。

二十年后,《独立日2》卷土重来。预告片中“我们有20年用来准备,他们也一样”的台词似乎暗示着无限精彩的到来。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独立日2》基本重复了当年的剧情套路,只是准备了二十年的外星人似乎把智商给丢了。上次进攻地球还知道要讲战术,母舰停月球,打飞碟歼灭有生力量,小飞碟负责清扫,这次母舰直接停地球,Queen亲自肉搏单挑,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与此同时,《独立日2》的特效也黯然失色。虽然2000多个特效镜头堆积起来的场面还是很庞大,很精致,但却让人感觉无趣,几乎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融入的中国元素和植入广告也充满了违和感,让人看到了制片方对中国票房的觊觎之心,却看不到足够的诚意。

这些年来,《阿凡达》、《猩球崛起》、《星际穿越》等视效大片,以及美国队长、钢铁侠、超人等各种超级英雄电影纷至沓来,让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这些大片不仅世界观一再推陈出新,而且特效制作也各具特色,《独立日2》想通过现在的特效技术来重新包装当年的故事,只能是陷入重围,卷土重来说的好听,结果却让人尴尬。

不止《独立日2》,今年这些大片续集票房也很糟糕

今年以来,与《独立日2》一样遭遇尴尬的续集电影还不少。

1月,环球公司发行的《佐州自救兄弟2》在北美本土的总票房为9090万美元,较2014年的第一集下降了33%。2月,派拉蒙公司发行的《超级名模2》的北美本土总票房较2001年的第一集算上通货膨胀的话跌幅为53%,全球总票房跌幅为32%。4月,环球公司发行的另一部电影《猎神:冬日之战》续集较其第一集的票房少了59%。5月,迪士尼出品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北美首周票房仅为2811万美元,加上周一美国阵亡战士纪念日的单日票房,四天总计3500万美元,这个数字低于前作的4080万美元。同样遭遇尴尬境遇的还有《忍者神龟2》和《X战警:天启》等。

对于今年续集电影在北美市场集体遇冷的情况,《纽约时报》毫不留情的指出,今年的续集电影是十分“令人失望甚至是完全失败”的。票房分析师保罗·德加拉伯迪安表示,“2016年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战场,并且现在市场中充满了非原创的、续集类影片。”

拍好续集电影其实没那么容易

拍摄续集,是好莱坞在利益最大化商业理念下的一种战略。这种策略由来已久,它建立在这样一种保守主义的认知上: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作品后续更容易获得票房成功。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续集电影熟悉的套路、熟悉的角色和主题都是票房上的一个保单。

然而,续集电影要取得成功却并不容易。好莱坞贯彻续集策略这么多年,能青出于蓝的续集电影占比实在不高。除了《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教父2》《指环王3:王者归来》《玩具总动员3》《加勒比海盗2》《怪物史莱克2》《哈利波特5》《蜘蛛侠2》等影片公认超越前作,续集比前作烂的现象更加普遍。

对于一部续集电影,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影迷往往抱着更高的期待。因而要开发好续集,一方面要继承前作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适度增加新元素,两者缺一不可。比如,前文提到的《独立日2》不管在剧情还是特效上都缺乏新意,所以尽管前作的影史地位很高,影迷忠诚度也不低,但票房和口碑还是失利了。

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仅仅因为第一部票房成功,就要接着拍续集,往往会生产出一些票房低迷和评论不佳的续集电影。李安就认为“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上,新颖的、有意思的、独特的故事始终是电影发展的一个核心,而不仅仅是拍一些续集和翻拍。”

说到底,电影贩卖的是梦想,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或引起观众持续的兴趣,才是关键,至于是不是续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换一个角度讲,即使是一部续集,也要投入创作新片时的激情、热忱和创造力,才能对得起观众的信赖。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