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会之声| 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建议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会之声| 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建议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

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文| 陈明一

3月5日,全国“两会”拉开大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又提到“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针对这一来自国家层面的决策利好,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表示,过去十余载,荣昌生物花了数十亿元来研发创新药,至去年3月前,企业并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却一直在坚持。

“现在有很多病人期待着创新药来救命。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我们一定会坚定走下去,我们充满信心。”王威东说。

事实上,今年全国“两会”,王威东带来的是《关于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议案》。在他看来,全面提升我国罕见病诊疗及管理水平,进行罕见病立法已是势在必行。这也正好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形成了呼应。

目前,全人类有7000多种罕见疾病,但只有5%左右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而剩下的95%左右的罕见病没有任何治疗方案。

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现有罕见病的定义、发现、认定、发布、诊断、治疗、药品研发及供给、医疗保障等各方面都缺少法律的界定、约束和保障。为此,王威东建议就罕见病的诊疗及管理进行立法。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威东已连续4年向全国“两会”提交12份建议和议案,涉及罕见病立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税收征管、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主体内容,应包括罕见病的定义、罕见病的认定及发布、罕见病诊疗体系规划建设与管理、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供给及激励政策、配套医疗保障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工、财政经费保障等方面。”王威东表示。

王威东介绍,荣昌生物先后在中国烟台、上海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3个研发中心,在北京和华盛顿建立了常驻的临床试验及药品注册专家团队,完成了从药物的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直到临床开发、注册的国际化布局。多个产品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全面启动。

一直以来,荣昌生物也在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生物药物方面不断努力。产品管线中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多达几十个。

诚然,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欲战胜罕见病,重担终将落在链条的末端、创新的主体——药企。激发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次,有了来自创新主体层面的发声支持,必将加快罕见病攻坚的速度,造福社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趋势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会之声| 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建议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

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文| 陈明一

3月5日,全国“两会”拉开大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又提到“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针对这一来自国家层面的决策利好,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表示,过去十余载,荣昌生物花了数十亿元来研发创新药,至去年3月前,企业并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却一直在坚持。

“现在有很多病人期待着创新药来救命。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我们一定会坚定走下去,我们充满信心。”王威东说。

事实上,今年全国“两会”,王威东带来的是《关于进行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议案》。在他看来,全面提升我国罕见病诊疗及管理水平,进行罕见病立法已是势在必行。这也正好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形成了呼应。

目前,全人类有7000多种罕见疾病,但只有5%左右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而剩下的95%左右的罕见病没有任何治疗方案。

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现有罕见病的定义、发现、认定、发布、诊断、治疗、药品研发及供给、医疗保障等各方面都缺少法律的界定、约束和保障。为此,王威东建议就罕见病的诊疗及管理进行立法。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威东已连续4年向全国“两会”提交12份建议和议案,涉及罕见病立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税收征管、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罕见病诊疗及管理立法的主体内容,应包括罕见病的定义、罕见病的认定及发布、罕见病诊疗体系规划建设与管理、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供给及激励政策、配套医疗保障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工、财政经费保障等方面。”王威东表示。

王威东介绍,荣昌生物先后在中国烟台、上海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3个研发中心,在北京和华盛顿建立了常驻的临床试验及药品注册专家团队,完成了从药物的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直到临床开发、注册的国际化布局。多个产品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全面启动。

一直以来,荣昌生物也在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生物药物方面不断努力。产品管线中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多达几十个。

诚然,罕见病的诊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欲战胜罕见病,重担终将落在链条的末端、创新的主体——药企。激发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次,有了来自创新主体层面的发声支持,必将加快罕见病攻坚的速度,造福社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趋势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