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防总: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 列建国以来第2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防总: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 列建国以来第2位

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9日,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及气象灾情。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

郑国光介绍,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此外,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见。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2015年总和。4月13日飑线天气横扫广东省,出现8~11级大风,东莞麻涌镇龙门吊倒塌导致18人死亡;6月4日四川广元突发大风天气,导致游船翻沉,造成15人死亡;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造成了99人死亡。

另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江西、湖北、广西、重庆等地发生了多起严重洪涝灾害。

郑国光称,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还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21个月。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列建国以来第2位,最大点日雨量达493毫米。

刘宁介绍,今年我国入汛早,强降雨过程多,洪水来势猛,部分地区遭受了较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截至6月28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3省(区、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分别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少43%、45%、23%和77%。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刘宁表示,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到了关键时期。据预测,今年主汛期我国降水总体较常年偏多,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气候水文形势复杂多变,江淮、松辽、太湖等流域有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可能多发,登陆台风强度偏强,可能深入内陆,防汛形势严峻。

下一步,国家防总、水利部将从最不利的情况着手,有力有序高效地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国山区每年都会因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有媒体就此在发布会上提问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国家防总办公室督查专员张家团回应称,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威胁非常大,每年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死亡中,山洪灾害约占70%以上。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国防汛抗洪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它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防御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为了防御山洪灾害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国家专门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规划,从2010年开始,中央几部委联合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的治理工作,重点做了几件事。 建设了一大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在全国2058个县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在这几年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来每年洪涝伤害造成的死亡都在一两千人,2011年以来,这套系统建设之后,洪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亡人数一般在三四百人,因灾死亡人数大幅减少。通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群众提早转移,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今年入汛以来,这套体系发布预警9000次,发送预警短信433万次,启动预警广播27000多次,转移人员达到57万多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这些项目都在防御山洪灾害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家团介绍,山洪灾害防御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信息监测预报预警。二是落实好乡村的责任,真正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三是做到人员及时避险、及时转移。

在防洪设施建设方面,刘宁介绍,近年来我国确实高度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特别是98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整个“十二五”期间,防洪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

“现在我们正在推动建设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经顺利开工88项,后续的一些项目正在全力推动当中。今年汛期降雨来得急,汛情来得猛,但是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江河水势平稳,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刘宁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防总: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 列建国以来第2位

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9日,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及气象灾情。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

郑国光介绍,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此外,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见。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2015年总和。4月13日飑线天气横扫广东省,出现8~11级大风,东莞麻涌镇龙门吊倒塌导致18人死亡;6月4日四川广元突发大风天气,导致游船翻沉,造成15人死亡;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造成了99人死亡。

另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江西、湖北、广西、重庆等地发生了多起严重洪涝灾害。

郑国光称,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还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21个月。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列建国以来第2位,最大点日雨量达493毫米。

刘宁介绍,今年我国入汛早,强降雨过程多,洪水来势猛,部分地区遭受了较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截至6月28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3省(区、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分别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少43%、45%、23%和77%。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刘宁表示,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到了关键时期。据预测,今年主汛期我国降水总体较常年偏多,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气候水文形势复杂多变,江淮、松辽、太湖等流域有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可能多发,登陆台风强度偏强,可能深入内陆,防汛形势严峻。

下一步,国家防总、水利部将从最不利的情况着手,有力有序高效地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国山区每年都会因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有媒体就此在发布会上提问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国家防总办公室督查专员张家团回应称,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威胁非常大,每年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死亡中,山洪灾害约占70%以上。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国防汛抗洪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它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防御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为了防御山洪灾害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国家专门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规划,从2010年开始,中央几部委联合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的治理工作,重点做了几件事。 建设了一大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在全国2058个县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在这几年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来每年洪涝伤害造成的死亡都在一两千人,2011年以来,这套系统建设之后,洪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亡人数一般在三四百人,因灾死亡人数大幅减少。通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群众提早转移,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今年入汛以来,这套体系发布预警9000次,发送预警短信433万次,启动预警广播27000多次,转移人员达到57万多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这些项目都在防御山洪灾害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家团介绍,山洪灾害防御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信息监测预报预警。二是落实好乡村的责任,真正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三是做到人员及时避险、及时转移。

在防洪设施建设方面,刘宁介绍,近年来我国确实高度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特别是98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整个“十二五”期间,防洪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

“现在我们正在推动建设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经顺利开工88项,后续的一些项目正在全力推动当中。今年汛期降雨来得急,汛情来得猛,但是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江河水势平稳,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刘宁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