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布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布局

彭光谦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面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规划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做了重要的战略布局。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政思想为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彭光谦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面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规划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做了重要的战略布局。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战略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新时期国防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发展时期,但是和平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保障人民的和平安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二、继承军队建设的光荣传统。结合新时期提出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关于党的军队领导思想,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所以一定要坚持军队的光荣传统。

三、重申加强军队的思想建设,保持政治本色不变。

四、培养“四有”军人。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五、强调以战斗力为标准。军队是打仗的,但在相对和平时期,大家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会淡薄,这是非常危险的。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六、不断提高武器装备水平、战略指挥水平、作战水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此外另外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强调,在新的时期,要加强军民融合,他将军民融合提高到战略高度。

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军队建设思想在整个治国理政中地位?彭光谦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军队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军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可言。”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虽说冷战结束后,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新的条件下,我们依旧面临严峻挑战。放眼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战争的根源远未消除:国际垄断资本战略扩张,领土主权与权益争端、民族与宗教矛盾日益加剧;海洋、太空、网络三大战略空间的斗争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并没有进入和平的“保险箱”。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国家力量的建设,包括我们军队建设。从这个角度讲,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建设,就是要加强我们抵御各种挑战的能力、维护保卫和平发展的权利。“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福祉,是我们和平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彭光谦说。

今年6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加强军事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贯彻军委改革部署要求,抓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彭光谦看来,军队改革现阶段已经取得许多成绩,“这次军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牵动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在战略指导思想、军队结构,作战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习近平主席此前宣布我国要建设一直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彭光谦认为这个维和部队是联合国赋予中国的一个责任,意味着我们承担了对国际社会的大国责任,也将更好地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维持和平,不干预当地的政治,所以说是在尽国际安全的义务。”同时,彭光谦认为这也是中国了解国际社会的一个机会,增加与其他国家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军队现代化水平。通过这次尝试,使我们的部队更具国际视野,今后在应对一些国际问题时会更加娴熟。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政思想为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此,彭光谦表示,军民融合不是今天一下子产生的。其实过去我们也有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但那时的结合程度有限。“现在强调军民高度融合,是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一旦这个改革成功,潜力将是无限的。”彭光谦强调,我们已经看到民间许多有价值的技术,可以为军队所用,将民间技术和军队相结合,这是双方都需要的。我们现在强调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军民融合中怎么靠市场经济来配置资源,使大家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布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布局

彭光谦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面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规划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做了重要的战略布局。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政思想为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彭光谦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面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规划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做了重要的战略布局。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战略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新时期国防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发展时期,但是和平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保障人民的和平安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二、继承军队建设的光荣传统。结合新时期提出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关于党的军队领导思想,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所以一定要坚持军队的光荣传统。

三、重申加强军队的思想建设,保持政治本色不变。

四、培养“四有”军人。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五、强调以战斗力为标准。军队是打仗的,但在相对和平时期,大家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会淡薄,这是非常危险的。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六、不断提高武器装备水平、战略指挥水平、作战水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此外另外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强调,在新的时期,要加强军民融合,他将军民融合提高到战略高度。

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军队建设思想在整个治国理政中地位?彭光谦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军队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军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可言。”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虽说冷战结束后,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新的条件下,我们依旧面临严峻挑战。放眼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战争的根源远未消除:国际垄断资本战略扩张,领土主权与权益争端、民族与宗教矛盾日益加剧;海洋、太空、网络三大战略空间的斗争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并没有进入和平的“保险箱”。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国家力量的建设,包括我们军队建设。从这个角度讲,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建设,就是要加强我们抵御各种挑战的能力、维护保卫和平发展的权利。“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福祉,是我们和平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彭光谦说。

今年6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加强军事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贯彻军委改革部署要求,抓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彭光谦看来,军队改革现阶段已经取得许多成绩,“这次军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牵动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在战略指导思想、军队结构,作战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习近平主席此前宣布我国要建设一直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彭光谦认为这个维和部队是联合国赋予中国的一个责任,意味着我们承担了对国际社会的大国责任,也将更好地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维持和平,不干预当地的政治,所以说是在尽国际安全的义务。”同时,彭光谦认为这也是中国了解国际社会的一个机会,增加与其他国家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军队现代化水平。通过这次尝试,使我们的部队更具国际视野,今后在应对一些国际问题时会更加娴熟。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政思想为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此,彭光谦表示,军民融合不是今天一下子产生的。其实过去我们也有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但那时的结合程度有限。“现在强调军民高度融合,是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一旦这个改革成功,潜力将是无限的。”彭光谦强调,我们已经看到民间许多有价值的技术,可以为军队所用,将民间技术和军队相结合,这是双方都需要的。我们现在强调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军民融合中怎么靠市场经济来配置资源,使大家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布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