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来越谨小慎微,苹果的调性还能“稳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越来越谨小慎微,苹果的调性还能“稳住”吗?

和以往的发布会相同,在这种“谨小慎微”的创新中,关于苹果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

文|锦鲤财经

3月9日苹果春季发布会,最出彩的莫过于芯片M1 Ultra的发布。

实际上,在发布会未召开之前,大众对M2的期待值最高。但最后等来的是由两颗M1 Max芯片通过UltraFusion架构拼接而成的M1 Ultra,不禁让人怀疑,苹果也要开始拼硬件了?

追本溯源,这一操作为当时M1 Max预留的“高速总线”作出了完美的诠释,用来串联多块 M1 Max,在性能也较相比最基础版的M1芯片增长了8倍。

除此之外,就是苹果的低端系列iPhone SE第三代,一款屏幕4.7寸的小屏幕手机。还有iPhone系列手机的新配色——苍岭绿,以及iPad Air第五代。

和以往的发布会相同,在这种“谨小慎微”的创新中,关于苹果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

苹果“冷落”iPhone SE

小屏手机一直是苹果没有放弃的方向,从iPhone SE 2019到iPhone 12 mini,再到13 mini,苹果一直致力于抓住这一市场。同时,iPhone SE也致力于中低端市场,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师的分析,这款手机有望争取到全球大约14亿中低端安卓手机用户,以及约3亿iPhone老用户。

从第二代IPhone SE的市场份额来看,其实并不差。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9亿台;全球前十大畅销手机中,Top5被iPhone系列包揽,红米9A排名第四,iPhone SE 2020排名第八。iPhone SE 2020的销量占市场份额1.6%,销量约为2224万部。

虽然销量不错,但iPhone SE在创新上迟迟没有迎来革新。苹果对此一直采取的是“老黄瓜刷绿漆”的套路,将SoC由上一代的A13提升至A15,且具备5G的连接能力。

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比较亮眼的创新。根据发布会中信息显示,iPhone SE3仍使用iPhone 8的外观设计,正面依旧是采用非全面屏+圆形HOME键的组合,屏幕为4.7英寸LCD材质,分辨率也没有改变是1334x750。

这就让iPhone SE的定价稍显不合理,借鉴iPhone 13系列和iPad Air的降价策略,本来业内觉得应该降价的iPhone SE却涨价了。定价3499元起的价格,比上一代iPhone SE 高了200元。

很明显,苹果并不打算降低iPhone SE机型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芯片供应吃紧、产能被限制的状况下,苹果调整了策略,将目光放在了利润高的高端产品上。在中低端机型上追求的只是单机利润,同时还缩减iphone mini、iPad等中低端硬件产能。

这一趋势在iPhone 13系列销量紧缺时就有所体现。在苹果2021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CEO库克表示,iPhone 13系列的需求比iPhone 12系列都要多,但因为供应不足,苹果很难提供相应的供货量。

随后,苹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通过削减iPad的产量,将代工厂和员工调配至iPhone13。根据2022 Q1财报,iPad营收为72.5亿元,本季营收占比5.8% ,同比下降14.10%。

毫无疑问,iPhone数字系列才是苹果盈利的关键,而目前中低端市场并不是销售核心。毕竟,同样的A15处理器,显然iPhone 13更有利可图。财报显示,苹果第四财季营收为83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05.51亿美元,同比增长62%。

更何况,关于iPhone SE的生产是为了清除库存的揣测一直没有消失,和iPhone 8过于相像的外形一直保留至今,难免会引起很多争议。这到底是保持初心,还是另有图谋也未可知。

总的来说,iPhone SE第三代价格的提升,说明苹果并不打算用iPhone SE“冲销量”,芯片不足导致苹果不得不将重心放在iPhone 13系列的生产。iPhone SE则追求的是单机利润,以保证这个系列能够一直延续。

M1 Ultra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力

M1 Ultra的问世,让很多期待M2的用户大失所望。看完M1 Ultra的结构后,更是有网友提出了质疑,一直拼软件的苹果也卷起来了,走起了硬件拼接的道路。这其实并不常见,一直以来虽然苹果研究芯片的速度并不迅速,但每次展现都有创新,而启用硬件拼接还是第一次。

M1 Ultra,简单来说,就是借助UltraFusion封装架构,将两枚M1 Max die进行内部互联,最终支持20 个 CPU 内核、 64 个 GPU 内核和128GB 的统一内存供用户使用。同时,总内存带宽达到 800 GB/秒,每秒可运行高达22万亿次运算,提供的GPU性能是苹果M1芯片的8倍。

毫无疑问,这一次的M1 Ultra极大地提升了芯片的性能,与此同时也让苹果实现减负。

从成本上来说,业界分析称,苹果M1 Ultra单颗造价约 300 美元~350 美元,显著低于英特尔Xeon处理器。较英特尔最新Core-i9-10980XE 18核心处理器价格超过1000美元,苹果M1 Ultra的性价比更高。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性价比,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由两个M1 Max芯片组成的M1 Ultra,成本更低。根据十轮网计算的数据显示,假设70%良率和台积电5纳米芯片价格为15,000美元计算,每个M1 Max芯片成本约160美元。芯片到芯片硅中介层为10美元,估计一个M1 Ultra芯片贡献约330美元营收。

除此之外,拼硬件确实让苹果尝到了甜头,一直以来不参与“跑分”的M1,在Geekbench 5曝光的跑分上出了不菲的成绩。

根据数据显示,其单核心 1793 的分数与 M1 Max 接近,但多核心性能达到24055,与 AMD Ryzen 3960X 线程撕裂者差不多。根据科创信息网推测,按照苹果公司的宣传的功耗60W,M1 Ultra的效率比 3990X 的280W TDP 高出 4.7 倍。

与此同时,Mac Studio跟着水涨船高,高配的M1 Ultra CPU加上128G,8T硬盘,价格是59999元。但对比Mac Pro,处理器选择2.5GHz28核Intel Xeon W处理器,内存选择96G,显卡选择最顶配的两个Radeon ProW6800X Duo 图形处理器,各配备64GBGDDR6显存,价格高达178499万。

很明显,对于Mac Pro追求极限性能的要求,M1 Ultra还差的远。对于苹果来说,积极想要摆脱彻底摆脱英特尔,M2的研发势在必行,而M1 Ultra的硬件拼接还远远达不到专业级别的使用。

总的来说,苹果的M1 Ultra将实现低成本高营收的目标,但想要拼硬件,单靠M1 max的拼接肯定达不到最顶配的要求。归根究底,硬件并不是苹果的长项,想要达到与软件相同的成就,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谨小慎微,苹果正在止步不前?

早年间的一次采访中,乔布斯坦言,“我们制胜之法在于谨小慎微地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对产品的革新上会知难而进,因为顾客愿意花钱,正是为了让他们创造最好的产品。”

事实上也是如此,用户确实一直在不停地买单,即使价格高昂,每一代iPhone的销量都势如破竹。虽然未发布时唱衰声不断,但发布后依旧抢不到是常态。以iPhone 13为例,相较于iPhone 12发行价下降800元,让其在正式开启预售抢购时,直接“秒空”。

用户对于苹果的要求并不高,相比于对国产机的“挑剔”,已经非常宽容。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刘海屏、电池、信号等问题,但偏偏每一代手机的革新都很小。这让用户不免发出疑问,“这都2022年了,国产厂商把升降摄像头、水滴屏、超广角三摄等黑科技用了个遍,更别说人家三星的折叠手机。苹果咋还坚守着刘海不放,苹果为啥不创新了?”

这好像与乔布斯“谨小慎微”的风格一脉相承,库克继任十年的时间,苹果的调性依旧很“稳”。之所以如此的不疾不徐,一方面是因为,苹果的封闭系统让其与安卓机有了天然的屏障,并不受到竞争对手的紧迫威胁。有iOS系统的保护,即使没有划时代的创新,也让苹果走在了科技的前列。

另一方面,智能时代终究会遇到瓶颈,一如当年乔布斯掀起了智能手机的革命风暴,现在仍需要契机开启新的风潮。面对未知的AI领域,现在的科技圈并没有给去一个明确的答案,还需要不停的探索。

智能时代,除了电子产品,苹果也早就加入了造车的行列。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泰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够和特斯拉展开竞争的新能源汽车。一波三折后,时至今日,苹果也没有发布一款新能源汽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一家偏服务型的公司,苹果想要开始制造业其实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对于苹果抛出的橄榄枝,而其他汽车厂商并不感冒。苹果很难找到一家愿意为其加工新能源汽车的代工厂,因为对于其他汽车厂商来说,这无异于养虎为患。

不置可否,苹果的造车计划被迫搁浅,但并不意味着“icar”不会问世。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

总而言之,苹果春季发布会的发挥一如往昔,虽然没有带个用户眼前一亮的创新,但确实在技术上有所提升。苹果的调性依旧很“稳”,毕竟在不到四年时间内,其总市值一共翻了两倍,成为首个3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4k
  • 库克出访或推动苹果公司在东南亚扩张,据悉将开设马来西亚首家实体店
  • 印尼政府寻求吸引苹果公司更多投资,考虑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越来越谨小慎微,苹果的调性还能“稳住”吗?

和以往的发布会相同,在这种“谨小慎微”的创新中,关于苹果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

文|锦鲤财经

3月9日苹果春季发布会,最出彩的莫过于芯片M1 Ultra的发布。

实际上,在发布会未召开之前,大众对M2的期待值最高。但最后等来的是由两颗M1 Max芯片通过UltraFusion架构拼接而成的M1 Ultra,不禁让人怀疑,苹果也要开始拼硬件了?

追本溯源,这一操作为当时M1 Max预留的“高速总线”作出了完美的诠释,用来串联多块 M1 Max,在性能也较相比最基础版的M1芯片增长了8倍。

除此之外,就是苹果的低端系列iPhone SE第三代,一款屏幕4.7寸的小屏幕手机。还有iPhone系列手机的新配色——苍岭绿,以及iPad Air第五代。

和以往的发布会相同,在这种“谨小慎微”的创新中,关于苹果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

苹果“冷落”iPhone SE

小屏手机一直是苹果没有放弃的方向,从iPhone SE 2019到iPhone 12 mini,再到13 mini,苹果一直致力于抓住这一市场。同时,iPhone SE也致力于中低端市场,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师的分析,这款手机有望争取到全球大约14亿中低端安卓手机用户,以及约3亿iPhone老用户。

从第二代IPhone SE的市场份额来看,其实并不差。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9亿台;全球前十大畅销手机中,Top5被iPhone系列包揽,红米9A排名第四,iPhone SE 2020排名第八。iPhone SE 2020的销量占市场份额1.6%,销量约为2224万部。

虽然销量不错,但iPhone SE在创新上迟迟没有迎来革新。苹果对此一直采取的是“老黄瓜刷绿漆”的套路,将SoC由上一代的A13提升至A15,且具备5G的连接能力。

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比较亮眼的创新。根据发布会中信息显示,iPhone SE3仍使用iPhone 8的外观设计,正面依旧是采用非全面屏+圆形HOME键的组合,屏幕为4.7英寸LCD材质,分辨率也没有改变是1334x750。

这就让iPhone SE的定价稍显不合理,借鉴iPhone 13系列和iPad Air的降价策略,本来业内觉得应该降价的iPhone SE却涨价了。定价3499元起的价格,比上一代iPhone SE 高了200元。

很明显,苹果并不打算降低iPhone SE机型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芯片供应吃紧、产能被限制的状况下,苹果调整了策略,将目光放在了利润高的高端产品上。在中低端机型上追求的只是单机利润,同时还缩减iphone mini、iPad等中低端硬件产能。

这一趋势在iPhone 13系列销量紧缺时就有所体现。在苹果2021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CEO库克表示,iPhone 13系列的需求比iPhone 12系列都要多,但因为供应不足,苹果很难提供相应的供货量。

随后,苹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通过削减iPad的产量,将代工厂和员工调配至iPhone13。根据2022 Q1财报,iPad营收为72.5亿元,本季营收占比5.8% ,同比下降14.10%。

毫无疑问,iPhone数字系列才是苹果盈利的关键,而目前中低端市场并不是销售核心。毕竟,同样的A15处理器,显然iPhone 13更有利可图。财报显示,苹果第四财季营收为83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05.51亿美元,同比增长62%。

更何况,关于iPhone SE的生产是为了清除库存的揣测一直没有消失,和iPhone 8过于相像的外形一直保留至今,难免会引起很多争议。这到底是保持初心,还是另有图谋也未可知。

总的来说,iPhone SE第三代价格的提升,说明苹果并不打算用iPhone SE“冲销量”,芯片不足导致苹果不得不将重心放在iPhone 13系列的生产。iPhone SE则追求的是单机利润,以保证这个系列能够一直延续。

M1 Ultra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力

M1 Ultra的问世,让很多期待M2的用户大失所望。看完M1 Ultra的结构后,更是有网友提出了质疑,一直拼软件的苹果也卷起来了,走起了硬件拼接的道路。这其实并不常见,一直以来虽然苹果研究芯片的速度并不迅速,但每次展现都有创新,而启用硬件拼接还是第一次。

M1 Ultra,简单来说,就是借助UltraFusion封装架构,将两枚M1 Max die进行内部互联,最终支持20 个 CPU 内核、 64 个 GPU 内核和128GB 的统一内存供用户使用。同时,总内存带宽达到 800 GB/秒,每秒可运行高达22万亿次运算,提供的GPU性能是苹果M1芯片的8倍。

毫无疑问,这一次的M1 Ultra极大地提升了芯片的性能,与此同时也让苹果实现减负。

从成本上来说,业界分析称,苹果M1 Ultra单颗造价约 300 美元~350 美元,显著低于英特尔Xeon处理器。较英特尔最新Core-i9-10980XE 18核心处理器价格超过1000美元,苹果M1 Ultra的性价比更高。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性价比,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由两个M1 Max芯片组成的M1 Ultra,成本更低。根据十轮网计算的数据显示,假设70%良率和台积电5纳米芯片价格为15,000美元计算,每个M1 Max芯片成本约160美元。芯片到芯片硅中介层为10美元,估计一个M1 Ultra芯片贡献约330美元营收。

除此之外,拼硬件确实让苹果尝到了甜头,一直以来不参与“跑分”的M1,在Geekbench 5曝光的跑分上出了不菲的成绩。

根据数据显示,其单核心 1793 的分数与 M1 Max 接近,但多核心性能达到24055,与 AMD Ryzen 3960X 线程撕裂者差不多。根据科创信息网推测,按照苹果公司的宣传的功耗60W,M1 Ultra的效率比 3990X 的280W TDP 高出 4.7 倍。

与此同时,Mac Studio跟着水涨船高,高配的M1 Ultra CPU加上128G,8T硬盘,价格是59999元。但对比Mac Pro,处理器选择2.5GHz28核Intel Xeon W处理器,内存选择96G,显卡选择最顶配的两个Radeon ProW6800X Duo 图形处理器,各配备64GBGDDR6显存,价格高达178499万。

很明显,对于Mac Pro追求极限性能的要求,M1 Ultra还差的远。对于苹果来说,积极想要摆脱彻底摆脱英特尔,M2的研发势在必行,而M1 Ultra的硬件拼接还远远达不到专业级别的使用。

总的来说,苹果的M1 Ultra将实现低成本高营收的目标,但想要拼硬件,单靠M1 max的拼接肯定达不到最顶配的要求。归根究底,硬件并不是苹果的长项,想要达到与软件相同的成就,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谨小慎微,苹果正在止步不前?

早年间的一次采访中,乔布斯坦言,“我们制胜之法在于谨小慎微地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对产品的革新上会知难而进,因为顾客愿意花钱,正是为了让他们创造最好的产品。”

事实上也是如此,用户确实一直在不停地买单,即使价格高昂,每一代iPhone的销量都势如破竹。虽然未发布时唱衰声不断,但发布后依旧抢不到是常态。以iPhone 13为例,相较于iPhone 12发行价下降800元,让其在正式开启预售抢购时,直接“秒空”。

用户对于苹果的要求并不高,相比于对国产机的“挑剔”,已经非常宽容。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刘海屏、电池、信号等问题,但偏偏每一代手机的革新都很小。这让用户不免发出疑问,“这都2022年了,国产厂商把升降摄像头、水滴屏、超广角三摄等黑科技用了个遍,更别说人家三星的折叠手机。苹果咋还坚守着刘海不放,苹果为啥不创新了?”

这好像与乔布斯“谨小慎微”的风格一脉相承,库克继任十年的时间,苹果的调性依旧很“稳”。之所以如此的不疾不徐,一方面是因为,苹果的封闭系统让其与安卓机有了天然的屏障,并不受到竞争对手的紧迫威胁。有iOS系统的保护,即使没有划时代的创新,也让苹果走在了科技的前列。

另一方面,智能时代终究会遇到瓶颈,一如当年乔布斯掀起了智能手机的革命风暴,现在仍需要契机开启新的风潮。面对未知的AI领域,现在的科技圈并没有给去一个明确的答案,还需要不停的探索。

智能时代,除了电子产品,苹果也早就加入了造车的行列。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泰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够和特斯拉展开竞争的新能源汽车。一波三折后,时至今日,苹果也没有发布一款新能源汽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一家偏服务型的公司,苹果想要开始制造业其实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对于苹果抛出的橄榄枝,而其他汽车厂商并不感冒。苹果很难找到一家愿意为其加工新能源汽车的代工厂,因为对于其他汽车厂商来说,这无异于养虎为患。

不置可否,苹果的造车计划被迫搁浅,但并不意味着“icar”不会问世。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

总而言之,苹果春季发布会的发挥一如往昔,虽然没有带个用户眼前一亮的创新,但确实在技术上有所提升。苹果的调性依旧很“稳”,毕竟在不到四年时间内,其总市值一共翻了两倍,成为首个3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