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步长制药:老牌药企的转型考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步长制药:老牌药企的转型考验

步长制药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文 | 初晓萌

3月16日,步长制药开盘涨幅达5%,截至9点26分,报21.3元,成交688.97万元,换手率0.03%。

截至当日收盘,步长制药涨幅达4.05%。

同时,据步长制药2021年10月28日批露的第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3.8亿,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同比下降8.7%;每股收益为1.15元。作为一家与山东上市的中成药企业,近期步长制药利好消息频出。

此前于2016年上市后,步长制药曾高调喊出“中国的强生,世界的步长”的口号。近年来,为适应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步长制药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而显然,步长制药的转型之路,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8年老牌药企的转型尝试

中国医药行业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医药领域,中国医药产业从量变迎来了质变。

步长的故事也源于这个春天。

据步长制药官网,步长制药起家于1993年,经过二十八年的砥砺奋进,从昔日的地方企业到今日的上市公司,见证了行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步长制药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以中药为基础,向生物药、疫苗等医药高科技行业扩张”的战略,坚持“聚焦大行业、培育大品种”的发展方向,争做中国最优秀的制药企业之一,积极进行多类型药品研发,逐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治疗中的作用逐渐体现。近两年,步长制药也积极发挥药企的社会责任,阶段性研发成果,百花齐放。

2021年1月“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临床试验的申请获受理;抗疫中药宣肺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进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12月步长制药两项专利“一种抗冠状病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抗冠状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在治疗炎症中的用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步长制药的一系列研发成果,也带来了企业发展的上扬期。

2021年4月28日步长制药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营收160.07亿元,同比增长12.2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等六项主打产品2020年合计收入达107.5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高达67.21%。研发收入7.22亿元 同比增长13.05%。据步长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

2021年米思会发布“中国医药·品牌榜”步长制药斩获4大奖项,荣登“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二名,这是步长制药继2019年之后,再度联袂广药集团登顶“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前两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行业“弄潮儿”

步长制药近期的上扬态势,是企业内部到外部大环境多重因素的结果。

本身,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引导以及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行业迎来迅猛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由6658亿元增加到17500亿元,CAGR为17.5%。根据中投顾问测算,2018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2019年规模约为2.5万亿。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成药产业增长态势良好,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前景。

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风云变幻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成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着国际医药巨头竞争、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产品相对集中、产品质量及宣传不当等风险。

面对未知的风险挑战,作为行业领头人,步长制药于2018年9月正式宣布转型,由营销型驱动向产品型驱动、向科技型公司转型;由中成药向生物药、疫苗、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全产业转型;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型,稳步实现生物制药战略规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长制药的转型是从创新开始的。

步长制药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实践,以“脑心同治”理论为指导,将创新组方与现代制药工艺相结合。目前,步长制药已拥有352件有效专利,共有在研产品233个(截至2021年11月),“拳头产品”名列2019版中药大品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2021年上半年,步长制药新增专利申请10件,成功获得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步长制药能够取得这样的创新成果,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的科技投入。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步长制药研发费用高达2.61亿元,研发支出在18家中药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六。事实上,近三年来(2018年-2020年),步长制药研发费用合计高达15.19亿元。

步长制药总裁赵超曾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医药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步长制药还要继续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道路。

决策背后的考验

然而,对于一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来说,短期内调转航向并非易事。

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可以说是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但这四款拳头产品在创下高业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继浮现。

2020年4月,步长制药脑心通胶囊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点名”,要求修改说明书,增加“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虽然公司声称,除增加规定说明事项外,产品内在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从步长制药营收构成来看,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谷红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市场地位突出,2021年上半年度合计收入达44.27亿元。

但是,随着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品种加速清退,步长制药的独家品种被调出多地医保目录。对于退出医保目录的影响,步长制药表示暂时无法估计,但短期内不会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转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步长制药也有预判,曾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生物制药作为未来战略规划,短期不能产生效益,且前期投入金额较大,或有拖累业绩的风险。”

随着十四五的开局,以中医药企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医行业的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要求。特别是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7个方面28项支持政策,这成为了为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而制定的实招硬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

同时这也是时代对步长制药所提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只是,若想要适应时代所需、打开新的企业发展局面,除了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或许步长制药的当务之急,应拿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质量提升等细节把控之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步长制药

2.7k
  • 步长制药:已回购662.06万股,使用资金总额9803.75万元
  • 步长制药(603858.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3.07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步长制药:老牌药企的转型考验

步长制药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文 | 初晓萌

3月16日,步长制药开盘涨幅达5%,截至9点26分,报21.3元,成交688.97万元,换手率0.03%。

截至当日收盘,步长制药涨幅达4.05%。

同时,据步长制药2021年10月28日批露的第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3.8亿,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同比下降8.7%;每股收益为1.15元。作为一家与山东上市的中成药企业,近期步长制药利好消息频出。

此前于2016年上市后,步长制药曾高调喊出“中国的强生,世界的步长”的口号。近年来,为适应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步长制药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而显然,步长制药的转型之路,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8年老牌药企的转型尝试

中国医药行业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医药领域,中国医药产业从量变迎来了质变。

步长的故事也源于这个春天。

据步长制药官网,步长制药起家于1993年,经过二十八年的砥砺奋进,从昔日的地方企业到今日的上市公司,见证了行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步长制药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以中药为基础,向生物药、疫苗等医药高科技行业扩张”的战略,坚持“聚焦大行业、培育大品种”的发展方向,争做中国最优秀的制药企业之一,积极进行多类型药品研发,逐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治疗中的作用逐渐体现。近两年,步长制药也积极发挥药企的社会责任,阶段性研发成果,百花齐放。

2021年1月“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临床试验的申请获受理;抗疫中药宣肺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进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12月步长制药两项专利“一种抗冠状病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抗冠状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在治疗炎症中的用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步长制药的一系列研发成果,也带来了企业发展的上扬期。

2021年4月28日步长制药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营收160.07亿元,同比增长12.2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等六项主打产品2020年合计收入达107.5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高达67.21%。研发收入7.22亿元 同比增长13.05%。据步长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

2021年米思会发布“中国医药·品牌榜”步长制药斩获4大奖项,荣登“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二名,这是步长制药继2019年之后,再度联袂广药集团登顶“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前两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行业“弄潮儿”

步长制药近期的上扬态势,是企业内部到外部大环境多重因素的结果。

本身,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引导以及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行业迎来迅猛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由6658亿元增加到17500亿元,CAGR为17.5%。根据中投顾问测算,2018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2019年规模约为2.5万亿。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成药产业增长态势良好,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前景。

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风云变幻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成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着国际医药巨头竞争、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产品相对集中、产品质量及宣传不当等风险。

面对未知的风险挑战,作为行业领头人,步长制药于2018年9月正式宣布转型,由营销型驱动向产品型驱动、向科技型公司转型;由中成药向生物药、疫苗、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全产业转型;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型,稳步实现生物制药战略规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长制药的转型是从创新开始的。

步长制药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实践,以“脑心同治”理论为指导,将创新组方与现代制药工艺相结合。目前,步长制药已拥有352件有效专利,共有在研产品233个(截至2021年11月),“拳头产品”名列2019版中药大品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2021年上半年,步长制药新增专利申请10件,成功获得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步长制药能够取得这样的创新成果,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的科技投入。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步长制药研发费用高达2.61亿元,研发支出在18家中药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六。事实上,近三年来(2018年-2020年),步长制药研发费用合计高达15.19亿元。

步长制药总裁赵超曾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医药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步长制药还要继续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道路。

决策背后的考验

然而,对于一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来说,短期内调转航向并非易事。

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可以说是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但这四款拳头产品在创下高业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继浮现。

2020年4月,步长制药脑心通胶囊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点名”,要求修改说明书,增加“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虽然公司声称,除增加规定说明事项外,产品内在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从步长制药营收构成来看,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谷红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市场地位突出,2021年上半年度合计收入达44.27亿元。

但是,随着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品种加速清退,步长制药的独家品种被调出多地医保目录。对于退出医保目录的影响,步长制药表示暂时无法估计,但短期内不会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转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步长制药也有预判,曾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生物制药作为未来战略规划,短期不能产生效益,且前期投入金额较大,或有拖累业绩的风险。”

随着十四五的开局,以中医药企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医行业的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要求。特别是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7个方面28项支持政策,这成为了为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而制定的实招硬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

同时这也是时代对步长制药所提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只是,若想要适应时代所需、打开新的企业发展局面,除了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或许步长制药的当务之急,应拿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质量提升等细节把控之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