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点区域怎么划?如何看新版诊疗方案?为何48小时后仍未解封?邬惊雷、张文宏等回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点区域怎么划?如何看新版诊疗方案?为何48小时后仍未解封?邬惊雷、张文宏等回应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向市民朋友表达感谢:“大家用默默行动支撑我们、鼓励我们,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与病魔、病毒作战,我们是须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同向而行,一起努力。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杨吴悦

2022年3月17日10时,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最新情况。上海市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会上通报,3月16日0-24时,上海市新增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5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报告的8例确诊病例中,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为确诊病例,2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5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50例无症状感染者中,69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1例为外省返沪人员协查中发现,其余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均已闭环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邬惊雷介绍,截至3月17日9时,本次疫情上海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1578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4255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44041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42430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上海市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2年3月18日0时起,将嘉定区马陆镇宝安公路3705弄1号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图片来源:图虫

邬惊雷表示,今天是重点区域核酸采样的第二天,天气刚好下雨,温度下降,可能给社区居民核酸现场检测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已要求各区做好服务保障,减少对检测现场设备和人员的影响,也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安全,尽可能按照社区指引,分批有序地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减少风雨降温天气给大家带来的干扰。谢谢大家!”

据其介绍,受疫情影响,上海市不少医疗机构根据防控要求实行闭环管理,开展疫情相关风险排查,给患者就诊带来不便。为此,市卫健委汇总了全市二级综合医院以上医疗机构的院区、门急诊等闭环管理的相关信息,每天早上通过“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推送。

“特别强调一下,这个信息可能会有滞后,也希望大家除了关注健康上海12320,同时,大家也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平台,或相关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查看公告信息,确认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情况。”邬惊雷说,此外,许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也鼓励大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线上咨询、问诊、复诊,方便大家看病就医。

3月16日起,上海开展新一轮网格化筛查,对重点区域内人员(已处于管控区域内人员除外)进行2次核酸筛查。这些重点区域是怎么划定的?这一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之后还需要做吗?

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邬惊雷回应表示,重点区域是以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病例和感染者的情况,及其在区域、单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点,结合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社会特征、经济活动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本次原则上以街道(乡镇)为筛查单元,划定重点筛查区域范围。

邬惊雷表示,此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后,将根据筛查结果,综合研判筛查区域内的人群感染风险以及是否有扩散传播风险可能,等核查结果出来以后,根据该区域筛查出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还是少,年龄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别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看看扩散传播风险的可能,动态调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

摄影:方卓然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出院标准和随后隔离管理要求有所调整,如何理解这些调整?上海具体防疫措施会不会随之改变?

对此,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透露:“我邀请了五六十位传染病领域专家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闭门大讨论,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这次《诊疗方案》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科学、最好的。”

“诊疗方案是整个医疗机构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网络上自己下载看了,看来看去觉得看不太懂,这很正常,能看懂就不正常了。”张文宏笑着说。

他表示,从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为止,从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最早诊疗方案都是凭医学方面的经验制定,随着科学证据越来越多,最终《诊疗方案》必须完全基于科学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新版诊疗方案有三方面的亮点受到关注。

一是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张文宏说,出院后的管理,隔离14天还是21天?一般认为隔离越久越安全,但是制定出院后管理的方案要进行科学制定。现在定下来7天,7天必须有充足科学依据。当病毒载量到了一定低程度以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以前出院到隔离点待两个礼拜,现在改成出院居家监测7天再做核酸,这是一次大调整,科学依据要通过足够科学数据来保证。”他说。

二是最新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病毒低到多低才没有传染性?现在看到病毒都喜欢讲CT值,认为越低越好,但越低越好并不科学。”他举例解释,有些病人4个月都不转阴,是不是意味着要把这个人在定点医院隔离4个月呢?

“这次标准调低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调整。”张文宏说,这是基于国际上连续两年多的抗疫经验和大量科学研究做出来的调整,意味着病例不会在医院隔离非常久的时间,换句话说出院的人就可以提早了。

“现在上海平均住院天数是15天,但是核酸一调整可能降低到10天,以前还要集中隔离两周,现在就可以居家观察了。”张文宏表示,对于一个被隔离的人、被隔离的家庭,感受度会出现非常大的改变。“专业医生都在拍手叫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治疗的民众隔离时间缩短,对整个社会又不增加防控的风险,大家觉得科学就叫好。”

第三点就是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诊疗方案》指出,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我们会把病人按照轻症、重症还有高危因素进行分层,轻型、普通型都要进行分层,轻症病人和无症状的人会隔离在指定具有医疗条件的隔离点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留出更多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张文宏说。

“通过这几个重大标准的制定,会为我们未来抗疫腾出空间。”张文宏表示,现在大家会感觉病人出院更快了,医院轻症可以集中收治了,重症收治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点也是具有一定医疗观测、监测能力的。“分层管理的方式会对医疗资源的优化带来大量所需要医疗资源冗余度提升,未来抗疫我们心里就有把握了。”

张文宏认为,未来抗疫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疫苗保护、治疗能力提升和充足医疗冗余度。“这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哪怕是治疗药物方面小分子药物,中国自己的抗体药里面都有,以前没有效果的或者效果不确定的药物全部被删除。”

他表示,对未来疫情的变化中国将有三个“武器”:第一,疫苗充分的注射;第二,要有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等支撑;第三,有非常充足医疗冗余度。

“这次诊疗方案的更新是在抗疫整个过程当中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一次调整。医疗界对这些调整非常期待,后面什么时候实施?邬主任已经召集上海专家组进行讨论,卫健委的领导也进行了讨论,相信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我们将会逐步推进,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张文宏说。

最新诊疗方案中把出院标准的核酸Ct值从40变成了35,这代表了什么?

张文宏解释,核酸Ct值并非到医院拍个CT,Ct值的英文为Cycle Threshold),循环数阀值,主要是透过病毒核酸检测(PCR)仪器量测病人病毒含量。

张文宏解释道,病毒量到底低到多少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按照现在的标准,核酸量非常少,病毒量非常少,根本检测不出来,需要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拼命扩增。到底扩增到多少轮可以?比如扩增到30轮、35轮还是40轮?

“疫情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基于防疫整体的要求定为40,有没有可能更低?我们边抗疫边研究,全球也都在探索。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

张文宏表示,但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这次疫情都是这样发展来的,继续调高到35时,全球科学家和中国自己的研究大家全部认可。”

他指出,这次下调是一个重大调整。“意味着一到35,大家以后只要住院7天、10天。”

张文宏说,如果要等待35-40这一段,拖尾现象极为严重,有些人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问题是几个月在医院里住着,在救治里面毫无意义,如果不具备传染性再把他关在医院里也是极不合理的。

“科学是有责任把CT值做到非常合理的位置。”张文宏表示,这次调低,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有这么长时间住院,所有人在医院待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值到了35的水平之后,我们就不再要求你在隔离酒店再隔离2周再让你回家,你可以直接居家观察了。”

他认为,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非常不容易,需要非常多科学研究作为基础,这也是这次诊疗指南让医疗工作者认为非常科学的原因,“它是基于循证医学和科学研究基础做出来的”。

如果要为这次重大改变给一个评价,张文宏认为,这是中国在智慧抗疫方面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希望将来抗疫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达到国家和人民所预期的那个目标。我相信这一次《诊疗方案》的制定就是迈出了这么一步。你认为是一小步也可以,认为是一大步也可以,我认为在诊疗领域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在整体抗疫路上我认为还是一小步,希望抗疫早点取得成功。”

图片来源:pexels

新一轮筛查如何开展?

静安区彭浦镇党委书记辛毅结合属地工作情况作回应道,静安区彭浦镇,辖区面积7.88平方公里,应筛查人口13.6万,区域内既有居民小区、也有产业园区,既有大型商场,还有商务楼宇。“大家知道,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情况复杂的区域来讲,开展‘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

昨天和今天,彭浦镇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48小时2次核酸筛查。”刚接到这项任务时,说实话我和同事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这是对我们基层治理的一次新的考验。”辛毅表示,这一过程中市、区两级也都全程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镇里全员发动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抽调了98名医务人员、200名公安干警、16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增援我们,前天晚上连夜将各类保障物资落实到基层。”

辛毅介绍了组织推进工作的几点做法。一是注重科学布点。充分考虑每个小区、园区、楼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了87个采集点,做到“全面覆盖、便民便捷”;

二是注重现场组织。考虑到这次筛查人数众多,在每个采集点划分了“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形成流水操作,提高采样效率。

三是注重服务保障。比如,组织提前做好“登记二维码”的截图保存,便于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此外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安排志愿者提供登记服务。

据辛毅介绍,3月16日一天,在扩大流动人员采集量的基础上,静安区彭浦镇累计筛查采样14.6万人。

图片来源:图虫

结束高风险筛查意味着安全了吗?各区筛查并非同时完成,筛查完人员可以正常外出吗?

对此邬惊雷回应,高风险筛查涉及到个体安全和所处地区的区域安全两个层面。从个体层面来看,48小时之内测两次核酸,如果结果都是阴性,说明目前是比较安全的。

从区域层面看,只有区域内所有人员2次筛查均为阴性,提示区域内目前风险较小。区域内如检出阳性,尤其是阳性例数较多的情况下,表明社会面仍存在潜在感染和传播的风险,需要做进一步研判,采取下一步针对性防控措施。

根据这轮筛查要求,筛查重点区域人员应该在当时居住地保持相对静止,在48小时内接受两次核酸筛查。邬惊雷表示:“因为各个区筛查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我们提倡已经完成筛查的人员,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尽量别外出,最大程度避免筛查期间人员规模性的流动,尽快实现社会‘动态清零’。”

针对有市民反映48小时后仍未解封的问题,邬惊雷回应,在48小时内核酸检测采样且等到阴性结果以后,管理措施才能解除。“如果结果没出还是要等一等。实际上大家感受可能会超过一定时间。”

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向市民朋友表达感谢:“大家用默默行动支撑我们、鼓励我们,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与病魔、病毒作战,我们是须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同向而行,一起努力。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点区域怎么划?如何看新版诊疗方案?为何48小时后仍未解封?邬惊雷、张文宏等回应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向市民朋友表达感谢:“大家用默默行动支撑我们、鼓励我们,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与病魔、病毒作战,我们是须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同向而行,一起努力。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杨吴悦

2022年3月17日10时,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最新情况。上海市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会上通报,3月16日0-24时,上海市新增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5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报告的8例确诊病例中,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为确诊病例,2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5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50例无症状感染者中,69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1例为外省返沪人员协查中发现,其余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均已闭环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邬惊雷介绍,截至3月17日9时,本次疫情上海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1578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4255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44041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42430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上海市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2年3月18日0时起,将嘉定区马陆镇宝安公路3705弄1号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图片来源:图虫

邬惊雷表示,今天是重点区域核酸采样的第二天,天气刚好下雨,温度下降,可能给社区居民核酸现场检测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已要求各区做好服务保障,减少对检测现场设备和人员的影响,也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安全,尽可能按照社区指引,分批有序地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减少风雨降温天气给大家带来的干扰。谢谢大家!”

据其介绍,受疫情影响,上海市不少医疗机构根据防控要求实行闭环管理,开展疫情相关风险排查,给患者就诊带来不便。为此,市卫健委汇总了全市二级综合医院以上医疗机构的院区、门急诊等闭环管理的相关信息,每天早上通过“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推送。

“特别强调一下,这个信息可能会有滞后,也希望大家除了关注健康上海12320,同时,大家也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平台,或相关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查看公告信息,确认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情况。”邬惊雷说,此外,许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也鼓励大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线上咨询、问诊、复诊,方便大家看病就医。

3月16日起,上海开展新一轮网格化筛查,对重点区域内人员(已处于管控区域内人员除外)进行2次核酸筛查。这些重点区域是怎么划定的?这一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之后还需要做吗?

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邬惊雷回应表示,重点区域是以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病例和感染者的情况,及其在区域、单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点,结合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社会特征、经济活动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本次原则上以街道(乡镇)为筛查单元,划定重点筛查区域范围。

邬惊雷表示,此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后,将根据筛查结果,综合研判筛查区域内的人群感染风险以及是否有扩散传播风险可能,等核查结果出来以后,根据该区域筛查出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还是少,年龄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别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看看扩散传播风险的可能,动态调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

摄影:方卓然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出院标准和随后隔离管理要求有所调整,如何理解这些调整?上海具体防疫措施会不会随之改变?

对此,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透露:“我邀请了五六十位传染病领域专家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闭门大讨论,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这次《诊疗方案》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科学、最好的。”

“诊疗方案是整个医疗机构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网络上自己下载看了,看来看去觉得看不太懂,这很正常,能看懂就不正常了。”张文宏笑着说。

他表示,从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为止,从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最早诊疗方案都是凭医学方面的经验制定,随着科学证据越来越多,最终《诊疗方案》必须完全基于科学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新版诊疗方案有三方面的亮点受到关注。

一是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张文宏说,出院后的管理,隔离14天还是21天?一般认为隔离越久越安全,但是制定出院后管理的方案要进行科学制定。现在定下来7天,7天必须有充足科学依据。当病毒载量到了一定低程度以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以前出院到隔离点待两个礼拜,现在改成出院居家监测7天再做核酸,这是一次大调整,科学依据要通过足够科学数据来保证。”他说。

二是最新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病毒低到多低才没有传染性?现在看到病毒都喜欢讲CT值,认为越低越好,但越低越好并不科学。”他举例解释,有些病人4个月都不转阴,是不是意味着要把这个人在定点医院隔离4个月呢?

“这次标准调低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调整。”张文宏说,这是基于国际上连续两年多的抗疫经验和大量科学研究做出来的调整,意味着病例不会在医院隔离非常久的时间,换句话说出院的人就可以提早了。

“现在上海平均住院天数是15天,但是核酸一调整可能降低到10天,以前还要集中隔离两周,现在就可以居家观察了。”张文宏表示,对于一个被隔离的人、被隔离的家庭,感受度会出现非常大的改变。“专业医生都在拍手叫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治疗的民众隔离时间缩短,对整个社会又不增加防控的风险,大家觉得科学就叫好。”

第三点就是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诊疗方案》指出,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我们会把病人按照轻症、重症还有高危因素进行分层,轻型、普通型都要进行分层,轻症病人和无症状的人会隔离在指定具有医疗条件的隔离点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留出更多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张文宏说。

“通过这几个重大标准的制定,会为我们未来抗疫腾出空间。”张文宏表示,现在大家会感觉病人出院更快了,医院轻症可以集中收治了,重症收治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点也是具有一定医疗观测、监测能力的。“分层管理的方式会对医疗资源的优化带来大量所需要医疗资源冗余度提升,未来抗疫我们心里就有把握了。”

张文宏认为,未来抗疫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疫苗保护、治疗能力提升和充足医疗冗余度。“这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哪怕是治疗药物方面小分子药物,中国自己的抗体药里面都有,以前没有效果的或者效果不确定的药物全部被删除。”

他表示,对未来疫情的变化中国将有三个“武器”:第一,疫苗充分的注射;第二,要有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等支撑;第三,有非常充足医疗冗余度。

“这次诊疗方案的更新是在抗疫整个过程当中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一次调整。医疗界对这些调整非常期待,后面什么时候实施?邬主任已经召集上海专家组进行讨论,卫健委的领导也进行了讨论,相信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我们将会逐步推进,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张文宏说。

最新诊疗方案中把出院标准的核酸Ct值从40变成了35,这代表了什么?

张文宏解释,核酸Ct值并非到医院拍个CT,Ct值的英文为Cycle Threshold),循环数阀值,主要是透过病毒核酸检测(PCR)仪器量测病人病毒含量。

张文宏解释道,病毒量到底低到多少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按照现在的标准,核酸量非常少,病毒量非常少,根本检测不出来,需要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拼命扩增。到底扩增到多少轮可以?比如扩增到30轮、35轮还是40轮?

“疫情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基于防疫整体的要求定为40,有没有可能更低?我们边抗疫边研究,全球也都在探索。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

张文宏表示,但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这次疫情都是这样发展来的,继续调高到35时,全球科学家和中国自己的研究大家全部认可。”

他指出,这次下调是一个重大调整。“意味着一到35,大家以后只要住院7天、10天。”

张文宏说,如果要等待35-40这一段,拖尾现象极为严重,有些人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问题是几个月在医院里住着,在救治里面毫无意义,如果不具备传染性再把他关在医院里也是极不合理的。

“科学是有责任把CT值做到非常合理的位置。”张文宏表示,这次调低,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有这么长时间住院,所有人在医院待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值到了35的水平之后,我们就不再要求你在隔离酒店再隔离2周再让你回家,你可以直接居家观察了。”

他认为,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非常不容易,需要非常多科学研究作为基础,这也是这次诊疗指南让医疗工作者认为非常科学的原因,“它是基于循证医学和科学研究基础做出来的”。

如果要为这次重大改变给一个评价,张文宏认为,这是中国在智慧抗疫方面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希望将来抗疫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达到国家和人民所预期的那个目标。我相信这一次《诊疗方案》的制定就是迈出了这么一步。你认为是一小步也可以,认为是一大步也可以,我认为在诊疗领域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在整体抗疫路上我认为还是一小步,希望抗疫早点取得成功。”

图片来源:pexels

新一轮筛查如何开展?

静安区彭浦镇党委书记辛毅结合属地工作情况作回应道,静安区彭浦镇,辖区面积7.88平方公里,应筛查人口13.6万,区域内既有居民小区、也有产业园区,既有大型商场,还有商务楼宇。“大家知道,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情况复杂的区域来讲,开展‘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

昨天和今天,彭浦镇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48小时2次核酸筛查。”刚接到这项任务时,说实话我和同事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这是对我们基层治理的一次新的考验。”辛毅表示,这一过程中市、区两级也都全程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镇里全员发动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抽调了98名医务人员、200名公安干警、16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增援我们,前天晚上连夜将各类保障物资落实到基层。”

辛毅介绍了组织推进工作的几点做法。一是注重科学布点。充分考虑每个小区、园区、楼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了87个采集点,做到“全面覆盖、便民便捷”;

二是注重现场组织。考虑到这次筛查人数众多,在每个采集点划分了“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形成流水操作,提高采样效率。

三是注重服务保障。比如,组织提前做好“登记二维码”的截图保存,便于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此外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安排志愿者提供登记服务。

据辛毅介绍,3月16日一天,在扩大流动人员采集量的基础上,静安区彭浦镇累计筛查采样14.6万人。

图片来源:图虫

结束高风险筛查意味着安全了吗?各区筛查并非同时完成,筛查完人员可以正常外出吗?

对此邬惊雷回应,高风险筛查涉及到个体安全和所处地区的区域安全两个层面。从个体层面来看,48小时之内测两次核酸,如果结果都是阴性,说明目前是比较安全的。

从区域层面看,只有区域内所有人员2次筛查均为阴性,提示区域内目前风险较小。区域内如检出阳性,尤其是阳性例数较多的情况下,表明社会面仍存在潜在感染和传播的风险,需要做进一步研判,采取下一步针对性防控措施。

根据这轮筛查要求,筛查重点区域人员应该在当时居住地保持相对静止,在48小时内接受两次核酸筛查。邬惊雷表示:“因为各个区筛查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我们提倡已经完成筛查的人员,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尽量别外出,最大程度避免筛查期间人员规模性的流动,尽快实现社会‘动态清零’。”

针对有市民反映48小时后仍未解封的问题,邬惊雷回应,在48小时内核酸检测采样且等到阴性结果以后,管理措施才能解除。“如果结果没出还是要等一等。实际上大家感受可能会超过一定时间。”

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向市民朋友表达感谢:“大家用默默行动支撑我们、鼓励我们,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与病魔、病毒作战,我们是须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同向而行,一起努力。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