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经济网 刘佩佩
3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印发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到2035年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格局全面形成。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全域标准化深度融合发展、标准化质量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化开放程度明显增强、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4大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到2025年,成都将实现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新增制修订成都市地方标准100项以上,形成一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创新发展的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100项以上,制定先进企业标准1万项以上,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0项以上,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围绕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标准化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乡村振兴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强化区域协同标准化支撑、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筑牢标准化发展基础等8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
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启动调研和起草以来,《实施方案》对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四川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责任分工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有效衔接,结合成都标准化工作实际进行了创新、调整和细化。
为确保党中央的标准化决策部署在成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本地区、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责任清单,合理确定年度标准化工作目标和重点,及时总结“成都经验”。同时,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标准化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监督机制和实施评估机制,完善标准化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组织有力、执行及时,各部门之间同步衔接、配合得当。
来源:四川经济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