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王一博“奶大”,乐华想用上市,击碎偶像的黄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王一博“奶大”,乐华想用上市,击碎偶像的黄昏?

韩国造星(练习生)的模式,才是乐华娱乐的唯一故事,王一博只是碰巧成为了故事的大男主。

文|张书乐

这家旗下拥有王一博,孟美岐等一线流量明星的公司——乐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

王一博超话里的饭圈少女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为什么不给我们哥哥分股!?”

缘起不复杂,王一博贡献太大。

2021年,乐华娱乐全年营收12.9亿,年内净利润3.36亿。相比之下,公司单单给“供应商B”(王一博)就支付了3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与供应商B(王一博)的交易金额只占总成本9.2%,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迅猛增长至31.1%,2021年更是达到了43.9%。

一个帅哥奶了一个公司,如果帅哥走了会如何?

乐华娱乐的上市故事,会不会因此而变成一场事故?

这个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王一博于 2014 年与乐华签定了为期 10 年的合约,合约将于 2024 年到期。

换言之,王一博这个“唯一头部”,乐华未来也可能有失去的风险。

此外,范丞丞、朱正廷、孟美岐、吴宣仪、程潇、黄明昊等人的合约同样将于 2023 和 2024 年内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其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2021 年,乐华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91%。

业务单一、过度依赖头部艺人,成为乐华被诟病的主要问题。

一旦顶流消散,对于乐华而言或许将是致命一击。

对此,观察者网朱林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韩国造星(练习生)的模式,才是乐华娱乐的唯一故事,王一博只是碰巧成为了故事的大男主。

不管模式如何,如果造星采取基本功的方式来推动,确实短期爆发力不强,需要相当的运作周期。

然而,这种造星方式一旦成功,则明星的生命周期会较之流星式的网红要长久,且可以衍生的周边产业和商业模式也比较丰富。

相对来说,技能点单一的网红,往往衍生之时即“见光死”。

当然,王一博的“碰巧”也是有说头的。

乐华是中国最大的艺人管理公司,但却只有一个顶流。

现在抖音快手等其他平台更容易出现一些“人民造星”。

此前杨超越无故爆火也能说明红是靠命。

换言之,乐华的王一博正好是碰巧造出了“练习生”顶流。

但同时,这个碰巧也是个概率学问题。

顶流本身也是可遇不可求,成为顶流就是碰巧的小概率问题,需要许多因素来影响,没有一个既成的路线或方法论可循。

但,如果艺人数量较多、基本素质较强,这个小概率就可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尽管依然小概率,但这个故事就有讲下去的能力了,除非乐华的运气实在点背到极致。

同时,乐华选择此时上市,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即监管的加强。

国家对于饭圈的整治,以及一些对于娱乐圈的监管收紧,对依赖头部艺人,依赖“造星”的乐华来说,却并非坏事。

监管对于泛娱乐领域都有影响,尤其是在对那些管理不规范、有意去钻漏洞的MCN或公司而言,则影响巨大。

乐华相对管理规范,反而有可能在监管之下,以自身的规范而获得一些其他公司被监管而“退市”带来的市场空白或红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王一博“奶大”,乐华想用上市,击碎偶像的黄昏?

韩国造星(练习生)的模式,才是乐华娱乐的唯一故事,王一博只是碰巧成为了故事的大男主。

文|张书乐

这家旗下拥有王一博,孟美岐等一线流量明星的公司——乐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

王一博超话里的饭圈少女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为什么不给我们哥哥分股!?”

缘起不复杂,王一博贡献太大。

2021年,乐华娱乐全年营收12.9亿,年内净利润3.36亿。相比之下,公司单单给“供应商B”(王一博)就支付了3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与供应商B(王一博)的交易金额只占总成本9.2%,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迅猛增长至31.1%,2021年更是达到了43.9%。

一个帅哥奶了一个公司,如果帅哥走了会如何?

乐华娱乐的上市故事,会不会因此而变成一场事故?

这个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王一博于 2014 年与乐华签定了为期 10 年的合约,合约将于 2024 年到期。

换言之,王一博这个“唯一头部”,乐华未来也可能有失去的风险。

此外,范丞丞、朱正廷、孟美岐、吴宣仪、程潇、黄明昊等人的合约同样将于 2023 和 2024 年内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其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2021 年,乐华艺人管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91%。

业务单一、过度依赖头部艺人,成为乐华被诟病的主要问题。

一旦顶流消散,对于乐华而言或许将是致命一击。

对此,观察者网朱林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韩国造星(练习生)的模式,才是乐华娱乐的唯一故事,王一博只是碰巧成为了故事的大男主。

不管模式如何,如果造星采取基本功的方式来推动,确实短期爆发力不强,需要相当的运作周期。

然而,这种造星方式一旦成功,则明星的生命周期会较之流星式的网红要长久,且可以衍生的周边产业和商业模式也比较丰富。

相对来说,技能点单一的网红,往往衍生之时即“见光死”。

当然,王一博的“碰巧”也是有说头的。

乐华是中国最大的艺人管理公司,但却只有一个顶流。

现在抖音快手等其他平台更容易出现一些“人民造星”。

此前杨超越无故爆火也能说明红是靠命。

换言之,乐华的王一博正好是碰巧造出了“练习生”顶流。

但同时,这个碰巧也是个概率学问题。

顶流本身也是可遇不可求,成为顶流就是碰巧的小概率问题,需要许多因素来影响,没有一个既成的路线或方法论可循。

但,如果艺人数量较多、基本素质较强,这个小概率就可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尽管依然小概率,但这个故事就有讲下去的能力了,除非乐华的运气实在点背到极致。

同时,乐华选择此时上市,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即监管的加强。

国家对于饭圈的整治,以及一些对于娱乐圈的监管收紧,对依赖头部艺人,依赖“造星”的乐华来说,却并非坏事。

监管对于泛娱乐领域都有影响,尤其是在对那些管理不规范、有意去钻漏洞的MCN或公司而言,则影响巨大。

乐华相对管理规范,反而有可能在监管之下,以自身的规范而获得一些其他公司被监管而“退市”带来的市场空白或红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