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线故事 | 快递小哥助力物资分发,志愿者是崂山战“疫”的靓丽风景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线故事 | 快递小哥助力物资分发,志愿者是崂山战“疫”的靓丽风景线

致敬志愿者,靓丽的风景线

文| 陈明一

“多亏了中通快递的楚浩和张海卫,他们凭借专业的技能协助,让运来社区的物资能够得到及时的输送分发。”崂山区中韩街道董家下庄社区妇联常务副主席吕素文感慨道。

近日,受疫情影响,崂山区结合流调溯源实际情况,将辖域划分为三类管控区域。其中,董家下庄未改造区域归为封控区,严格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然而,作为一个拥有七百余户居民的庞大社区,董家下庄人员居住复杂,流动人口众多,7800多名居民中,租户占到了5000多人。基于封控区的防疫特殊性,当整个社区按下“暂停键”,区域内群众的日常所需,便是居委会的首要工作。

据了解,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充足,崂山区采取“社区对接定点商超”的模式。以董家下庄为例,社区定点对接利群商城。居委会与超市方共建一个微信群,社区居民统一在群内下单,后由超市集中配送。

很快,董家下庄外围防控点附近成为社区临时的物资存放处,这里除了接收居民采购物资,爱心保障物资也会运送至此,配送压力巨大。

“封控期间,社区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均身兼数职。”吕素文说,加之,近些时日多轮次的核酸检测,社区工作人员全部扑在一线。一边是防疫刻不容缓,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又要保证群众物资及时到位。面对人手短缺的尴尬,又不具备专业的分拣配送技能,居委会一时犯了难。

“我们可以加入志愿者吗?”居委会的难处,被中通快递董家下庄网点的楚浩和张海卫看在眼里,他们主动致电社区。

楚浩来自安徽,张海卫来自威海,两位快递小哥都是“新青岛人”,由于社区的封控,两位快递小哥的自身工作也暂停了。

“虽然我们不是本地居民,但三年的生活相处,我们对董家下庄有了深厚的感情,已经成为了‘第二故乡’。社区遇到困难时,自己愿意发挥所长,承担配送任务。”张海卫表示。

吕素文说,有了两位快递小哥的加入,一切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专业技能在身,从分拣,归类,再到分工配送,一气呵成,他们用快递车协助将一批批采购物资运送至社区多个物资点,然后通知居民无接触取货。

为了保证两位快递小哥的安全,社区特意为他们发放了防护服。

“从19号开始,我们平均每天要协助社区共同完成300多份物资的配送。”张海卫说。

在董家下庄未改造区域,出于安全考虑,这里的出租房内普遍禁止居民们开火做饭,居民们也大多没有厨具,疫情突袭,打乱了他们的平静生活,而面对志愿者及时送来的采购物资,居民们无不充满感激。

“快递工作停了,我们也想帮忙做点事,其实,我们也只是帮忙,主力还是社区,社区有需要,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而已,没想过报道啥的。”张海卫非常谦逊,“在疫情封控区,我们首先要做到不添乱,然后能帮上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家解决困难。”

事实上,每当有大事发生,人们都会感受到志愿者热情洋溢的温暖。正如本次疫情,志愿者与医护人员一同奋战在一线,协助政府,服务群众,成为崂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不少像两位快递小哥一样的志愿者,积极投身于防疫工作中。

在崂山,四川籍来青务工人员小荣,身上仅有二十来元钱,在张村社区的帮助下住到旅店,在经过四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主动参加志愿者队伍,回报第二故乡。

在这里,更有58岁的姜丕显、56岁的赵扬考、48岁的张春涛、95后的赵安平组成的老中青封控区突击队,24小时全天候在封控区内值守,负责排查、维持秩序、思想疏导、上门引导、志愿服务等工作,义举令人动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线故事 | 快递小哥助力物资分发,志愿者是崂山战“疫”的靓丽风景线

致敬志愿者,靓丽的风景线

文| 陈明一

“多亏了中通快递的楚浩和张海卫,他们凭借专业的技能协助,让运来社区的物资能够得到及时的输送分发。”崂山区中韩街道董家下庄社区妇联常务副主席吕素文感慨道。

近日,受疫情影响,崂山区结合流调溯源实际情况,将辖域划分为三类管控区域。其中,董家下庄未改造区域归为封控区,严格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然而,作为一个拥有七百余户居民的庞大社区,董家下庄人员居住复杂,流动人口众多,7800多名居民中,租户占到了5000多人。基于封控区的防疫特殊性,当整个社区按下“暂停键”,区域内群众的日常所需,便是居委会的首要工作。

据了解,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充足,崂山区采取“社区对接定点商超”的模式。以董家下庄为例,社区定点对接利群商城。居委会与超市方共建一个微信群,社区居民统一在群内下单,后由超市集中配送。

很快,董家下庄外围防控点附近成为社区临时的物资存放处,这里除了接收居民采购物资,爱心保障物资也会运送至此,配送压力巨大。

“封控期间,社区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均身兼数职。”吕素文说,加之,近些时日多轮次的核酸检测,社区工作人员全部扑在一线。一边是防疫刻不容缓,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又要保证群众物资及时到位。面对人手短缺的尴尬,又不具备专业的分拣配送技能,居委会一时犯了难。

“我们可以加入志愿者吗?”居委会的难处,被中通快递董家下庄网点的楚浩和张海卫看在眼里,他们主动致电社区。

楚浩来自安徽,张海卫来自威海,两位快递小哥都是“新青岛人”,由于社区的封控,两位快递小哥的自身工作也暂停了。

“虽然我们不是本地居民,但三年的生活相处,我们对董家下庄有了深厚的感情,已经成为了‘第二故乡’。社区遇到困难时,自己愿意发挥所长,承担配送任务。”张海卫表示。

吕素文说,有了两位快递小哥的加入,一切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专业技能在身,从分拣,归类,再到分工配送,一气呵成,他们用快递车协助将一批批采购物资运送至社区多个物资点,然后通知居民无接触取货。

为了保证两位快递小哥的安全,社区特意为他们发放了防护服。

“从19号开始,我们平均每天要协助社区共同完成300多份物资的配送。”张海卫说。

在董家下庄未改造区域,出于安全考虑,这里的出租房内普遍禁止居民们开火做饭,居民们也大多没有厨具,疫情突袭,打乱了他们的平静生活,而面对志愿者及时送来的采购物资,居民们无不充满感激。

“快递工作停了,我们也想帮忙做点事,其实,我们也只是帮忙,主力还是社区,社区有需要,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而已,没想过报道啥的。”张海卫非常谦逊,“在疫情封控区,我们首先要做到不添乱,然后能帮上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家解决困难。”

事实上,每当有大事发生,人们都会感受到志愿者热情洋溢的温暖。正如本次疫情,志愿者与医护人员一同奋战在一线,协助政府,服务群众,成为崂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不少像两位快递小哥一样的志愿者,积极投身于防疫工作中。

在崂山,四川籍来青务工人员小荣,身上仅有二十来元钱,在张村社区的帮助下住到旅店,在经过四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主动参加志愿者队伍,回报第二故乡。

在这里,更有58岁的姜丕显、56岁的赵扬考、48岁的张春涛、95后的赵安平组成的老中青封控区突击队,24小时全天候在封控区内值守,负责排查、维持秩序、思想疏导、上门引导、志愿服务等工作,义举令人动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