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BP加码天然气 十年后要占上游资产一半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BP加码天然气 十年后要占上游资产一半以上

BP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至130亿立方英尺/日以上。

在低油价环境下,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尽量缩减上游的投资。传统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则决心继续在上游加大对天然气的投入。

6月29日,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BP越来越偏向天然气业务,目前天然气资产占BP上游业务近50%,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天然气资产的占比要达到55%以上。

杨恒明解释称,这55%的比重,是基于目前在建和将要建的项目资产得出的判断。BP在2013年宣布,在埃及发现了大储量气田。将天然气资产占上游业务的比重再提高5%,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于新的天然气区块,是否进行新投资,BP也会继续关注。但要基于对新区块的投资性、商业性、技术可行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条件。”杨恒明表示。

目前,BP上游已拥有九大天然气价值链,主要分布在埃及、阿曼、阿塞拜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杨恒明给出了看好未来天然气市场的三大理由:一是由于天然气的清洁性,在应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能源转型等问题上将起关键作用;第二,从供应角度看,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三是随着对低碳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天然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性的能源。

到2035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自2000年以来比重不断提高之后,预计煤炭的增长将急剧放缓,年均增长仅0.5%,到203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之前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天然气将在未来20年中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1.8%,到2035年,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在全球需求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10%上升至2035年的15%,超过40%的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增加将发生在未来五年。

对于中国天然气市场,杨恒明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较低,未来具有很强的增长性,加上改变能源结构的需求,对天然气有着迫切需要,这都为天然气的增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

杨恒明认为,未来20年中,中国天然气会以年均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翻倍,从目前的5%左右提高到10%以上。为此,BP对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早已开始布局。

2006年,BP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投产了中国的第一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同时,其成为了中国主要的LNG长协供应商之一。其参股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与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签署了为期25年、每年37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

最受业内关注的则是去年BP在中国市场上的两大动作。去年10月,BP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了为期20年、最高每年10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这项交易的价值最多可达100亿美元。

今年3月31日,BP又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涵盖潜在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项目。

部分外资企业与“两桶油”在页岩气项目的合作进展并不顺利。6月29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壳牌公司已经决定停止继续投资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页岩气项目,但不会就此退出中国的页岩气勘探与开采。

BP对和中石油合作的四川页岩气项目,保持着乐观态度。杨恒明表示,从全球角度看,中国是除美国之外的、唯一有商业化页岩气项目的国家,在中国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对地质结构有了解后,就会引起大的、质的变化。

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至130亿立方英尺/日以上,同时也将成为对页岩气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国家。

“一个大的项目起码要15年-20年以上,成果如何主要看中国总体战略的发展。”杨恒明称,“页岩气是中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需要。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是客观的,加上中国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进,从长期来说,非常看好页岩气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四川项目也很有信心。”

杨恒明透露,目前,BP在四川页岩气的项目进展顺利,和中石油的双方团队正在有序地按照双工作步骤往前推进。对于BP是否会在中国继续扩增页岩气的合作项目,其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此外,对于总部位于英国的BP来说,最近的英国脱欧是否对公司带来影响,也是业内关注的问题。在此次采访中,杨恒明表示,BP在英国有较大的上游资产,比如北海,所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一事件对BP这样的油气公司的整体影响有限,因为所处的行业和产品、业务都是全球性的,而且是以美元计价的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BP

3.6k
  • BP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20亿美元入股以色列油气公司NewMed的拟议交易被搁置
  • BP计划未来3至4年向埃及项目投资近15亿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BP加码天然气 十年后要占上游资产一半以上

BP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至130亿立方英尺/日以上。

在低油价环境下,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尽量缩减上游的投资。传统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则决心继续在上游加大对天然气的投入。

6月29日,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BP越来越偏向天然气业务,目前天然气资产占BP上游业务近50%,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天然气资产的占比要达到55%以上。

杨恒明解释称,这55%的比重,是基于目前在建和将要建的项目资产得出的判断。BP在2013年宣布,在埃及发现了大储量气田。将天然气资产占上游业务的比重再提高5%,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于新的天然气区块,是否进行新投资,BP也会继续关注。但要基于对新区块的投资性、商业性、技术可行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条件。”杨恒明表示。

目前,BP上游已拥有九大天然气价值链,主要分布在埃及、阿曼、阿塞拜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杨恒明给出了看好未来天然气市场的三大理由:一是由于天然气的清洁性,在应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能源转型等问题上将起关键作用;第二,从供应角度看,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三是随着对低碳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天然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性的能源。

到2035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自2000年以来比重不断提高之后,预计煤炭的增长将急剧放缓,年均增长仅0.5%,到203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之前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天然气将在未来20年中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1.8%,到2035年,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在全球需求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10%上升至2035年的15%,超过40%的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增加将发生在未来五年。

对于中国天然气市场,杨恒明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较低,未来具有很强的增长性,加上改变能源结构的需求,对天然气有着迫切需要,这都为天然气的增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

杨恒明认为,未来20年中,中国天然气会以年均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翻倍,从目前的5%左右提高到10%以上。为此,BP对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早已开始布局。

2006年,BP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投产了中国的第一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同时,其成为了中国主要的LNG长协供应商之一。其参股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与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签署了为期25年、每年37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

最受业内关注的则是去年BP在中国市场上的两大动作。去年10月,BP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了为期20年、最高每年10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这项交易的价值最多可达100亿美元。

今年3月31日,BP又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涵盖潜在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项目。

部分外资企业与“两桶油”在页岩气项目的合作进展并不顺利。6月29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壳牌公司已经决定停止继续投资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页岩气项目,但不会就此退出中国的页岩气勘探与开采。

BP对和中石油合作的四川页岩气项目,保持着乐观态度。杨恒明表示,从全球角度看,中国是除美国之外的、唯一有商业化页岩气项目的国家,在中国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对地质结构有了解后,就会引起大的、质的变化。

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至130亿立方英尺/日以上,同时也将成为对页岩气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国家。

“一个大的项目起码要15年-20年以上,成果如何主要看中国总体战略的发展。”杨恒明称,“页岩气是中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需要。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是客观的,加上中国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进,从长期来说,非常看好页岩气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四川项目也很有信心。”

杨恒明透露,目前,BP在四川页岩气的项目进展顺利,和中石油的双方团队正在有序地按照双工作步骤往前推进。对于BP是否会在中国继续扩增页岩气的合作项目,其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此外,对于总部位于英国的BP来说,最近的英国脱欧是否对公司带来影响,也是业内关注的问题。在此次采访中,杨恒明表示,BP在英国有较大的上游资产,比如北海,所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一事件对BP这样的油气公司的整体影响有限,因为所处的行业和产品、业务都是全球性的,而且是以美元计价的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