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脱欧”,日不落帝国的回归之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脱欧”,日不落帝国的回归之旅

如果再发生世界性战争,“日不落帝国”很有可能再次崛起。

作者:黑白使

甩掉欧盟,英国重新布局未来

这两天网上最热的话题无疑是在英国发生的“脱欧公投”了,和很多人一样,笔者也有幸见证了这一不太重要的“历史时刻”。

为什么说它不太重要呢?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不管是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还是对于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的国际格局影响都实在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件“普通”的事件。然而尽管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事件,国际舆论还是一片哗然,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英镑汇率出现了自杀式的跳崖下跌!

英国为什么要选择“脱欧”呢?究其根本,是为了自身利益。英国脱欧实际上是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对自身国际战略的一个重新定位和大的战略调整。而且此次调整极有可能可能会对未来1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世界局势发生动荡,“日不落帝国”极有可能重新崛起。

英国“脱欧”,表面上看,世界范围内受影响的只是经济方面,而且最明显的是对金融的影响;但对英国来讲,其影响却不仅仅是现在表现出来的“英镑汇率下跌”这么简单,而是其新一轮国际布局的开始。

军事一体化进程的滞后使得欧盟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一直未能实现军事一体化。虽然对外行动时总是在北约框架下以联军的形式出现,但这种合作方式与真正的军事一体化完全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不实现军事一体化呢?其实这也是欧盟成长过程中最令人蛋疼的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你经济实力多强大,最终也只不过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才是实力的终极表现,这就好比古代的中国,中原地区要比边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达很多,但是一见游牧民族就犯怂,一样的道理。

不能实现军事一体化,欧盟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美国不愿加入的情况下,欧盟这个组织更是显的力不从心,特别是在近几年和俄国的冲突中(格鲁吉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这个短板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欧盟为什么不进行军事一体化建设呢?

简单来讲,欧盟军事一体化,面临着内外双重阻力。

先说外部阻力,目前欧盟的军事体系是在北约的框架之下各自为政(欺负弱小,抢肉吃的时候大家都很统一,但是面对强敌的时候就各打各的算盘了),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美国不会同意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一旦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那么欧盟就有异化成一个国家的可能性,假如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其实力基本上可以媲美美国,北约也就形同虚设了,美国将失去一大批小弟。也就是说此举将极大降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以,美国会极力阻挠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其次,俄罗斯也不会同意,试想一下,一个统一的欧洲,一个军事一体化的欧洲会给俄罗斯以怎样的压迫?那样的话相当于把俄罗斯架在火上烤!所以俄罗斯也绝对不会同意。有这两个大国从中作梗,欧盟要想实现军事一体化基本上就没有可能了。

再者就是欧盟内部,在北约的框架下,欧盟早已具备了对外开展联合军事行动的机制,然而也限于联合军事行动,这一机制在“欺负弱小,分肉吃”的时候很见效,但是在面对强敌的时候,这一机制就很难启动得起来,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特别容易被人从内部各个击破;尤其是在美国不愿牵头的时候,这一机制更是形同虚设,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需要强硬的时候,由于内部声音的不一致和各大国的患得患失,使得欧盟这个组织总是在“最需要你”的时候犯怂!这也可以说是欧盟的先天不足所致。

美国“一家独大”局面不复存在,世界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为什么说欧盟先天不足呢?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仅仅在经济问题方面,欧盟这个组织就显的有点“鸡肋”。打欧盟成立到现在,几个欧洲大国几乎成了“扶贫专业户”:哪个小国不行了,给点钱接济接济!当然,对于小国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欧盟也总是在用这种手段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对于欧盟中的大国而言,则没有这种好处了,和动不动就要发钱相比,免关税、免签护照、免过路费这种小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发钱这种事,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种救世主的满足感,时间一久就容易让人产生“老子他么是傻B吗”这种错觉,因为即使没有政治、经济一体化,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体系和传统经济圈的影响下,欧洲各大国在周围小国家的经济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办起事情来也还是比较方便的。

也就是说只要军事一体化实现不了,欧盟对于其内部的各大国而言,就总是有一种“鸡肋”的感觉。(此说法可能有点极端,毕竟欧盟对于传统的欧洲大国英国、法国、德国而言还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它可以有效减少内部摩擦,为这些大国提供一个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这里之所以比作“鸡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拿最近发生的事情来讲。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但是随着美国一家独大格局的形成,美国开始着手解决一系列阻碍其发展的矛盾,典型的如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正是因为美国的一家独大,欧盟认为跟着老大干绝对没有风险,在这样的前提下,欧盟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确实也捞到不少好处,不仅跟着打仗,还拿着钱到处发,收买人心,拉拢小弟,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为美国充当出头鸟!科索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

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一家独大的场面已不复存在,很多国际局势已经不是美国能够左右的了,典型的如格鲁吉亚战争。

乘着美国一家独大的东风和中东战争的顺风车,北约想东扩,但是不便于出面,借助欧盟到处拉小弟,格鲁吉亚一看“有糖吃”,就想离开原来的老大俄罗斯,加入北约。然而这个时候的俄罗斯已经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再加上后面有中国的强力支撑,普京大帝出手教训了“格鲁吉亚”这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小弟。最后的结果是,格鲁吉亚不仅没加入北约,到头来还被打的鼻青脸肿,哭着重新回到了昔日老大的怀抱。

整个格鲁吉亚事件中,欧盟表现的很积极,但顶多也是冲俄罗斯吐吐口水,或者象征性的派两架战机盘旋两圈,没能做出任何有影响的举措,美国表现的更绝,从头抗议到尾,虽然也派出军舰去了地中海,但是在强硬的普京大帝面前他们也就是去看了一眼格鲁吉亚被打的有多惨以后就回去了。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

世界局势的变化促使欧洲大国各使神通找“靠山”

就在去年,俄罗斯以打击ISIS之名,搂草打兔子,公然支持亲俄政权,空袭叙利亚反对派。关注过的朋友可能会有过这样的困惑——不是俄罗斯支持亲俄政权,打击反对派吗?美国刚开始还抗议来着,怎么最后就演变成美、俄、法三国对ISIS的战争了呢?

是的,叙利亚内战不诡异,但是整个事件的演变却十分诡异。首先,俄罗斯空袭在叙利亚境内空袭ISIS本身就站不住脚,因为ISIS组织在叙利亚反对派中只占一部分,如果没有反对派,叙利亚自己就能对付境内的ISIS,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本质是借打击ISIS之名,行扶持亲俄罗斯的阿萨德政权之实,这个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为什么最后演变成三大国联合打击ISIS了呢?诡异之处就在这里。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之初,美国还是一如既往的反对,但是要知道,美国只是反对而已,人家俄罗斯可是真刀实枪的干上了啊!这就对欧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变成格鲁吉亚和叙利亚呢?一次失手可以是闪失,两次都只坐在家门口儿吐口水就说不过去了。看来以后美国靠不住了!得靠自己啦。

恰在此时,法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11·13巴黎恐怖袭击案,这为法国提供了极好的靠近俄罗斯的契机,于是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追随俄罗斯打击ISIS,派航母加入了俄罗斯阵营。当然,也有人会以ISIS进入叙利亚为欧洲造成了难民问题来说事儿,现在又直接对法国进行恐怖袭击,人家出兵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啊!作为政经一体化组织,为什么只有法国出兵了?为什么既不是欧盟的联合部队?也不是北约的联合部队?而是只有法国一家呢?有人说,那是因为只有法国遭遇了恐怖袭击啊!别傻了,想想世贸大厦被炸以后欧盟各国是如何反应的?美国又是如何反应的?

所以说,法国的这一举动,等于向全世界宣布北约作为一个最为强大的军事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迹象。可能有读者会觉得笔者残忍,恐怖袭击死了那么多无辜者,人家法国打击ISIS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再说,法国当时可是宣布要打击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ISIS。

这里要声明三点:

一、叙利亚并不是ISIS的发源地,哪里顶多有它的一个小的分支而已,法国的确是宣布过要打击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ISIS,但事后的事实证明,在叙利亚境内配合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才是主要的,至于伊拉克境内的ISIS,法国好像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过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这里用了“好像”一词,因为后来确实没有了下文)。

二、早在ISIS袭击法国之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就曾表态要打击ISIS(可以理解为为未来的出兵造势),而且法国也付诸了行动,派战机在叙利亚境内丢了几颗炸弹。随后就发生了针对法国的恐怖袭击,所以,整个事件给人的感觉就是法国故意撩拨ISIS,然后为自己出兵找借口。

三、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国家能称为外交大国的话,那么非法国莫属。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然而奇葩的是法国都能在战后捞到好处(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还记得“镇南关大捷”吧?也是法国外交的杰作),这样的事情,世界范围内好像只有法国做到了,而且不是一次哦!所以,千万不要用一般的思维看待“外交大神”法国的行动。

法国参战后,美国也沉不住气了——反正又不敢和俄罗斯对着干,打击ISIS这种“打草搂兔子”的好事,干嘛不参与一下呢?顺便也能缓解一下和俄罗斯的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为北约蒙上遮羞布,重新借势拾起保护世界安全的大旗——法国打击ISIS是经过我这个老大同意的,不是擅自行动!

正是这些事情,让欧盟各国看清楚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于是,各大国都开始考虑自己的长远布局。还记得默克尔送习大大的那张地图吗?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这是在挑事儿啊!这就好比你送你隔壁家小子一颗钻石,然后告诉他:孩子,这是你爷爷的财产,我还给你,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分别被你隔壁的王叔叔,对门的李叔叔,你家后院的张叔叔抢走啦,我把这个还给你,咱俩可是一伙的啊……然后转身走了!这不是挑事儿是干啥?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欧洲各国,现在的他们没有实力去改变世界格局,但是他们有能力影响世界格局。

德国选择了中国,法国选择了俄罗斯,剩下的英国怎么办

英国,二战以后实力一落千丈,虽然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世界事务上往往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包括欧盟在内,当然,更多情况下他们是披着北约的外衣),然而20世界末、21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不再是一家独大。欧盟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在和平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这就渐渐让欧盟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不再需要美国了,通过在大国之间玩平衡,他们完全可以取得比跟随美国更大的战略利益,所以如果你去查一下近20年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欧盟与美国越来越不和谐了,经常会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出现分歧。这就使得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显得特别别扭,该和美国保持一致呢?还是该和欧盟保持一致?要知道,站队对一个国家来说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对于英国来讲还有一个更扯蛋的事情,那就是由于与美国的密切关系以及历史上与中俄的瓜葛,英国不能像法国出兵助俄罗斯打击isis、德国送地图给中国一样在世界上寻找伙伴,也就是说,他必须作出一个既不伤害美国感情,又能避免自己卷入大国冲突的选择。

“脱欧”是英国最明智的选择,但民意只是一个幌子

于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以后,英国选择了“脱欧”!为什么说是英国选择了“脱欧”而不是像主流媒体宣传的那样是英国民众选择了脱欧呢?有头脑的读者(不人云亦云的那种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在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如果真的是民意的体现,像“脱欧”这样的大事,往往是民众先举行集会、游行给政府施压,然后政府才会启动相关程序。可这次的英国脱欧事件则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突然的政府就宣布公投,突然的支持脱欧者就获胜了……这他么是在欺负我们没有民主常识吗?虽然此前也有个别英国政府官员出来讲过脱欧的话,但往往也只是只言片语,并没有引起民众过多的共鸣,笔者以为,这样的表态理解为给世界各国“打预防针”更为贴切!怎么就突然出现了“支持脱欧者获胜”了呢?更为搞笑的是,前一分钟我们还在为见证了英国“脱欧”感到骄傲的时候,后一分钟人家竟然又有大批民众请愿重新加入欧盟,没错,这就是他妈的在逗全世界玩啊!

真的是所谓的民意吗?未必,笔者倒是认为这正是英国想要的结果——先是“强奸民意”造成脱欧的既成事实,然后等民众回过味儿后再重造英国对欧盟的情感迷阵,以达到自己的模糊战略。谁能给好处就向谁靠近!而且政府可以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这样一来,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自主斡旋空间,既可以向美国靠拢,又可以不必为一些小事卷入和俄罗斯的冲突。本来嘛,英国和俄罗斯本来也没有直接的地缘冲突,没有必要为了欧盟而得罪俄罗斯。什么?脱欧不怕遭到欧盟排斥?不怕,一是有美国撑腰,而是可以玩“天平游戏”——通过和俄罗斯的互动来制衡欧洲大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大国之间发生摩擦或者局部战争,英国还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局势发展然后作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抉择,更何况,即使脱离了欧盟,英国身后还是有一票自己的小弟呢,那就是英联邦!

是的,你没看错,英联邦!即使英国撇开了美国,丢开了欧盟,他还有一帮自己的小兄弟!英联邦国家如果再次团结起来,他们的综合实力可以比肩中国和俄罗斯,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不能排除,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中!而一旦英联邦再次崛起,那么日不落帝国将重新回归。这才是英国在国际格局动荡,世界前途不明朗的前提下作出“脱欧”选择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讲,对于欧盟和美国近些年出现的分歧,“脱欧”的手法是选而不择,静待时局变化。因此,别看眼下英镑暴跌,在可以预见的三十年内,英镑极有可能成为最坚挺的货币,因为英国从此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桥观水流了,等世界局势明朗以后再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脱欧”,日不落帝国的回归之旅

如果再发生世界性战争,“日不落帝国”很有可能再次崛起。

作者:黑白使

甩掉欧盟,英国重新布局未来

这两天网上最热的话题无疑是在英国发生的“脱欧公投”了,和很多人一样,笔者也有幸见证了这一不太重要的“历史时刻”。

为什么说它不太重要呢?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不管是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还是对于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的国际格局影响都实在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件“普通”的事件。然而尽管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事件,国际舆论还是一片哗然,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英镑汇率出现了自杀式的跳崖下跌!

英国为什么要选择“脱欧”呢?究其根本,是为了自身利益。英国脱欧实际上是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对自身国际战略的一个重新定位和大的战略调整。而且此次调整极有可能可能会对未来1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世界局势发生动荡,“日不落帝国”极有可能重新崛起。

英国“脱欧”,表面上看,世界范围内受影响的只是经济方面,而且最明显的是对金融的影响;但对英国来讲,其影响却不仅仅是现在表现出来的“英镑汇率下跌”这么简单,而是其新一轮国际布局的开始。

军事一体化进程的滞后使得欧盟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一直未能实现军事一体化。虽然对外行动时总是在北约框架下以联军的形式出现,但这种合作方式与真正的军事一体化完全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不实现军事一体化呢?其实这也是欧盟成长过程中最令人蛋疼的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你经济实力多强大,最终也只不过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才是实力的终极表现,这就好比古代的中国,中原地区要比边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达很多,但是一见游牧民族就犯怂,一样的道理。

不能实现军事一体化,欧盟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美国不愿加入的情况下,欧盟这个组织更是显的力不从心,特别是在近几年和俄国的冲突中(格鲁吉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这个短板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欧盟为什么不进行军事一体化建设呢?

简单来讲,欧盟军事一体化,面临着内外双重阻力。

先说外部阻力,目前欧盟的军事体系是在北约的框架之下各自为政(欺负弱小,抢肉吃的时候大家都很统一,但是面对强敌的时候就各打各的算盘了),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美国不会同意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一旦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那么欧盟就有异化成一个国家的可能性,假如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其实力基本上可以媲美美国,北约也就形同虚设了,美国将失去一大批小弟。也就是说此举将极大降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以,美国会极力阻挠欧盟实现军事一体化;其次,俄罗斯也不会同意,试想一下,一个统一的欧洲,一个军事一体化的欧洲会给俄罗斯以怎样的压迫?那样的话相当于把俄罗斯架在火上烤!所以俄罗斯也绝对不会同意。有这两个大国从中作梗,欧盟要想实现军事一体化基本上就没有可能了。

再者就是欧盟内部,在北约的框架下,欧盟早已具备了对外开展联合军事行动的机制,然而也限于联合军事行动,这一机制在“欺负弱小,分肉吃”的时候很见效,但是在面对强敌的时候,这一机制就很难启动得起来,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特别容易被人从内部各个击破;尤其是在美国不愿牵头的时候,这一机制更是形同虚设,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需要强硬的时候,由于内部声音的不一致和各大国的患得患失,使得欧盟这个组织总是在“最需要你”的时候犯怂!这也可以说是欧盟的先天不足所致。

美国“一家独大”局面不复存在,世界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为什么说欧盟先天不足呢?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仅仅在经济问题方面,欧盟这个组织就显的有点“鸡肋”。打欧盟成立到现在,几个欧洲大国几乎成了“扶贫专业户”:哪个小国不行了,给点钱接济接济!当然,对于小国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欧盟也总是在用这种手段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对于欧盟中的大国而言,则没有这种好处了,和动不动就要发钱相比,免关税、免签护照、免过路费这种小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发钱这种事,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种救世主的满足感,时间一久就容易让人产生“老子他么是傻B吗”这种错觉,因为即使没有政治、经济一体化,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体系和传统经济圈的影响下,欧洲各大国在周围小国家的经济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办起事情来也还是比较方便的。

也就是说只要军事一体化实现不了,欧盟对于其内部的各大国而言,就总是有一种“鸡肋”的感觉。(此说法可能有点极端,毕竟欧盟对于传统的欧洲大国英国、法国、德国而言还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它可以有效减少内部摩擦,为这些大国提供一个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这里之所以比作“鸡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拿最近发生的事情来讲。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但是随着美国一家独大格局的形成,美国开始着手解决一系列阻碍其发展的矛盾,典型的如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正是因为美国的一家独大,欧盟认为跟着老大干绝对没有风险,在这样的前提下,欧盟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确实也捞到不少好处,不仅跟着打仗,还拿着钱到处发,收买人心,拉拢小弟,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为美国充当出头鸟!科索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

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一家独大的场面已不复存在,很多国际局势已经不是美国能够左右的了,典型的如格鲁吉亚战争。

乘着美国一家独大的东风和中东战争的顺风车,北约想东扩,但是不便于出面,借助欧盟到处拉小弟,格鲁吉亚一看“有糖吃”,就想离开原来的老大俄罗斯,加入北约。然而这个时候的俄罗斯已经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再加上后面有中国的强力支撑,普京大帝出手教训了“格鲁吉亚”这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小弟。最后的结果是,格鲁吉亚不仅没加入北约,到头来还被打的鼻青脸肿,哭着重新回到了昔日老大的怀抱。

整个格鲁吉亚事件中,欧盟表现的很积极,但顶多也是冲俄罗斯吐吐口水,或者象征性的派两架战机盘旋两圈,没能做出任何有影响的举措,美国表现的更绝,从头抗议到尾,虽然也派出军舰去了地中海,但是在强硬的普京大帝面前他们也就是去看了一眼格鲁吉亚被打的有多惨以后就回去了。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

世界局势的变化促使欧洲大国各使神通找“靠山”

就在去年,俄罗斯以打击ISIS之名,搂草打兔子,公然支持亲俄政权,空袭叙利亚反对派。关注过的朋友可能会有过这样的困惑——不是俄罗斯支持亲俄政权,打击反对派吗?美国刚开始还抗议来着,怎么最后就演变成美、俄、法三国对ISIS的战争了呢?

是的,叙利亚内战不诡异,但是整个事件的演变却十分诡异。首先,俄罗斯空袭在叙利亚境内空袭ISIS本身就站不住脚,因为ISIS组织在叙利亚反对派中只占一部分,如果没有反对派,叙利亚自己就能对付境内的ISIS,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本质是借打击ISIS之名,行扶持亲俄罗斯的阿萨德政权之实,这个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为什么最后演变成三大国联合打击ISIS了呢?诡异之处就在这里。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之初,美国还是一如既往的反对,但是要知道,美国只是反对而已,人家俄罗斯可是真刀实枪的干上了啊!这就对欧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变成格鲁吉亚和叙利亚呢?一次失手可以是闪失,两次都只坐在家门口儿吐口水就说不过去了。看来以后美国靠不住了!得靠自己啦。

恰在此时,法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11·13巴黎恐怖袭击案,这为法国提供了极好的靠近俄罗斯的契机,于是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追随俄罗斯打击ISIS,派航母加入了俄罗斯阵营。当然,也有人会以ISIS进入叙利亚为欧洲造成了难民问题来说事儿,现在又直接对法国进行恐怖袭击,人家出兵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啊!作为政经一体化组织,为什么只有法国出兵了?为什么既不是欧盟的联合部队?也不是北约的联合部队?而是只有法国一家呢?有人说,那是因为只有法国遭遇了恐怖袭击啊!别傻了,想想世贸大厦被炸以后欧盟各国是如何反应的?美国又是如何反应的?

所以说,法国的这一举动,等于向全世界宣布北约作为一个最为强大的军事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迹象。可能有读者会觉得笔者残忍,恐怖袭击死了那么多无辜者,人家法国打击ISIS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再说,法国当时可是宣布要打击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ISIS。

这里要声明三点:

一、叙利亚并不是ISIS的发源地,哪里顶多有它的一个小的分支而已,法国的确是宣布过要打击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ISIS,但事后的事实证明,在叙利亚境内配合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才是主要的,至于伊拉克境内的ISIS,法国好像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过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这里用了“好像”一词,因为后来确实没有了下文)。

二、早在ISIS袭击法国之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就曾表态要打击ISIS(可以理解为为未来的出兵造势),而且法国也付诸了行动,派战机在叙利亚境内丢了几颗炸弹。随后就发生了针对法国的恐怖袭击,所以,整个事件给人的感觉就是法国故意撩拨ISIS,然后为自己出兵找借口。

三、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国家能称为外交大国的话,那么非法国莫属。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然而奇葩的是法国都能在战后捞到好处(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还记得“镇南关大捷”吧?也是法国外交的杰作),这样的事情,世界范围内好像只有法国做到了,而且不是一次哦!所以,千万不要用一般的思维看待“外交大神”法国的行动。

法国参战后,美国也沉不住气了——反正又不敢和俄罗斯对着干,打击ISIS这种“打草搂兔子”的好事,干嘛不参与一下呢?顺便也能缓解一下和俄罗斯的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为北约蒙上遮羞布,重新借势拾起保护世界安全的大旗——法国打击ISIS是经过我这个老大同意的,不是擅自行动!

正是这些事情,让欧盟各国看清楚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于是,各大国都开始考虑自己的长远布局。还记得默克尔送习大大的那张地图吗?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这是在挑事儿啊!这就好比你送你隔壁家小子一颗钻石,然后告诉他:孩子,这是你爷爷的财产,我还给你,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分别被你隔壁的王叔叔,对门的李叔叔,你家后院的张叔叔抢走啦,我把这个还给你,咱俩可是一伙的啊……然后转身走了!这不是挑事儿是干啥?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欧洲各国,现在的他们没有实力去改变世界格局,但是他们有能力影响世界格局。

德国选择了中国,法国选择了俄罗斯,剩下的英国怎么办

英国,二战以后实力一落千丈,虽然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世界事务上往往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包括欧盟在内,当然,更多情况下他们是披着北约的外衣),然而20世界末、21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不再是一家独大。欧盟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在和平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这就渐渐让欧盟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不再需要美国了,通过在大国之间玩平衡,他们完全可以取得比跟随美国更大的战略利益,所以如果你去查一下近20年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欧盟与美国越来越不和谐了,经常会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出现分歧。这就使得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显得特别别扭,该和美国保持一致呢?还是该和欧盟保持一致?要知道,站队对一个国家来说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对于英国来讲还有一个更扯蛋的事情,那就是由于与美国的密切关系以及历史上与中俄的瓜葛,英国不能像法国出兵助俄罗斯打击isis、德国送地图给中国一样在世界上寻找伙伴,也就是说,他必须作出一个既不伤害美国感情,又能避免自己卷入大国冲突的选择。

“脱欧”是英国最明智的选择,但民意只是一个幌子

于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以后,英国选择了“脱欧”!为什么说是英国选择了“脱欧”而不是像主流媒体宣传的那样是英国民众选择了脱欧呢?有头脑的读者(不人云亦云的那种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在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如果真的是民意的体现,像“脱欧”这样的大事,往往是民众先举行集会、游行给政府施压,然后政府才会启动相关程序。可这次的英国脱欧事件则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突然的政府就宣布公投,突然的支持脱欧者就获胜了……这他么是在欺负我们没有民主常识吗?虽然此前也有个别英国政府官员出来讲过脱欧的话,但往往也只是只言片语,并没有引起民众过多的共鸣,笔者以为,这样的表态理解为给世界各国“打预防针”更为贴切!怎么就突然出现了“支持脱欧者获胜”了呢?更为搞笑的是,前一分钟我们还在为见证了英国“脱欧”感到骄傲的时候,后一分钟人家竟然又有大批民众请愿重新加入欧盟,没错,这就是他妈的在逗全世界玩啊!

真的是所谓的民意吗?未必,笔者倒是认为这正是英国想要的结果——先是“强奸民意”造成脱欧的既成事实,然后等民众回过味儿后再重造英国对欧盟的情感迷阵,以达到自己的模糊战略。谁能给好处就向谁靠近!而且政府可以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这样一来,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就有了充分的自主斡旋空间,既可以向美国靠拢,又可以不必为一些小事卷入和俄罗斯的冲突。本来嘛,英国和俄罗斯本来也没有直接的地缘冲突,没有必要为了欧盟而得罪俄罗斯。什么?脱欧不怕遭到欧盟排斥?不怕,一是有美国撑腰,而是可以玩“天平游戏”——通过和俄罗斯的互动来制衡欧洲大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大国之间发生摩擦或者局部战争,英国还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局势发展然后作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抉择,更何况,即使脱离了欧盟,英国身后还是有一票自己的小弟呢,那就是英联邦!

是的,你没看错,英联邦!即使英国撇开了美国,丢开了欧盟,他还有一帮自己的小兄弟!英联邦国家如果再次团结起来,他们的综合实力可以比肩中国和俄罗斯,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不能排除,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中!而一旦英联邦再次崛起,那么日不落帝国将重新回归。这才是英国在国际格局动荡,世界前途不明朗的前提下作出“脱欧”选择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讲,对于欧盟和美国近些年出现的分歧,“脱欧”的手法是选而不择,静待时局变化。因此,别看眼下英镑暴跌,在可以预见的三十年内,英镑极有可能成为最坚挺的货币,因为英国从此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桥观水流了,等世界局势明朗以后再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