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建设一座“碳中和”小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建设一座“碳中和”小岛

“归乡的志愿者不忍心失去自己的家乡,决定重建小岛。”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徐克文

编辑 | 郑萃颖

蓝天碧水中有一座孤立的小岛。

贪婪的商人盯上了原本美丽的小岛,肆意开发,整个小岛的生态被严重破坏。化石燃料的滥用导致碳排放失衡,原本美丽的小岛变得满目疮痍,即将被海水淹没。归乡的志愿者不忍心失去自己的家乡,决定重建小岛。

这是一款小程序游戏的故事设定,名叫“碳碳岛”。去年年中,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开启了半年的研发,与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合作,在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指导下,于今年初上线了这款模拟经营类的游戏。随着活跃玩家的小岛建设升级,至3月,游戏又进行了几次更新。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我们发现碳中和这一概念,被大众理解起来比较有门槛,但实际上国家战略的落地和践行碳中和目标的行动,跟所有人息息相关。我们觉得是有必要通过一款产品,帮助大众去了解碳中和、提升低碳意识。”碳碳岛游戏主创人员、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廖婉英告诉界面新闻。

重建小岛,如何开始?

海岛拓荒 图片来源:游戏截图

荒废的小岛需要引入外部人口,志愿者修建了小岛通往外界的唯一窗口:游轮码头,这也是小岛最早的碳排放来源。为了解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用消费来拉动小岛经济,岛上的第一家小卖部应运而生。小卖部的电器老化费电,货物纸箱堆积无人回收,导致小卖部的碳排量较高。对低碳节能有强迫症的老板对此十分苦恼,为此建设小岛的志愿者必须对小卖部进行升级。

人口带来经济活跃度和更高的GDP产值。为了引入更多的人口,提高小岛的消费水平,志愿者又对码头进行升级以提高载客量,扩建小卖部。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小卖部升级为便利店,便利店推出了“禁塑限塑、买赠布袋”活动,部分销售收入还捐给了环保事业。

就这样,志愿者修建了小岛最早的一批建筑,码头、小卖部、老式居民楼、办公楼、养牛场,以及有着一个个大烟囱的老式陶瓷厂,一座科研所。

但小岛的初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绿色低碳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传统的老式塔楼社区,水电路老化严重,经常漏水漏电,缺少公共烟道,做饭的油烟直排屋外,环境问题极为严重;老式的办公楼,楼面建筑使用大量红砖结实耐用且防火性能好,但红砖烧制过程会产生不少的二氧化碳,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老式陶瓷厂没有完善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在烧制陶瓷胚釉原料时,耗能高,排放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燃煤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和淡水,同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固体废物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

畜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碳碳星总排放量的近15%,其中养牛场“贡献”超一半,因延续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牛的排泄物中含有100多种污染气体,其牛消耗产生的甲烷,暖化碳碳星的速度是二氧化碳的20倍。小岛的建设者们开始思考,是否要征收“牛屁税”。

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小岛的建设忽略了环境问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异常。恶劣的天气直接减慢了小岛上的生产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

在游戏里,这一过程仅需要数小时,一旦二氧化碳排放量超出警戒值,小岛立刻陷入狂风暴雨。而在现实世界,不采取减排举措的反馈时间相对漫长。

“漫长的反馈让大家丧失紧迫感。游戏则可以把未来100年后可能出现的极端事件,抽象化地表现出来,刺激玩家意识到碳排放超标的危害,现在不做减排,两分钟之后就开始狂风暴雨,是时候要做碳中和了。”廖婉英说。

游戏里的低碳转型

志愿者和小岛上的居民需要采取科研减排、行动减排两种方式来降低小岛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小岛上的居民每次出门都乘坐公交,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植树造林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来改善环境。科研人员在岛上建了一座科研所,他们每天在研究如何使码头氢能化,公交电动化,厨电智能化,养殖智能化,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这些科研项目的花费并不便宜,需要岛上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撑。

码头的氢能化和公交电动化,需要小岛一直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现实世界,交通运输的碳减排至关重要。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全球交通运输产生的二氧化碳为8222公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24%。

随着电力技术的研发,岛上的发电厂得以从煤电升级为燃气发电站、核电厂,并往风力发电站进阶;小岛上的养殖业从养牛,到饲养碳排放更低、生产效率更高的鸡群,再到生产能减少化石类燃料碳排放的海洋生物,再到海产品加工,并逐步进阶发展为服务业第三产业—海洋旅游中心。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表的报告,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4.5%,分别来自饲料生产和加工(占畜牧业总排放量的45%)、奶牛在消化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39%)和粪肥腐解(10%)。剩余部分来自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运输。通过推广使用新技术以及诸如沼气发电机和节能设备等,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全球畜牧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可高达30%。

小岛上,光靠产业升级,节能降碳还不足以达到碳中和,从达峰到中和的过程较为缓慢,需要花费细致、加持不懈的心力。科研中心的碳捕获技术,可以帮助小岛吸收生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岛上绿色植被(红树林等)的种植,日常需要志愿者们动手养护。

在地球,目前已有的固碳技术包括微生物固碳技术、藻类固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植树造林等。1亩树林一天大约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同样环境下,常绿乔木林的固碳能力好于落叶乔木林,更大于杉木林。一定条件下,每生产100吨微藻,可以固定减排183吨二氧化碳。

而CCUS技术也已经进入现实应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今年1月宣布建成并即将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项目有26个,每年可以捕集和永久封存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

小岛上,志愿者将相当一部分产值投入到科研工作,对小岛进行产业升级,建筑升级,并动员小岛每一位居民参与环保行动,一段时间后,小岛终于达到了碳中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超过排放量。此时的岛民们已经习惯日常举办在线会议,开新能源车,喝咖啡使用自带杯,拿旧衣物来捐赠,提倡光盘行动和随手关灯,在尽可能多的区域铺设光伏电板。

现在,碳碳岛游戏提示:玩家的小岛评上了6星碳中和示范区,通过降低重点行业碳排放、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小岛区域内实现了碳中和。但只有每个区域都实现碳中和,碳碳星的气候危机才能真正得以解除。

碳中和后的小岛 图片来源:游戏页面截图

“这个游戏它模拟的是一个小的,乌托邦一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公益科普项目,较全面涵盖了碳中和领域的知识,是不错的尝试。”游戏玩家Triston告诉界面新闻,他花了十天左右,将其小岛达成碳中和。

“我现在能想到最宏大的游戏构想就是建一个全宇宙的零碳版桃花源。”Triston建议,在游戏中每个玩家通过自己的减排行动积累数字货币,这些货币甚至可以跟现实生活打通。“就像蚂蚁森林里种绿化可以换很多芒果、苹果,快递到家。碳碳岛也可以和现实打通。”Triston说。

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廖婉英介绍,目前活跃玩家的游戏进度,基本已经达到碳中和。下一步会让玩家了解一些进阶知识,比如达成碳中和用到哪些硬科技的科普,以及未来碳中和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今年我们还想做一些跟现实连接的内容,现在正在策划一个全新的玩法。”廖婉英表示,之后可能在游戏内模拟更多现实的低碳场景,进一步探索如何用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大家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把自行车骑行、乘坐地铁或公交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普惠积分,兑换成线上游戏的奖励。

现实世界中的碳中和城市

回归现实世界,真的有这样的零碳版桃花源吗?

其中一座计划中的零碳城市位于沙漠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拟在首都阿布扎比郊区兴建的一座环保城市-马斯达尔市。马斯达尔的城区内外将建有大量太阳能光电设备,还有风能收集、利用设施,另外,城市周围将种植棕榈树和红树林,形成一个环城绿色地带,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这些树木可以提供制造生物燃料的原料,实现整个城市100%能源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整个城市99%的垃圾不得使用掩埋法处理,将尽可能回收、重复使用或用作肥料。

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原计划于2016年完工,但由于一系列规划失败和全球经济转型,目前已将完工日期推迟至2030年。尽管尚未完工,但这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包括住宅区、办公楼、一个会议中心和一座风塔已经开始营业。2020年马斯达尔市生态住宅2号项目获得了中东和北非(MENA)年度绿色建筑项目、中东和北非地区绿色建筑奖。2021年生态住宅2号项目获得重新思考未来奖。马斯达尔城要达到的环保目标非常明确:零碳、零废物和可持续发展。

2004年,为了申报奥运会,瑞典的哈马碧被规划成一个生态村,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地已建设成为一座占地约204万平方米的高循环、低能耗的宜居生态城,成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典范。在这里所有使用的电力都来自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整个生态城建设有垃圾自动回收系统、节水措施及水分类处理系统、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使得哈马碧成为一个能够自循环的环保新城。

德国弗莱堡市被誉为“绿色之都”和“太阳能之城”,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被世界许多城市和社区视为楷模。该社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并于2000年开放。在这里,70%的居民没有车,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形成了高度连接、高效、绿色的交通网络,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步行到有轨电车车站,所有的学校、企业和购物中心都可以步行到达。

2022年的北京冬奥村也成为了一个零碳社区。北京冬奥会第一次全部场馆实现百分之百绿色供电,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跨区域绿电交易、加强低碳场馆的建设管理、建设低碳交通体系,以及林业固碳工程,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零碳城市并不只是游戏,其背后的理念、技术创新正在照进现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建设一座“碳中和”小岛

“归乡的志愿者不忍心失去自己的家乡,决定重建小岛。”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徐克文

编辑 | 郑萃颖

蓝天碧水中有一座孤立的小岛。

贪婪的商人盯上了原本美丽的小岛,肆意开发,整个小岛的生态被严重破坏。化石燃料的滥用导致碳排放失衡,原本美丽的小岛变得满目疮痍,即将被海水淹没。归乡的志愿者不忍心失去自己的家乡,决定重建小岛。

这是一款小程序游戏的故事设定,名叫“碳碳岛”。去年年中,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开启了半年的研发,与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合作,在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指导下,于今年初上线了这款模拟经营类的游戏。随着活跃玩家的小岛建设升级,至3月,游戏又进行了几次更新。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我们发现碳中和这一概念,被大众理解起来比较有门槛,但实际上国家战略的落地和践行碳中和目标的行动,跟所有人息息相关。我们觉得是有必要通过一款产品,帮助大众去了解碳中和、提升低碳意识。”碳碳岛游戏主创人员、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廖婉英告诉界面新闻。

重建小岛,如何开始?

海岛拓荒 图片来源:游戏截图

荒废的小岛需要引入外部人口,志愿者修建了小岛通往外界的唯一窗口:游轮码头,这也是小岛最早的碳排放来源。为了解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用消费来拉动小岛经济,岛上的第一家小卖部应运而生。小卖部的电器老化费电,货物纸箱堆积无人回收,导致小卖部的碳排量较高。对低碳节能有强迫症的老板对此十分苦恼,为此建设小岛的志愿者必须对小卖部进行升级。

人口带来经济活跃度和更高的GDP产值。为了引入更多的人口,提高小岛的消费水平,志愿者又对码头进行升级以提高载客量,扩建小卖部。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小卖部升级为便利店,便利店推出了“禁塑限塑、买赠布袋”活动,部分销售收入还捐给了环保事业。

就这样,志愿者修建了小岛最早的一批建筑,码头、小卖部、老式居民楼、办公楼、养牛场,以及有着一个个大烟囱的老式陶瓷厂,一座科研所。

但小岛的初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绿色低碳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传统的老式塔楼社区,水电路老化严重,经常漏水漏电,缺少公共烟道,做饭的油烟直排屋外,环境问题极为严重;老式的办公楼,楼面建筑使用大量红砖结实耐用且防火性能好,但红砖烧制过程会产生不少的二氧化碳,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老式陶瓷厂没有完善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在烧制陶瓷胚釉原料时,耗能高,排放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燃煤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和淡水,同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固体废物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

畜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碳碳星总排放量的近15%,其中养牛场“贡献”超一半,因延续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牛的排泄物中含有100多种污染气体,其牛消耗产生的甲烷,暖化碳碳星的速度是二氧化碳的20倍。小岛的建设者们开始思考,是否要征收“牛屁税”。

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小岛的建设忽略了环境问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异常。恶劣的天气直接减慢了小岛上的生产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

在游戏里,这一过程仅需要数小时,一旦二氧化碳排放量超出警戒值,小岛立刻陷入狂风暴雨。而在现实世界,不采取减排举措的反馈时间相对漫长。

“漫长的反馈让大家丧失紧迫感。游戏则可以把未来100年后可能出现的极端事件,抽象化地表现出来,刺激玩家意识到碳排放超标的危害,现在不做减排,两分钟之后就开始狂风暴雨,是时候要做碳中和了。”廖婉英说。

游戏里的低碳转型

志愿者和小岛上的居民需要采取科研减排、行动减排两种方式来降低小岛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小岛上的居民每次出门都乘坐公交,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植树造林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来改善环境。科研人员在岛上建了一座科研所,他们每天在研究如何使码头氢能化,公交电动化,厨电智能化,养殖智能化,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这些科研项目的花费并不便宜,需要岛上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撑。

码头的氢能化和公交电动化,需要小岛一直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现实世界,交通运输的碳减排至关重要。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全球交通运输产生的二氧化碳为8222公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24%。

随着电力技术的研发,岛上的发电厂得以从煤电升级为燃气发电站、核电厂,并往风力发电站进阶;小岛上的养殖业从养牛,到饲养碳排放更低、生产效率更高的鸡群,再到生产能减少化石类燃料碳排放的海洋生物,再到海产品加工,并逐步进阶发展为服务业第三产业—海洋旅游中心。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表的报告,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4.5%,分别来自饲料生产和加工(占畜牧业总排放量的45%)、奶牛在消化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39%)和粪肥腐解(10%)。剩余部分来自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运输。通过推广使用新技术以及诸如沼气发电机和节能设备等,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全球畜牧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可高达30%。

小岛上,光靠产业升级,节能降碳还不足以达到碳中和,从达峰到中和的过程较为缓慢,需要花费细致、加持不懈的心力。科研中心的碳捕获技术,可以帮助小岛吸收生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岛上绿色植被(红树林等)的种植,日常需要志愿者们动手养护。

在地球,目前已有的固碳技术包括微生物固碳技术、藻类固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植树造林等。1亩树林一天大约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同样环境下,常绿乔木林的固碳能力好于落叶乔木林,更大于杉木林。一定条件下,每生产100吨微藻,可以固定减排183吨二氧化碳。

而CCUS技术也已经进入现实应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今年1月宣布建成并即将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项目有26个,每年可以捕集和永久封存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

小岛上,志愿者将相当一部分产值投入到科研工作,对小岛进行产业升级,建筑升级,并动员小岛每一位居民参与环保行动,一段时间后,小岛终于达到了碳中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超过排放量。此时的岛民们已经习惯日常举办在线会议,开新能源车,喝咖啡使用自带杯,拿旧衣物来捐赠,提倡光盘行动和随手关灯,在尽可能多的区域铺设光伏电板。

现在,碳碳岛游戏提示:玩家的小岛评上了6星碳中和示范区,通过降低重点行业碳排放、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小岛区域内实现了碳中和。但只有每个区域都实现碳中和,碳碳星的气候危机才能真正得以解除。

碳中和后的小岛 图片来源:游戏页面截图

“这个游戏它模拟的是一个小的,乌托邦一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公益科普项目,较全面涵盖了碳中和领域的知识,是不错的尝试。”游戏玩家Triston告诉界面新闻,他花了十天左右,将其小岛达成碳中和。

“我现在能想到最宏大的游戏构想就是建一个全宇宙的零碳版桃花源。”Triston建议,在游戏中每个玩家通过自己的减排行动积累数字货币,这些货币甚至可以跟现实生活打通。“就像蚂蚁森林里种绿化可以换很多芒果、苹果,快递到家。碳碳岛也可以和现实打通。”Triston说。

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廖婉英介绍,目前活跃玩家的游戏进度,基本已经达到碳中和。下一步会让玩家了解一些进阶知识,比如达成碳中和用到哪些硬科技的科普,以及未来碳中和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今年我们还想做一些跟现实连接的内容,现在正在策划一个全新的玩法。”廖婉英表示,之后可能在游戏内模拟更多现实的低碳场景,进一步探索如何用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大家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把自行车骑行、乘坐地铁或公交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普惠积分,兑换成线上游戏的奖励。

现实世界中的碳中和城市

回归现实世界,真的有这样的零碳版桃花源吗?

其中一座计划中的零碳城市位于沙漠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拟在首都阿布扎比郊区兴建的一座环保城市-马斯达尔市。马斯达尔的城区内外将建有大量太阳能光电设备,还有风能收集、利用设施,另外,城市周围将种植棕榈树和红树林,形成一个环城绿色地带,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这些树木可以提供制造生物燃料的原料,实现整个城市100%能源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整个城市99%的垃圾不得使用掩埋法处理,将尽可能回收、重复使用或用作肥料。

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原计划于2016年完工,但由于一系列规划失败和全球经济转型,目前已将完工日期推迟至2030年。尽管尚未完工,但这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包括住宅区、办公楼、一个会议中心和一座风塔已经开始营业。2020年马斯达尔市生态住宅2号项目获得了中东和北非(MENA)年度绿色建筑项目、中东和北非地区绿色建筑奖。2021年生态住宅2号项目获得重新思考未来奖。马斯达尔城要达到的环保目标非常明确:零碳、零废物和可持续发展。

2004年,为了申报奥运会,瑞典的哈马碧被规划成一个生态村,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地已建设成为一座占地约204万平方米的高循环、低能耗的宜居生态城,成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典范。在这里所有使用的电力都来自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整个生态城建设有垃圾自动回收系统、节水措施及水分类处理系统、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使得哈马碧成为一个能够自循环的环保新城。

德国弗莱堡市被誉为“绿色之都”和“太阳能之城”,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被世界许多城市和社区视为楷模。该社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并于2000年开放。在这里,70%的居民没有车,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形成了高度连接、高效、绿色的交通网络,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步行到有轨电车车站,所有的学校、企业和购物中心都可以步行到达。

2022年的北京冬奥村也成为了一个零碳社区。北京冬奥会第一次全部场馆实现百分之百绿色供电,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跨区域绿电交易、加强低碳场馆的建设管理、建设低碳交通体系,以及林业固碳工程,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零碳城市并不只是游戏,其背后的理念、技术创新正在照进现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