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用手传音,这支7人“天团”让上海8万听障者“听见”最新防疫信息 | 上海战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用手传音,这支7人“天团”让上海8万听障者“听见”最新防疫信息 | 上海战疫

有这么一支由7人组成的手语翻译团队,在上海疫情工作发布会直播上,用手传音,让上海市8万多名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一样,平等获知防疫信息。

图片来源:Unsplash

实习记者|郑正

2022328日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发言台一侧手语翻译萧亮站在镜头前用翻飞的手指帮助上海的听障人士实时“收听”新闻

当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又一次提到“网格化筛查”时,萧亮已经不需要任何犹豫和思考她先用手势快速打了一个“网”告诉大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再打了三个“区”补充说明是分区分地方管理

疫情期间,为了让市民了解到最新的疫情动态每天都会举行疫情发布会但是有一部分市民由于听力障碍无法听到发布会的内容。截至2021年底,上海持证听障残障人士有8万余名。

为此,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提出设置手语翻译,上海市政府统筹安排,上海广播电视台提供技术支持,从2020年2月22日开始,手语翻译成为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标配”

这支队伍由葛玉红、顾忠、陈伊佳、唐文妍、寇辰珠、郭奕敏、萧亮七人组成。7名手语翻译轮流站上新冠疫情发布会的现场将每一条疫情信息准确传达给听障人士减少他们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好防范工作

萧亮(右一)在上海市防疫新闻发布会上。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疫情发布会多了很多新词汇:R0抗原检测靶向管控......

手语翻译在发布会前并不知晓内容,面对这些陌生的词汇,如何精准表达让听障朋友们听懂对于手语翻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信息一进来大脑就要不停地高速运转并马上用手势表达出来陈伊佳从2015年开始一直兼职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直播同声手语翻译、上海两会直播同声手语翻译,直播翻译经验丰富但对她来说疫情发布会的翻译工作确实面临专业性术语的挑战

为了在现场更准确地进行翻译陈伊佳会认真观看每一天的发布会了解最新的防疫动态保持一定知识储备如果出现了自己不太了解的内容她就会用各种资源查找把这些知识点弄明白

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手语表达她还会去征求学生和听障朋友们的意见和手语翻译志愿者们一起讨论争取在翻译服务上做到更精准更易于理解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右一为陈伊佳

萧亮是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手语翻译团队的新手。今年3月7日,她第一次在疫情发布会现场亮相。虽是新人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每天守着发布会留心有没有出现新的专业术语及时和前辈交流

一般出现新的名词的话专家们后面一般都会跟有解释我再补充进去。”当在发布会现场遇到比较陌生的词汇时萧亮随机应变。

若是碰到没有解释的情况,她先按字面意思理解之后,再尽可能形象地把意思翻译出每场发布会结束后,手语翻译们还会在微信群里一起讨论哪些翻译方式比较好如果下次再遇到就使用最佳表达方式

由于近期的疫情形式变化迅速上海的应对措施也在进行不断调整针对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和疑问每场发布会的信息密度极大,时长也较长这对手语翻译们来说是脑力和体力上的双重考验

为了能在发布会直播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平日里手语翻译们要不断练习。“如果不勤练习,我怕手势会生疏。”陈伊佳笑道。

陈伊佳和萧亮的本职工作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殊教育班的手语翻译老师。课上授课老师以口语讲述她们就负责课堂的手语同声传译把老师讲的知识通过手语的方式,转达给班上的的听障学生

萧亮认为,发布会与日常课堂的翻译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需要保持在原地不动她直言一场发布会下来基本上腿都是麻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直播手语翻译们都已经适应了发布会的工作节奏和强度已然游刃有余

萧亮在发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群手语翻译们希望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2006,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陈伊佳在看加油好男儿被其中一位听障选手的积极阳光所打动那是她第一次主动去了解听障人士这一群体也是第一次接触手语这种沟通方式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她翻到志愿手册中有一个“手语翻译”的专业后来这成为了她的职业选择

她觉得,为残障人士服务是“本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听不见,很多时候获得的信息滞后。通过我的翻译,听障人群就能听人(健听人士)一样,在第一时间平等共享信息。

陈伊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徐汇区业余大学担任教师一职那里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他的年龄和我的爷爷差不多每一次看到我他都用手语比划说‘老师好’还会向我鞠躬陈伊佳觉得当时的自己刚刚从学校毕业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如此尊重她她要更加努力学好手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告诉记者,由于客观存在的障碍为了赶上和健听学生相似的学习进度听障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很不容易大众因为和听障人士的接触不像我们那么频繁,对他们有点陌生。其实,我们的学生真的很单纯很善良。

平常陈伊佳和学生们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在学生毕业后她和他们保持联系还曾受邀参加过学生的婚礼当他们婚礼现场的手语翻译

从教至今学生们带给她很多感动“我有很多做得不足不够的地方,他们都会包容我很耐心教我她提到,手语并不是全世界统一的,国内会有一些手语字典通用手语教材,不过就像口语一样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手语方言虽然通用手语足以表意但她仍然希望学习沪语手语,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图中为陈伊佳

萧亮的父母都有一些听力障碍她从小就是家里的手语翻译熟悉很多惯常的当地表达能打出地道的“上海话”有一次一个姐姐带她参与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其中有个免费的手语培训班她由此认识了很多有相似背景的朋友也慢慢被带着走上了手语翻译的职业道路

身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萧亮看来她的学生并不特殊。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只是换了一种语言和我们交流而已

孩子们往往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依赖心特别强当他们碰到问题时,萧亮总会让先他们先自己尝试解决,有问题再找老师萧亮素以平常心与学生相处,她希望学生们不要把自己当成特殊人群来对待

工作之余萧亮也希望用手语特长为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初,她加入了听障科普防疫与援助团队,负责制作手语版防疫科普视频这些视频面向全国为了让来自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懂防疫视频的制作团队需要汇集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语翻译共同探讨研究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防疫科普视频的专业性较强如何让手语翻译更精准更容易理解我们特地联系了医务工作者在定稿前都会先和他们交流看我们的理解有没有错误之后我们几个翻译间再商量怎么样才能把每一个词解释清楚萧亮表示大到素材的选择小到一个名词应该配图片还是文字说明背后都有整个团队的斟酌考量

高质量的科普防疫视频就此在听障圈中迅速推广开来。萧亮出镜录制的两期视频上传到快手平台后,最高点击率分别达到10万和5万人次。

今年萧亮加入上海市残联手语翻译团队也是因为这份工作可直接帮助上海更多听障人士减少对疫情未知的恐惧

萧亮录制手语版防疫科普视频。受访者供图

平时萧亮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发现虽然听障人士的数量很大,但是手语翻译发展前景并不太好一些城市除了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没有手语翻译的岗位

但是残障人士也需要看病也有法律问题需要求助即使在上海他们也会遇到求助无门的情况”萧亮说。手语翻译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但目前的服务供给比较缺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她非常能够理解残障人士日常遇见的困难,因此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她积极为听障群体提供帮助

陈伊佳在助聋门诊当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目前,上海部分医院在固定时间开设了助聋门诊。萧亮和陈伊佳都是志愿者,是听障朋友们的“引导人”。

除了提供手语翻译服务,陈伊佳还受聘成为了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通用手语推广老师,教听人手语。她相信如果更多的市民能够掌握常用的通用手语词汇听障群体也就能更平等充分融入社会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标志之一,为了不让听障人士掉队,上海也在不断探索优化信息无障碍环境。

从2020年开始的上海防疫发布会不仅增配手语翻译,还让手语翻译的画面占全屏幕的三分之一。

“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萧亮说,从前的手语画面都是个小框很多听障朋友都说看得很累有些动作也看不清楚现在把画面放大到了全屏的三分之一大小可以让所有人看得明明白白

萧亮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受访者供图

手语画面的扩大引发了人们对手语的好奇萧亮的同学朋友在电视上看到她,便向她了解听障人士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以前,萧亮和听障朋友们一起观看音乐会路演时,会用手语翻译解释舞台内容。周围个别观众会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听不见还来凑热闹?

“很多人认为残障人士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办法就是减少出门但其实这是不对的他们也有和大家一样平等的权利。”萧亮说,“我觉得大部分人不是不能接受听障人士,只是对他们不了解,也没有渠道去了解。

她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理解听障群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用手传音,这支7人“天团”让上海8万听障者“听见”最新防疫信息 | 上海战疫

有这么一支由7人组成的手语翻译团队,在上海疫情工作发布会直播上,用手传音,让上海市8万多名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一样,平等获知防疫信息。

图片来源:Unsplash

实习记者|郑正

2022328日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发言台一侧手语翻译萧亮站在镜头前用翻飞的手指帮助上海的听障人士实时“收听”新闻

当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又一次提到“网格化筛查”时,萧亮已经不需要任何犹豫和思考她先用手势快速打了一个“网”告诉大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再打了三个“区”补充说明是分区分地方管理

疫情期间,为了让市民了解到最新的疫情动态每天都会举行疫情发布会但是有一部分市民由于听力障碍无法听到发布会的内容。截至2021年底,上海持证听障残障人士有8万余名。

为此,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提出设置手语翻译,上海市政府统筹安排,上海广播电视台提供技术支持,从2020年2月22日开始,手语翻译成为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标配”

这支队伍由葛玉红、顾忠、陈伊佳、唐文妍、寇辰珠、郭奕敏、萧亮七人组成。7名手语翻译轮流站上新冠疫情发布会的现场将每一条疫情信息准确传达给听障人士减少他们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好防范工作

萧亮(右一)在上海市防疫新闻发布会上。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疫情发布会多了很多新词汇:R0抗原检测靶向管控......

手语翻译在发布会前并不知晓内容,面对这些陌生的词汇,如何精准表达让听障朋友们听懂对于手语翻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信息一进来大脑就要不停地高速运转并马上用手势表达出来陈伊佳从2015年开始一直兼职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直播同声手语翻译、上海两会直播同声手语翻译,直播翻译经验丰富但对她来说疫情发布会的翻译工作确实面临专业性术语的挑战

为了在现场更准确地进行翻译陈伊佳会认真观看每一天的发布会了解最新的防疫动态保持一定知识储备如果出现了自己不太了解的内容她就会用各种资源查找把这些知识点弄明白

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手语表达她还会去征求学生和听障朋友们的意见和手语翻译志愿者们一起讨论争取在翻译服务上做到更精准更易于理解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右一为陈伊佳

萧亮是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手语翻译团队的新手。今年3月7日,她第一次在疫情发布会现场亮相。虽是新人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每天守着发布会留心有没有出现新的专业术语及时和前辈交流

一般出现新的名词的话专家们后面一般都会跟有解释我再补充进去。”当在发布会现场遇到比较陌生的词汇时萧亮随机应变。

若是碰到没有解释的情况,她先按字面意思理解之后,再尽可能形象地把意思翻译出每场发布会结束后,手语翻译们还会在微信群里一起讨论哪些翻译方式比较好如果下次再遇到就使用最佳表达方式

由于近期的疫情形式变化迅速上海的应对措施也在进行不断调整针对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和疑问每场发布会的信息密度极大,时长也较长这对手语翻译们来说是脑力和体力上的双重考验

为了能在发布会直播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平日里手语翻译们要不断练习。“如果不勤练习,我怕手势会生疏。”陈伊佳笑道。

陈伊佳和萧亮的本职工作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殊教育班的手语翻译老师。课上授课老师以口语讲述她们就负责课堂的手语同声传译把老师讲的知识通过手语的方式,转达给班上的的听障学生

萧亮认为,发布会与日常课堂的翻译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需要保持在原地不动她直言一场发布会下来基本上腿都是麻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直播手语翻译们都已经适应了发布会的工作节奏和强度已然游刃有余

萧亮在发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群手语翻译们希望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2006,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陈伊佳在看加油好男儿被其中一位听障选手的积极阳光所打动那是她第一次主动去了解听障人士这一群体也是第一次接触手语这种沟通方式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她翻到志愿手册中有一个“手语翻译”的专业后来这成为了她的职业选择

她觉得,为残障人士服务是“本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听不见,很多时候获得的信息滞后。通过我的翻译,听障人群就能听人(健听人士)一样,在第一时间平等共享信息。

陈伊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徐汇区业余大学担任教师一职那里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他的年龄和我的爷爷差不多每一次看到我他都用手语比划说‘老师好’还会向我鞠躬陈伊佳觉得当时的自己刚刚从学校毕业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如此尊重她她要更加努力学好手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告诉记者,由于客观存在的障碍为了赶上和健听学生相似的学习进度听障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很不容易大众因为和听障人士的接触不像我们那么频繁,对他们有点陌生。其实,我们的学生真的很单纯很善良。

平常陈伊佳和学生们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在学生毕业后她和他们保持联系还曾受邀参加过学生的婚礼当他们婚礼现场的手语翻译

从教至今学生们带给她很多感动“我有很多做得不足不够的地方,他们都会包容我很耐心教我她提到,手语并不是全世界统一的,国内会有一些手语字典通用手语教材,不过就像口语一样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手语方言虽然通用手语足以表意但她仍然希望学习沪语手语,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图中为陈伊佳

萧亮的父母都有一些听力障碍她从小就是家里的手语翻译熟悉很多惯常的当地表达能打出地道的“上海话”有一次一个姐姐带她参与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其中有个免费的手语培训班她由此认识了很多有相似背景的朋友也慢慢被带着走上了手语翻译的职业道路

身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萧亮看来她的学生并不特殊。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只是换了一种语言和我们交流而已

孩子们往往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依赖心特别强当他们碰到问题时,萧亮总会让先他们先自己尝试解决,有问题再找老师萧亮素以平常心与学生相处,她希望学生们不要把自己当成特殊人群来对待

工作之余萧亮也希望用手语特长为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初,她加入了听障科普防疫与援助团队,负责制作手语版防疫科普视频这些视频面向全国为了让来自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懂防疫视频的制作团队需要汇集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语翻译共同探讨研究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防疫科普视频的专业性较强如何让手语翻译更精准更容易理解我们特地联系了医务工作者在定稿前都会先和他们交流看我们的理解有没有错误之后我们几个翻译间再商量怎么样才能把每一个词解释清楚萧亮表示大到素材的选择小到一个名词应该配图片还是文字说明背后都有整个团队的斟酌考量

高质量的科普防疫视频就此在听障圈中迅速推广开来。萧亮出镜录制的两期视频上传到快手平台后,最高点击率分别达到10万和5万人次。

今年萧亮加入上海市残联手语翻译团队也是因为这份工作可直接帮助上海更多听障人士减少对疫情未知的恐惧

萧亮录制手语版防疫科普视频。受访者供图

平时萧亮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发现虽然听障人士的数量很大,但是手语翻译发展前景并不太好一些城市除了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没有手语翻译的岗位

但是残障人士也需要看病也有法律问题需要求助即使在上海他们也会遇到求助无门的情况”萧亮说。手语翻译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但目前的服务供给比较缺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她非常能够理解残障人士日常遇见的困难,因此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她积极为听障群体提供帮助

陈伊佳在助聋门诊当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目前,上海部分医院在固定时间开设了助聋门诊。萧亮和陈伊佳都是志愿者,是听障朋友们的“引导人”。

除了提供手语翻译服务,陈伊佳还受聘成为了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通用手语推广老师,教听人手语。她相信如果更多的市民能够掌握常用的通用手语词汇听障群体也就能更平等充分融入社会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标志之一,为了不让听障人士掉队,上海也在不断探索优化信息无障碍环境。

从2020年开始的上海防疫发布会不仅增配手语翻译,还让手语翻译的画面占全屏幕的三分之一。

“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萧亮说,从前的手语画面都是个小框很多听障朋友都说看得很累有些动作也看不清楚现在把画面放大到了全屏的三分之一大小可以让所有人看得明明白白

萧亮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受访者供图

手语画面的扩大引发了人们对手语的好奇萧亮的同学朋友在电视上看到她,便向她了解听障人士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以前,萧亮和听障朋友们一起观看音乐会路演时,会用手语翻译解释舞台内容。周围个别观众会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听不见还来凑热闹?

“很多人认为残障人士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办法就是减少出门但其实这是不对的他们也有和大家一样平等的权利。”萧亮说,“我觉得大部分人不是不能接受听障人士,只是对他们不了解,也没有渠道去了解。

她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理解听障群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