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亿亏损后何以扭亏为盈?大股东易主中信将迎哪些变化?直击中国华融年报业绩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亏损后何以扭亏为盈?大股东易主中信将迎哪些变化?直击中国华融年报业绩会

中信集团将持股26.46%,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仰琳

经历2020年千亿亏损后,中国华融(02799.HK)2021年扭亏为盈,并将迎来大股东易主。

3月29日早间,中国华融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同时公布迎来股东权益变动,中信集团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中国华融业绩表现如何?有何发展战略?未来和中信集团将如何合作?中国华融管理层如何看待不良资产行业的竞争格局?界面新闻记者直击中国华融电话业绩会,从上述四个问题剖析该公司2021年财报。

2021年业绩表现如何?

中国华融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收入总额930.6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4%;净利润19.86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3.78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中国华融2021年下半年保持了上半年业绩“回暖”的趋势,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归母净利润2.2亿元。(中报业绩详见报道:【深度】“爽约”150天后华融交出千亿亏损业绩答卷,靴子落地了吗?

对于2021年的业绩增长,8天前中国华融在正面盈利预告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不良债权资产业务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大资产盘活和现金回收,继续保持了稳定的收入贡献。收购处置类业务加快周转,已实现收入同比增长。收购重组类业务资产规模和收入稳中有降。市场化债转股等股权类业务优化资产布局,公允价值随资本市场同步上升,部分权益类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二是2020年度,中国华融对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对当年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本年度无该等因素影响。

剖析其业绩报表,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2021年,中国华融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利息收入保持较大收入贡献,其中,利息收入占收入总额比重最高;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较上年增长。

图片来源:中国华融2021年年报。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末,中国华融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利息收入分别为280.77亿元和350.23亿元,分别占收入总额比例约为30.2%和37.6%,分别较上年末减少17.7%和4%;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131.76亿元,占收入总额比例约为14.2%,较上年末增长205.2%。

在中国华融的中期业绩报告中,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多项监管指标未达监管机构的要求。随后,中国华融通过引战增资,已募集资金420亿元,补充其核心一级资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融的资本充足率为12.95%、杠杆比率为14.20:1,均达到了监管的要求。

“今年公司将继续通过推进金融类子公司股权转让,加强风险防化,优化自身业务结构,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来降低资本消耗,增强内源性的资本补充能力。”中国华融董秘徐勇力在业绩会上透露称,今年,内源的资本补充是华融主要的方向。但同时,也会结合实际和市场情况,研究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择机开展一定的外源性资本补充,以确保公司资本状况稳健合规、水平达标。

有何发展战略?

除完成引战增资外,过去一年,中国华融也持续推进机构“瘦身”进程,开展多家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重组或股权转让工作,涉及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华融信托、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金融租赁、华融融达期货等。

 “经过这次重组,下一步在机构进一步清理、‘瘦身’之后,留下来的主业全部是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将围绕公司“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修复、主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华融总裁梁强指出。

对于华融未来经营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梁强用了“一坚持、两聚焦”来概括。

“一是坚持回归主业初衷。把金融牌照子公司控股权转让的资本回收后,集中用于不良资产,保持稳健投放,做好存量资产回收盘活。在实现主业规模稳定的基础上,深化调整区域产品客户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业绩表现。

二是聚焦“大不良”。在继续加大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关注问题房企、问题资产的重组盘活,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收官,资本市场困境企业重组,企业破产重整,资源能源类企业的优化配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等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市场需求点。进一步发挥好资产公司逆周期、跨周期金融救助的功能作用。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做好华融的资产大类布局,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持续打造不良资产主业产业链和生态圈。持续向“大不良”行业的资源整合者、综合解决方案的统筹者、价值投资者方向转型,主动营销,建立多层次的营销体系,打通不良资产主营业务市场的产业链、生态圈,建立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与中信集团如何合作?

业绩发布同日,中国华融公告称,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该公司股东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占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向中信集团增资。此次权益变动后,财政部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4.76%;中信集团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6.46%,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对于未来与中信集团的合作,梁强在业绩会上表示,中信集团在金融和产业两大领域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等金融牌照子公司,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或龙头企业,在人才、产品、客户、渠道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华融“瘦身”后,尤其是转让金融牌照子公司完成之后,主业将更加突出,精力将更加聚焦。

“围绕问题资产、困境企业、危机救助、风险化解等功能优势和专业特长,我们将和中信集团的各板块、各机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共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性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共同完成好支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梁强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业绩发布前一日,中国华融公告称,该公司与中信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中信银行将其持有的协议所列明的金融债权,包括截至基准日(即2021年9月30日)的主债权及其从权利等,合共本金余额9925万元转让给中国华融,转让价款为4333万元。

对于大股东易主后对中国华融有何影响、中国华融是否会列入中信集团的金控公司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中国华融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如何看待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多家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迅猛,中国华融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的竞争格局?

对于不良资产供给端的竞争格局,徐勇力分析称,近年来确实国有银行、大型的股份制银行都加大了自主的处置力度。从银行端来看,截至2021年末,整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余额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不良率有所稳定,但是不良的总额依然很大。

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在不良资产包的批转、大型风险项目的化解、表外资产的处置,包括扩展重整的业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徐勇力进一步补充,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的不良率1.9%,农商行的不良率3.63%。目前,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相对仍偏高,所以这两类机构的不良资产包批发转让的需求容量比较大。

对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行,徐勇认为,中国华融和这类机构的合作点,主要集中于重点风险项目的处置,包括理财子公司的不良处置,银行的表外资产投资方面。此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在不断的暴露,比如地产的不良破产重整成为市场的主要的方向,这给相关业务提供了机遇。

对于不良资产收购方的竞争格局,徐勇力指出,双方是“竞合关系”。“相比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资金的实力、专业的经验,人才的储备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四大AMC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既有竞争,又在处置端有大量的合作,是竞争加合作的关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华融

2.6k
  • 更名后首份年报,中信金融资产2023年扭亏为盈,高管详解三大领域风险处置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刘伟接受审查调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亏损后何以扭亏为盈?大股东易主中信将迎哪些变化?直击中国华融年报业绩会

中信集团将持股26.46%,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仰琳

经历2020年千亿亏损后,中国华融(02799.HK)2021年扭亏为盈,并将迎来大股东易主。

3月29日早间,中国华融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同时公布迎来股东权益变动,中信集团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中国华融业绩表现如何?有何发展战略?未来和中信集团将如何合作?中国华融管理层如何看待不良资产行业的竞争格局?界面新闻记者直击中国华融电话业绩会,从上述四个问题剖析该公司2021年财报。

2021年业绩表现如何?

中国华融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收入总额930.6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4%;净利润19.86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3.78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中国华融2021年下半年保持了上半年业绩“回暖”的趋势,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归母净利润2.2亿元。(中报业绩详见报道:【深度】“爽约”150天后华融交出千亿亏损业绩答卷,靴子落地了吗?

对于2021年的业绩增长,8天前中国华融在正面盈利预告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不良债权资产业务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大资产盘活和现金回收,继续保持了稳定的收入贡献。收购处置类业务加快周转,已实现收入同比增长。收购重组类业务资产规模和收入稳中有降。市场化债转股等股权类业务优化资产布局,公允价值随资本市场同步上升,部分权益类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二是2020年度,中国华融对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对当年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本年度无该等因素影响。

剖析其业绩报表,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2021年,中国华融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利息收入保持较大收入贡献,其中,利息收入占收入总额比重最高;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较上年增长。

图片来源:中国华融2021年年报。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末,中国华融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利息收入分别为280.77亿元和350.23亿元,分别占收入总额比例约为30.2%和37.6%,分别较上年末减少17.7%和4%;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131.76亿元,占收入总额比例约为14.2%,较上年末增长205.2%。

在中国华融的中期业绩报告中,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多项监管指标未达监管机构的要求。随后,中国华融通过引战增资,已募集资金420亿元,补充其核心一级资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融的资本充足率为12.95%、杠杆比率为14.20:1,均达到了监管的要求。

“今年公司将继续通过推进金融类子公司股权转让,加强风险防化,优化自身业务结构,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来降低资本消耗,增强内源性的资本补充能力。”中国华融董秘徐勇力在业绩会上透露称,今年,内源的资本补充是华融主要的方向。但同时,也会结合实际和市场情况,研究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择机开展一定的外源性资本补充,以确保公司资本状况稳健合规、水平达标。

有何发展战略?

除完成引战增资外,过去一年,中国华融也持续推进机构“瘦身”进程,开展多家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重组或股权转让工作,涉及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华融信托、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金融租赁、华融融达期货等。

 “经过这次重组,下一步在机构进一步清理、‘瘦身’之后,留下来的主业全部是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将围绕公司“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修复、主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华融总裁梁强指出。

对于华融未来经营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梁强用了“一坚持、两聚焦”来概括。

“一是坚持回归主业初衷。把金融牌照子公司控股权转让的资本回收后,集中用于不良资产,保持稳健投放,做好存量资产回收盘活。在实现主业规模稳定的基础上,深化调整区域产品客户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业绩表现。

二是聚焦“大不良”。在继续加大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关注问题房企、问题资产的重组盘活,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收官,资本市场困境企业重组,企业破产重整,资源能源类企业的优化配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等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市场需求点。进一步发挥好资产公司逆周期、跨周期金融救助的功能作用。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做好华融的资产大类布局,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持续打造不良资产主业产业链和生态圈。持续向“大不良”行业的资源整合者、综合解决方案的统筹者、价值投资者方向转型,主动营销,建立多层次的营销体系,打通不良资产主营业务市场的产业链、生态圈,建立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与中信集团如何合作?

业绩发布同日,中国华融公告称,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该公司股东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占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向中信集团增资。此次权益变动后,财政部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4.76%;中信集团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6.46%,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对于未来与中信集团的合作,梁强在业绩会上表示,中信集团在金融和产业两大领域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等金融牌照子公司,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或龙头企业,在人才、产品、客户、渠道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华融“瘦身”后,尤其是转让金融牌照子公司完成之后,主业将更加突出,精力将更加聚焦。

“围绕问题资产、困境企业、危机救助、风险化解等功能优势和专业特长,我们将和中信集团的各板块、各机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共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性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共同完成好支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梁强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业绩发布前一日,中国华融公告称,该公司与中信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中信银行将其持有的协议所列明的金融债权,包括截至基准日(即2021年9月30日)的主债权及其从权利等,合共本金余额9925万元转让给中国华融,转让价款为4333万元。

对于大股东易主后对中国华融有何影响、中国华融是否会列入中信集团的金控公司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中国华融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如何看待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多家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迅猛,中国华融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的竞争格局?

对于不良资产供给端的竞争格局,徐勇力分析称,近年来确实国有银行、大型的股份制银行都加大了自主的处置力度。从银行端来看,截至2021年末,整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余额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不良率有所稳定,但是不良的总额依然很大。

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在不良资产包的批转、大型风险项目的化解、表外资产的处置,包括扩展重整的业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徐勇力进一步补充,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的不良率1.9%,农商行的不良率3.63%。目前,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相对仍偏高,所以这两类机构的不良资产包批发转让的需求容量比较大。

对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行,徐勇认为,中国华融和这类机构的合作点,主要集中于重点风险项目的处置,包括理财子公司的不良处置,银行的表外资产投资方面。此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在不断的暴露,比如地产的不良破产重整成为市场的主要的方向,这给相关业务提供了机遇。

对于不良资产收购方的竞争格局,徐勇力指出,双方是“竞合关系”。“相比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资金的实力、专业的经验,人才的储备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四大AMC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既有竞争,又在处置端有大量的合作,是竞争加合作的关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