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技术之外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技术之外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仇保兴指出,目前智慧城市进入深水区有两个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各个生活方面渗透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二是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顶层设计很难跟上技术变化、技术发展快但场景应用稀缺等。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于浩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京东云联合举办的对话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以及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等嘉宾,分享了来自政产学研界关于智慧城市的观点。

谈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仇保兴指出,目前智慧城市进入深水区有两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各个生活方面渗透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二是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顶层设计很难跟上技术变化、技术发展快但场景应用稀缺等。 

他表示,大数据库、城市大脑等从上至下的一次性设计、理想构想大都缺乏最新的思路。“因为问题是生成的,体制是构成的,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些鸿沟导致了许多原来的设想成为空想。”而从另一方面,他指出,健康码、网格式管理等软件服务级应用是从下而上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极大丰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大家看到了好的发展前景。

汪玉凯同样认为,智慧城市的现阶段用“深水区”来概括并不为过。他认为,目前距离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的大目标在很多关键点上还差距很大。“在保障城市高水平运转方面,应对危机的能力、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安全、保障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遇到了很多瓶颈,”他说,“我认为到了一个坎儿,不断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痛点和难点,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

针对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郑宇表示,智慧城市正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第二是平台的支撑能力还不足够,目前的云计算平台自我扩展和迭代能力跟不上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三是基于同一个底座共建以及建完之后的生态运营难。第四是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建立,才能保证智慧城市进一步向前发展。”

他将智慧城市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指出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向第五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即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双网融合”阶段。在他看来,第一阶段是做垂直的信息化建设,中间没有打通;第二阶段开始做一网通办;第三阶段是垂直治理,打通一些部门的数据并服务某一部门的单一业务;第四阶段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打通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让机构可以相互串联。

徐志发则认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3060碳达峰碳中和等等,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他指出,数字政府建设成功的案例中,总结来讲有两个重要的重点或着力点。

“一是数据资源数据要素的开发建设利用运营,去年出台的工业十四五规划对数据资源数据要素提的位置非常高。”徐志发表示,“另一个是场景的搭建,5G加赛事的技术应用、新场景的培育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对话中,仇保兴也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并不落后,在“深水区”的探索中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复杂系统构成与生成、数字技术的便利与数字产权的保护、复杂性和安全性三对矛盾。

郑宇再次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业务为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业务带动数据归集,数字驱动经济,经济带动生活,生活再衍生新业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汪玉凯也指出,数智技术的敏感度非常大,中国对于数智技术的应用能力非常强大,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与企业、政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大关系。“但如果紧紧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技术之外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仇保兴指出,目前智慧城市进入深水区有两个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各个生活方面渗透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二是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顶层设计很难跟上技术变化、技术发展快但场景应用稀缺等。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于浩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京东云联合举办的对话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以及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等嘉宾,分享了来自政产学研界关于智慧城市的观点。

谈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仇保兴指出,目前智慧城市进入深水区有两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各个生活方面渗透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二是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顶层设计很难跟上技术变化、技术发展快但场景应用稀缺等。 

他表示,大数据库、城市大脑等从上至下的一次性设计、理想构想大都缺乏最新的思路。“因为问题是生成的,体制是构成的,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些鸿沟导致了许多原来的设想成为空想。”而从另一方面,他指出,健康码、网格式管理等软件服务级应用是从下而上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极大丰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大家看到了好的发展前景。

汪玉凯同样认为,智慧城市的现阶段用“深水区”来概括并不为过。他认为,目前距离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的大目标在很多关键点上还差距很大。“在保障城市高水平运转方面,应对危机的能力、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安全、保障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遇到了很多瓶颈,”他说,“我认为到了一个坎儿,不断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痛点和难点,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

针对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郑宇表示,智慧城市正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第二是平台的支撑能力还不足够,目前的云计算平台自我扩展和迭代能力跟不上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三是基于同一个底座共建以及建完之后的生态运营难。第四是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建立,才能保证智慧城市进一步向前发展。”

他将智慧城市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指出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向第五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即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双网融合”阶段。在他看来,第一阶段是做垂直的信息化建设,中间没有打通;第二阶段开始做一网通办;第三阶段是垂直治理,打通一些部门的数据并服务某一部门的单一业务;第四阶段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打通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让机构可以相互串联。

徐志发则认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3060碳达峰碳中和等等,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他指出,数字政府建设成功的案例中,总结来讲有两个重要的重点或着力点。

“一是数据资源数据要素的开发建设利用运营,去年出台的工业十四五规划对数据资源数据要素提的位置非常高。”徐志发表示,“另一个是场景的搭建,5G加赛事的技术应用、新场景的培育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对话中,仇保兴也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并不落后,在“深水区”的探索中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复杂系统构成与生成、数字技术的便利与数字产权的保护、复杂性和安全性三对矛盾。

郑宇再次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业务为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业务带动数据归集,数字驱动经济,经济带动生活,生活再衍生新业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汪玉凯也指出,数智技术的敏感度非常大,中国对于数智技术的应用能力非常强大,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与企业、政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大关系。“但如果紧紧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