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魏小瑞
一盏茶,一炷香,整个五行针灸室内弥漫着草木的香味。
坐在对面的郭霞,浑身散发着通透自洽的魅力,说话时眼里闪烁着灵动的光,很难想象她是海南新建康美兆健康体检中心的院长,完全打破了多数人对医院院长这个职业严谨而刻板的固有印象。
在她个人的诊室,一个简约而又温暖的空间,她笑着打开一包椰枣,在邀请共食的同时还分享着它和茶搭配的好处,就在这舒缓的氛围下她不徐不疾地分享她的人生经历。

节气生活,让我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了平衡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有几个迷茫期,刚毕业时的懵懵懂懂、工作倦怠期的纠结困顿、有了孩子后的两难选择、35岁面临的年龄焦虑和转型焦虑……对于郭霞来说,学习金融的她一毕业就进入新建康集团担任总经理助理的角色,参与到美兆新建康体检中心的前期筹建,小到一块地砖,大到威马逊台风把多台设备和试剂“吹到幻灭”损失了几百万,她都扛了下来,自我价值被充分的肯定。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孩子出生之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天睡不够、睡不醒,精力体力都完全无法应付接踵而来的事情,妈妈这个角色打乱了自己的生命节奏,最低谷的时候,她甚至想过放弃工作,因为“妈妈的角色永远无法放掉”。
每一个生过孩子的职业女性,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面对哭闹的孩子和一地鸡毛的生活,多么想按下暂定键,想有那么一刻安静下,重新调整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郭霞说:“当时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无法像以前一样精力充沛,心里想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身体却好像在拉扯自己,开始在各个领域打退堂鼓。”
生活连轴转、身心俱疲,有时会会出现头晕、心悸,她感觉到“身体的小马达有点转不动了”,现在的她回看过去才慢慢明白,那时候的自己实际上是身体处在了所谓的亚健康状况。美兆新建康的仪器精密程度在全国一直都是领先,但即便是如此精密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出来她的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郭霞说:“所有的器质性的病变,前面一步都是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性失调,而仪器数据只有在达到临界点才会提示你。到了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就不是亚健康了,而是真正的不健康了,比如脂肪肝、肌瘤,甚至癌症肿瘤,都是成年累月积累出来的,就像果实一样,是经历了春天秋冬结出来。”人的身体是智慧的,早早就给了我们要去调整自己的信号,如果在这个阶段能意识到,是不是就不会走到那个不可逆的阶段?也是这个时候,她意识到西医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她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学习营养学、心理学、坚持运动、调整心态,直到遇见“节气”这个古老的生活智慧,生活才开始发生质的改变,就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从身心到工作,都开始有了“空间”,让自己能游刃有余。
海南有四季且有节气,需要足够敏锐的人去发现它
说到二十四节气,大部人中国人都不陌生,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从而形成指导人们生活、耕作的知识体系。它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洞察天地的智慧,蕴含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简单来说,就是顺应天气、地理、时令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顺时而食、顺时而为,比如春分时节踏青放风筝,立秋后多滋阴润肺,冬至时节宜进补、注意头足保暖。

但在海南岛谈到节气时,很多人都不由得生出疑问“海南有节气吗”,尤其是外地来海南的人,第一时间都觉得海南是一个没有四季变化的地方,永远只有夏天,冬天下海游泳,不分时节吃海鲜、乱穿衣。
生长在山西的郭霞初到海南也很不适应,在干燥和湿润之间无法自如切换,代谢不通畅,每年都会出湿疹。她也像大多数外地人一样,按照自己家乡固有的四季观念去生活,抱怨海南的炎热、饮食以及潮湿。直到遇到节气生活,她开始观察海南的天地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学着去体会在当地的节气智慧。越是用心去体会,就越是发现海南节气的“妙”。

郭霞说:“海南的春夏秋冬和二十四节气的交替是在绿色‘背景主题’下进行的,你需要真正慢下来去感受这期间变化的不一样。比如,海南的树春天是会落叶的,黄色的枯叶是被嫩绿的新芽‘替换’下来的,而不像北方的树为了过冬而自动掉落的,这样的情景就和我们固有记忆里的春天是不同的,但你能说海南没有春天吗?”
她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个东北的大哥一二月份来海南,海口那时只有十度左右,但相比零下二十度还是很暖和的,那个东北大哥一下飞机就马上脱了羽绒服换上短袖,即便如此身体还在不停地出汗。郭霞就告诉他:“这里虽然比你家里暖和,但毕竟是冬天,你要穿个外套”,这位大哥听取了她的建议,果然没过两天就告诉她“不出汗了”。
这其中是什么缘由呢?
郭霞说:“当你告诉自己的身体是夏天时,皮肤的毛孔就会打开,整个体表‘启动’散热模式,自然就会不断地出汗,但实际上外在的季节还是冬天,身体应该在‘收藏’模式才是顺应节气,发散模式会让很多寒气进入体内,不断地消耗我们的身体,久而久之就非常伤身。”
海南是有四季且有节气的,只是需要足够敏锐足够细腻的人才能体会到它。
对于郭霞来说,正是因为认识到海南的四季节气变化,并顺应它去生活,身体状态才慢慢调整过来,重新“HOLD”住工作和家庭的方方面面。
在海南过节气,学会了不内耗不对抗
“2016年的大暑,我们举办了第一场海岛节气生活沙龙,大家都惊叹原来在海南还可以这样生活”,郭霞说最开始她只是和身边的闺蜜、朋友聊起节气生活,大家觉得很受益,就鼓励她以沙龙的形式把节气生活分享出去,从2016年大暑到现在,一年年践行下来,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2021年,在大家的鼓励下成立了本初传媒,致力于在中西医结合的大健康背景下,通过践行二十四节气的生活方式,传播有温度有专业的健康理念,让更多的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
在节气分享的过程中,郭霞看到太多内耗和外耗都特别严重的人,他们和海南的节奏打架,和自己的内心的焦虑对抗。
作为从山西来的“海一代”,郭霞也曾经深受省外岛内两种文化冲撞带来的影响,现在她越来越明白症结所在,“我们太偏执地在海南这个地方过我们在故乡的生活方式,而没有顺应节气,没有顺应天地自然,我们在海南就应该活出在海南的样子,而不是在山西、在河南、在东北的样子。”

在分享海岛节气的六年里,每一个节气,郭霞都会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分享有关节气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事宜,一起探讨海南节气的变化,一起吃适时的美食。在分享的过程中,她了解到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和想法,发现了一直以来存在于外来的“新海南人”心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无法和本土自然与文化环境融合。
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海南,他们在这里参与海南建设的同时也一直带着“水土不服”。他们欣赏海南的美景,享受海南的悠闲,但却无法完全接受海南饮食的清淡、海南本地人的“散漫”、天气的炎热和潮湿,生活得十分“别扭”。
为了消除这些朋友对海南的偏见和不适,每次沙龙郭霞都会去普及节气生活的“本地性”,“节气生活和健康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论是哪里的人,既然来到海南了,就要‘入乡随俗’,和这里的天气雨水大地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汲取来自大自然的能量,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做对抗上。”
每次节气沙龙郭霞都会引导大家从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开始思考,“为什么海南人吃水果要放辣椒盐?为什么老盐柠檬水要放海南本地的粗盐?为什么海南人选择这么清淡的饮食?为什么海南人几百年秉承这样的生活方式”,去观察去体会海南的自然和人文节奏。
渐渐地,那些从从北上广深来到海南的朋友,也开始接受海南真正“慢生活”的一面。比如,他们发现在海南没有大城市的“内卷”,让人能够真正放松下来,去活出自己生活本真的状态。

轻啜一口清茶,她说:“很多来海南的人发现自己越来越健康,清新的空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南人营造的人文气氛,是非常治愈人的,这种慢节奏会让那些在大城市‘快’习惯了的人慢下来,人松下来了病自然就没了。”
跟着二十四节气,找回自己生命的节奏
节气距离我们有多远?
很多人总觉得节气只是一种传统文化,存在于研究和推崇传统文化的人身边,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重叠。但是郭霞认为节气其实是和每个人紧密结合的,节气生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真切切落地到我们的每一餐、每一觉、每一天。
“现在整个世界的问题都在于我们都漂浮在空中,去追求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扎扎实实构建我们的日常生活。节气生活其实就是在告诉你这个天气你应该穿什么、你应该吃什么、你应该做什么,就是吃喝拉撒睡,这也就是人活着最基础的需求。”郭霞如是说道。
如果说外在的商业节奏、社会节奏是我们人生的两条明线,那么节气所编织成的自然节奏则是我们内心的一条暗线,指导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远离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缺失了自然节奏的共鸣,每天都感觉自己在疲于奔命,被工作、家庭、欲望等牵引着走,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
郭霞也是一样,当她所有的事情在别人看来“非常成功”的时候,事业有成、财务相对自由、实现“二胎计划”,她仍旧没办法掌控住自己的生命,她感觉自己被生活和工作在不断地拉扯。不同的是,郭霞利用自己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敏感度和专业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身体力行地践行。
“你把自己生命的乐团交给谁去指挥?如果交给孩子的老师、工作的老板、或者家庭里的某个人,那你整个人都会被各方牵引着走,感觉很杂乱、避免不了的焦虑。但如果你把指挥棒交给一个更有智慧的、指挥了几千年的指挥家(节气)去指挥,你会发现它很轻松就把所有的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孩子啊工作啊是乐章之中的一小块,并不是全部,不论什么时候发生一个小插曲,都能很快回到乐章的主调上去”。
作为来自山西的“新海南人”,郭霞深爱这片土地、也非常愿意去跟更多“新海南人”分享海南的美,一路走来,不仅她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生命得到滋养,还让更多人能通过她的分享爱上海南四季的蜕变和自然人文魅力,用她的话说,这就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