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祠胡同终成“死胡同”,论坛兴衰史再添一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祠胡同终成“死胡同”,论坛兴衰史再添一员

西祠胡同还是没能打败现实,只留下了一片唏嘘。

文|三易生活

西祠胡同,又一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历史中曾经赫赫有名的论坛,将自己放到了拍卖台上。

日前江苏产权市场网发布的公告显示,西祠胡同所属公司“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1元的挂牌价格,转让100%股份(共500万股),转让日期截止2022年4月18日。并且此前该公司曾发布过一轮转让公告,但并未征集到受让方。

此外,西祠胡同创始人响马(本名刘琥)也在社交平台发布“R.I.P(安息吧)”。并且在这条推文下,有用户说到,“西祠,貌似错过所有挣钱的路子,头也不回撞墙上了。当年广播台的主播都主动推西祠的版聊”。

诞生于1998年的西祠胡同比猫扑晚1年,但比天涯早了1年,这三个都曾是2000年前后国内最为知名论坛。不过响马离开西祠胡同的时间相对较早,在2000年卖给艺龙(当时的“e龙”)后,他在2001年离开了这个亲手创建的论坛。但在2015年,西祠胡同再次易手,艺龙方面宣布将其9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作价1220万美元,转让江苏紫金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而响马当时也发布微博称,“西祠终于脱离了艺龙的控制,可喜可贺!”

但就在7年后,西祠胡同还是没能打败现实,只留下了一片唏嘘。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7年达到鼎盛期的西祠胡同,拥有超过80万个版块,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并且还首开同类网站的收费先河,据称在2005年时付费率还曾超过1%。

尽管西祠胡同的没落与艺龙及后续的运营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与猫扑、天涯等一众论坛“坠落”的原因一样,这一模式的落后及变现难、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下,任何一个没有因时而变的网站都注定会被用户抛弃。而那些至今还在缅怀论坛不再的用户,或许也正是最先放弃的那部分版主或水友。

而在70、80及90后感叹天涯、猫扑、西祠胡同、超大、飞扬等论坛凋零,畅谈曾经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时,占据移动端网民规模28.1%的Z世代,可能还会问一句“这是什么?”而诞生于2009年的微博,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5.73亿,来自移动端比例更是高达94%,并且有超过75%月活用户为Z世代。

其实,论坛的衰落无疑还源自于用户使用习惯的迁移。随着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方式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PC端的论坛已经多少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论坛都没能成功实现向移动端的转型。而在视频内容的冲击下,以图文形式为主的内容,显然也越来越难以抓住年轻用户了。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互联网冲浪是为了快乐”,显然面对糟糕的使用体验、极为繁杂的内容等,论坛先天就有的缺陷,用户也不会一直停留。而在论坛是以植入式广告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情况下,没了用户又谈何盈利。虽然天涯总裁邢明曾表示,“商业化不能操之过急,社区网站必须在内容纯粹化与商业化探索二者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但事实也已经证明,论坛的模式与流量和资本很难共存。

虽然论坛这种模式很难变现,但这一社交产品的形态是正确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些朋友或许还记得,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中曾有一篇题为《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帖子,就是后来挣了千万稿费的作者当年明月,最初发布作品的地方。

但这些都只是论坛内容的一隅,除了文化领域外,早期论坛还有科技、新闻、学术等领域的“大神”,他们的存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内容池,并留下了诸多的“神贴”,后续也都被搬运到诸如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中。

不过除了令人唏嘘的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日落西山的综合类论坛外,其实如今还有非常多的细分论坛依旧仍在,例如创建于1999年的IT类论坛CSDN(号称国内的github)、学术类论坛小木虫、影视类论坛悦影天下等。而虎扑、豆瓣等在互联网行业转型期把握住机会的论坛,显然也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化以及保持稳定的盈利。

虎扑在成功转型后两次上市折戟,也仍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盈利不太稳定等困境。并且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豆瓣、虎扑等平台来说,是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留住优质用户,以及稳定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显然,20余年前创建网站的那一批人,都或多或少还有些许“理想主义”,有人曾期盼着“做最好的篮球网站”,有人梦想着“以兴趣和发现为逻辑来连接人与人”,也有人曾发表《天涯这个烂地方》来表达对其“一往情深”。但对于市场而言,这些“理想主义”的气质或许并不讨喜,毕竟“这种死又死不掉、上又上不去,说他两句,文艺中年的创始人还不高兴”。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论坛这一模式显然已经无力承接起更多用户的涌入,但最后的结局可能并不会是完全消失,而只是回到最开始垂直、专业化,且小众的样子。不过这样还能够挣钱吗?想多了,大多数人或许只是为爱发电罢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祠胡同终成“死胡同”,论坛兴衰史再添一员

西祠胡同还是没能打败现实,只留下了一片唏嘘。

文|三易生活

西祠胡同,又一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历史中曾经赫赫有名的论坛,将自己放到了拍卖台上。

日前江苏产权市场网发布的公告显示,西祠胡同所属公司“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1元的挂牌价格,转让100%股份(共500万股),转让日期截止2022年4月18日。并且此前该公司曾发布过一轮转让公告,但并未征集到受让方。

此外,西祠胡同创始人响马(本名刘琥)也在社交平台发布“R.I.P(安息吧)”。并且在这条推文下,有用户说到,“西祠,貌似错过所有挣钱的路子,头也不回撞墙上了。当年广播台的主播都主动推西祠的版聊”。

诞生于1998年的西祠胡同比猫扑晚1年,但比天涯早了1年,这三个都曾是2000年前后国内最为知名论坛。不过响马离开西祠胡同的时间相对较早,在2000年卖给艺龙(当时的“e龙”)后,他在2001年离开了这个亲手创建的论坛。但在2015年,西祠胡同再次易手,艺龙方面宣布将其9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作价1220万美元,转让江苏紫金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而响马当时也发布微博称,“西祠终于脱离了艺龙的控制,可喜可贺!”

但就在7年后,西祠胡同还是没能打败现实,只留下了一片唏嘘。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7年达到鼎盛期的西祠胡同,拥有超过80万个版块,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并且还首开同类网站的收费先河,据称在2005年时付费率还曾超过1%。

尽管西祠胡同的没落与艺龙及后续的运营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与猫扑、天涯等一众论坛“坠落”的原因一样,这一模式的落后及变现难、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下,任何一个没有因时而变的网站都注定会被用户抛弃。而那些至今还在缅怀论坛不再的用户,或许也正是最先放弃的那部分版主或水友。

而在70、80及90后感叹天涯、猫扑、西祠胡同、超大、飞扬等论坛凋零,畅谈曾经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时,占据移动端网民规模28.1%的Z世代,可能还会问一句“这是什么?”而诞生于2009年的微博,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5.73亿,来自移动端比例更是高达94%,并且有超过75%月活用户为Z世代。

其实,论坛的衰落无疑还源自于用户使用习惯的迁移。随着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方式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PC端的论坛已经多少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论坛都没能成功实现向移动端的转型。而在视频内容的冲击下,以图文形式为主的内容,显然也越来越难以抓住年轻用户了。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互联网冲浪是为了快乐”,显然面对糟糕的使用体验、极为繁杂的内容等,论坛先天就有的缺陷,用户也不会一直停留。而在论坛是以植入式广告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情况下,没了用户又谈何盈利。虽然天涯总裁邢明曾表示,“商业化不能操之过急,社区网站必须在内容纯粹化与商业化探索二者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但事实也已经证明,论坛的模式与流量和资本很难共存。

虽然论坛这种模式很难变现,但这一社交产品的形态是正确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些朋友或许还记得,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中曾有一篇题为《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帖子,就是后来挣了千万稿费的作者当年明月,最初发布作品的地方。

但这些都只是论坛内容的一隅,除了文化领域外,早期论坛还有科技、新闻、学术等领域的“大神”,他们的存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内容池,并留下了诸多的“神贴”,后续也都被搬运到诸如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中。

不过除了令人唏嘘的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日落西山的综合类论坛外,其实如今还有非常多的细分论坛依旧仍在,例如创建于1999年的IT类论坛CSDN(号称国内的github)、学术类论坛小木虫、影视类论坛悦影天下等。而虎扑、豆瓣等在互联网行业转型期把握住机会的论坛,显然也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化以及保持稳定的盈利。

虎扑在成功转型后两次上市折戟,也仍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盈利不太稳定等困境。并且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豆瓣、虎扑等平台来说,是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留住优质用户,以及稳定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显然,20余年前创建网站的那一批人,都或多或少还有些许“理想主义”,有人曾期盼着“做最好的篮球网站”,有人梦想着“以兴趣和发现为逻辑来连接人与人”,也有人曾发表《天涯这个烂地方》来表达对其“一往情深”。但对于市场而言,这些“理想主义”的气质或许并不讨喜,毕竟“这种死又死不掉、上又上不去,说他两句,文艺中年的创始人还不高兴”。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论坛这一模式显然已经无力承接起更多用户的涌入,但最后的结局可能并不会是完全消失,而只是回到最开始垂直、专业化,且小众的样子。不过这样还能够挣钱吗?想多了,大多数人或许只是为爱发电罢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