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星巴克们”之外,有人载着咖啡环岛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星巴克们”之外,有人载着咖啡环岛游

支起窗子,撑起遮阳棚,将木质小桌椅摆开,第一位客人几乎跟在车子后边一同过来。

文丨陈明艳

在反复的疫情期间,看不见尽头的小Y想找些与户外有关的事情做,以往的十多年,她与咖啡寸步不离,接下来的日子尽管再艰难,她也不打算割舍这份骨子里的热爱。

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面对面喝一杯咖啡?地点无所谓,不需要刻意营造什么氛围,也不需要什么仪式感,就简简单单,和那些懂咖啡或是对咖啡好奇的人们,聚在一起享受咖啡带来的单纯的快乐。

2021年春,小Y在思考中想起了之前那次新疆游,那是她的第一次“房车”旅行。一行人载着房车,带着咖啡、相机和音乐,在新疆辽阔苍茫的天幕下昼夜奔驰,不知疲倦,透过狭小的窗子可以览遍无穷无尽的旷野,南疆北疆和无人区走走停停的旅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爱旅行的小Y始终走在路上,但也只有这一次,加入了“房车”这一元素后,如同画龙点睛,一切都变得不同,新的视角徐徐铺展在她眼前。从那时起,小Y渐渐意识到,旅行原来可以变成寻常的生活,人与人可以保持一种既亲密又带着距离的关系,关于栖息之地,那些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窝不是唯一的答案,反推到现今,咖啡馆也不应该成为唯一能享受咖啡的场所。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疫情阻断了面对面喝咖啡的人们,但她仍想离人群再近一点,将那杯咖啡送到更多人手上,尽管几十万的房车和动辄几万的咖啡设备对她而言代价并不小。

就在去年的春天,她看中了江苏中意汽车在房车改装方面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反复斟酌细节,从硬件配备到软性设计,最终方案终于敲定,房车内置6人座椅,咖啡色与白色为整辆车子的主色调,印上工作室的logo,5.98米车身C照就能开。

以咖啡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房车。图片来源:受访者

期盼已久的房车终于到手,不久后,房车从南京出发,慢慢悠悠一路南下,乘着渡轮过琼州海峡,终于抵达海南。此后的这段时间,这辆房车都将载着她和伙伴们,还有她的咖啡在这座小岛旅行。

“看心情”的出摊

就像出海捕鱼的渔民,每逢出海必先看天气预报,小Y出摊前一天晚上也要看看天气状况。

阳光正好,微风拂面,万里无云,这是最适合出摊的天气。

虽说“不负好天气”,但出摊仍要看心情,曾有客人向朋友推荐房车咖啡,被人追问时间,推荐人也只能无奈一笑:“随缘吧。”由于近期小Y接了商业合作,工作时间有了些规律,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也能不虚此行。

如果出摊,小Y会先在朋友圈发一条“预告”,提前告知出摊的地点,一般是在万绿园或是在海口湾,她似乎很少明确具体时间,但来找她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她习惯下午出摊。

不过下午出摊并不意味着可以睡懒觉,小Y和工作室的伙伴需要早早起床,准备好咖啡豆、饮用水、鲜奶、水果等各种物料,房车上除了咖啡和果汁,小Y有时会给客人准备一些自己烘焙的手工点心。

出摊这天,下午两点,咖啡色的房车慢悠悠停在约定地点。

老板和伙伴走出驾驶舱,唤醒车上的咖啡机、磨豆机、空调等设备,打开售卖窗口,撑起遮阳棚。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轻便的木质桌椅均可折叠,拿到外头支起来等待来客,已然有海岛安闲自在的氛围。

菜单上的咖啡价格在22元-38元之间,小Y因为热爱咖啡,既当过咖啡培训师,又开过咖啡馆,跑过许多地方,尝过不同的豆种,选用什么种植基地的豆子,带回来后如何烘焙,她都有一套自己的章法。

小Y和伙伴调制出来的咖啡。图片来源:受访者

房车里有二十多种咖啡豆,都用铁罐子装起来,整整齐齐收纳在储物箱里,标签上记录不同豆种的信息,有海南本地产的,有来自云南的,也有来自巴拿马等国家的。为了保持咖啡的风味,她并没有做外卖,也婉谢了一些商业化的加盟。

这是一份“看天吃饭”的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小Y与伙伴需要连轴转十个小时,水都来不及喝,就要为下一个客人准备咖啡,如果遇上下雨天,客人稍少,她喜欢坐在沙发卡座上,听音乐,吹海风,听涛声,听雨声,发呆或者看书。

喜欢多元世界的小Y对两样东西极为长情,一是咖啡,二是大海,“来到海南十几年,大海怎么看都看不腻。”

从房车里往外看,可以看到海。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她的观察中,每个时节的海都是不同的,海的颜色跟随着天空的颜色发生改变,一天之内的海也多有变化,涨潮之时,海水可将岸边石头尽数淹没,潮落之时,徒留被水抚得极为顺滑的沙滩,如同缎面。海的声音有时平静温和,有时澎湃急切。因为喜欢大海,她将出摊的地点选在海口湾,工作室和住所也临海,即便回南天之时除湿机每天“能抽出十二升水”,也不妨碍她想离大海更近。

“我们的豆子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房车卖的咖啡就挣个油费。”尤其是在汽油涨价后,每踩一脚都是钱。由于疫情原因,海上运输不便,成本上涨,进口咖啡豆的价格骤然上涨了30%-50%,从咖啡工厂回来后,小Y又增添了一些愁,她在考虑要不要涨价,涨多少,涨了怕给客人造成负担,不涨又没有利润空间。

小Y固然希望更多人喜欢咖啡,但看多了关店倒闭的例子,她也摇头感慨,“想挣大钱,挣快钱别做咖啡。”

在“人均每年三杯咖啡”的那些年里,坚持做精品咖啡,不靠满腔热爱无法坚定下来。

收摊之后,小Y和伙伴往往还要忙碌到很晚,有时咖啡豆一烘,就是凌晨一两点。

不一样的客人

第二天是阴雨天,小Y本来不打算出摊,但有位客人联系她,说想和她聊聊天,她也答应了,隔天就开着她的房车跑到了海口湾赴约。

桌子上摆放着花篮,鲜花的气息盈满整个车厢,这是前一天她和伙伴们去屯昌学插花留下的学习成果。在春林初盛的季节里,他们在屯昌的野外踏青,游览景色优美的木色湖,品尝当地特色黑猪火锅,顺便来一次户外咖啡分享。这是他们的“团建”,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不定期举行。

户外插花课。图片来源:受访者

支起窗子,撑起遮阳棚,将木质小桌椅摆开,第一位客人几乎跟在车子后边一同过来。这位客人是老华侨的后代,咖啡对于归侨家庭而言,几乎和南方的大米、北方的小麦一样重要,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人是位咖啡发烧友,家里各色咖啡装备不见得比房车里的差,却喜欢来小Y这里点一杯,至于点什么,她说:“随便,看你。”

第二位客人是前咖啡师,第一次过来,拿着菜单看了又看,对小Y说了句:“你看着来。”拿到手的咖啡尝了几口,就说道:“很棒。”他待了不久就要急着去某个地方,外边正下着雨,车里的伙伴从储物室拿出一把伞给他遮雨。

站在窗外等候咖啡的客人们。图片来源:受访者

穿长裙的漂亮姑娘也冒雨过来了,她是一位音乐老师,也是这里的熟客,曾带着手风琴来这里演奏曲子,收获不少掌声,坐到车上后也对小Y说:“随你。”最后小Y给她做了一杯“创意融合款”,有椰子的元素在里边,柔和甜美的味道,很多女孩都爱喝。

来到这里的很多客人,点餐时都很喜欢说“随你”,颇有种日本Omakase(厨师发办)的意味,他们似乎对老板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但也不单是咖啡爱好者,还有客人对咖啡一窍不通,头铁挑战冰美式,在失眠的夜里嗷嗷大叫:“我还是坐小孩那桌。”

有人慕名而来,以此作为“打卡地”,点的咖啡一拍再拍,挑选优美的词句发在社交平台上,临走时咖啡却还剩不少。小Y理解各种生活方式,但也不免失望,她希望更多人发自内心喜欢咖啡。

有时候,环绕海岸骑行的外国客人路过房车也要停一停,买一杯咖啡,而后配合着夸张的肢体语言大喊:“Very good!”

在傍晚喝咖啡的客人。图片来源:受访者

不一会儿,又有几位穿着拖鞋短裤的老哥走过来,他们是“业余渔民”,在附近的海域开渔船撒网捕鱼,看见岸边停靠着一辆房车,便走过来休憩,点了四杯咖啡,外加两小碟的手工饼干,坐在细雨里津津有味品尝起来。

他们在争论什么时候收网才好,有人提议六点钟,有人提议六点十五分。

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些年里,小Y短暂的“打工人”生涯让她彻底明白,自己永远无法适应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永远都在跟随别人的节奏走,不断被迫内耗,内卷,始终走在升职加薪的道路上,你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一举一动都应该符合规矩,你要尽可能将自己打磨成一个令上司满意的员工。

她说,星巴克、瑞幸那种流水线大厂的生活是她“难以想象”的,“他们有很多规定,每个人都在这些框架下,像一颗螺丝钉那样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些员工甚至会因为站立时间太长静脉曲张。”

所以她的员工也是非常有自我想法的人。每磨完一份豆子,这位来自广东的伙伴都要拿来给在座的客人闻闻气味,碰上某款新完成的咖啡也毫不吝啬邀请客人品尝,她会倚着操作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想法,解释这款咖啡妙处何在,懂的人则评论一二,不懂的人则胡乱点头。不过,大家都很快乐,用那位前咖啡师的话来说,喝咖啡喝的就是一个“氛围”。

房车里的设备,小Y和伙伴几乎每天都在和它们打交道。图片来源:受访者

老板和员工全因志趣相投走到一起,伙伴们也都能在这一小小的天地任意发挥,烘焙自己喜欢的豆子,调制出自己喜欢的口味,给菜单添上一款创新饮品,他们的想法有时相同,有时候不同。小Y认为:“上司不是神,谁都不可能永远不犯错,每个人的想法都应该尊重。”这也是她坚决逃离职场的重要原因。

有伙伴在出摊时“翘了班”。前两天她贪玩,到某处工地拍照片时弄丢了工作室的胸针,这天她把胸针找回来,受雨天的影响,铁质的胸针已生出了点点锈迹。

不久前,小Y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刚完成了为期4天的环岛游,他们从海口出发,一路向南,直至三亚再返回,受到万宁、琼海、陵水、屯昌、澄迈等地主理人的接待,几乎尝遍最具有海南特色的咖啡。旅行中,他们打开房车上的栅栏,站在车子顶上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山钦湾的海和日落。他们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这趟旅途,包括深夜驱车2小时165公里只为一锅黑猪粉汤的记忆。

疫情将小Y困在了小岛,但终有一天,她将载着她的房车咖啡走出去。

她的伙伴说:“老板在哪,我就在哪。”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名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星巴克们”之外,有人载着咖啡环岛游

支起窗子,撑起遮阳棚,将木质小桌椅摆开,第一位客人几乎跟在车子后边一同过来。

文丨陈明艳

在反复的疫情期间,看不见尽头的小Y想找些与户外有关的事情做,以往的十多年,她与咖啡寸步不离,接下来的日子尽管再艰难,她也不打算割舍这份骨子里的热爱。

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面对面喝一杯咖啡?地点无所谓,不需要刻意营造什么氛围,也不需要什么仪式感,就简简单单,和那些懂咖啡或是对咖啡好奇的人们,聚在一起享受咖啡带来的单纯的快乐。

2021年春,小Y在思考中想起了之前那次新疆游,那是她的第一次“房车”旅行。一行人载着房车,带着咖啡、相机和音乐,在新疆辽阔苍茫的天幕下昼夜奔驰,不知疲倦,透过狭小的窗子可以览遍无穷无尽的旷野,南疆北疆和无人区走走停停的旅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爱旅行的小Y始终走在路上,但也只有这一次,加入了“房车”这一元素后,如同画龙点睛,一切都变得不同,新的视角徐徐铺展在她眼前。从那时起,小Y渐渐意识到,旅行原来可以变成寻常的生活,人与人可以保持一种既亲密又带着距离的关系,关于栖息之地,那些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窝不是唯一的答案,反推到现今,咖啡馆也不应该成为唯一能享受咖啡的场所。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疫情阻断了面对面喝咖啡的人们,但她仍想离人群再近一点,将那杯咖啡送到更多人手上,尽管几十万的房车和动辄几万的咖啡设备对她而言代价并不小。

就在去年的春天,她看中了江苏中意汽车在房车改装方面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反复斟酌细节,从硬件配备到软性设计,最终方案终于敲定,房车内置6人座椅,咖啡色与白色为整辆车子的主色调,印上工作室的logo,5.98米车身C照就能开。

以咖啡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房车。图片来源:受访者

期盼已久的房车终于到手,不久后,房车从南京出发,慢慢悠悠一路南下,乘着渡轮过琼州海峡,终于抵达海南。此后的这段时间,这辆房车都将载着她和伙伴们,还有她的咖啡在这座小岛旅行。

“看心情”的出摊

就像出海捕鱼的渔民,每逢出海必先看天气预报,小Y出摊前一天晚上也要看看天气状况。

阳光正好,微风拂面,万里无云,这是最适合出摊的天气。

虽说“不负好天气”,但出摊仍要看心情,曾有客人向朋友推荐房车咖啡,被人追问时间,推荐人也只能无奈一笑:“随缘吧。”由于近期小Y接了商业合作,工作时间有了些规律,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也能不虚此行。

如果出摊,小Y会先在朋友圈发一条“预告”,提前告知出摊的地点,一般是在万绿园或是在海口湾,她似乎很少明确具体时间,但来找她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她习惯下午出摊。

不过下午出摊并不意味着可以睡懒觉,小Y和工作室的伙伴需要早早起床,准备好咖啡豆、饮用水、鲜奶、水果等各种物料,房车上除了咖啡和果汁,小Y有时会给客人准备一些自己烘焙的手工点心。

出摊这天,下午两点,咖啡色的房车慢悠悠停在约定地点。

老板和伙伴走出驾驶舱,唤醒车上的咖啡机、磨豆机、空调等设备,打开售卖窗口,撑起遮阳棚。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轻便的木质桌椅均可折叠,拿到外头支起来等待来客,已然有海岛安闲自在的氛围。

菜单上的咖啡价格在22元-38元之间,小Y因为热爱咖啡,既当过咖啡培训师,又开过咖啡馆,跑过许多地方,尝过不同的豆种,选用什么种植基地的豆子,带回来后如何烘焙,她都有一套自己的章法。

小Y和伙伴调制出来的咖啡。图片来源:受访者

房车里有二十多种咖啡豆,都用铁罐子装起来,整整齐齐收纳在储物箱里,标签上记录不同豆种的信息,有海南本地产的,有来自云南的,也有来自巴拿马等国家的。为了保持咖啡的风味,她并没有做外卖,也婉谢了一些商业化的加盟。

这是一份“看天吃饭”的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小Y与伙伴需要连轴转十个小时,水都来不及喝,就要为下一个客人准备咖啡,如果遇上下雨天,客人稍少,她喜欢坐在沙发卡座上,听音乐,吹海风,听涛声,听雨声,发呆或者看书。

喜欢多元世界的小Y对两样东西极为长情,一是咖啡,二是大海,“来到海南十几年,大海怎么看都看不腻。”

从房车里往外看,可以看到海。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她的观察中,每个时节的海都是不同的,海的颜色跟随着天空的颜色发生改变,一天之内的海也多有变化,涨潮之时,海水可将岸边石头尽数淹没,潮落之时,徒留被水抚得极为顺滑的沙滩,如同缎面。海的声音有时平静温和,有时澎湃急切。因为喜欢大海,她将出摊的地点选在海口湾,工作室和住所也临海,即便回南天之时除湿机每天“能抽出十二升水”,也不妨碍她想离大海更近。

“我们的豆子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房车卖的咖啡就挣个油费。”尤其是在汽油涨价后,每踩一脚都是钱。由于疫情原因,海上运输不便,成本上涨,进口咖啡豆的价格骤然上涨了30%-50%,从咖啡工厂回来后,小Y又增添了一些愁,她在考虑要不要涨价,涨多少,涨了怕给客人造成负担,不涨又没有利润空间。

小Y固然希望更多人喜欢咖啡,但看多了关店倒闭的例子,她也摇头感慨,“想挣大钱,挣快钱别做咖啡。”

在“人均每年三杯咖啡”的那些年里,坚持做精品咖啡,不靠满腔热爱无法坚定下来。

收摊之后,小Y和伙伴往往还要忙碌到很晚,有时咖啡豆一烘,就是凌晨一两点。

不一样的客人

第二天是阴雨天,小Y本来不打算出摊,但有位客人联系她,说想和她聊聊天,她也答应了,隔天就开着她的房车跑到了海口湾赴约。

桌子上摆放着花篮,鲜花的气息盈满整个车厢,这是前一天她和伙伴们去屯昌学插花留下的学习成果。在春林初盛的季节里,他们在屯昌的野外踏青,游览景色优美的木色湖,品尝当地特色黑猪火锅,顺便来一次户外咖啡分享。这是他们的“团建”,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不定期举行。

户外插花课。图片来源:受访者

支起窗子,撑起遮阳棚,将木质小桌椅摆开,第一位客人几乎跟在车子后边一同过来。这位客人是老华侨的后代,咖啡对于归侨家庭而言,几乎和南方的大米、北方的小麦一样重要,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人是位咖啡发烧友,家里各色咖啡装备不见得比房车里的差,却喜欢来小Y这里点一杯,至于点什么,她说:“随便,看你。”

第二位客人是前咖啡师,第一次过来,拿着菜单看了又看,对小Y说了句:“你看着来。”拿到手的咖啡尝了几口,就说道:“很棒。”他待了不久就要急着去某个地方,外边正下着雨,车里的伙伴从储物室拿出一把伞给他遮雨。

站在窗外等候咖啡的客人们。图片来源:受访者

穿长裙的漂亮姑娘也冒雨过来了,她是一位音乐老师,也是这里的熟客,曾带着手风琴来这里演奏曲子,收获不少掌声,坐到车上后也对小Y说:“随你。”最后小Y给她做了一杯“创意融合款”,有椰子的元素在里边,柔和甜美的味道,很多女孩都爱喝。

来到这里的很多客人,点餐时都很喜欢说“随你”,颇有种日本Omakase(厨师发办)的意味,他们似乎对老板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但也不单是咖啡爱好者,还有客人对咖啡一窍不通,头铁挑战冰美式,在失眠的夜里嗷嗷大叫:“我还是坐小孩那桌。”

有人慕名而来,以此作为“打卡地”,点的咖啡一拍再拍,挑选优美的词句发在社交平台上,临走时咖啡却还剩不少。小Y理解各种生活方式,但也不免失望,她希望更多人发自内心喜欢咖啡。

有时候,环绕海岸骑行的外国客人路过房车也要停一停,买一杯咖啡,而后配合着夸张的肢体语言大喊:“Very good!”

在傍晚喝咖啡的客人。图片来源:受访者

不一会儿,又有几位穿着拖鞋短裤的老哥走过来,他们是“业余渔民”,在附近的海域开渔船撒网捕鱼,看见岸边停靠着一辆房车,便走过来休憩,点了四杯咖啡,外加两小碟的手工饼干,坐在细雨里津津有味品尝起来。

他们在争论什么时候收网才好,有人提议六点钟,有人提议六点十五分。

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些年里,小Y短暂的“打工人”生涯让她彻底明白,自己永远无法适应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永远都在跟随别人的节奏走,不断被迫内耗,内卷,始终走在升职加薪的道路上,你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一举一动都应该符合规矩,你要尽可能将自己打磨成一个令上司满意的员工。

她说,星巴克、瑞幸那种流水线大厂的生活是她“难以想象”的,“他们有很多规定,每个人都在这些框架下,像一颗螺丝钉那样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些员工甚至会因为站立时间太长静脉曲张。”

所以她的员工也是非常有自我想法的人。每磨完一份豆子,这位来自广东的伙伴都要拿来给在座的客人闻闻气味,碰上某款新完成的咖啡也毫不吝啬邀请客人品尝,她会倚着操作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想法,解释这款咖啡妙处何在,懂的人则评论一二,不懂的人则胡乱点头。不过,大家都很快乐,用那位前咖啡师的话来说,喝咖啡喝的就是一个“氛围”。

房车里的设备,小Y和伙伴几乎每天都在和它们打交道。图片来源:受访者

老板和员工全因志趣相投走到一起,伙伴们也都能在这一小小的天地任意发挥,烘焙自己喜欢的豆子,调制出自己喜欢的口味,给菜单添上一款创新饮品,他们的想法有时相同,有时候不同。小Y认为:“上司不是神,谁都不可能永远不犯错,每个人的想法都应该尊重。”这也是她坚决逃离职场的重要原因。

有伙伴在出摊时“翘了班”。前两天她贪玩,到某处工地拍照片时弄丢了工作室的胸针,这天她把胸针找回来,受雨天的影响,铁质的胸针已生出了点点锈迹。

不久前,小Y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刚完成了为期4天的环岛游,他们从海口出发,一路向南,直至三亚再返回,受到万宁、琼海、陵水、屯昌、澄迈等地主理人的接待,几乎尝遍最具有海南特色的咖啡。旅行中,他们打开房车上的栅栏,站在车子顶上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山钦湾的海和日落。他们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这趟旅途,包括深夜驱车2小时165公里只为一锅黑猪粉汤的记忆。

疫情将小Y困在了小岛,但终有一天,她将载着她的房车咖啡走出去。

她的伙伴说:“老板在哪,我就在哪。”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名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