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走下神坛的皮克斯,“原创”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走下神坛的皮克斯,“原创”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未来,皮克斯有能力也有时间去证明它在原创方面的惊人能力。

日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吉姆 莫里斯表示,未来皮克斯更关注原创动画。迪士尼为皮克斯动画预留了2020年3月13日和2020年6月19日的档期。虽然这两个档期的片名还没有确定,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这两部都是原创动画。此外,续集动画电影将会每隔一年推出一部,原创动画电影是每年推出一部。

在续集与原创的摇摆中,皮克斯为何重新选择了原创呢?

从皮克斯的所有作品中,可以看出被迪士尼收购后的皮克斯,续集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原创作品。从《汽车总动员2》开始,皮克斯面临续集口碑尴尬。之后推出的一系列续集,都难以超越原作的辉煌。在续集口碑的影响下,皮克斯进入了低谷时期。

续集口碑持续下滑

这次,皮克斯明确未来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参照了近些年旗下续集动画电影的口碑。虽然续集可以卖前作的情怀,但是容易陷入套路,没有新意。

以大众盼了13年的《海底总动员2》为例,这部影片也不免落俗。影片以短暂失忆的多莉为主角,剧情主线依旧是寻亲与历险。电影的新鲜度和口碑都比不上第一部。

 

 

这已经不是皮克斯续集电影口碑首次下滑了。从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到2011年的《赛车总动员2》再到《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的续集电影呈现出拍摄水准下降局面。其中《汽车总动员2》成为迄今为止皮克斯动画电影评价最低的作品。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续集并没有帮助皮克斯走向更高的水平。就连现在热映的《海底总动员2》也不符合皮克斯持续“创新”的称号。第一部上映后,人们评价它是非常聪明又有想象力的影片,画面精美得想让人再看一遍。那时历险与成长还不是热门题材。然而13年过后,迪士尼、梦工厂、环球都在这类题材上拍出了很多作品。尤其是关于成长题材,近些年已有不少精品出现。而《海底总动员2》没有突破第一部的题材,也没有突破《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这类成功影片的深度看点,成为审美疲劳下的牺牲品。如果说第一部是带领大家走向海底世界,那么第二部就是重复成长主题。

原创能力在下降

近些年,出现在大荧幕前的皮克斯动画多是续集,原创动画数量少。2013年推出一部《怪兽大学》还是此前《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这些续集保持了皮克斯一贯的水准,但是也显示了其原创能力在下降。

自从2010年《玩具总动员3》收获了10亿美元票房之后,皮克斯就开始依赖续集动画发力。但是在续集制作方面,它与环球等公司又有明显的差距。皮克斯对续集的人物设定往往不能脱离于原作,而且不能突破原作故事主题深度,同时也没有避免同类题材的重复性。《汽车总动员2》和《海底总动员2》都是将第一部的配角变主角。这种错位的角色关系,已经很难吸引观众了。在续集中都很难体现创新力,那么皮克斯的创新点在哪里呢?

沉迷于续集制作的皮克斯,原创能力在下降。与迪士尼合作之后,为了配合迪士尼商业需求,动画作品渐渐失去了原先的深度,往合家欢方向走。

审美疲劳 技术迟钝

从《汽车总动员》到《飞屋环球记》、《海底总动员》,我们似乎对皮克斯的温情有些审美疲劳了。作品中最感人的部分多是那些普通的人也有让人不容忽视的优点,也有感人的亲情。但是如果常常被这种情节感动,就不可能每次都有惊奇感。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最朴素的情感让皮克斯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制约了作品发展。

皮克斯一直都在技术上积极求精,但是面对3D和IMAX技术大潮时,他们有些保守。最早的3D立体技术影片《飞屋环球记》,其3D效果也相当一般。在其他动画作品早已冲进了3D大潮之后,皮克斯才选择了这一技术。在技术方面,皮克斯发展略微滞后,缺少大胆、敏锐的眼光。

拿什么来拯救皮克斯的动画电影?

如今,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认识到问题,从增加原创作品数量上入手,解决皮克斯发展困境问题。但是面临渐入佳境的迪士尼、梦工厂、环球影业以及其他动画工作室的竞争,增加原创数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皮克斯的问题。如何在迪士尼的商业市场中保持皮克斯原有风格,才是其发展的关键。

让迪士尼成为配角

2006年,是皮克斯发展的转折点。此前,它的动画作品带有深度、成人动画、精细的特点。但是2006年被迪士尼收购之后,在集团化、流水线产品的较量中,皮克斯开始失去它此前与迪士尼竞争的基石——反权威。

从第一部短片开始,皮克斯就展现出与迪士尼传统叙事模式和制作手法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让它成为迪士尼的竞争对手,获得多部大奖。但是当两大动画公司合作之后,皮克斯的创意、精致让位于迪士尼的商业诉求。迪士尼希望皮克斯能从打造精品路线转向流水线作业,加快制作周期。

对于迪士尼来说,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的。在票房与口碑之外,迪士尼更看重衍生品和主题乐园带来的数倍的利润。《汽车总动员2》比其他续集先上映,也是因为汽车玩具是比较容易开发的衍生品,市场前景也好。

《汽车总动员2》在为迪士尼带来丰厚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为皮克斯带来了质疑。无论是《汽车总动员2》,还是《玩具总动员3》,皮克斯都不得不加入迪士尼合家欢元素,迎合儿童与家长的需求,失去了曾经老少皆宜的深度思考。

未来,皮克斯如果能够在合作中继续保持工作室独立运作的地位,让迪士尼成为资金、发行的帮手,那么,可能会在一片迪士尼动画作品中脱颖而出。

让创意更丰富

皮克斯向来是以创意知名。其团队不屑于好莱坞工业化制作流程,总是在尝试新的事物,注重用户体验。但是这与在商场驰骋几十年的迪士尼工作经验完全不同。并入迪士尼之后的皮克斯,也在尝试从吸引儿童的角度制作。但是,其作品赢得了票房却失去了口碑。

有新意、有思考才是皮克斯的正确打开方式。总结起来,皮克斯的动画作品因创意而轰动世界,也只能依靠创意延续辉煌。

如果成为流水线中的一员,皮克斯的独特就会被流行文化稀释。在好莱坞,如果一部电影成功了。那么,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扎堆涌出,电影的续集也会不断拍下去,直到消耗完这个题材的所有商业价值。这是电影与商业结合的必然结果。

在这其中,创意被极度压榨,因而成为稀缺品。掌握了稀缺品,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不管是拍续集,还是拍原创作品,皮克斯都可以去大胆地尝试不同的题材,发挥原有的创新能力,让创意更加丰富。

现在,原属于皮克斯的重要人物——约翰 拉赛特担任迪士尼动画负责人,让迪士尼动画渐入佳境。而皮克斯面临原有五大管理者都走向各自发展但新人导演尚未成长的局面,作品的创意与新鲜度大打折扣。皮克斯面临的续集口碑问题也与公司合作发展走向有关。未来,皮克斯有能力也有时间去证明它在原创方面的惊人能力。毕竟,皮克斯不可能一直保持最佳水平,也不会一直衰落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皮克斯

619
  •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据悉裁员14%
  • 华特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裁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走下神坛的皮克斯,“原创”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未来,皮克斯有能力也有时间去证明它在原创方面的惊人能力。

日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吉姆 莫里斯表示,未来皮克斯更关注原创动画。迪士尼为皮克斯动画预留了2020年3月13日和2020年6月19日的档期。虽然这两个档期的片名还没有确定,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这两部都是原创动画。此外,续集动画电影将会每隔一年推出一部,原创动画电影是每年推出一部。

在续集与原创的摇摆中,皮克斯为何重新选择了原创呢?

从皮克斯的所有作品中,可以看出被迪士尼收购后的皮克斯,续集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原创作品。从《汽车总动员2》开始,皮克斯面临续集口碑尴尬。之后推出的一系列续集,都难以超越原作的辉煌。在续集口碑的影响下,皮克斯进入了低谷时期。

续集口碑持续下滑

这次,皮克斯明确未来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参照了近些年旗下续集动画电影的口碑。虽然续集可以卖前作的情怀,但是容易陷入套路,没有新意。

以大众盼了13年的《海底总动员2》为例,这部影片也不免落俗。影片以短暂失忆的多莉为主角,剧情主线依旧是寻亲与历险。电影的新鲜度和口碑都比不上第一部。

 

 

这已经不是皮克斯续集电影口碑首次下滑了。从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到2011年的《赛车总动员2》再到《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的续集电影呈现出拍摄水准下降局面。其中《汽车总动员2》成为迄今为止皮克斯动画电影评价最低的作品。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续集并没有帮助皮克斯走向更高的水平。就连现在热映的《海底总动员2》也不符合皮克斯持续“创新”的称号。第一部上映后,人们评价它是非常聪明又有想象力的影片,画面精美得想让人再看一遍。那时历险与成长还不是热门题材。然而13年过后,迪士尼、梦工厂、环球都在这类题材上拍出了很多作品。尤其是关于成长题材,近些年已有不少精品出现。而《海底总动员2》没有突破第一部的题材,也没有突破《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这类成功影片的深度看点,成为审美疲劳下的牺牲品。如果说第一部是带领大家走向海底世界,那么第二部就是重复成长主题。

原创能力在下降

近些年,出现在大荧幕前的皮克斯动画多是续集,原创动画数量少。2013年推出一部《怪兽大学》还是此前《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这些续集保持了皮克斯一贯的水准,但是也显示了其原创能力在下降。

自从2010年《玩具总动员3》收获了10亿美元票房之后,皮克斯就开始依赖续集动画发力。但是在续集制作方面,它与环球等公司又有明显的差距。皮克斯对续集的人物设定往往不能脱离于原作,而且不能突破原作故事主题深度,同时也没有避免同类题材的重复性。《汽车总动员2》和《海底总动员2》都是将第一部的配角变主角。这种错位的角色关系,已经很难吸引观众了。在续集中都很难体现创新力,那么皮克斯的创新点在哪里呢?

沉迷于续集制作的皮克斯,原创能力在下降。与迪士尼合作之后,为了配合迪士尼商业需求,动画作品渐渐失去了原先的深度,往合家欢方向走。

审美疲劳 技术迟钝

从《汽车总动员》到《飞屋环球记》、《海底总动员》,我们似乎对皮克斯的温情有些审美疲劳了。作品中最感人的部分多是那些普通的人也有让人不容忽视的优点,也有感人的亲情。但是如果常常被这种情节感动,就不可能每次都有惊奇感。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最朴素的情感让皮克斯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制约了作品发展。

皮克斯一直都在技术上积极求精,但是面对3D和IMAX技术大潮时,他们有些保守。最早的3D立体技术影片《飞屋环球记》,其3D效果也相当一般。在其他动画作品早已冲进了3D大潮之后,皮克斯才选择了这一技术。在技术方面,皮克斯发展略微滞后,缺少大胆、敏锐的眼光。

拿什么来拯救皮克斯的动画电影?

如今,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认识到问题,从增加原创作品数量上入手,解决皮克斯发展困境问题。但是面临渐入佳境的迪士尼、梦工厂、环球影业以及其他动画工作室的竞争,增加原创数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皮克斯的问题。如何在迪士尼的商业市场中保持皮克斯原有风格,才是其发展的关键。

让迪士尼成为配角

2006年,是皮克斯发展的转折点。此前,它的动画作品带有深度、成人动画、精细的特点。但是2006年被迪士尼收购之后,在集团化、流水线产品的较量中,皮克斯开始失去它此前与迪士尼竞争的基石——反权威。

从第一部短片开始,皮克斯就展现出与迪士尼传统叙事模式和制作手法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让它成为迪士尼的竞争对手,获得多部大奖。但是当两大动画公司合作之后,皮克斯的创意、精致让位于迪士尼的商业诉求。迪士尼希望皮克斯能从打造精品路线转向流水线作业,加快制作周期。

对于迪士尼来说,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的。在票房与口碑之外,迪士尼更看重衍生品和主题乐园带来的数倍的利润。《汽车总动员2》比其他续集先上映,也是因为汽车玩具是比较容易开发的衍生品,市场前景也好。

《汽车总动员2》在为迪士尼带来丰厚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为皮克斯带来了质疑。无论是《汽车总动员2》,还是《玩具总动员3》,皮克斯都不得不加入迪士尼合家欢元素,迎合儿童与家长的需求,失去了曾经老少皆宜的深度思考。

未来,皮克斯如果能够在合作中继续保持工作室独立运作的地位,让迪士尼成为资金、发行的帮手,那么,可能会在一片迪士尼动画作品中脱颖而出。

让创意更丰富

皮克斯向来是以创意知名。其团队不屑于好莱坞工业化制作流程,总是在尝试新的事物,注重用户体验。但是这与在商场驰骋几十年的迪士尼工作经验完全不同。并入迪士尼之后的皮克斯,也在尝试从吸引儿童的角度制作。但是,其作品赢得了票房却失去了口碑。

有新意、有思考才是皮克斯的正确打开方式。总结起来,皮克斯的动画作品因创意而轰动世界,也只能依靠创意延续辉煌。

如果成为流水线中的一员,皮克斯的独特就会被流行文化稀释。在好莱坞,如果一部电影成功了。那么,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扎堆涌出,电影的续集也会不断拍下去,直到消耗完这个题材的所有商业价值。这是电影与商业结合的必然结果。

在这其中,创意被极度压榨,因而成为稀缺品。掌握了稀缺品,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不管是拍续集,还是拍原创作品,皮克斯都可以去大胆地尝试不同的题材,发挥原有的创新能力,让创意更加丰富。

现在,原属于皮克斯的重要人物——约翰 拉赛特担任迪士尼动画负责人,让迪士尼动画渐入佳境。而皮克斯面临原有五大管理者都走向各自发展但新人导演尚未成长的局面,作品的创意与新鲜度大打折扣。皮克斯面临的续集口碑问题也与公司合作发展走向有关。未来,皮克斯有能力也有时间去证明它在原创方面的惊人能力。毕竟,皮克斯不可能一直保持最佳水平,也不会一直衰落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