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用最差用户体验PPT玩坏一个发布会级演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用最差用户体验PPT玩坏一个发布会级演讲

归根结底,刘超就是不重视这场分享。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

/来自锐普PPT/

还流行这样一句话

从何说起呢?

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体验设计行业盛会,为期五天的2016年度(第七届)国际体验设计大会正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今年的大会以“重新定义用户体验”为主题,探讨体验经济行业的下一个商业增长点。然而本次大会度娘又任性了一把,派出的UE总监刘超在2016年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的演讲因为一现场观众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而被迫中断几分钟,我想度娘又要犯尴尬症了。

/首先来感受一下高逼格的氛围/

而在知乎上,一条评价“如何评价百度大 UE 总监刘超在 2016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的演讲?”的问答中,更是引发上万人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参与讨论)

本次大会的大牛嘉宾

当今交互设计界大牛和优秀产品的缔造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辛向阳教授、frog创意总监Franco Papeschi、Uber 美国总部全球产品设计总监Ethan Eismann、微软美国总部首席设计官兼副总裁Michael Gough、GE首席用户体验官Gregory Petroff,而国内嘉宾,除了辛教授,还有3位分别来自唐硕、滴滴和这次我们关(tu)注(cao)的主角——百度的体验设计总监。

PPT辣眼睛、演讲内容缺乏亮点和深度、跑题、引用低俗的段子、粗暴插入各种广告,刘超这次是要被网友黑出翔了。

网上对本次演讲的分析都千篇一律,我个人感觉秋叶大叔的最为有逻辑,下面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刘超本次演讲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

错误的把校招PPT风格沿用到LED发布会现场

先来感受一下其他几位嘉宾的 PPT 质量:

/frog创意总监Franco Papeschi/

/GE首席用户体验官Gregory Petroff/

/NAVER设计总监 Seung Eon Kim/

/微软美国总部首席设计官兼副总裁Michael Gough/

再来看一下刘超的PPT:

 

 

对比上面的嘉宾案例,是不是感到哪里画风不对?

如网友所说,刘超这个PPT用于校招,在教室里分享,也还合格,卖萌,说俏皮话,每一页PPT都换一下色彩冲击一下眼球。

但是作为大型发布会现场,频繁更换PPT背景色是大忌。

而且发布会现场PPT设计和普通会议室PPT设计一个区别就是,要充分理解光线对PPT设计的影响,还有LED投影屏分辨率和色彩还原率要抢过投影仪太多,这意味着在LED大屏上用高清图片会更富有表现力。

在发布会现场,背景色是黑色,所以用“深色背景+白色字体”冲击力更强,或者“浅灰色背景+深色字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会议室现场,背景色是白色,所以用“浅色背景+深色字体”阅读体验更好。

第二宗罪

无论是设计还是素材,都缺乏审美的品味

一起来看一下他都烦了哪些低级错误

/居然没有居中/

再看一下相似的两张PPT:

 

 

来自网友吐槽

为什么有的句子后有叹号,有的没有?

为什么内容类似的两个页面,字体字号差别这么大?

第一张的第一行怎么多一个空格,难道是羞辱观众?

/右边一堆蓝色放在一起?/

刘超在介绍互联网从业者变化趋势时上了这样一页PPT

配套的演讲说辞是:

像我们从事的设计师,设计师怎样来的?平面设计师转来的,这是贴吧的交互设计师,这是做游戏的设计师转,再后来就是时尚编辑转过来,后来就是车模也转过来。这张照片拍你要分享朋友圈这张很多。但是很多人看到这儿,是不是因为她们有一个共性,她们是不是因为颜值高进入我们团队的呢?不是的,她们进入团队之前可丑了,然后进入团队以后都变美了。

就像秋叶大叔说的那样,如果你的标签是技术专家,那大家并不会计较你的PPT美观与否,是否具有设计感等等。但是如果你的标签是设计达人,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演讲PPT的设计负责任,然而刘超再一次侮辱了作为设计师的品位。

第三宗罪

错误把校招演讲互动模式用于大会分享

除了PPT做得不好,刘超给人一个强烈感觉就是把校招分享的演讲习惯带入了大型发布会会议。

先看看他是如何互动的:

在猜角色的环节,他的整个话术是这样的

(挥手)听一下声音,3000 人就不说话了吗?3 个人的时候就有反馈啊。

这有点难哦。答对了应该送礼物。

哎,听见有人说了,说得很对,这是用户研究,非常非常赞。(哄小孩的口气)

对,这是商务经理。哇!(挥手)前排同学你好活跃!哈哈哈哈哈(长时间的笑)

/特别喜欢挥手/

这次挥手他说的是:「在座的有很多视觉设计师,举个手吧,让我也看一看。」

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哪些套路是可以用于校招分享,而非常不适合大型发布会现场的?

教训1:在发布会现场,其实是不能依赖观众互动的。

绝大部分缺乏大型发布会分享的经验,他们以为在发布会上分享,无非就是现场大了十倍的大会议室分享,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大型发布会和普通分享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可以看见现场每一个观众表情,而前者完全看不到观众!

灯光打亮时,演讲者在强光刺激下, 看到的台下是一片漆黑,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话剧演员,在对着空气表演,所有的互动设计必须来自全场观众的掌声。但毕竟我们没有罗永浩那种相声实力,所以最靠谱的方式是不断用干货引导观众进入深度思考,用PPT强化观点,在最后时候通过观众的掌声热烈程度来判断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

这估计是积累了丰富校招经验的刘总监缺乏的经历。

教训2:对于专业人士,深度比有趣更重要。

除了前面的恶趣味互动,还有这些低级笑话

「我就分享这个如何呢成为一个脱颖而出的这个就是用户体验的这个人才」。

「我刚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讨厌美工这个词儿,于是呢我就跟几个哥们说,这个美工是侮辱咱...我们经理就说,这个其实呢,这个人家说美工呢,是一个好听的词儿,是一个美丽的人呢,在工作。所以我们一听是这个意思啊,我们就去工作了。」

在这样的舞台——PPT也好,演讲也好,格局,视野,烧脑,深度,新意才是关键词。

对比看看嘉宾 Franco Pap 讲设计跟产品驱动的关系的PPT,你一看就能客观对比出他和你在关注视野格局上的差异。

格局的巨大差距可见一斑。一个是自己讲讲身边跟同事分享的无聊小段子,一个是讲用户体验的趋势和产品驱动的整个环节。

教训3:不要在重大场合卖小广告。

最让人反感的就是,在什么干货都没有的情况下,还做了广告,真是丢尽了逼格。

他说:「简单小广告,但是对大家是有益的。」

然后,他不断滑动页面,问:「看着晕吗?」

正当大家以为他要换话题时,结果他说了句: 「晕?没事儿,我们上个不晕的广告。」

/这一页广告词再次证明了刘超是来做校招的/

很有那种莫名其妙群里来了一个人,进来就发了一条广告,正当大家向群主投诉要T掉他时,他已经默默退群了的感觉。

第四宗罪

演讲内容和大会主题设定完全脱节

如果只是PPT做得不好,但刘超凭借自己行业内深厚积累,在演讲中表达出深刻思考,也许还有救场的机会。

刘超的标题是“互联网+时代的设计进阶之路”,这个标题貌似还OK,但刘超演讲内容一开始是回顾从2000年到2015年的UE行业发展史,而且回顾得没有什么干货,无非就是强调用户交互体验时代的到来(还是校招科普模式)。

然后突然画风一转,内容就变成了百度各个部门都在招怎样的人,也许刘总监的本意是想通过百度各个部门招人的变化趋势来强调他发现的行业趋势,但是客观上听起来有点像百度的软广告。

最后那个硬广完全暴露了刘超就是用一份校招PPT来应对一场重要演讲的真相。

刘超老师还真以为演讲是海纳百川的啊?

我这里就不晒刘超演讲词了,网上很多,也缺乏干货,我就说一点,为什么在这种场合说低俗的段子容易引起反感?

在举用户研究的例子时,刘超说:「如果有个女生说,我们宿舍空调坏了,我今晚不想回宿舍了,这是什么意思?我之前也以为就是啪啪啪、么么哒什么的。」

还是校招现场逗学生的梗,用在校招也还凑合,算是接地气,但是用在严肃分享场合,只能说明演讲者根本没有诚意。

所以知乎有人评价:他本来就没有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面向广大设计师去做内容分享,而是根据自己UI/UE校招的内容改一改就上台了。 所以结果就是: 丢人现眼。

刘超自己后来在朋友圈把他的丢人演讲爆红解释为他成功制造了一场事件炒作,我觉得这是他在耍小聪明。

作为百度公司的总监级人物,需要用这样负面的手段制造爆红,我想是百度管理层不能接受的吧?

如果百度管理层对这样的总监还表示信任,那么百度的文化价值取向真的是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明智的大企业不会选择的公关模式,只能是刘总监发现事情搞大后,故意放一些这样的话语好推卸自己的责任,把自己不重视不用心的演讲变成负面公关事件说成好像是自己故意策划的结果一样,这种人,呵呵。

小提示:不同的演讲场合,是需要不同的演讲风格。

像行业顶级大会,全程直播的场合,你的每一句话,都代表公司形象和观点,必须精心组织语言,选择语言风格,打磨案例细节,才是不辜负听众的取胜之道。

地五宗罪

态度有问题,压根不重视

我在前面写过的文章说过,花多少时间设计演讲取决于它对你有多重要!

一篇30页左右、时长一小时的演讲需要花费的时间。

准备一次演讲所需要的时间预估:

6—20小时

调研,从各渠道(网络、同行或行业)收集信息。

1小时

建立目标观众需求图。

2小时

在纸上写下你的创意。

1小时

组织思路(建议思维导图)。

1小时

和同事讨论,评估其对观众的影响力。

2小时

勾勒框架/或叙事线索。

20—60小时

设计PPT。

3小时

排练~排练~排练~(随时随地:车上、床上、whatever···)

一共约 36~90小时

归根结底,刘超就是不重视这场分享。

一个人重视不重视一场演讲,几个细节一下子就能够看出来。

1. PPT是否精美,这是第一印象分,也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2. 服装:刘超是唯一一个穿短裤上台分享的,在这种场合穿短裤,我服。

3. 演讲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个前面和网络有太多分析了,建议大家最后点【阅读原文】看知乎话题。

4. 缺乏排练:刘超有大量的「这个」「然后」「就是」「哈(一声)」「哈(三声)」「哈(四声)」这样的词,显得好像有点紧张。

刘超一定是没有写过全文演讲词,反复推敲,并花时间排练,并找专人指导。

知乎上的最后一句话简直是吐槽界的泰斗:

就写到这里吧。我准备去答那个题了:有哪些公司给你留下「还好没去这家公司」的印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用最差用户体验PPT玩坏一个发布会级演讲

归根结底,刘超就是不重视这场分享。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

/来自锐普PPT/

还流行这样一句话

从何说起呢?

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体验设计行业盛会,为期五天的2016年度(第七届)国际体验设计大会正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今年的大会以“重新定义用户体验”为主题,探讨体验经济行业的下一个商业增长点。然而本次大会度娘又任性了一把,派出的UE总监刘超在2016年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的演讲因为一现场观众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而被迫中断几分钟,我想度娘又要犯尴尬症了。

/首先来感受一下高逼格的氛围/

而在知乎上,一条评价“如何评价百度大 UE 总监刘超在 2016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的演讲?”的问答中,更是引发上万人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参与讨论)

本次大会的大牛嘉宾

当今交互设计界大牛和优秀产品的缔造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辛向阳教授、frog创意总监Franco Papeschi、Uber 美国总部全球产品设计总监Ethan Eismann、微软美国总部首席设计官兼副总裁Michael Gough、GE首席用户体验官Gregory Petroff,而国内嘉宾,除了辛教授,还有3位分别来自唐硕、滴滴和这次我们关(tu)注(cao)的主角——百度的体验设计总监。

PPT辣眼睛、演讲内容缺乏亮点和深度、跑题、引用低俗的段子、粗暴插入各种广告,刘超这次是要被网友黑出翔了。

网上对本次演讲的分析都千篇一律,我个人感觉秋叶大叔的最为有逻辑,下面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刘超本次演讲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

错误的把校招PPT风格沿用到LED发布会现场

先来感受一下其他几位嘉宾的 PPT 质量:

/frog创意总监Franco Papeschi/

/GE首席用户体验官Gregory Petroff/

/NAVER设计总监 Seung Eon Kim/

/微软美国总部首席设计官兼副总裁Michael Gough/

再来看一下刘超的PPT:

 

 

对比上面的嘉宾案例,是不是感到哪里画风不对?

如网友所说,刘超这个PPT用于校招,在教室里分享,也还合格,卖萌,说俏皮话,每一页PPT都换一下色彩冲击一下眼球。

但是作为大型发布会现场,频繁更换PPT背景色是大忌。

而且发布会现场PPT设计和普通会议室PPT设计一个区别就是,要充分理解光线对PPT设计的影响,还有LED投影屏分辨率和色彩还原率要抢过投影仪太多,这意味着在LED大屏上用高清图片会更富有表现力。

在发布会现场,背景色是黑色,所以用“深色背景+白色字体”冲击力更强,或者“浅灰色背景+深色字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会议室现场,背景色是白色,所以用“浅色背景+深色字体”阅读体验更好。

第二宗罪

无论是设计还是素材,都缺乏审美的品味

一起来看一下他都烦了哪些低级错误

/居然没有居中/

再看一下相似的两张PPT:

 

 

来自网友吐槽

为什么有的句子后有叹号,有的没有?

为什么内容类似的两个页面,字体字号差别这么大?

第一张的第一行怎么多一个空格,难道是羞辱观众?

/右边一堆蓝色放在一起?/

刘超在介绍互联网从业者变化趋势时上了这样一页PPT

配套的演讲说辞是:

像我们从事的设计师,设计师怎样来的?平面设计师转来的,这是贴吧的交互设计师,这是做游戏的设计师转,再后来就是时尚编辑转过来,后来就是车模也转过来。这张照片拍你要分享朋友圈这张很多。但是很多人看到这儿,是不是因为她们有一个共性,她们是不是因为颜值高进入我们团队的呢?不是的,她们进入团队之前可丑了,然后进入团队以后都变美了。

就像秋叶大叔说的那样,如果你的标签是技术专家,那大家并不会计较你的PPT美观与否,是否具有设计感等等。但是如果你的标签是设计达人,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演讲PPT的设计负责任,然而刘超再一次侮辱了作为设计师的品位。

第三宗罪

错误把校招演讲互动模式用于大会分享

除了PPT做得不好,刘超给人一个强烈感觉就是把校招分享的演讲习惯带入了大型发布会会议。

先看看他是如何互动的:

在猜角色的环节,他的整个话术是这样的

(挥手)听一下声音,3000 人就不说话了吗?3 个人的时候就有反馈啊。

这有点难哦。答对了应该送礼物。

哎,听见有人说了,说得很对,这是用户研究,非常非常赞。(哄小孩的口气)

对,这是商务经理。哇!(挥手)前排同学你好活跃!哈哈哈哈哈(长时间的笑)

/特别喜欢挥手/

这次挥手他说的是:「在座的有很多视觉设计师,举个手吧,让我也看一看。」

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哪些套路是可以用于校招分享,而非常不适合大型发布会现场的?

教训1:在发布会现场,其实是不能依赖观众互动的。

绝大部分缺乏大型发布会分享的经验,他们以为在发布会上分享,无非就是现场大了十倍的大会议室分享,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大型发布会和普通分享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可以看见现场每一个观众表情,而前者完全看不到观众!

灯光打亮时,演讲者在强光刺激下, 看到的台下是一片漆黑,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话剧演员,在对着空气表演,所有的互动设计必须来自全场观众的掌声。但毕竟我们没有罗永浩那种相声实力,所以最靠谱的方式是不断用干货引导观众进入深度思考,用PPT强化观点,在最后时候通过观众的掌声热烈程度来判断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

这估计是积累了丰富校招经验的刘总监缺乏的经历。

教训2:对于专业人士,深度比有趣更重要。

除了前面的恶趣味互动,还有这些低级笑话

「我就分享这个如何呢成为一个脱颖而出的这个就是用户体验的这个人才」。

「我刚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讨厌美工这个词儿,于是呢我就跟几个哥们说,这个美工是侮辱咱...我们经理就说,这个其实呢,这个人家说美工呢,是一个好听的词儿,是一个美丽的人呢,在工作。所以我们一听是这个意思啊,我们就去工作了。」

在这样的舞台——PPT也好,演讲也好,格局,视野,烧脑,深度,新意才是关键词。

对比看看嘉宾 Franco Pap 讲设计跟产品驱动的关系的PPT,你一看就能客观对比出他和你在关注视野格局上的差异。

格局的巨大差距可见一斑。一个是自己讲讲身边跟同事分享的无聊小段子,一个是讲用户体验的趋势和产品驱动的整个环节。

教训3:不要在重大场合卖小广告。

最让人反感的就是,在什么干货都没有的情况下,还做了广告,真是丢尽了逼格。

他说:「简单小广告,但是对大家是有益的。」

然后,他不断滑动页面,问:「看着晕吗?」

正当大家以为他要换话题时,结果他说了句: 「晕?没事儿,我们上个不晕的广告。」

/这一页广告词再次证明了刘超是来做校招的/

很有那种莫名其妙群里来了一个人,进来就发了一条广告,正当大家向群主投诉要T掉他时,他已经默默退群了的感觉。

第四宗罪

演讲内容和大会主题设定完全脱节

如果只是PPT做得不好,但刘超凭借自己行业内深厚积累,在演讲中表达出深刻思考,也许还有救场的机会。

刘超的标题是“互联网+时代的设计进阶之路”,这个标题貌似还OK,但刘超演讲内容一开始是回顾从2000年到2015年的UE行业发展史,而且回顾得没有什么干货,无非就是强调用户交互体验时代的到来(还是校招科普模式)。

然后突然画风一转,内容就变成了百度各个部门都在招怎样的人,也许刘总监的本意是想通过百度各个部门招人的变化趋势来强调他发现的行业趋势,但是客观上听起来有点像百度的软广告。

最后那个硬广完全暴露了刘超就是用一份校招PPT来应对一场重要演讲的真相。

刘超老师还真以为演讲是海纳百川的啊?

我这里就不晒刘超演讲词了,网上很多,也缺乏干货,我就说一点,为什么在这种场合说低俗的段子容易引起反感?

在举用户研究的例子时,刘超说:「如果有个女生说,我们宿舍空调坏了,我今晚不想回宿舍了,这是什么意思?我之前也以为就是啪啪啪、么么哒什么的。」

还是校招现场逗学生的梗,用在校招也还凑合,算是接地气,但是用在严肃分享场合,只能说明演讲者根本没有诚意。

所以知乎有人评价:他本来就没有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面向广大设计师去做内容分享,而是根据自己UI/UE校招的内容改一改就上台了。 所以结果就是: 丢人现眼。

刘超自己后来在朋友圈把他的丢人演讲爆红解释为他成功制造了一场事件炒作,我觉得这是他在耍小聪明。

作为百度公司的总监级人物,需要用这样负面的手段制造爆红,我想是百度管理层不能接受的吧?

如果百度管理层对这样的总监还表示信任,那么百度的文化价值取向真的是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明智的大企业不会选择的公关模式,只能是刘总监发现事情搞大后,故意放一些这样的话语好推卸自己的责任,把自己不重视不用心的演讲变成负面公关事件说成好像是自己故意策划的结果一样,这种人,呵呵。

小提示:不同的演讲场合,是需要不同的演讲风格。

像行业顶级大会,全程直播的场合,你的每一句话,都代表公司形象和观点,必须精心组织语言,选择语言风格,打磨案例细节,才是不辜负听众的取胜之道。

地五宗罪

态度有问题,压根不重视

我在前面写过的文章说过,花多少时间设计演讲取决于它对你有多重要!

一篇30页左右、时长一小时的演讲需要花费的时间。

准备一次演讲所需要的时间预估:

6—20小时

调研,从各渠道(网络、同行或行业)收集信息。

1小时

建立目标观众需求图。

2小时

在纸上写下你的创意。

1小时

组织思路(建议思维导图)。

1小时

和同事讨论,评估其对观众的影响力。

2小时

勾勒框架/或叙事线索。

20—60小时

设计PPT。

3小时

排练~排练~排练~(随时随地:车上、床上、whatever···)

一共约 36~90小时

归根结底,刘超就是不重视这场分享。

一个人重视不重视一场演讲,几个细节一下子就能够看出来。

1. PPT是否精美,这是第一印象分,也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2. 服装:刘超是唯一一个穿短裤上台分享的,在这种场合穿短裤,我服。

3. 演讲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个前面和网络有太多分析了,建议大家最后点【阅读原文】看知乎话题。

4. 缺乏排练:刘超有大量的「这个」「然后」「就是」「哈(一声)」「哈(三声)」「哈(四声)」这样的词,显得好像有点紧张。

刘超一定是没有写过全文演讲词,反复推敲,并花时间排练,并找专人指导。

知乎上的最后一句话简直是吐槽界的泰斗:

就写到这里吧。我准备去答那个题了:有哪些公司给你留下「还好没去这家公司」的印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