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年青团不网红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青团不网红了

今年遇冷的青团,虽然只是网红衰败的小缩影,却留下了挖掘节日红利的重要启示。

文|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清明青团遇冷,大排长队的场景不见了

临近清明,又到了吃青团的时候,但在今年,这网红显得有点过气,没啥水花了。

搜索新闻,除了部分青团上市和自媒体测评外,再也见不到大排长队买青团的热闹新闻,也看不到惊呆众人的奇葩口味了。

内参君犹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离清明没几天了,上海南京西路王家沙总店门口,排起了十米多长队,最长时差不多要到50米。

除了传统的豆沙、马兰头青团外,还有松茸虾笋口味的新品,新老结合,一天可以卖出12万个青团。

离它两三公里远的沈大成,是另一处青团宇宙中心,挤满了前来尝“青”的人。整个清明节期间,上海老字号们联手卖掉了50万只青团,火得不得了。

但今年,受突然爆发的疫情影响,城市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在上海再也见不到为青团大排长队的场景了,网络上的发声也少了很多。

昔日的大热网红,就像当下的上海街道一样,冷冷清清。

进商超、上品质青团怎么不网红了?

当然,回答青团为什么不火了这个问题,除了疫情外,还有青团高速发展态势的影响。

原本只有江浙一带售卖的节气美食,被盒马、叮咚买菜等品牌,带到了大江南北,跨越了地理界线。

盒马各种口味的网红青团

早在3月中旬,盒马就上新了青团,口味分别为过去5年销量top级的咸蛋黄流沙爆珠、蛋黄肉松、传统豆沙等。叮咚买菜则推了腌笃鲜、酸菜鱼等一系列咸青团。

商超外,各地的餐厅、老字号们都动起了青团的小脑筋。像北京的护国寺小吃,就准备了豆沙、枣泥等甜口青团,还有咖喱鸡肉的咸青团。

青团的地域限制正被打破,无论是渠道还是产品种类,都呈现一个大爆发的态势。稀缺性打破后,青团成了街头巷尾都能买到的时令小吃。

另一方面,万物皆可青团,青团口味越来越多,再奇葩的口味都不奇葩了。

青团的新口味,一半来源于新茶饮元素,如奶茶、爆珠、豆乳、芋泥、黑芝麻椰奶等口味,另一半则来自近几年流行的餐饮大单品,如螺狮粉、酸菜鱼、酸辣柠檬凤爪、小龙虾等咸口味。

可以说,手边的一杯奶茶与桌上的一道菜,都可以包进青团里。

在今年,内参君发现精致餐饮也开启了青团的“军事竞赛”,往高端化方向发展。

像在亚洲50佳餐厅中拿下第12名的福和慧,就推出了无蛋奶的桂花绿豆素青团。此外,大董推出了椰汁燕窝青团、黑松露黑芝麻青团,还有成隆行蟹王府的蟹粉青团……

燕窝、黑松露、陈皮、蟹粉,越来越多的高端食材也包入青团中。

梳理完这些后,我们不难发现青团早已褪去网红的属性,成了普普通通的时令美食。和粽子一样,青团正沦为一种有些无趣,但不得不做的鸡肋节日营销必需品。

靠怪取胜不是网红的长红之道!

青团的网红之路始于2016年。在此之前,青团就以青团子、清明饼、青青粿等各种名字存在于江浙人民的生活中。

那一年,上海的老字号杏花楼推出了咸蛋黄肉松口味的青团,和传统的赤豆沙相比,这口味流行了不少。

几个美食KOL试吃后,觉得口味不错,便发了小视频,随后咸蛋黄肉松青团一战成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

当时为了这一小盒青团,大家可是要排上几百米,等上个三四个小时。一盒青团的黄牛价,可能高达300多块。

青团的奇葩口味大门就此打开,最会整活的就是盒马,什么口味火,它就包什么,上海时令腌笃鲜、当红宵夜小龙虾、臭味相投的螺狮粉……你要是口味不奇葩,你都不能叫青团。

随后肯德基、喜茶等品牌快速跟进,青团版图全面展开。

但口味新奇只能引发一时的热度,消费者只是尝个鲜,再也没啥复购的动力了。像开发了30个多个口味的盒马,在今年才沉淀出5个经典款。

在一系列其他口味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有了疲倦感,说不定尝试越多,失望越多,品类的好感度也在逐渐消磨。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渠道、品牌开始卖青团,稀缺性缺少,另一方面是品类出现了疲态,消费者的尝试意愿正被消减,新鲜感直线下降,不红成了必然

青团之外还有什么时令小吃能深耕?

当然,青团也带给了餐饮人一些商业启发,有潜力、有空间的传统小吃有着超越地区的强大力量。

据数据显示,青团在济南和青岛的盒马门店上市仅两周,销量增长就超过200%,在没有群众基础的地界生根发芽。

在粽子、月饼和青团之外,还有多少样的小吃值得深耕?这时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对准本土化策略非常强大的肯德基、麦当劳。

肯德基卖过宵夜串串,搞过鸡架,早餐上过豆腐脑、卷大饼。麦当劳则有豆浆油条,各种粥品,还在8月8日快闪似得卖过定胜糕。

看似不搭界,但其实是一种“错杀一千,不放一人”的尝试策略,并通过抢占先机,实现消费者心中的强占位,将节日或者地方特色与品牌深深绑定,从而带来品牌势能的提升。

每到端午或中秋,内参君总能听到很多餐饮人的吐槽,做粽子或月饼像是每年的必需品,虽然没什么水花,但做还是要做的,而且每年还要挤破脑袋想想新花头。

在内参君看来,大家的视野完全可以打开下,去发现发现有特色的时令小吃,说不定撞上新口味,就能像青团一样,一炮打响,有个三五年的红利收割期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青团不网红了

今年遇冷的青团,虽然只是网红衰败的小缩影,却留下了挖掘节日红利的重要启示。

文|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清明青团遇冷,大排长队的场景不见了

临近清明,又到了吃青团的时候,但在今年,这网红显得有点过气,没啥水花了。

搜索新闻,除了部分青团上市和自媒体测评外,再也见不到大排长队买青团的热闹新闻,也看不到惊呆众人的奇葩口味了。

内参君犹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离清明没几天了,上海南京西路王家沙总店门口,排起了十米多长队,最长时差不多要到50米。

除了传统的豆沙、马兰头青团外,还有松茸虾笋口味的新品,新老结合,一天可以卖出12万个青团。

离它两三公里远的沈大成,是另一处青团宇宙中心,挤满了前来尝“青”的人。整个清明节期间,上海老字号们联手卖掉了50万只青团,火得不得了。

但今年,受突然爆发的疫情影响,城市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在上海再也见不到为青团大排长队的场景了,网络上的发声也少了很多。

昔日的大热网红,就像当下的上海街道一样,冷冷清清。

进商超、上品质青团怎么不网红了?

当然,回答青团为什么不火了这个问题,除了疫情外,还有青团高速发展态势的影响。

原本只有江浙一带售卖的节气美食,被盒马、叮咚买菜等品牌,带到了大江南北,跨越了地理界线。

盒马各种口味的网红青团

早在3月中旬,盒马就上新了青团,口味分别为过去5年销量top级的咸蛋黄流沙爆珠、蛋黄肉松、传统豆沙等。叮咚买菜则推了腌笃鲜、酸菜鱼等一系列咸青团。

商超外,各地的餐厅、老字号们都动起了青团的小脑筋。像北京的护国寺小吃,就准备了豆沙、枣泥等甜口青团,还有咖喱鸡肉的咸青团。

青团的地域限制正被打破,无论是渠道还是产品种类,都呈现一个大爆发的态势。稀缺性打破后,青团成了街头巷尾都能买到的时令小吃。

另一方面,万物皆可青团,青团口味越来越多,再奇葩的口味都不奇葩了。

青团的新口味,一半来源于新茶饮元素,如奶茶、爆珠、豆乳、芋泥、黑芝麻椰奶等口味,另一半则来自近几年流行的餐饮大单品,如螺狮粉、酸菜鱼、酸辣柠檬凤爪、小龙虾等咸口味。

可以说,手边的一杯奶茶与桌上的一道菜,都可以包进青团里。

在今年,内参君发现精致餐饮也开启了青团的“军事竞赛”,往高端化方向发展。

像在亚洲50佳餐厅中拿下第12名的福和慧,就推出了无蛋奶的桂花绿豆素青团。此外,大董推出了椰汁燕窝青团、黑松露黑芝麻青团,还有成隆行蟹王府的蟹粉青团……

燕窝、黑松露、陈皮、蟹粉,越来越多的高端食材也包入青团中。

梳理完这些后,我们不难发现青团早已褪去网红的属性,成了普普通通的时令美食。和粽子一样,青团正沦为一种有些无趣,但不得不做的鸡肋节日营销必需品。

靠怪取胜不是网红的长红之道!

青团的网红之路始于2016年。在此之前,青团就以青团子、清明饼、青青粿等各种名字存在于江浙人民的生活中。

那一年,上海的老字号杏花楼推出了咸蛋黄肉松口味的青团,和传统的赤豆沙相比,这口味流行了不少。

几个美食KOL试吃后,觉得口味不错,便发了小视频,随后咸蛋黄肉松青团一战成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

当时为了这一小盒青团,大家可是要排上几百米,等上个三四个小时。一盒青团的黄牛价,可能高达300多块。

青团的奇葩口味大门就此打开,最会整活的就是盒马,什么口味火,它就包什么,上海时令腌笃鲜、当红宵夜小龙虾、臭味相投的螺狮粉……你要是口味不奇葩,你都不能叫青团。

随后肯德基、喜茶等品牌快速跟进,青团版图全面展开。

但口味新奇只能引发一时的热度,消费者只是尝个鲜,再也没啥复购的动力了。像开发了30个多个口味的盒马,在今年才沉淀出5个经典款。

在一系列其他口味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有了疲倦感,说不定尝试越多,失望越多,品类的好感度也在逐渐消磨。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渠道、品牌开始卖青团,稀缺性缺少,另一方面是品类出现了疲态,消费者的尝试意愿正被消减,新鲜感直线下降,不红成了必然

青团之外还有什么时令小吃能深耕?

当然,青团也带给了餐饮人一些商业启发,有潜力、有空间的传统小吃有着超越地区的强大力量。

据数据显示,青团在济南和青岛的盒马门店上市仅两周,销量增长就超过200%,在没有群众基础的地界生根发芽。

在粽子、月饼和青团之外,还有多少样的小吃值得深耕?这时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对准本土化策略非常强大的肯德基、麦当劳。

肯德基卖过宵夜串串,搞过鸡架,早餐上过豆腐脑、卷大饼。麦当劳则有豆浆油条,各种粥品,还在8月8日快闪似得卖过定胜糕。

看似不搭界,但其实是一种“错杀一千,不放一人”的尝试策略,并通过抢占先机,实现消费者心中的强占位,将节日或者地方特色与品牌深深绑定,从而带来品牌势能的提升。

每到端午或中秋,内参君总能听到很多餐饮人的吐槽,做粽子或月饼像是每年的必需品,虽然没什么水花,但做还是要做的,而且每年还要挤破脑袋想想新花头。

在内参君看来,大家的视野完全可以打开下,去发现发现有特色的时令小吃,说不定撞上新口味,就能像青团一样,一炮打响,有个三五年的红利收割期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