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增”财报背后,澳优已难窥“隐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增”财报背后,澳优已难窥“隐忧”?

作为国产奶粉龙头之一的澳优,还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吗?

文|摩根频道

“羊奶粉第一品牌”澳优被伊利子公司收购后,迎来了第一份年度业绩报告。

3月28日晚,澳优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88.73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润为44.71亿元,同比增长12.3%;撇除2021年若干非经营性项目亏损及额外存货拨备金额,调整后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16.6%。

面对着营收、毛利润与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利润的“三增”,二级市场仅在财报发布当日迎来一波上涨,随后连续呈阴跌趋势。截至3月31日晚收盘,澳优7.620港元/股的价格,已经比2020年股价最高点,斩去大半。

换言之,或许近年来澳优业绩与利润的增长并未达到外界的预期。并且,随着持续下跌的出生人口、反复的疫情以及即将落地的奶粉新国标等综合因素下,作为国产奶粉龙头之一的澳优,还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吗?

一、“上行”的澳优,走向“下坡”的路?

从这份财报数据来看,作为国产奶粉龙头的澳优,业绩仍处于增长阶段,是“上行”的。然而,纵览近年财报,相比较而言,或许澳优已经走上了“下坡”的路。

1.增收不增利?

从2017年~2020年,澳优营业收入分别为39.26亿、53.90亿、67.36亿与79.86亿,同比增长43.2%、37.2%、24.8%与18.6%,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并且这一数据,在2021年进一步下滑到11.1%。

此外,其税后利润,在从2017年的3.35亿增至2020年的10.0亿后,2021年税后利润为10.02亿元,几乎属于增长停滞的状态。营业额在不停上涨,税后利润的停滞不前,难免让外界忧虑,澳优是否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之中。

或许这也是二级市场为什么在一份几乎通篇增长的财报下,却仍不见起色的原因。并且,第三方评级机构,正大证券在最新的澳优公司盈利预测中,对其营收增长率未来3年都处于下行趋势。

此外,正大证券还下调了澳优2022到2023年的净利润预测至11.90/13.48亿元,相比此前的预测值分别下降了19.6%以及20.4%。第三方机构对其盈利预期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外界可能并不看好澳优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盈利能力。

2.“风口上”羊?

澳优作为“第一羊奶粉品牌”,在财报中也提到了,据尼尔森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其旗下品牌佳贝艾特连续4年在中国进口婴幼儿羊奶粉中销售份额超六成。

2021年,澳优自有品牌羊奶粉录得销售额33.48亿元,占总营收的37.7%,较2020年同比增长7.8%。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31.30亿元,占羊奶粉销售额的93.5%。

不过,对于澳优来说,国内羊奶粉市场的未来走向,或许并不如自身想象得那么乐观。

不可否认,近年来羊奶粉因营养价值高与低敏性,在奶粉市场中迅速铺开,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羊奶粉在中国市场规模于2020年就已经达到103亿元,而同年的消费者认知度已达到54%,仅次于有机奶粉,预计未来我们羊奶粉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增至近200亿元。

不过,当一个新概念赛道的出现,并且在人们的“认知教育”里已经从“小众化”走向了“大众化”,自然而然也会涌入更多的竞争者。

随着悠滋小羊、圣特拉慕、贝特佳、和式、蓝河、朵拉小羊等国产品牌的涌入,以及可瑞康、启赋蕴悠等海外品牌和君乐宝、贝因美等国产大品牌相继入局,众多的厂家都想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去分一块蛋糕。

但透过澳优的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公司产品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牛奶粉以及营养品品类的增长,其中牛奶粉品类同比增长15.5%,营养品同比增长达24.5%。反而,旗下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仅同比增长7.8%。

并且,澳优的羊奶粉曾经卷入过“成分风波”。

早期佳贝艾特的部分线下推销中曾出现过“100%羊奶粉”宣传,然而有媒体报道称佳贝艾特羊奶粉中羊奶成分仅占37%。并且,我们从京东商城中,佳贝艾特悦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3段,其商品页详情的配料表可以看出,配料前三分别为乳糖、脱脂羊奶粉和全脂羊奶粉。

根据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配料表的顺序应当根据配料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可见,其羊奶粉含量最高为乳糖。

这乍一看没有什么,但是在2019年杀人鲛做空澳优乳业时,澳优曾公开承认过,由于技术原因,羊乳提取不出乳糖,只好选用牛乳糖。

不排除在“成分风波”中质疑者有夸大的嫌疑,并且“100%羊奶粉”或许也只是少数推销的误传。但是对于一款羊奶粉来说,配料含量最高位的成分,存在着并非羊乳提取的嫌疑,对于“种草”羊奶粉概念的消费者来说,或许会有所顾忌。

3.存货周期隐患?

除了净利润增速放缓和羊奶粉赛道竞争力逐渐加大外,澳优还面临着存货占比逐渐增高的问题。

由公开数据得知,2015年~2017年,澳优乳业的存货周期周转天数维持在150~170天,彼时营收增速在35%~50%之间,2018年至今公司周转天数均达到200天以上,而同期营收增速也下滑至20%甚至以下。

并且从历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澳优存货账面价格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从2015年的26.25%一路上升至2020年的44.77%,这一占比在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48.65%。

当然,2021下半年这一现象有所缓和,使得全年存货账面价格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降至34.6%;但是对比着常年保持在10%以下的飞鹤来说,还是仍有很大的差距。不过随着伊利战略入股澳优,通过伊利的供应链与渠道优势,澳优这一状况或许将迎来进一步缓解。

二、时代变革下的“零和博弈”?

澳优“内忧”外,也不得不面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外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465万人、1200万人和1062万人。这说明,0~3岁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截至2021年底相对应的群体规模为3727万。

然而截至2018年~2020年底,这一数据分别为5032万、4711万和4188万。可见,短短四年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群体规模缩小了25.93%,四分之一消费规模就此消失,消费人群规模的萎缩,也自然会带来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量的萎缩。

毕竟对于奶粉这种刚需消费品来说,市场的基本盘是由人口所决定的。这对于扎根于这个赛道上的澳优来说,或许在未来几年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属于整个奶粉市场的。

虽然三胎政策开放后,以及各地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相继问世,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生育率的提升,但是究竟能提升多少依旧是个未知数。并且,0~3岁的婴幼儿奶粉对于新出生人口的周期也为3年,这也说明了起码在近两年内,市场大概率回不到曾经的“鼎盛时期”。

那么,市场一旦从“增量”时代变成“存量”时代,整个竞争格局与生存法则也会发生改变。正如《进化论》那般,优胜略汰,整个奶粉行业将越来越趋于头部,淘汰中小厂商,使得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2021年中国奶粉行业前三和前十名的市占率分别提升了4.1%和4.8%,分别上升至43.7%和82.1%,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人口基本盘收缩的情况下,澳优、飞鹤、键合这些巨头的营收还在增长。

随着中小厂商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所导致头部的竞争加剧,使得头部企业不得不陷入“我增你降”的零和博弈之中,使得奶粉行业再一次洗牌。这对于已经与伊利达成战略入股的澳优来说,或许也并不能完全算是个坏消息,毕竟两家企业存在着“互补”的优势,如若磨合顺利,或许能发挥出“1+1>2”的潜力。

不过,伴随着202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被誉为“史上最严”奶粉新国标的出台,也进一步带动了行业的洗牌,为中国奶粉市场逐渐迎来新格局。

主要因为新国标对于奶粉产品的检测项目高达50项,只有全部达标才可出售。这一检测项目远高于日本奶粉标准中27项检测指标、美国奶粉标准30项检测指标和欧盟奶粉检测标准的37项检测指标。

这对于国内奶粉企业来说会存在压力,但是也是动力与“超车”洋品牌的最佳机会。毕竟,在以往部分国人概念中洋奶粉质量优于国产奶粉,新国标实施后,将大概率扭转这一认知的局面。

不过,这也会“暴露”出过往并不被人在意的问题。

比如,澳优的模式上,澳优一直在海外奶源布局,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的奶源基地和供应商,采用的是奶粉生产与制作在国外,宣传、销售在国内的轻资产模式。

当奶粉新国标实施后,当面对于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的奶粉新国标,不同标准下生产的产品可能不完全适应国内市场,并且在代工模式下,食品安全质量的把控问题更加困难。当然,这也不是澳优一家的问题,是所有这种”轻资产模式“国产品牌的通病。

比如,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总局抽检12次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显示,宁波市鄞州姜山妈咪花园母婴用品店销售的,标称澳大利亚乳品工作园有限公司AUSTRALIAN DAIRY PARK PTY LTD生产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香兰素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据悉,淳璀是澳优乳液早期推出的一款有机奶粉。并且,在京东商场搜索“淳璀”两字商品页面前列的都是澳优旗下的产品,而澳优淳璀系类均为“无货”状态。

这或许并不能说明“淳璀风波”与澳优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奶源基地、供应商、生产与制作均在国外的“血统”与澳优淳璀先入为主的知名度,会使得部分消费者对其产生猜忌,构成无妄之灾。

并且,澳优曾经因为奶粉质量问题陷入过舆论的风波。2019年11月13日,旗下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因为有异物登上了民生节目“1818黄金眼”,对此佳贝艾特官方解释称,异物目测应该是焦化物发生了结块的现象。无独有偶,2020年9月21日,湖南食品安全网再次爆出佳贝艾特羊奶粉罐内发现黄色硬块的质量安全问题。

此类的情况还有,美国雅培公司旗下相关婴幼儿产品被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以及“立即食用”,虽然雅培中国并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任何来自该工厂的产品,但是不同标准、不同工厂系统下,一旦出了问题,损害的是整个品牌的形象。

毕竟,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经历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于奶粉食品安全风险的嗅觉与敏感度极高,一旦涉嫌类似问题,足以断送品牌多年打拼积累下的市场与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增”财报背后,澳优已难窥“隐忧”?

作为国产奶粉龙头之一的澳优,还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吗?

文|摩根频道

“羊奶粉第一品牌”澳优被伊利子公司收购后,迎来了第一份年度业绩报告。

3月28日晚,澳优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88.73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润为44.71亿元,同比增长12.3%;撇除2021年若干非经营性项目亏损及额外存货拨备金额,调整后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16.6%。

面对着营收、毛利润与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利润的“三增”,二级市场仅在财报发布当日迎来一波上涨,随后连续呈阴跌趋势。截至3月31日晚收盘,澳优7.620港元/股的价格,已经比2020年股价最高点,斩去大半。

换言之,或许近年来澳优业绩与利润的增长并未达到外界的预期。并且,随着持续下跌的出生人口、反复的疫情以及即将落地的奶粉新国标等综合因素下,作为国产奶粉龙头之一的澳优,还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吗?

一、“上行”的澳优,走向“下坡”的路?

从这份财报数据来看,作为国产奶粉龙头的澳优,业绩仍处于增长阶段,是“上行”的。然而,纵览近年财报,相比较而言,或许澳优已经走上了“下坡”的路。

1.增收不增利?

从2017年~2020年,澳优营业收入分别为39.26亿、53.90亿、67.36亿与79.86亿,同比增长43.2%、37.2%、24.8%与18.6%,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并且这一数据,在2021年进一步下滑到11.1%。

此外,其税后利润,在从2017年的3.35亿增至2020年的10.0亿后,2021年税后利润为10.02亿元,几乎属于增长停滞的状态。营业额在不停上涨,税后利润的停滞不前,难免让外界忧虑,澳优是否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之中。

或许这也是二级市场为什么在一份几乎通篇增长的财报下,却仍不见起色的原因。并且,第三方评级机构,正大证券在最新的澳优公司盈利预测中,对其营收增长率未来3年都处于下行趋势。

此外,正大证券还下调了澳优2022到2023年的净利润预测至11.90/13.48亿元,相比此前的预测值分别下降了19.6%以及20.4%。第三方机构对其盈利预期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外界可能并不看好澳优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盈利能力。

2.“风口上”羊?

澳优作为“第一羊奶粉品牌”,在财报中也提到了,据尼尔森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其旗下品牌佳贝艾特连续4年在中国进口婴幼儿羊奶粉中销售份额超六成。

2021年,澳优自有品牌羊奶粉录得销售额33.48亿元,占总营收的37.7%,较2020年同比增长7.8%。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31.30亿元,占羊奶粉销售额的93.5%。

不过,对于澳优来说,国内羊奶粉市场的未来走向,或许并不如自身想象得那么乐观。

不可否认,近年来羊奶粉因营养价值高与低敏性,在奶粉市场中迅速铺开,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羊奶粉在中国市场规模于2020年就已经达到103亿元,而同年的消费者认知度已达到54%,仅次于有机奶粉,预计未来我们羊奶粉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增至近200亿元。

不过,当一个新概念赛道的出现,并且在人们的“认知教育”里已经从“小众化”走向了“大众化”,自然而然也会涌入更多的竞争者。

随着悠滋小羊、圣特拉慕、贝特佳、和式、蓝河、朵拉小羊等国产品牌的涌入,以及可瑞康、启赋蕴悠等海外品牌和君乐宝、贝因美等国产大品牌相继入局,众多的厂家都想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去分一块蛋糕。

但透过澳优的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公司产品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牛奶粉以及营养品品类的增长,其中牛奶粉品类同比增长15.5%,营养品同比增长达24.5%。反而,旗下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仅同比增长7.8%。

并且,澳优的羊奶粉曾经卷入过“成分风波”。

早期佳贝艾特的部分线下推销中曾出现过“100%羊奶粉”宣传,然而有媒体报道称佳贝艾特羊奶粉中羊奶成分仅占37%。并且,我们从京东商城中,佳贝艾特悦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3段,其商品页详情的配料表可以看出,配料前三分别为乳糖、脱脂羊奶粉和全脂羊奶粉。

根据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配料表的顺序应当根据配料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可见,其羊奶粉含量最高为乳糖。

这乍一看没有什么,但是在2019年杀人鲛做空澳优乳业时,澳优曾公开承认过,由于技术原因,羊乳提取不出乳糖,只好选用牛乳糖。

不排除在“成分风波”中质疑者有夸大的嫌疑,并且“100%羊奶粉”或许也只是少数推销的误传。但是对于一款羊奶粉来说,配料含量最高位的成分,存在着并非羊乳提取的嫌疑,对于“种草”羊奶粉概念的消费者来说,或许会有所顾忌。

3.存货周期隐患?

除了净利润增速放缓和羊奶粉赛道竞争力逐渐加大外,澳优还面临着存货占比逐渐增高的问题。

由公开数据得知,2015年~2017年,澳优乳业的存货周期周转天数维持在150~170天,彼时营收增速在35%~50%之间,2018年至今公司周转天数均达到200天以上,而同期营收增速也下滑至20%甚至以下。

并且从历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澳优存货账面价格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从2015年的26.25%一路上升至2020年的44.77%,这一占比在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48.65%。

当然,2021下半年这一现象有所缓和,使得全年存货账面价格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降至34.6%;但是对比着常年保持在10%以下的飞鹤来说,还是仍有很大的差距。不过随着伊利战略入股澳优,通过伊利的供应链与渠道优势,澳优这一状况或许将迎来进一步缓解。

二、时代变革下的“零和博弈”?

澳优“内忧”外,也不得不面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外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465万人、1200万人和1062万人。这说明,0~3岁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截至2021年底相对应的群体规模为3727万。

然而截至2018年~2020年底,这一数据分别为5032万、4711万和4188万。可见,短短四年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群体规模缩小了25.93%,四分之一消费规模就此消失,消费人群规模的萎缩,也自然会带来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量的萎缩。

毕竟对于奶粉这种刚需消费品来说,市场的基本盘是由人口所决定的。这对于扎根于这个赛道上的澳优来说,或许在未来几年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属于整个奶粉市场的。

虽然三胎政策开放后,以及各地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相继问世,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生育率的提升,但是究竟能提升多少依旧是个未知数。并且,0~3岁的婴幼儿奶粉对于新出生人口的周期也为3年,这也说明了起码在近两年内,市场大概率回不到曾经的“鼎盛时期”。

那么,市场一旦从“增量”时代变成“存量”时代,整个竞争格局与生存法则也会发生改变。正如《进化论》那般,优胜略汰,整个奶粉行业将越来越趋于头部,淘汰中小厂商,使得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2021年中国奶粉行业前三和前十名的市占率分别提升了4.1%和4.8%,分别上升至43.7%和82.1%,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人口基本盘收缩的情况下,澳优、飞鹤、键合这些巨头的营收还在增长。

随着中小厂商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所导致头部的竞争加剧,使得头部企业不得不陷入“我增你降”的零和博弈之中,使得奶粉行业再一次洗牌。这对于已经与伊利达成战略入股的澳优来说,或许也并不能完全算是个坏消息,毕竟两家企业存在着“互补”的优势,如若磨合顺利,或许能发挥出“1+1>2”的潜力。

不过,伴随着202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被誉为“史上最严”奶粉新国标的出台,也进一步带动了行业的洗牌,为中国奶粉市场逐渐迎来新格局。

主要因为新国标对于奶粉产品的检测项目高达50项,只有全部达标才可出售。这一检测项目远高于日本奶粉标准中27项检测指标、美国奶粉标准30项检测指标和欧盟奶粉检测标准的37项检测指标。

这对于国内奶粉企业来说会存在压力,但是也是动力与“超车”洋品牌的最佳机会。毕竟,在以往部分国人概念中洋奶粉质量优于国产奶粉,新国标实施后,将大概率扭转这一认知的局面。

不过,这也会“暴露”出过往并不被人在意的问题。

比如,澳优的模式上,澳优一直在海外奶源布局,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的奶源基地和供应商,采用的是奶粉生产与制作在国外,宣传、销售在国内的轻资产模式。

当奶粉新国标实施后,当面对于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的奶粉新国标,不同标准下生产的产品可能不完全适应国内市场,并且在代工模式下,食品安全质量的把控问题更加困难。当然,这也不是澳优一家的问题,是所有这种”轻资产模式“国产品牌的通病。

比如,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总局抽检12次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显示,宁波市鄞州姜山妈咪花园母婴用品店销售的,标称澳大利亚乳品工作园有限公司AUSTRALIAN DAIRY PARK PTY LTD生产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香兰素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据悉,淳璀是澳优乳液早期推出的一款有机奶粉。并且,在京东商场搜索“淳璀”两字商品页面前列的都是澳优旗下的产品,而澳优淳璀系类均为“无货”状态。

这或许并不能说明“淳璀风波”与澳优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奶源基地、供应商、生产与制作均在国外的“血统”与澳优淳璀先入为主的知名度,会使得部分消费者对其产生猜忌,构成无妄之灾。

并且,澳优曾经因为奶粉质量问题陷入过舆论的风波。2019年11月13日,旗下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因为有异物登上了民生节目“1818黄金眼”,对此佳贝艾特官方解释称,异物目测应该是焦化物发生了结块的现象。无独有偶,2020年9月21日,湖南食品安全网再次爆出佳贝艾特羊奶粉罐内发现黄色硬块的质量安全问题。

此类的情况还有,美国雅培公司旗下相关婴幼儿产品被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以及“立即食用”,虽然雅培中国并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任何来自该工厂的产品,但是不同标准、不同工厂系统下,一旦出了问题,损害的是整个品牌的形象。

毕竟,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经历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于奶粉食品安全风险的嗅觉与敏感度极高,一旦涉嫌类似问题,足以断送品牌多年打拼积累下的市场与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