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战略下的“内外兼修”,中国重汽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战略下的“内外兼修”,中国重汽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

面对2022存量竞争的新局面。中国重汽又将如何运筹帷幄?

文|牛星钧

2021年,对于重卡市场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终端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整个市场信心不足。

近期,重卡龙头企业中国重汽(000951)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60.99亿元,同比下降6.4%;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44.79%。

中国重汽表示,公司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深耕细分市场,2021年各项主要指标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重卡市场占有率实现稳步提升。

面对2022存量竞争的新局面。中国重汽又将如何运筹帷幄?

面对市场整体下行,中国重汽逆势而上

纵观2021年全年重卡市场,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年重卡销售量约139.5万辆,同比下降13.8%,但重卡市场仍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

2021年上半年,受国六排放升级、治超治限等政策法规影响,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重卡行业规模达到了约104.5万辆的历史高峰,但也提前释放了部分市场需求。

从5月份开始,重卡上游行业已经走向下坡路。此外,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很多重卡用户也提前购买了国五新车,虽然提升了上半年的销量,但是对下半年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透支”。

在整体市场颓势下,中国重汽却表现突出,销量成绩可圈可点。中国重汽实现了2021年下半年的重卡月销“六连冠”,成功跃居行业前二。

去年年报显示,在国内重卡市场因国五国六切换导致2021年销量前高后低的背景下,中国重汽展现出行业领军者姿态,重卡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全年销售20.2万辆,重卡市场占率超20%,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增幅行业第一。

对于2022年的市场发展前景,中国重汽表示相对乐观。

从宏观政策来看,超前的基建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望拉动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为商用车行业提供有力的基本支撑。随着公路货运总量和基建投资稳定增长,商用车整体外部经济环境趋于向好,整个重卡销量中枢将不断上移。

从行业本身来看,部分省份加速国四车辆限行和淘汰,将带动部分新增需求增长;在搅拌车、渣土车等细分市场推动轻量化产品更新需求,形成增量;另外“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打造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能源重卡需求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开拓新布局,探寻新的增量空间

要摆脱行业周期魔咒的束缚,重卡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多元化布局和结构性调整。

中国重汽也不例外,从国内重卡保险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载货车市占率从 3.25%翻番式增长至 6.68%,增幅行业第一,在快递、冷链等重点细分场景实现了全面布局。

此外,中国重汽搅拌车导入智联泵产品,持续引领行业产品革新,销量和市占率行业第一;牵引车在短途、中短途、长途复合运输等细分市场不断突破;其中,专用车市占率也实现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RECP等自贸协议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矿业与基建行业活跃,海外资源型国家或将迎来新阶段,全球市场商用车需求强劲,这也为国内重卡出口带来了机遇。

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只有抓住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机遇,才能够成为国际一流企业。

从海外市场来看,中国重汽也聚焦国外挖掘潜力,依靠重汽国际公司完善的海外布局,以及自身丰富的产品组合,产品出口连续17年保持国内重卡行业出口前列。

数据便是最强有力的证明,2021年中国重汽实现产品出口4.6万辆,同比增长 63.5%。

在国内市场已经构建起强大产品体系的前提下,中国重汽携其产品资源优势,针对海外市场展开丰富的产品布局和新品储备。国际市场有望成为其新的增长爆发点。

智造”转型升级,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众所周知,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具有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重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增强产品力,让“长板更长”;同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定义产品配置,不断优化车型应用场景,推出车型经典图谱,推动公司产品市占率提升。

2021年报显示,中国重汽在节能及新能源、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方面推动产品类型及结构优化升级,涌现出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包含了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批量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多场景示范应用、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批量交付;中国重汽黄河自主品牌雪蜡车服务冬奥会,持续走在行业前列,填补国内空白。

提升研发投入也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021年中国重汽研发费用为6.02亿元,同比增长29.03%。中国重汽表示,研发费用上升主要系本年为获取更大国六车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了国六新车型研发投入。

随着重卡整体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大家对于行业的发展关注点可能更多的往智能制造的方向转移。

从国家层面上看,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以重卡行业为例,产能巨大的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

中国重汽早已将目光聚焦在行业发展的最前列,集中配置优势资源,全力做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品准备,加快推进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建设工作。

据悉,中国重汽目前已完成多种车型的通线验证,驾驶室焊装线、内饰线、总装线等已投入试运行,顺利实现小批量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的落地,打造了具备数字化、自动化、模块化与柔性化等特点的新生产基地。新一代黄河重卡的诞生代表了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最高水平,企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释放,中国重汽未来实现可观收益前景,亦令人期待。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4/08 18:0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重汽

3.7k
  • 中国重汽(000951.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3.10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3.26%
  • 金融赋能民营企业出海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战略下的“内外兼修”,中国重汽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

面对2022存量竞争的新局面。中国重汽又将如何运筹帷幄?

文|牛星钧

2021年,对于重卡市场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终端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整个市场信心不足。

近期,重卡龙头企业中国重汽(000951)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60.99亿元,同比下降6.4%;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44.79%。

中国重汽表示,公司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深耕细分市场,2021年各项主要指标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重卡市场占有率实现稳步提升。

面对2022存量竞争的新局面。中国重汽又将如何运筹帷幄?

面对市场整体下行,中国重汽逆势而上

纵观2021年全年重卡市场,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年重卡销售量约139.5万辆,同比下降13.8%,但重卡市场仍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

2021年上半年,受国六排放升级、治超治限等政策法规影响,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重卡行业规模达到了约104.5万辆的历史高峰,但也提前释放了部分市场需求。

从5月份开始,重卡上游行业已经走向下坡路。此外,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很多重卡用户也提前购买了国五新车,虽然提升了上半年的销量,但是对下半年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透支”。

在整体市场颓势下,中国重汽却表现突出,销量成绩可圈可点。中国重汽实现了2021年下半年的重卡月销“六连冠”,成功跃居行业前二。

去年年报显示,在国内重卡市场因国五国六切换导致2021年销量前高后低的背景下,中国重汽展现出行业领军者姿态,重卡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全年销售20.2万辆,重卡市场占率超20%,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增幅行业第一。

对于2022年的市场发展前景,中国重汽表示相对乐观。

从宏观政策来看,超前的基建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望拉动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为商用车行业提供有力的基本支撑。随着公路货运总量和基建投资稳定增长,商用车整体外部经济环境趋于向好,整个重卡销量中枢将不断上移。

从行业本身来看,部分省份加速国四车辆限行和淘汰,将带动部分新增需求增长;在搅拌车、渣土车等细分市场推动轻量化产品更新需求,形成增量;另外“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打造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能源重卡需求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开拓新布局,探寻新的增量空间

要摆脱行业周期魔咒的束缚,重卡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多元化布局和结构性调整。

中国重汽也不例外,从国内重卡保险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载货车市占率从 3.25%翻番式增长至 6.68%,增幅行业第一,在快递、冷链等重点细分场景实现了全面布局。

此外,中国重汽搅拌车导入智联泵产品,持续引领行业产品革新,销量和市占率行业第一;牵引车在短途、中短途、长途复合运输等细分市场不断突破;其中,专用车市占率也实现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RECP等自贸协议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矿业与基建行业活跃,海外资源型国家或将迎来新阶段,全球市场商用车需求强劲,这也为国内重卡出口带来了机遇。

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只有抓住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机遇,才能够成为国际一流企业。

从海外市场来看,中国重汽也聚焦国外挖掘潜力,依靠重汽国际公司完善的海外布局,以及自身丰富的产品组合,产品出口连续17年保持国内重卡行业出口前列。

数据便是最强有力的证明,2021年中国重汽实现产品出口4.6万辆,同比增长 63.5%。

在国内市场已经构建起强大产品体系的前提下,中国重汽携其产品资源优势,针对海外市场展开丰富的产品布局和新品储备。国际市场有望成为其新的增长爆发点。

智造”转型升级,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众所周知,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具有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重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增强产品力,让“长板更长”;同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定义产品配置,不断优化车型应用场景,推出车型经典图谱,推动公司产品市占率提升。

2021年报显示,中国重汽在节能及新能源、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方面推动产品类型及结构优化升级,涌现出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包含了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批量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多场景示范应用、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批量交付;中国重汽黄河自主品牌雪蜡车服务冬奥会,持续走在行业前列,填补国内空白。

提升研发投入也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021年中国重汽研发费用为6.02亿元,同比增长29.03%。中国重汽表示,研发费用上升主要系本年为获取更大国六车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了国六新车型研发投入。

随着重卡整体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大家对于行业的发展关注点可能更多的往智能制造的方向转移。

从国家层面上看,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以重卡行业为例,产能巨大的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

中国重汽早已将目光聚焦在行业发展的最前列,集中配置优势资源,全力做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品准备,加快推进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建设工作。

据悉,中国重汽目前已完成多种车型的通线验证,驾驶室焊装线、内饰线、总装线等已投入试运行,顺利实现小批量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的落地,打造了具备数字化、自动化、模块化与柔性化等特点的新生产基地。新一代黄河重卡的诞生代表了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最高水平,企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释放,中国重汽未来实现可观收益前景,亦令人期待。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4/08 18:0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