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缺口仍然很大,血制品“爆火的背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缺口仍然很大,血制品“爆火的背后

在全世界都在将目光锁定在血制品之上之时,作为血浆的采集地——“血站”一时间成为争夺的焦点。

文|极新

对于2020-2021年来说,血制品行业可谓风头无两。在全世界都在被疫情折磨的同时,国内医疗行业对于血制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在原理上,静丙(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作为危重症患者用药写入诊疗指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重症使用率约33.5%,促进了产品的普及。同时,就长期来讲,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制品临床渗透率的提升,终端需求将持续拉动。

从血液制品的本质上来说,如今,虽然一些科技公司(诸如Platelet BioGenesis所开发的干细胞培养血小板)的研究以外,大多数血液制品仍然非常依赖于人类血浆。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血制品则存在更为苛刻的医疗环境——例如血小板,依赖血小板输注的患者需要持续的供应。一些源自献血者所提供的血液制品在疫情扩散的同时出现下降,客观来说,这都让血制品的需求得到了释放。

01、目标:“血站”

在全世界都在将目光锁定在血制品之上之时,作为血浆的采集地——“血站”一时间成为争夺的焦点。

实际上,就商业模式而言,作为国内巨头的华兰生物就是利用血站采血后,再通过相关设备将血制品销售出去。

作为血站来讲,其业务受到国家授权,其市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竞争格局。2015年前后,国内血站的产能飞速扩张,各家供应商加大速度跑马圈地,使得行业成长迅速。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授权的放缓和对血制品产品利润的把控,从狭义上来说,血站市场已经被各大血制品头部公司瓜分完毕,在这个市场中,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多的是以华润医药之于博雅医疗来说的产业并购为主。

在血液制品领域,按照功能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就行业内的垂直领域来说,除了上文提到的“静丙”外,人血白蛋白的增长也尤为明显,而特免小品种如凝血因子类(人凝血因子、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也均维持了高景气程度。

不过,虽然行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

造成这种缺口存在的原因复杂,就全球范围来看,也仅有美国实现了血浆的自给自足,并向外出口,另外,我国对进口血浆也有堪称“世界之最”的严格标准,但总之,是一些地方可能出于对建立新血站的动力不足,而无偿献血者人数又有限,共同造就了这一结果。

02、血液制品的未来

就全球的血制品行业来说,主要由三大巨头领导,Grifols的159个浆站全部在美国,CSL的128个浆站中有120个在美国,Baxalta的87个浆站中80个在美国。

国外血制品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高,前七份额合计超75%。以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190亿(不含重组产品)计算,CSL、Baxalta和Grifols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合计营收116.47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61.30%。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的营收都在30亿美元以上。

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的血液制品行业体量很小。这种差距也意味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天花板的细分行业。

从产品品种上说,白蛋白是我国最主要的血制品品种,也是唯一允许进口的人源血制品,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国产白蛋白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7家上市公司(天坛、华兰、泰邦、莱士、卫光、双林、博雅)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54.70%提升至2019年的75.20%。

静丙是我国第二大血制品品种,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静丙市场集中度同样提升明显,7家上市公司(天坛、华兰、泰邦、莱士、卫光、双林、博雅)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56.83%提升至2019年的77.56%。从血制品业务销售额数据来看,天坛生物、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与上海莱士分列行业前4位。

几年以前,血制品行业出现过行业变动,其中由于前期的供应增长,以及两票制落地、药占比考核等渠道和终端因素,17-18年行业出现了短暂的销售困难,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不过目前,各家公司的血制品业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静丙库存快速出清;长期来看,医生与患者对血制品的认知提升有助于打开终端需求的增长空间。

就未来来说,该行业将进一步朝着集中的方向发展,而大规模、高效率、多品种、结构合理的龙头企业最有机会享受未来血液制品市场增长的红利。

03、行业发展的隐忧

高速发展的血制品行业却存在着隐忧。

首先,我国血浆采集形式单一,只能用单采血浆(回收血浆几无可能流通市场),这造成了市场对该形式的血浆依赖度大。

其次,由于过去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是粗放型的,造成对科技发展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和国外企业存在技术代差。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血液制品大企业,在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较之美欧日还远远不足。

第三,我国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品上基本雷同,以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为主,凝血因子等开发偏少,高附加值产品则更少,血浆组分闲置和浪费严重。

在我国,由于营养费微薄,以至于对献血者的积极性调动不高。以往外出打工者是该领域贡献最多的人群,但近些年来,由于外出打工者收入普遍提升,血浆来源再次被告急。

更重要的是,血液制品本就供应量稀缺,临床滥用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的现状。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下游大量真正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受限。

由此可见,血液制品行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在中上游需尽快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产品供应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缺口仍然很大,血制品“爆火的背后

在全世界都在将目光锁定在血制品之上之时,作为血浆的采集地——“血站”一时间成为争夺的焦点。

文|极新

对于2020-2021年来说,血制品行业可谓风头无两。在全世界都在被疫情折磨的同时,国内医疗行业对于血制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在原理上,静丙(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作为危重症患者用药写入诊疗指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重症使用率约33.5%,促进了产品的普及。同时,就长期来讲,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制品临床渗透率的提升,终端需求将持续拉动。

从血液制品的本质上来说,如今,虽然一些科技公司(诸如Platelet BioGenesis所开发的干细胞培养血小板)的研究以外,大多数血液制品仍然非常依赖于人类血浆。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血制品则存在更为苛刻的医疗环境——例如血小板,依赖血小板输注的患者需要持续的供应。一些源自献血者所提供的血液制品在疫情扩散的同时出现下降,客观来说,这都让血制品的需求得到了释放。

01、目标:“血站”

在全世界都在将目光锁定在血制品之上之时,作为血浆的采集地——“血站”一时间成为争夺的焦点。

实际上,就商业模式而言,作为国内巨头的华兰生物就是利用血站采血后,再通过相关设备将血制品销售出去。

作为血站来讲,其业务受到国家授权,其市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竞争格局。2015年前后,国内血站的产能飞速扩张,各家供应商加大速度跑马圈地,使得行业成长迅速。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授权的放缓和对血制品产品利润的把控,从狭义上来说,血站市场已经被各大血制品头部公司瓜分完毕,在这个市场中,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多的是以华润医药之于博雅医疗来说的产业并购为主。

在血液制品领域,按照功能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就行业内的垂直领域来说,除了上文提到的“静丙”外,人血白蛋白的增长也尤为明显,而特免小品种如凝血因子类(人凝血因子、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也均维持了高景气程度。

不过,虽然行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

造成这种缺口存在的原因复杂,就全球范围来看,也仅有美国实现了血浆的自给自足,并向外出口,另外,我国对进口血浆也有堪称“世界之最”的严格标准,但总之,是一些地方可能出于对建立新血站的动力不足,而无偿献血者人数又有限,共同造就了这一结果。

02、血液制品的未来

就全球的血制品行业来说,主要由三大巨头领导,Grifols的159个浆站全部在美国,CSL的128个浆站中有120个在美国,Baxalta的87个浆站中80个在美国。

国外血制品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高,前七份额合计超75%。以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190亿(不含重组产品)计算,CSL、Baxalta和Grifols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合计营收116.47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61.30%。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的营收都在30亿美元以上。

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的血液制品行业体量很小。这种差距也意味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天花板的细分行业。

从产品品种上说,白蛋白是我国最主要的血制品品种,也是唯一允许进口的人源血制品,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国产白蛋白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7家上市公司(天坛、华兰、泰邦、莱士、卫光、双林、博雅)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54.70%提升至2019年的75.20%。

静丙是我国第二大血制品品种,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静丙市场集中度同样提升明显,7家上市公司(天坛、华兰、泰邦、莱士、卫光、双林、博雅)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56.83%提升至2019年的77.56%。从血制品业务销售额数据来看,天坛生物、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与上海莱士分列行业前4位。

几年以前,血制品行业出现过行业变动,其中由于前期的供应增长,以及两票制落地、药占比考核等渠道和终端因素,17-18年行业出现了短暂的销售困难,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不过目前,各家公司的血制品业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静丙库存快速出清;长期来看,医生与患者对血制品的认知提升有助于打开终端需求的增长空间。

就未来来说,该行业将进一步朝着集中的方向发展,而大规模、高效率、多品种、结构合理的龙头企业最有机会享受未来血液制品市场增长的红利。

03、行业发展的隐忧

高速发展的血制品行业却存在着隐忧。

首先,我国血浆采集形式单一,只能用单采血浆(回收血浆几无可能流通市场),这造成了市场对该形式的血浆依赖度大。

其次,由于过去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是粗放型的,造成对科技发展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和国外企业存在技术代差。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血液制品大企业,在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较之美欧日还远远不足。

第三,我国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品上基本雷同,以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为主,凝血因子等开发偏少,高附加值产品则更少,血浆组分闲置和浪费严重。

在我国,由于营养费微薄,以至于对献血者的积极性调动不高。以往外出打工者是该领域贡献最多的人群,但近些年来,由于外出打工者收入普遍提升,血浆来源再次被告急。

更重要的是,血液制品本就供应量稀缺,临床滥用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的现状。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下游大量真正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受限。

由此可见,血液制品行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在中上游需尽快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产品供应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