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庶舟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经济发展也在影响人口的流向,截至目前,根据各省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至少九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海南省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达10081232人。十年间,全省人口增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三亚增长50.48%,海口增长40.43%,受到自贸港红利影响,21年人口净流入处于持续增长态势。
其原因不仅是自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包括海口、三亚、琼海等多市提供了包含人才奖励、购房补贴等多项人才引进政策。其中海口市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江东新区、三亚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崖州科技城、琼海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都为人才引进提供了更好的用武之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GDP增长跃升至11.2%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
这样的背景下,界面海南与几位“海漂”聊了聊他们的工作与生活,这些由天南地北来到中国最南端岛屿的年轻人们,是为了什么?而自贸港的建成,对于生活在这里的鲜活的个体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Elena是一位生物技术领域的博士,在2020年,她通过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博后项目来到海南,在这之前,35岁的她在家乡做过大学老师,也做过公司职员。而现在,她是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对于Elena而言,远渡南海来到中国,不仅意味着换了一个国家,更是一种工作状态、一种将热爱与热情结合的乐趣。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海南闲适、怡然的生活文化、四季如夏的热带气候、以鱼、虾、大米为主的饮食习惯,都与家乡颇有相似,对于Elena而言,在三亚的生活并没有太多不习惯的地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喜欢在三亚椰树环绕的海滩跑步,学习汉语,也会做一些家乡美食招待自己的朋友和同事。
在来到中国之前,Elena的专业与她的工作重合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家乡的产业集中度与发展不够充分。而现在,Elena工作所在的位置是近年来政府为推动三亚产业多元发展,大力推动的高新产业园区,在这里,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扎堆聚集,为像Elena这样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工作岗位和发挥空间。
最让Elena没有想到的是,来到中国后薪资的变化,Elena在老家工资水平算是中上,但折合人民币就是4、5千左右。而现在,受益于自贸港与三亚的人才引进带来的免税、生活补贴等相关政策,Elena年薪就能达到25万人民币。“我的家人在我来中国之前是反对的,但来之后,我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给他们,他们一开始还不相信,但随着时间也慢慢接受了我当初的选择。”
与Elena有着同样路径的高端人才并不在少数,随着“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的不断推进,2020年前,与Elena同一批引进的中非科学家仅有4人。而现在,据崖州湾园区数据统计,2021教育部已经将指标提高到974人(博士224人、硕士750人),在2021年由三亚崖州湾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中,就有16个由海外博士主持的创业项目挺进决赛。其中不乏涉及海洋及农业科技、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mrna疫苗等高科技领域。
Elena向界面海南介绍:“目前自贸港为科技城的发展定位提供了不少有利政策,园区在项目审批、申报、融资都有一些优势,所以吸引了不少国际上高新领域企业的入驻,据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已有意向落位三亚崖州湾。”
让Elena有些担忧的是家乡的疫情问题,受困于疫情,Elena的家乡遭遇了物价上涨和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十分担心家人的她受限于政策,目前回国有些困难,她说:“等到疫情好转后打算回去看看家人,或者为家人申办探亲签证,来中国共同生活一段时间。”
作为三亚政府认证标准内的“E类人才”,Elena可以享受到三亚政府所提供的约40万元人民币的人才补助,在未来,她打算利用这项政策购房或将家人接到海南共同生活。

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减少,没有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增长超过30万。这样的现象不仅预示着我国人口自然出生率可能走向了“拐点”,同时,更多大学生开始远离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开始在新一线、二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而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杨洋便有着相同的心路历程,园艺专业的她当初被大学老师推荐,来到了现在的公司,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杨洋的家人并不在海南,当初选择海口作为发展的城市,她有特别的考虑:“我享受不到太多的政策福利和补贴,但相较于那些一线城市,海南的气候好,生活节奏也慢,在这里没啥压力。“
杨洋喜欢玩桌游和做手工,周末她经常拉上三五好友一起玩时下流行的“剧本杀”又或是玩玩陶艺。“我的一些同学毕业后去了大城市,工资能比我高三四成,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杨洋笑着说道:“但海南神奇的地方就是会让人变得佛系,周末看着朋友圈里面他们还在加班,但我可以走在椰子树下、去海岸边玩水,海南的风景随便拍几张发到朋友圈就能收获不少点赞,这时候就轮到他们羡慕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调侃我进入了‘养老’模式。”
杨洋还是一个“吃货”,作为一个吉林人,刚来海南时她在饮食上还有些水土不服,“虽然海南我们东北人确实很多,但刚来的时候饮食还是有点不太习惯,海南的面食少,米饭也没东北的好吃,而且最重要的是,食堂菜量给的少,总是吃不饱。”
“但最后,我的胃还是被海南菜征服了。还记得第一次同事带我去‘正芳华’老爸茶,我那是一整个大震惊,之前去吃过广东的下午茶,但广东的下午茶是一种精致的美,老爸茶就是一股脑把蒸的煮的煎的炸的拌的卤的全摆在你面前,根本没打算治好我的选择强迫症。“根据杨洋的描述,海口在她眼中并不是一个缺乏美食的城市,虽然念念不忘的东北大米吃不到了,但杨洋也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欢”。现在让她介绍海南美食,俨然已经变成了美食专家:“海南好吃的东西不少,来海口玩这些一定要吃:老爸茶、椰子鸡、猪肚煲鸡、清补凉还有糟粕醋......”

最近,杨洋拿到了一个比现在条件更好的offer,正在考虑换工作的事情,杨洋说:“未来我还打算考个研究生,这样海口的人才补贴的政策我也可以沾沾光。”产业发展是支撑地区人口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定位是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一方面可以利用珠三角的制造业基础弥补海南发展的缺陷,另一方面海南也可以作为国际商贸业的服务基地为大湾区作出贡献。吸引人才不仅仅靠的购房、补贴等政策,更要看城市的吸引力。产业是否完善、就业岗位的数量、城市生活配套的健全等要素才是人口增长以及人才吸引的核心要点。来自甘肃的张志是一名农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他当初考上了北京的事业编岗位,但同时也拿到了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的offer,考虑到生活成本和薪资待遇,最后他选择了放弃北京的机会。
“当初选择的时候我还有些懵懂,家人也觉得放弃北京的机会有些可惜,但2020年海南宣布建设自由贸易港后,给我所在的单位和行业带来了不少新的改变。”
聊起自贸港为自己专业和工作带来的红利,张志便来了兴致,说起来有些滔滔不绝:“虽然大家影响力海南都是以旅游大省的形象出现,但其实按GDP占比,海南一直保持在省总GDP2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农作物产量集中在海南,在椰子、热带花卉育种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2020年后,陆续有不少国内外的高校和商业机构受到海南的政策支持,加大在海南开展合作项目,这对于张志的工作来说改变来说是巨大的,不仅手下多了新项目,并且研究所还与多家高校联合还在三亚设立了新的工作驻地,对应着张志的工资也涨了不少,他说:“今年应该会有更多的机构和高校瞄准海南作为研发基地,2022还没过半年,已经有几家海内外的机构有合作意向了。”

现在,张志需要频繁的在文昌、海口、三亚等多个城市出差旅行,对他而言出差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毕竟海南并不大,岛上的高铁发达,从海口去三亚高铁也就2小时,从文昌到海口才不到半小时,早上我可以在所里准备文件,下午就到三亚的实验室去执行了,高铁给我出差带来了不少便利。”
几年前,张志还犹豫过是否要去别的一线城市发展,但他说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这个事情了:“这几年团队里非海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最近还有一位海大的外国留学生过来实习,大家虽然明面上是被这边的条件和薪资待遇所吸引,但自贸港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才是留住我们这些‘海漂’的本质”。
现在张志同时负责着两个项目,手下管理着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在海南的5年间他还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目前正在为结婚做准备。“这两年工作压力比20年前大了不少,压力大一些也是好的,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而且这几年我们有买房的打算,项目多也正好多攒些钱。”
*文中受访者姓名应本人要求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