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断臂、卖楼、元宇宙,主题乐园“裸泳”下的众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断臂、卖楼、元宇宙,主题乐园“裸泳”下的众生相

主题乐园的出路在哪里?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黎文婕

看样子,在2022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两个旅游节点,也就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和不久之后的“五一”假期,不少大型主题乐园及其园区内的酒店很可能会接连错过。

作为超级重资产的项目,大型主题乐园投资通常在10亿以上,一般整体回本周期至少10年。那么,只有每年游客量都持续保证、客单价能做起来,才可能收回成本乃至盈利。

但这两年大型主题乐园的生存环境艰难,纵使部分头部企业家大业大也禁不住不间断的损耗,如果损失了上半年这一波营收,想要保持关注热度和财报数据,主题乐园的出路在哪里?

主题乐园接连停摆,上半年业绩“凉凉”?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主题乐园市场。这一结论,来自前不久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具体来看,确实如此。纵观市场相关发展情况,迪士尼、环球影城、方特欢乐世界等大型主题乐园,一贯热衷于在国内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圈的二、三线城市布局,靠着大体量的投资规模汇聚周边区域流量,并迅速占领用户心智。

在这些国内外主题乐园多年的经营之下,不仅形成了以北京环球影城、欢乐谷、天津方特为代表的华北组团;以上海迪士尼、上海海洋公园、杭州乐园为代表的华东组团;以广州长隆、深圳华侨城、香港迪士尼为代表的华南组团;还随着乐高乐园等国际品牌的进驻,千古情、方特、欢乐谷、海昌等国内品牌多地投资运营,西南和中部地区也成为了最具成长潜力的主题乐园发展区域。

多点开花、组团式的集中布局,为大型主题乐园提供了最好的生存土壤,也促成了如乐高一样可以一口气在国内建3座度假园区的壮举。但近两年里,主题乐园们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疫情这个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也因此变得不再明朗。

最后甚至连主题乐园内的酒店也被波及,包括广州熊猫酒店、珠海企鹅酒店、海洋科学酒店、马戏酒店等,长隆度假区内多个酒店预订页面显示没有可售产品。珠海长隆度假区的企鹅酒店、马戏酒店以及海洋科学酒店预计要于5月才正式恢复营业,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后续疫情的发展。

这意味着,部分主题乐园及其酒店或许会直接错过清明节和“五一”黄金周,这两个上半年最重要的获客高峰期。

而按照中国主题乐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的判断,目前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的奥密克戎病毒对主题乐园行业的影响比2020初可能要大30%以上,“疫情断断续续会严重影响游客出行的心态,对游客的心理创伤更大,甚至会有恐慌心理,去主题乐园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会更加小心。”

对此,有从业者表示,一旦清明、五一相继失守,意味着旅游业2022年上半年“凉凉”。换句话说,海昌、迪士尼等相继闭园,只是当下国内主题乐园市场集体“遇冷”的一个缩影罢了。

为活下去祭出大招

搞人心态的还有主题乐园企业们普遍不佳的财报数据。

刚刚过去的3月,上市旅企进入了年报密集披露期。以香港迪士尼和香港海洋乐园为例,据2021年的业绩,前者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后亏损9.7亿港元,截至2021年,香港迪士尼已经连续7年录得亏损。香港海洋乐园2021年扣除政府资助后,净亏损11.12亿港元。

而根据另一头部企业华强方特此前公布的财报或经营数据信息,其在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8.84%;在2021年上半年,若扣除1.6亿元的政府补助,华强方特归母净利润亏损也达到了4604.1万元。

国内的欢乐谷,其母公司华侨城集团发布的公告中,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并写明文旅版块经营状况虽较2020年有所恢复,但盈利水平尚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上半年明显惨淡的旅游市场,让很多从业者不由将希望放在了下半年的旅游节点。如广州长隆熊猫酒店、珠海长隆马戏酒店以及珠海长隆企鹅酒店,这些被迫放弃清明节和“五一”黄金周的酒店,均在端午假期显示有房。

但对于行业未来的恢复情况,根据林焕杰预测,全国经济形势要完全达到疫情前的状态,至少要等到2024年上半年,届时主题乐园行业也会随之得到大范围的恢复。也就是说,主题乐园行业在短期内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甚至是良好的生存环境,可能性并不大。

在一众主题乐园巨额亏损的财报中,海昌海洋公园正面盈利的业绩报告颇为亮眼,预期2021财年录得净利润不少于8.3亿元。不过其也公告了增长原因,是由于在2021财政年度录得出售四个主题乐园公司100%股权的单次及非经常性收益(由青岛公司、天津公司、成都公司及武汉公司运营的四个主题乐园公司100%股权及郑州项目公司66%股权,合计代价约65.3亿元)。

除了像海昌这样通过有限的项目资产置换现金来缓解财务压力,以景观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山水比德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因在公告中披露元宇宙相关信息引发股价大涨,山水比德被列入元宇宙概念股名单,但随后即收到深交所发出的监管函。

事实证明,蹭元宇宙热点的路子也不太好走,毕竟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完全依靠元宇宙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的难度还很大。近期,深交所还再度向山水比德发出监管函,指出公司在“元宇宙”领域资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风险提示不充分,这也是深交所就元宇宙业务向山水比德下发的第3道关注函。

海外巨头迪士尼的画风要更清奇一些。此前,迪士尼将要开发社区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关注。根据披露的信息,迪士尼的居住区开发计划名为“Storyliving by Disney”,首个项目将落地加州,预计包括庄园、独栋住宅和公寓。

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其主题乐园板块在全球营收广泛受挫后,房地产成为一个更高周转、能缩短回报周期的可行方案。因为相较于投资过大、回报周期过长的主题乐园通病,同样是拿地开发,房地产的高盈利的更大增值空间无疑是迪士尼“过冬”的不二之选。

总的来看,当行业形势处于重大不确定性中,无论是被动闭园等待复苏,还是主动出击寻找出路,要活下去都必须要想办法撑过这一段艰难时期。

瞄准短期目标,激活周边游才是最优解?

国内游短期波动、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下,若能顺利激活城市周边游的流量,或许比主题乐园们的断臂求生、蹭元宇宙、卖楼等解题思路更实际一些。

从《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可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

同时,2022年一季度居民旅游意愿为85.32%,同比增长3.15%。这表明旅游需求的基本面还在,并有望稳步恢复至疫前水平。

目前,短途游、城市周边游和本地休闲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跃度上升。城市周边的郊野乐园、文化乐园、主题乐园和度假区、乡村民宿等旅游空间,成为家庭游和亲子游的乐享地。

针对这样的变化,想要吸引更多客流和消费,旅游综合体、度假型项目能否实现不断破圈和边界重构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多种类型的跨界元素融入,才能满足消费升级和一站式休闲度假的需求。

实际上,主题乐园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以北京环球主题乐园带动区域文旅商融合发展为例,其周边已落地四大产业项目,通过提升环球度假区存量运营水平,吸引优质文旅资源集聚,打造成了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微度假中心。

另据中国旅游景区欢乐指数(THI)3月报告,疫情反复虽然给主题乐园市场带来了波动,但在本地游、周边游的大环境下,主题乐园依然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类型,疫情管控带来的游客承载量限制和门票价格优惠,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游客的出游体验。

那么针对这些优势与变化,一方面,大型主题乐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渠道,适当举办一些事件营销活动,即使闭园也要在游客面前保持存在感,并坚持做好疫情防控间歇的安排,争取在放开管控之后第一时间推出相应活动激活周边流量。如华侨城欢乐谷景区就曾在2020年推出“惠游湖北”活动,其免票期间带动了周边所有酒店和餐饮业全部爆棚。

另一方面,可以持续开发和挖掘新的主题乐园IP,在无法开放或艰难获客的情况下,借助IP时刻保持热度关注、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如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迪士尼的琳娜贝尔,欢乐谷的神奇飞侠,主题乐园完全可以借助自有IP的影响力,做好回归广大游客视野中的准备。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纵使主题乐园手段万千,终归只是为了挺过这段艰难的“过渡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士尼

4.2k
  • 上海迪士尼将建独立主题新景点,毗邻“疯狂动物城”
  • 激进投资者佩尔茨争取迪士尼董事会席位,称迪士尼董事会“监督不力”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断臂、卖楼、元宇宙,主题乐园“裸泳”下的众生相

主题乐园的出路在哪里?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黎文婕

看样子,在2022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两个旅游节点,也就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和不久之后的“五一”假期,不少大型主题乐园及其园区内的酒店很可能会接连错过。

作为超级重资产的项目,大型主题乐园投资通常在10亿以上,一般整体回本周期至少10年。那么,只有每年游客量都持续保证、客单价能做起来,才可能收回成本乃至盈利。

但这两年大型主题乐园的生存环境艰难,纵使部分头部企业家大业大也禁不住不间断的损耗,如果损失了上半年这一波营收,想要保持关注热度和财报数据,主题乐园的出路在哪里?

主题乐园接连停摆,上半年业绩“凉凉”?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主题乐园市场。这一结论,来自前不久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具体来看,确实如此。纵观市场相关发展情况,迪士尼、环球影城、方特欢乐世界等大型主题乐园,一贯热衷于在国内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圈的二、三线城市布局,靠着大体量的投资规模汇聚周边区域流量,并迅速占领用户心智。

在这些国内外主题乐园多年的经营之下,不仅形成了以北京环球影城、欢乐谷、天津方特为代表的华北组团;以上海迪士尼、上海海洋公园、杭州乐园为代表的华东组团;以广州长隆、深圳华侨城、香港迪士尼为代表的华南组团;还随着乐高乐园等国际品牌的进驻,千古情、方特、欢乐谷、海昌等国内品牌多地投资运营,西南和中部地区也成为了最具成长潜力的主题乐园发展区域。

多点开花、组团式的集中布局,为大型主题乐园提供了最好的生存土壤,也促成了如乐高一样可以一口气在国内建3座度假园区的壮举。但近两年里,主题乐园们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疫情这个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也因此变得不再明朗。

最后甚至连主题乐园内的酒店也被波及,包括广州熊猫酒店、珠海企鹅酒店、海洋科学酒店、马戏酒店等,长隆度假区内多个酒店预订页面显示没有可售产品。珠海长隆度假区的企鹅酒店、马戏酒店以及海洋科学酒店预计要于5月才正式恢复营业,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后续疫情的发展。

这意味着,部分主题乐园及其酒店或许会直接错过清明节和“五一”黄金周,这两个上半年最重要的获客高峰期。

而按照中国主题乐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的判断,目前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的奥密克戎病毒对主题乐园行业的影响比2020初可能要大30%以上,“疫情断断续续会严重影响游客出行的心态,对游客的心理创伤更大,甚至会有恐慌心理,去主题乐园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会更加小心。”

对此,有从业者表示,一旦清明、五一相继失守,意味着旅游业2022年上半年“凉凉”。换句话说,海昌、迪士尼等相继闭园,只是当下国内主题乐园市场集体“遇冷”的一个缩影罢了。

为活下去祭出大招

搞人心态的还有主题乐园企业们普遍不佳的财报数据。

刚刚过去的3月,上市旅企进入了年报密集披露期。以香港迪士尼和香港海洋乐园为例,据2021年的业绩,前者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后亏损9.7亿港元,截至2021年,香港迪士尼已经连续7年录得亏损。香港海洋乐园2021年扣除政府资助后,净亏损11.12亿港元。

而根据另一头部企业华强方特此前公布的财报或经营数据信息,其在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8.84%;在2021年上半年,若扣除1.6亿元的政府补助,华强方特归母净利润亏损也达到了4604.1万元。

国内的欢乐谷,其母公司华侨城集团发布的公告中,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并写明文旅版块经营状况虽较2020年有所恢复,但盈利水平尚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上半年明显惨淡的旅游市场,让很多从业者不由将希望放在了下半年的旅游节点。如广州长隆熊猫酒店、珠海长隆马戏酒店以及珠海长隆企鹅酒店,这些被迫放弃清明节和“五一”黄金周的酒店,均在端午假期显示有房。

但对于行业未来的恢复情况,根据林焕杰预测,全国经济形势要完全达到疫情前的状态,至少要等到2024年上半年,届时主题乐园行业也会随之得到大范围的恢复。也就是说,主题乐园行业在短期内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甚至是良好的生存环境,可能性并不大。

在一众主题乐园巨额亏损的财报中,海昌海洋公园正面盈利的业绩报告颇为亮眼,预期2021财年录得净利润不少于8.3亿元。不过其也公告了增长原因,是由于在2021财政年度录得出售四个主题乐园公司100%股权的单次及非经常性收益(由青岛公司、天津公司、成都公司及武汉公司运营的四个主题乐园公司100%股权及郑州项目公司66%股权,合计代价约65.3亿元)。

除了像海昌这样通过有限的项目资产置换现金来缓解财务压力,以景观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山水比德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因在公告中披露元宇宙相关信息引发股价大涨,山水比德被列入元宇宙概念股名单,但随后即收到深交所发出的监管函。

事实证明,蹭元宇宙热点的路子也不太好走,毕竟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完全依靠元宇宙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的难度还很大。近期,深交所还再度向山水比德发出监管函,指出公司在“元宇宙”领域资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风险提示不充分,这也是深交所就元宇宙业务向山水比德下发的第3道关注函。

海外巨头迪士尼的画风要更清奇一些。此前,迪士尼将要开发社区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关注。根据披露的信息,迪士尼的居住区开发计划名为“Storyliving by Disney”,首个项目将落地加州,预计包括庄园、独栋住宅和公寓。

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其主题乐园板块在全球营收广泛受挫后,房地产成为一个更高周转、能缩短回报周期的可行方案。因为相较于投资过大、回报周期过长的主题乐园通病,同样是拿地开发,房地产的高盈利的更大增值空间无疑是迪士尼“过冬”的不二之选。

总的来看,当行业形势处于重大不确定性中,无论是被动闭园等待复苏,还是主动出击寻找出路,要活下去都必须要想办法撑过这一段艰难时期。

瞄准短期目标,激活周边游才是最优解?

国内游短期波动、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下,若能顺利激活城市周边游的流量,或许比主题乐园们的断臂求生、蹭元宇宙、卖楼等解题思路更实际一些。

从《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可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

同时,2022年一季度居民旅游意愿为85.32%,同比增长3.15%。这表明旅游需求的基本面还在,并有望稳步恢复至疫前水平。

目前,短途游、城市周边游和本地休闲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跃度上升。城市周边的郊野乐园、文化乐园、主题乐园和度假区、乡村民宿等旅游空间,成为家庭游和亲子游的乐享地。

针对这样的变化,想要吸引更多客流和消费,旅游综合体、度假型项目能否实现不断破圈和边界重构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多种类型的跨界元素融入,才能满足消费升级和一站式休闲度假的需求。

实际上,主题乐园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以北京环球主题乐园带动区域文旅商融合发展为例,其周边已落地四大产业项目,通过提升环球度假区存量运营水平,吸引优质文旅资源集聚,打造成了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微度假中心。

另据中国旅游景区欢乐指数(THI)3月报告,疫情反复虽然给主题乐园市场带来了波动,但在本地游、周边游的大环境下,主题乐园依然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类型,疫情管控带来的游客承载量限制和门票价格优惠,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游客的出游体验。

那么针对这些优势与变化,一方面,大型主题乐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渠道,适当举办一些事件营销活动,即使闭园也要在游客面前保持存在感,并坚持做好疫情防控间歇的安排,争取在放开管控之后第一时间推出相应活动激活周边流量。如华侨城欢乐谷景区就曾在2020年推出“惠游湖北”活动,其免票期间带动了周边所有酒店和餐饮业全部爆棚。

另一方面,可以持续开发和挖掘新的主题乐园IP,在无法开放或艰难获客的情况下,借助IP时刻保持热度关注、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如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迪士尼的琳娜贝尔,欢乐谷的神奇飞侠,主题乐园完全可以借助自有IP的影响力,做好回归广大游客视野中的准备。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纵使主题乐园手段万千,终归只是为了挺过这段艰难的“过渡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