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能源领域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能源领域意味着什么?

这既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这一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发布,四项工作原则、五大主要目标、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资源市场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以此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大势下,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既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两年,国际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新冠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动荡、全球化趋势受阻等,使全球能源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能源进口的安全风险和成本风险越来越大。目前欧洲多国的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飙升,就是前车之鉴。

中国是最大原油进口国、最大天然气进口国,以及煤炭消费大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中国一直注重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国外市场风险性陡增的情况下,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不仅能有效化解进口成本风险,且能够更好地保证“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此前,国家主要从生产端加强能源供应安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全国的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上产的既定目标;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

上述《意见》则侧重从市场交易、价格发现、能源流通等环节强化能源价格安全保障。

《意见》指出,要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在煤电领域,《意见》指出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对于油气、电力、煤炭三大交易市场,《意见》的要求各不相同。油气交易中心的建设是规范,煤炭交易市场是完善,电力交易中心则是推动适时组建。由此可见,煤炭交易市场相对成熟,油气交易中心的组建规则还需要修订,电力交易中心进程则较为落后。

目前国内油气交易中心“遍地开花”,涉及北京、上海、海南、重庆、浙江等地,其中上海、重庆等地的油气交易中心均为国家级交易平台。但同质化严重、市场化不足,要想真正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仍任重道远。

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方面,顺价机制的建立、天然气期货市场的建立仍在讨论和缓慢推动中,要形成中国乃至亚洲范围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

自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电力市场改革有了较大进步,一些试点省份的省内市场发展迅猛,中长期及现货交易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由于“条块分割”、“条块博弈”、“央地博弈”等问题,跨省、跨区交易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仍困难重重

特别是去年全国煤价高位、电力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各省大多优先考虑保障本地用电。去年秋冬之交,一向“富煤”的中国出现了局地“煤荒”,并引发了多地拉闸限电;煤价从每吨300元一度飙升至3000元左右。

这次“煤荒型电荒”,虽受到气候变化、安环监管等多因素影响,但与“九龙治水”的电力改革不到位也密切相关。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协同运行;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

现在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对于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更大利好。但将其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各大企业主体在思想上尽快形成统一认知,在相关堵点、难点上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统筹协调,真正做好能源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能源领域意味着什么?

这既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这一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发布,四项工作原则、五大主要目标、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资源市场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以此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大势下,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既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两年,国际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新冠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动荡、全球化趋势受阻等,使全球能源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能源进口的安全风险和成本风险越来越大。目前欧洲多国的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飙升,就是前车之鉴。

中国是最大原油进口国、最大天然气进口国,以及煤炭消费大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中国一直注重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国外市场风险性陡增的情况下,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不仅能有效化解进口成本风险,且能够更好地保证“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此前,国家主要从生产端加强能源供应安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全国的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上产的既定目标;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

上述《意见》则侧重从市场交易、价格发现、能源流通等环节强化能源价格安全保障。

《意见》指出,要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在煤电领域,《意见》指出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对于油气、电力、煤炭三大交易市场,《意见》的要求各不相同。油气交易中心的建设是规范,煤炭交易市场是完善,电力交易中心则是推动适时组建。由此可见,煤炭交易市场相对成熟,油气交易中心的组建规则还需要修订,电力交易中心进程则较为落后。

目前国内油气交易中心“遍地开花”,涉及北京、上海、海南、重庆、浙江等地,其中上海、重庆等地的油气交易中心均为国家级交易平台。但同质化严重、市场化不足,要想真正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仍任重道远。

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方面,顺价机制的建立、天然气期货市场的建立仍在讨论和缓慢推动中,要形成中国乃至亚洲范围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

自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电力市场改革有了较大进步,一些试点省份的省内市场发展迅猛,中长期及现货交易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由于“条块分割”、“条块博弈”、“央地博弈”等问题,跨省、跨区交易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仍困难重重

特别是去年全国煤价高位、电力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各省大多优先考虑保障本地用电。去年秋冬之交,一向“富煤”的中国出现了局地“煤荒”,并引发了多地拉闸限电;煤价从每吨300元一度飙升至3000元左右。

这次“煤荒型电荒”,虽受到气候变化、安环监管等多因素影响,但与“九龙治水”的电力改革不到位也密切相关。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协同运行;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

现在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对于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更大利好。但将其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各大企业主体在思想上尽快形成统一认知,在相关堵点、难点上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统筹协调,真正做好能源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