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谢欣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好医疗)近日即将在创业板上会。新冠疫情之下,呼吸机使用曾经一度引发关注,而美好医疗的业务就与呼吸机密不可分。
招股书显示,美好医疗专注于呼吸机组件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的生产。该成立于2010年,在2019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4亿元、8.88亿元、1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2.58亿元、3.1亿元。
由此可见,美好医疗近年的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但是,其依赖大客户现象严重,有约七成营业收入来自于一家国际家用呼吸机巨头订单。
据招股书披露, 2019年-2021年内,美好医疗来自于单一大客户直接、间接订单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1亿元、6.29亿元、7.8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2.27%、70.84%、68.85%。
美好医疗并未在招股书中公开该大客户名称,仅以“客户A”代替。公司表示,客户A是全球家用呼吸机产品的龙头企业之一。并且,美好医疗连续10年获评客户A最佳供应商。
然而,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好医疗的一份公司宣传资料“暴露”了客户A。该公司在宣传资料中称,其作为瑞思迈(ResMed)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员,公司是瑞思迈连续10年的A级供应商。由此可见,客户A正是国际家用呼吸机领域巨头瑞思迈,而美好医疗则是瑞思迈供应链上的一环。依靠瑞思迈,美好医疗在过去迅速发展壮大。
但作为巨头的上游,由于议价能力高度不对等,此类供应链公司的经营战略往往需要被动配合下游企业进行调整,相对被动。并且,在下游市场进入成熟期后,毛利率也会逐步被下游巨头蚕食。招股书显示,美好医疗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8.77%、49.94%、44.82%,有小幅下滑趋势。
依赖单一大客户带来的风险,在曾经的明星上市公司欧菲光近年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危机在当前的美好医疗发展中也有体现。受新冠疫情影响,瑞思迈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30.9亿美元,较同期增长10%。其中,睡眠解决方案,即家用呼吸机业务增速较快。
但是,作为呼吸机的呼吸机机体塑胶件及硅胶面罩耗材供应商,美好医疗的业绩增长相对有限。财务数据显示,美好医疗2020年来自“客户A”的订单收入为6.2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6.1亿元仅增长不足2000万元。
这也意味着,下游巨头瑞思迈由于疫情刺激呼吸机需求而引发业绩增长,但美好医疗的订单却增长有限。由此推测,瑞思迈或许已有培养其他供应商的动作,而如果继续过度依赖瑞思迈,美好医疗的业绩将增长有限。
而除了呼吸机供应板块,美好医疗的人工耳蜗巨头客户B也存在类似的情形。整体而言,美好医疗对大客户的依赖度较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好医疗,这是一家主营客户也多为海外的外贸公司。报告期内,美好医疗主营业务中的外销收入达到7.05亿元、7.57亿元、10.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95.25%、85.48%、89.39%。外销占比高也意味着公司受贸易政策波动的影响预计较大。
当然,对于经营风险,美好医疗也有认识。近年来,该公司也在进行业务拓展,包括开辟内销市场,寻找其他下游客户,甚至涉足整机制造。但是,由于医疗器械的审批需要时间,公司转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并且,在国内呼吸机市场,公司还要面对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公司的竞争。
此外,美好医疗的股权变动有些诡异。2019年底,4家基金在美好医疗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同时入股美好医疗,是很典型的IPO前夕基金突击入股操作。
在2019年11月6日至当年12月23日, 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好医疗接连完成股改、增资扩股、第二次增资扩股,速度飞快。在2019-2020年度,美好医疗3次现金分红,合计派发红利1.82亿元。2021年4月16日,美好医疗递交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申请。
与此同时,美好医疗创始人原因不详的退出也让市场讶异。2010年,熊小川与樊中成共同出资300万元创立美好医疗的前身美好有限。如今,樊中成已从股东名单中消失。而对于樊中成的退出,美好医疗招股书也未有披露。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信息,熊小川与樊中成曾为此发生“内讧”。彼时,樊中成诉熊小川伪造其在公司清算报告中的签名,侵犯其股东表决权、姓名权,并对股东会的真实召开和决议效力提出争议,不过最终败诉。当前,熊小川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直接间接持有美好医疗81.27%股权,持股比例较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