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随着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闭幕,济南正式开启了五年新征程。
天翻地覆慨而慷,从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出的济南,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时代。
再提城市首位度
无论是GDP还是人口量,济南这些年的增长有目共睹。
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总量达到11432.2亿元,排名连续3年前移至全国城市第1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7.6亿元,总量居全国城市第17位。常住人口达到933.6万,服务人口已经超过千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其实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业规模的突破,其所指向的依旧是省会的城市首位度。
城市首位度大幅提高也被写进了济南未来五年的目标里。
对于城市首位度,国内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城市GDP在全省GDP的占比视为城市首位度。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用“两城市指数”来衡量的,计算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
由此可见,经济和人口,是影响城市首位度最重要的因素,首位度也直接反映着城市对于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
因为山东均衡发展的倾向,长期以来,济南的首位度在全国的诸多省会城市排名中并不突出。
2018年,山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此后,无论是2019年的莱芜并入济南,抑或是“强省会”战略的推进,还是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落地济南,都是济南对于这个目标的践行。
五年间,济南已经发生了质变。
数据映射出的,并不仅仅是数据本身,而是一种趋势。
自2017年以来,济南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20年的生产总值更是突破1万亿,迈入了“万亿俱乐部”的大门,然而在此时巨大的体量之上,济南又在2021年又完成了千亿的突破。
这样的发展态势,全国罕见,这既源于济南数年来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也源于新旧动能转换之后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所迸发出的强大能量。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济南人口的快速增长。
在当下,城市人口的提升往往是由于城市产业的发展以及落户门槛降低带来的人口虹吸,也就是说,通过经济增长和政策红利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这种背景下人口虹吸所引入的,多为高素质的人才,其对于城市发展的助力可想而知。
早在“强省会”战略提出之初,济南就提出了“冲击千万城市人口的目标”,为此,济南还在2020年全面放开落户门槛,同时,济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比更是达79.8%,加上轨道交通在济南的普及以及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济南突破千万人口,不足为怪。
五年间济南人口年均增长十多万,已经迈入了特大城市的门槛,而这也将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即便如此,济南的发展势头也没有衰减的迹象,未来的五年的发展前景,实在难以想象。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城”
在强省会战略下,济南正迎来越来越多资源的聚集。
如今的济南,“四新”经济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7.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7家,占全省的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7%,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
对于高新产业的发展,这几年济南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忱,其直接影响就是高新产业的高速发展。
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达到5000亿级,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突破4000亿级,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突破2000亿级,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列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3月28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出,山东省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放在“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的首位。
其实早在去年山东省推出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名单,就已经释放了这样的信号,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将成为未来山东省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济南更是提出“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
既应其时,也顺其势。
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地区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先后联合发文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等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围绕“第五城”竞争极其激烈,但以济南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个目标也并非没有希望。
未来五年,济南将倾力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布局‘中科系’院所15家,一批重大科学设施相继落地,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空天信息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链条,济南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的位势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级层面也已经意识到了争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城”的关键性,提出济青联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济青”为矛,集全省之力,在全国的竞争中创造优势。
济南的城市新形象
在报告中,最令人震撼的或许还是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
细细数来,济南这几年成果斐然。
在山东16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考核第一;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连续四次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勇夺“四连冠”;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一系列荣誉加身的同时,济南的形象也在发生着改变。
城市的形象,是指一座城市给予人们的印象和感受,是一座城市从内到外的全方位的综合性表现,既有内在的文化底蕴,也有外在的物质特征,是经过长期综合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潜在直观地反映和评价。
很长的时间里,济南带给公众的形象是泉城、工业大市、运河古都、以及山东省省会,而如今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则给济南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短短几年间,济南完成了规模极大的城市更新,新旧动能的转换也将济南的产业结构加以改善,高新产业更将这座城市的科创能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践行黄河战略也让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良多。
在这个过程中,济南城市建设愈发完善,也日渐复杂,城市形象也随之被赋予更广泛与更深层的意义,尤其是在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等方面,城市形象的转变将对济南的现代化发展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六个“现代化强省会”中,从第一条的动能充沛、实力跃升到最后的“严格高效,平安和谐”,无不是济南在未来致力于打造的新标签。
其实早在2020年,济南就提出了“五个济南”的纲领,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而济南城市形象的转变在那时已经初现端倪。
如今的转型,不过是水到渠成。
综合来看,济南以高速发展频频刷新人们对于济南的认知,不断提升的城市吸引力将人才等发展要素不断集聚,随之而来的创造活力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竞争力将为济南带来的质的飞跃,“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丰富内涵也将成为济南新的城市形象,合力之下,济南的新跨越近在眼前。
山东是幸运的,拥有济南和青岛两座具有影响区域发展的大城市,先有青岛珠玉在前,如今省会济南发展渐入佳境,山东的未来也因之充满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