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柔宇科技式困境,有谁能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柔宇科技式困境,有谁能解?

柔宇科技能否逆天改命。

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深海

4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资料显示,刘姝威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且是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

对此,经纬快评称,作为独董,刘姝威急于为柔宇科技纾困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归根到底,救不救柔宇应交给市场,让市场去判断和选择。

雷达财经4月初曾报道,有内部员工透露,自2021年9月至今,柔宇科技一直拖欠工资,每到发薪日员工收到的是欠薪邮件,已有员工被拖欠薪水近10万元。

另据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员工透露,近期公司一改之前融资尚未到位的说法,开始给员工们“放长假”,具体为清明节之后就开始放假,时间是三个月。其中,4月按照全薪计酬,5月和6月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这两个月的社保也要按最低基数来调整。

公司的这种做法,被一些员工认为是变相裁员。而欠薪也导致该公司大批员工离职,上述员工透露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人数不断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了700人。

拖欠薪资的背后,则暴露出柔宇科技难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按照刘姝威在文章中的说法,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该公司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外部股权投资者包括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资本、中信资本、顺丰控股、盈科资本、越秀产业基金、招商证券等。

多轮融资之后,彭博社曾预计柔宇科技的估值将达525亿元。2020年,公司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

然而,和很多初创公司一样,依靠外部融资“输血”的柔宇科技,自身并不具备“造血”能力。因此,为了获取更多资金,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搁置赴美IPO的计划,转向A股科创板,计划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请。

当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

据此计算,公司三年半累计实现营收5.17亿元,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

撤回IPO申请仅仅半年之后,柔宇科技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并逐渐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

除了财务上亏损之外,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也备受质疑,被打上“PPT”公司的标签。

据悉,目前全球研发柔性屏的主流屏幕厂商,如三星、京东方、TCL等,普遍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则选择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据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的介绍,该技术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小基材和薄膜的热胀冷缩,提高良品率。

刘姝威也在文章中提出“佐证”,称“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政府聘请多家专业机构对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投片生产线进行现场考核,历时近1个月,考核投片良率达81.6%。”

不过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柔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更为惨淡,仅5%。销量上,在2019年产量为31.4万片的情况下,销量仅5.27万片;2020年上半年实际产量为4.86万片,但销量仅2.21万片。

有业内人士分析,销量惨淡的原因是柔宇科技的柔性屏鲜有获得市场订单,目前推出了折叠屏手机的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都没有跟其合作。2020年3月25日的柔宇技术大会上,公司与中兴达成了战略合作,但此后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

这种情况下,柔宇只能在自家手机上消化,但该公司旗下的自有手机品牌FlexPai销量惨淡,又极大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长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而柔宇科技的量产,来自其2017年开建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该条产线耗资110亿元,并于2018年6月6日第一期量产线点亮投产。

然而,如此大手笔投入却没有转化成对应的收入,柔宇科技逐渐步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如今独董刘姝威出面呼救,谁会成为柔宇科技的 “白马骑士”?由于公司地处深圳,且有深创投入股,外界将目光投向了深圳国资。

但根据界面新闻,深圳国资体系的一位员工透露,深创投在去年年底对柔宇项目是否追加投资有过内部讨论,当时的决定是不投。“现在又过去几个月了,会不会追加投资不确定,况且这个决定权不在深创投,而是政府。”

而且从去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就已经有专班介入柔宇科技项目。

一名长期观察深圳产业经济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柔宇已经证明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不仅技术路线有问题,难量产,良率低,而且还存在数据造假,深圳国资如果再继续投资是不明智的。

柔宇科技能否逆天改命?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雷达财经(ID:leidacj)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柔宇科技式困境,有谁能解?

柔宇科技能否逆天改命。

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深海

4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资料显示,刘姝威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且是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

对此,经纬快评称,作为独董,刘姝威急于为柔宇科技纾困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归根到底,救不救柔宇应交给市场,让市场去判断和选择。

雷达财经4月初曾报道,有内部员工透露,自2021年9月至今,柔宇科技一直拖欠工资,每到发薪日员工收到的是欠薪邮件,已有员工被拖欠薪水近10万元。

另据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员工透露,近期公司一改之前融资尚未到位的说法,开始给员工们“放长假”,具体为清明节之后就开始放假,时间是三个月。其中,4月按照全薪计酬,5月和6月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这两个月的社保也要按最低基数来调整。

公司的这种做法,被一些员工认为是变相裁员。而欠薪也导致该公司大批员工离职,上述员工透露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人数不断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了700人。

拖欠薪资的背后,则暴露出柔宇科技难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按照刘姝威在文章中的说法,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该公司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外部股权投资者包括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资本、中信资本、顺丰控股、盈科资本、越秀产业基金、招商证券等。

多轮融资之后,彭博社曾预计柔宇科技的估值将达525亿元。2020年,公司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

然而,和很多初创公司一样,依靠外部融资“输血”的柔宇科技,自身并不具备“造血”能力。因此,为了获取更多资金,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搁置赴美IPO的计划,转向A股科创板,计划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请。

当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

据此计算,公司三年半累计实现营收5.17亿元,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

撤回IPO申请仅仅半年之后,柔宇科技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并逐渐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

除了财务上亏损之外,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也备受质疑,被打上“PPT”公司的标签。

据悉,目前全球研发柔性屏的主流屏幕厂商,如三星、京东方、TCL等,普遍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则选择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据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的介绍,该技术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小基材和薄膜的热胀冷缩,提高良品率。

刘姝威也在文章中提出“佐证”,称“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政府聘请多家专业机构对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投片生产线进行现场考核,历时近1个月,考核投片良率达81.6%。”

不过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柔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更为惨淡,仅5%。销量上,在2019年产量为31.4万片的情况下,销量仅5.27万片;2020年上半年实际产量为4.86万片,但销量仅2.21万片。

有业内人士分析,销量惨淡的原因是柔宇科技的柔性屏鲜有获得市场订单,目前推出了折叠屏手机的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都没有跟其合作。2020年3月25日的柔宇技术大会上,公司与中兴达成了战略合作,但此后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

这种情况下,柔宇只能在自家手机上消化,但该公司旗下的自有手机品牌FlexPai销量惨淡,又极大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长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而柔宇科技的量产,来自其2017年开建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该条产线耗资110亿元,并于2018年6月6日第一期量产线点亮投产。

然而,如此大手笔投入却没有转化成对应的收入,柔宇科技逐渐步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如今独董刘姝威出面呼救,谁会成为柔宇科技的 “白马骑士”?由于公司地处深圳,且有深创投入股,外界将目光投向了深圳国资。

但根据界面新闻,深圳国资体系的一位员工透露,深创投在去年年底对柔宇项目是否追加投资有过内部讨论,当时的决定是不投。“现在又过去几个月了,会不会追加投资不确定,况且这个决定权不在深创投,而是政府。”

而且从去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就已经有专班介入柔宇科技项目。

一名长期观察深圳产业经济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柔宇已经证明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不仅技术路线有问题,难量产,良率低,而且还存在数据造假,深圳国资如果再继续投资是不明智的。

柔宇科技能否逆天改命?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雷达财经(ID:leidacj)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