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临沂市临沭县:七大工程构筑“强富和美”现代化强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临沂市临沭县:七大工程构筑“强富和美”现代化强县

日前,临沭县山田专用碳化硅陶瓷项目等43个总投资达97.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日前,临沭县山田专用碳化硅陶瓷项目等43个总投资达97.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是为临沭全力打造“强富和美”现代化强县吹起了冲锋号。在日前结束的临沭县党代会和县“两会”上,确立了实施七大工程目标,为未来五年发展绘就了“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的宏伟画卷。

实施工业强县工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绿色化工基地、世界柳编之都。滚动开展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推动“小微成长、十亿升级、百亿突破”;促进园区平台跃升,打造提升“一区三园”,临沭经济开发区创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建链补链强链,力争五年引进500强和过10亿元项目50个,利用县外资金500亿元。

实施创新立县工程。坚持争试点、出亮点、树品牌、创一流,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打造“沭心办”政务平台,完善县镇村政务服务网络,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的优质营商环境以改革“小切口”促进服务“大提升”,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的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开放,实施“跨河西融”行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造苍源河沿岸新商圈,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开展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分产业推进重点研发计划、钻石英才计划等科技专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实施兴农稳县工程。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家,创建省级标准化优质农产品基地20个。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一村带九村,全力打造红色朱村“好日子”示范片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县级以上美丽乡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局面。

实施生态美县工程。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推进“三线一单”精准落地,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精致美丽县城,优化“山水环绕、一河串城、一体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完善北城区服务功能,促进东西片区协调发展,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彩化全覆盖,做好以水兴城文章,打造水系景观带。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实施小城镇三年提升计划,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叫响文旅、柳编、蓝莓、铸造、航空等特色镇街品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素配置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设施建管一体化。。

实施文化润县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场所,健全文化设施网络,牵头制定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为“山东标准”蹚出“临沭路径”。提升“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品牌,做大做强柳编、绒绣等产业,创建国家级柳编文化产业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面覆盖、提档升级,提升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临沭精神底蕴。构建东部“山之线”、西部“水之线”全域旅游格局,擦亮“苍山沭水·红色临沭”名片,推广“文旅+”模式,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带动县域旅游全面提升,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实施民生惠县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实施健康临沭行动,完善医共体、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争创省级中医药区域诊疗中心,完成镇街“四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健身圈”,织密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实施善治安县工程。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群体免疫屏障。狠抓安全生产,守住安全底线,严密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临沭、平安临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实现诉求线上线下一揽通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临沂市临沭县:七大工程构筑“强富和美”现代化强县

日前,临沭县山田专用碳化硅陶瓷项目等43个总投资达97.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日前,临沭县山田专用碳化硅陶瓷项目等43个总投资达97.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是为临沭全力打造“强富和美”现代化强县吹起了冲锋号。在日前结束的临沭县党代会和县“两会”上,确立了实施七大工程目标,为未来五年发展绘就了“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的宏伟画卷。

实施工业强县工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绿色化工基地、世界柳编之都。滚动开展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推动“小微成长、十亿升级、百亿突破”;促进园区平台跃升,打造提升“一区三园”,临沭经济开发区创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建链补链强链,力争五年引进500强和过10亿元项目50个,利用县外资金500亿元。

实施创新立县工程。坚持争试点、出亮点、树品牌、创一流,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打造“沭心办”政务平台,完善县镇村政务服务网络,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的优质营商环境以改革“小切口”促进服务“大提升”,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的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开放,实施“跨河西融”行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造苍源河沿岸新商圈,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开展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分产业推进重点研发计划、钻石英才计划等科技专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实施兴农稳县工程。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家,创建省级标准化优质农产品基地20个。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一村带九村,全力打造红色朱村“好日子”示范片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县级以上美丽乡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局面。

实施生态美县工程。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推进“三线一单”精准落地,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精致美丽县城,优化“山水环绕、一河串城、一体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完善北城区服务功能,促进东西片区协调发展,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彩化全覆盖,做好以水兴城文章,打造水系景观带。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实施小城镇三年提升计划,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叫响文旅、柳编、蓝莓、铸造、航空等特色镇街品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素配置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设施建管一体化。。

实施文化润县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场所,健全文化设施网络,牵头制定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为“山东标准”蹚出“临沭路径”。提升“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品牌,做大做强柳编、绒绣等产业,创建国家级柳编文化产业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面覆盖、提档升级,提升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临沭精神底蕴。构建东部“山之线”、西部“水之线”全域旅游格局,擦亮“苍山沭水·红色临沭”名片,推广“文旅+”模式,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带动县域旅游全面提升,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实施民生惠县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实施健康临沭行动,完善医共体、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争创省级中医药区域诊疗中心,完成镇街“四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健身圈”,织密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实施善治安县工程。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群体免疫屏障。狠抓安全生产,守住安全底线,严密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临沭、平安临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实现诉求线上线下一揽通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