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已近19万家,监管新规落地,哪些细则值得注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已近19万家,监管新规落地,哪些细则值得注意?

《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分别于今年5月1日、10月1日开始实施。电子烟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徐诗琪

电子烟两项新规终于落地,行业野蛮生长的二十年宣告结束。

近日敲定的两项新规分别是《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分别于2022年5月1日、202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间存在5个月过渡期,官方解释称,这是为了给生产企业一些时间进行产品合规化改造。

电子烟是罕见的诞生在中国、专利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的优势产业,最早由中药师韩力于2003年发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子烟消费者以追求新奇、潮流的年轻人为主,属于小众亚文化,对其监管也处在真空地带。直到以悦刻为代表的换弹式电子烟出现,这类产品较传统注油式电子烟更方便易携带,再加上品牌大力营销,借网约车、便利店等渠道线下推广,电子烟才真正普及到大众市场。

市场越来越大,监管随之而来。国内关于电子烟的监管政策最早出台于2017年。当时万宝路IQOS这类加热不燃烧(HNB)产品在日韩大火,也流传至国内。官方出台政策将之纳入监管,禁止HNB产品在国内生产、销售、流通。

但主流售卖的换弹式电子烟仍在资本推动下迅猛发展,连罗永浩也嗅到了商机,成立“小野”品牌入局。到2019年,为避免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网购禁令”出台,电子烟当时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被完全封锁,这是电子烟行业第一次遭遇重击。

之后主流品牌开始朝线下发展,专卖店、集合店等业态在三年内铺设全国,零售门店急速增长。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电子烟产业蓝皮书》,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有近19万家,每座一线城市平均有1301家电子烟零售店,每个五线城市平均有33家,还有大量的“店中店”业态没有包含其中。

2021年,电子烟监管政策开始加速。当年3月,工信部发声,提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管理”的意见;年末11月,《电子烟管理办法》与国家标准的详细征求意见稿出炉,造成不小的行业震荡。

直至今年初,上述两项政策文件基本落地,将在年内实施,电子烟产业也告别了野蛮生长。日前,烟草局表示,后续还将公布关于电子烟相关许可证管理、技术审评、产品追溯等细则文件。

界面新闻梳理了电子烟产业近5年间的政策发展,并找到新规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重点细则。

监管政策回顾: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态度趋严

从上图可见,官方对电子烟监管态度从2017年至今,呈现越来越严、文件发布越来越快的趋势。

事实上,电子烟行业也有自律标准出台。2017年底,中国电子商会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电子烟雾化类器具产品通用规范》,这是一份行业标准,对电子烟生产、试验、检验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行业标准仅限于参与企业的自律,并非强制实行。

再看官方出台政策,大部分围绕都“保护未成年人”展开,包括禁止线上贩售,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场所附近贩售电子烟,打击电子烟变相销售等。

但电子烟行业存在的乱象不止“未成年人吸食”一种。在生产层面,一些小厂商可能在电子烟内添加违规成分,例如加入了大麻成分的“上头电子烟”;在销售层面,微商违规线上买卖、零售门店不严格执行年龄验证等漏洞不断;在品牌层面,也有知识产权和造假售假方面的纠纷。

此次出台的两项新规《电子烟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国标》”),即是真正从多方面规范了电子烟行业。

两项新规有何重点?

《管理办法》将电子烟定义为“新型烟草”,规定了电子烟的监管主体:国家烟草局。

《国标》对电子烟给出了具体定义: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并对电子烟多个元件的生产、试验等给出了详细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已近19万家,监管新规落地,哪些细则值得注意?

《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分别于今年5月1日、10月1日开始实施。电子烟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徐诗琪

电子烟两项新规终于落地,行业野蛮生长的二十年宣告结束。

近日敲定的两项新规分别是《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分别于2022年5月1日、202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间存在5个月过渡期,官方解释称,这是为了给生产企业一些时间进行产品合规化改造。

电子烟是罕见的诞生在中国、专利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的优势产业,最早由中药师韩力于2003年发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子烟消费者以追求新奇、潮流的年轻人为主,属于小众亚文化,对其监管也处在真空地带。直到以悦刻为代表的换弹式电子烟出现,这类产品较传统注油式电子烟更方便易携带,再加上品牌大力营销,借网约车、便利店等渠道线下推广,电子烟才真正普及到大众市场。

市场越来越大,监管随之而来。国内关于电子烟的监管政策最早出台于2017年。当时万宝路IQOS这类加热不燃烧(HNB)产品在日韩大火,也流传至国内。官方出台政策将之纳入监管,禁止HNB产品在国内生产、销售、流通。

但主流售卖的换弹式电子烟仍在资本推动下迅猛发展,连罗永浩也嗅到了商机,成立“小野”品牌入局。到2019年,为避免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网购禁令”出台,电子烟当时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被完全封锁,这是电子烟行业第一次遭遇重击。

之后主流品牌开始朝线下发展,专卖店、集合店等业态在三年内铺设全国,零售门店急速增长。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电子烟产业蓝皮书》,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有近19万家,每座一线城市平均有1301家电子烟零售店,每个五线城市平均有33家,还有大量的“店中店”业态没有包含其中。

2021年,电子烟监管政策开始加速。当年3月,工信部发声,提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管理”的意见;年末11月,《电子烟管理办法》与国家标准的详细征求意见稿出炉,造成不小的行业震荡。

直至今年初,上述两项政策文件基本落地,将在年内实施,电子烟产业也告别了野蛮生长。日前,烟草局表示,后续还将公布关于电子烟相关许可证管理、技术审评、产品追溯等细则文件。

界面新闻梳理了电子烟产业近5年间的政策发展,并找到新规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重点细则。

监管政策回顾: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态度趋严

从上图可见,官方对电子烟监管态度从2017年至今,呈现越来越严、文件发布越来越快的趋势。

事实上,电子烟行业也有自律标准出台。2017年底,中国电子商会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电子烟雾化类器具产品通用规范》,这是一份行业标准,对电子烟生产、试验、检验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行业标准仅限于参与企业的自律,并非强制实行。

再看官方出台政策,大部分围绕都“保护未成年人”展开,包括禁止线上贩售,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场所附近贩售电子烟,打击电子烟变相销售等。

但电子烟行业存在的乱象不止“未成年人吸食”一种。在生产层面,一些小厂商可能在电子烟内添加违规成分,例如加入了大麻成分的“上头电子烟”;在销售层面,微商违规线上买卖、零售门店不严格执行年龄验证等漏洞不断;在品牌层面,也有知识产权和造假售假方面的纠纷。

此次出台的两项新规《电子烟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国标》”),即是真正从多方面规范了电子烟行业。

两项新规有何重点?

《管理办法》将电子烟定义为“新型烟草”,规定了电子烟的监管主体:国家烟草局。

《国标》对电子烟给出了具体定义: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并对电子烟多个元件的生产、试验等给出了详细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