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高”“新”姿态抢滩秦创原,看西安高新区再掀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高”“新”姿态抢滩秦创原,看西安高新区再掀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长期居于全国高新区“第一阵营”的西安高新区再次完成了自己新一轮的蓄力

文 | 李翀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将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组数据直观地记录了建设高新区的人们如何以这幅图景为蓝本,一点一点地攫取养料,一步一步地打下基底——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2021年全国GDP的13.4%;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6.6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近三倍。

正是在这样长线发展的气氛中,同时在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大趋势下,长期居于全国高新区“第一阵营”的西安高新区,借势省级科创平台秦创原,搭建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以打造“四个高新”为战略蓝图,以科创项目和科创企业为主要抓手,完成了自己新一轮的蓄力。

蓄力硬科技研发 打造创新策源地

4月8日,西安高新区举行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暨二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活动现场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78亿元,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512.53亿元,其中秦创原科创研发项目在开工项目中占比最高,多达20个,总投资352.67亿元。

顺着时间线向上游望去,可以看到2021年西安高新区已经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九条”),设立9亿元支持资金,加速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创新生态构建;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聚焦“55611”现代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以丝路科学城为主承载,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提升企业科研动力。

另外,高新区还在持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推进阿秒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其中国家级17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03家,创建国际化平台37个。

双创平台的搭建非一日之功。高新区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构建立体化孵化网络,推进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建成陕西省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区、瞪羚谷创业社区等双创载体发展壮大。目前已累计双创载体17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集聚硬科技高端人才,认定“硬科技创新人才”6607名,累计集聚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57名,区内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约25万人,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

这些都直接体现出高新区之“高”“新”处。揣着“硬科技”这张王牌,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加持下,高新区对创新资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和吸纳力,像一块肥料充足雨水丰沛的土壤,准备好了迎接春天所需要的轻风,只等着嫩芽生发,好风借力。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发力成果转化 引导主体聚集

2019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产业化20余项,奖补资金超1亿元。其中,中科微精承担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项目突破了光束扫描技术、自适应定位技术等七大关键技术,形成直接经济效益近2.11亿元;紫光国芯承担的高性能第四代DRAM存储器项目,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亿元,新增营收达2亿元;中煤科工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这些数字直观展示了研发成果是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而其背后区域整体环境的优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加持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2021年出台的《关于建设“四个高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实施意见》到随后发布的《西安高新区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发展意见(2021-2023)》,以及建设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3项实施办法,西安高新区一步一步地明确了区域参与秦创原建设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如果说蓄力是为了更好的发力,那么高新区无疑找到了核心的发力点。在深化校地院地融合发展和完善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西安高新区无疑走在了前面——以具体而充满细节的“实操案例”,为后来者提供参考模板。

比如搭建陕西省高校技术要素创新服务平台,推进西电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开展科研人员停薪留职离岗创业。推进西安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合作双方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功完成了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核心工艺与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了我国在集成电路硅片制造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目标。

以及持续扩充硬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引进、培育认定技术经理人216人,技术经理人“1+3”特色服务体系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推广的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百佳案例。

当然,更直观的案例是2021年初全面开工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以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主攻方向,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建设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目前这个项目已有37栋封顶,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其他楼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今年,项目建设运营单位西安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已与西安地区科技交流中心、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而对于西安高新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崔振宇来说,这些不过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将加速推进秦创原集成电路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申请相关政策补贴。继续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力争成为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高地。”

助力两链融合 促进重点产业链发展

深入西安高新区,能感受到这片科创热土上的创新活力正加速迸发。

而要实现前文《意见》中所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还需要做强产业链条优势,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聚集,完成现代产业的体系打造。

西安高新区着力构建“55611”现代产业体系,正是这样的思路——以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5611”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推进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14个“科创高新”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围绕19个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针对光子产业,通过设立光子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设立光子产业补链强链基金,推进先进光子芯片柔性制造平台建设等,推进光子产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将目光投向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会发现高新区已经在逐一补齐“木桶的短板”,试图实现一种严丝合缝的布局——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的政策细则与服务举措全面覆盖了运营扶持奖励、创投发展奖励、企业上市奖励、企业政务服务、人才支持奖励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园区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未来,这里将引入不少于130家且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 600 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少于 10 家供应链金融持牌机构等入驻园区,大力弥补西安金融短板,为金融企业提供与高科技企业合作的优越环境,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动力,为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赋能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分关心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中的“第一梯队”,天然有着奋发进取的责任和示范引领的义务,新一轮的蓄力已经完成,金融、企业、人才、高校、政策、资源都已就位,期待2022年这里能以崛起之势构建新的样板神话。

 

来源:西安高新区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1:5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高”“新”姿态抢滩秦创原,看西安高新区再掀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长期居于全国高新区“第一阵营”的西安高新区再次完成了自己新一轮的蓄力

文 | 李翀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将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组数据直观地记录了建设高新区的人们如何以这幅图景为蓝本,一点一点地攫取养料,一步一步地打下基底——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2021年全国GDP的13.4%;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6.6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近三倍。

正是在这样长线发展的气氛中,同时在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大趋势下,长期居于全国高新区“第一阵营”的西安高新区,借势省级科创平台秦创原,搭建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以打造“四个高新”为战略蓝图,以科创项目和科创企业为主要抓手,完成了自己新一轮的蓄力。

蓄力硬科技研发 打造创新策源地

4月8日,西安高新区举行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暨二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活动现场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78亿元,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512.53亿元,其中秦创原科创研发项目在开工项目中占比最高,多达20个,总投资352.67亿元。

顺着时间线向上游望去,可以看到2021年西安高新区已经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九条”),设立9亿元支持资金,加速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创新生态构建;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聚焦“55611”现代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以丝路科学城为主承载,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提升企业科研动力。

另外,高新区还在持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推进阿秒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其中国家级17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03家,创建国际化平台37个。

双创平台的搭建非一日之功。高新区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构建立体化孵化网络,推进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建成陕西省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区、瞪羚谷创业社区等双创载体发展壮大。目前已累计双创载体17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集聚硬科技高端人才,认定“硬科技创新人才”6607名,累计集聚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57名,区内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约25万人,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

这些都直接体现出高新区之“高”“新”处。揣着“硬科技”这张王牌,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加持下,高新区对创新资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和吸纳力,像一块肥料充足雨水丰沛的土壤,准备好了迎接春天所需要的轻风,只等着嫩芽生发,好风借力。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发力成果转化 引导主体聚集

2019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产业化20余项,奖补资金超1亿元。其中,中科微精承担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项目突破了光束扫描技术、自适应定位技术等七大关键技术,形成直接经济效益近2.11亿元;紫光国芯承担的高性能第四代DRAM存储器项目,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亿元,新增营收达2亿元;中煤科工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这些数字直观展示了研发成果是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而其背后区域整体环境的优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加持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2021年出台的《关于建设“四个高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实施意见》到随后发布的《西安高新区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发展意见(2021-2023)》,以及建设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3项实施办法,西安高新区一步一步地明确了区域参与秦创原建设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如果说蓄力是为了更好的发力,那么高新区无疑找到了核心的发力点。在深化校地院地融合发展和完善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西安高新区无疑走在了前面——以具体而充满细节的“实操案例”,为后来者提供参考模板。

比如搭建陕西省高校技术要素创新服务平台,推进西电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开展科研人员停薪留职离岗创业。推进西安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合作双方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功完成了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核心工艺与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了我国在集成电路硅片制造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目标。

以及持续扩充硬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引进、培育认定技术经理人216人,技术经理人“1+3”特色服务体系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推广的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百佳案例。

当然,更直观的案例是2021年初全面开工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以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主攻方向,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建设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目前这个项目已有37栋封顶,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其他楼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今年,项目建设运营单位西安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已与西安地区科技交流中心、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而对于西安高新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崔振宇来说,这些不过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将加速推进秦创原集成电路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申请相关政策补贴。继续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力争成为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高地。”

助力两链融合 促进重点产业链发展

深入西安高新区,能感受到这片科创热土上的创新活力正加速迸发。

而要实现前文《意见》中所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还需要做强产业链条优势,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聚集,完成现代产业的体系打造。

西安高新区着力构建“55611”现代产业体系,正是这样的思路——以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5611”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推进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14个“科创高新”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围绕19个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针对光子产业,通过设立光子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设立光子产业补链强链基金,推进先进光子芯片柔性制造平台建设等,推进光子产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将目光投向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会发现高新区已经在逐一补齐“木桶的短板”,试图实现一种严丝合缝的布局——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的政策细则与服务举措全面覆盖了运营扶持奖励、创投发展奖励、企业上市奖励、企业政务服务、人才支持奖励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园区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未来,这里将引入不少于130家且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 600 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少于 10 家供应链金融持牌机构等入驻园区,大力弥补西安金融短板,为金融企业提供与高科技企业合作的优越环境,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动力,为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赋能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分关心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中的“第一梯队”,天然有着奋发进取的责任和示范引领的义务,新一轮的蓄力已经完成,金融、企业、人才、高校、政策、资源都已就位,期待2022年这里能以崛起之势构建新的样板神话。

 

来源:西安高新区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1:5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