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乡村振兴”看青岛崂山:一条鲅鱼,一扇新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乡村振兴”看青岛崂山:一条鲅鱼,一扇新窗

山海富民,美丽的沙子口,幸福始终。

文| 陈明一

“临渊在藻人争羡,并海烹鲜客厌肥。莫道吞舟能漏网,还看一钓六鳌归。”

留在沙子口街道的记忆是闲适幸福的,这个依山面海的小镇,携来崂山的灵性,滋润着一方沃土,于农耕,茶香悠远,于渔获,鱼虾满仓。“沙子口是个好地方”,即是最美的赞赏。

4月16日上午,伴随着“鲅鱼礼俗•传承孝道”2022沙子口鲅鱼节启动仪式的举办,青岛人期待的沙子口鲅鱼节如约而至。

今年开幕式的规模较往年小了不少,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主办方采用云上节庆的形式,全国各地网友通过线上直播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充满丰收喜悦,又富有典故渊源,并迸发出山海情怀的盛事。

或许,对于外地友人而言,沙子口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滨小镇,然而,青岛市“菜篮子”工程中超七成的海产品均来自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

水产业的高占比,也透露出“新旧动能转换”的责任重大。作为典型的第一产业,近些年,沙子口街道也在逐步实践中,以节庆为媒,走出了一条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旅游新路子。“鲅鱼节”也为沙子口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造滨海旅游小镇提供了新动能。

孝道为先,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沙子口鲅鱼节”已成功举办了17届。随着节庆名气的叫响,沙子口鲅鱼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沙子口鲅鱼热销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城市,除青岛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五大城市也成为沙子口鲅鱼的“铁杆粉丝”。

事实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外地友人而言,沙子口鲅鱼的名声在外,不仅因其味道鲜美,更是因其早已成为传承孝道的载体和联系亲情的纽带,而这一价值观,被广为赞同接纳。

在青岛地区,一直流传着“鲅鱼跳,丈人笑”的俗语,最早意指,每逢春来鲅鱼季,沙子口的女婿们都会送几条鲜鲅鱼给岳父岳母。这一富含文化底蕴的古老消费习俗,一直得以传承。2020年,沙子口鲅鱼礼俗,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5位“沙子口街道2022年度孝道之星”走上舞台,他们为全街道树立了先进的典型。

一个世代口口相传的“鲅鱼礼俗”,最终接了地气,落脚在黄海之滨,接受着山海文化的滋养,生根发芽,硕果满满。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是岛城一道浓浓的人文风景,以鲅鱼为载体,传递亲情,传承孝道,蕴藏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

在儒家文化浸润的山东,餐桌之上,开席之前,如若长辈不动筷子,晚辈则需要静心等待,这并不是教条规矩,而是知礼规范。同样,作为开年最先收获的鱼类之一,头茬鲅鱼必然要长者们最先尝鲜。

活动进行时,沙子口街道及崂山水产商会的工作人员同时行动,将题有“亲情鲅鱼•传承孝道”的鲅鱼之礼送到崂山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百岁老人家里。

“感谢党委政府,让我第一时间尝尝最新鲜的鲅鱼,心里很开心。”社区百岁老人激动的说。

“母亲养我小,我养她老。我对母亲好,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也会对我好,孝道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本届孝道之星,来自西九水社区的刘永华用朴素诚挚的话语,流露出沙子口街道的老人,尽享岁月静好,颐养天年的幸福。

沙子口街道已将“2022年度孝道之星”的故事拍成视频,在公众号、党建平台等自媒体矩阵广为传播。

此外,为了丰富鲅鱼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扬孝道这一优秀传统,沙子口街道于4月份开展了主题为“鲅鱼礼俗•传承孝道”——孝老爱亲征文、享读视频评选、“往昔旧事”沙子口老照片征集等活动,讲述“鲅鱼礼俗•传承孝道”国学知识,聆听送鲅鱼的习俗、鲅鱼传说、孝道等,获益匪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春来,为长辈送去新鲜的鲅鱼传承孝道亲情,已经成为岛城一道特色的人文风景,成为一种孝道之风。

一产寻升级,农耕渔获两相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山面海的沙子口,农耕渔获两相宜,尽享山海富民之乐。去年2月,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然而,无论是农耕,还是渔获,第一产业因特殊的行业属性,往往会形成分散式生产、作坊式经营的零散模式,如此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早在2002年,在崂山区政府的引导下,青岛崂山茶协会率先成立。2007年2月,崂山茶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崂山茶证明商标”。

为了管理好崂山茶证明商标,崂山茶协会先后出台了《崂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严格筛选商标使用单位,商标使用越来越规范,使用单位逐渐增加,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并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位于沙子口街道的万里江茶场、北崂茶业、云泉春茶业等,皆是崂山茶业界响当当的“大咖”。由此,在崂山,第一产业“抱团取暖”,由茶业开始,逐渐影响到水产业。

事实上,比茶业种植的历史更早,水产业一直是崂山百姓的粮仓根基。近年来,崂山区水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崂山区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力军。

然而,早些年间,构成崂山水产行业从业群体的角色繁多,捕捞者、养殖户、销售商、冷藏……基本各自为战,内部竞争激烈,一直影响着崂山区水产形象的提升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水产行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强,成立自己的商会已经成为崂山区水产经营者的共识。为了顺应这种迫切需求,不断提高崂山区水产行业的整体素质与发展水平,推进行业自律,青岛市崂山区水产商会应运而生。

至今年,沙子口鲅鱼节已是第18届,此前一直由政府主办,直至2013年,崂山区水产商会成立。

“之前,虽然不懂节会的具体运作,但是我能明显感受到节会对于经济的强大带动。”崂山区水产商会会长、青岛鑫海裕丰海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知悟说,在承办鲅鱼节的那些年,水产商会从节会中获得了诸多实惠。

水产商会借鲅鱼节提升了崂山区水产品牌的美誉度,壮大整个水产行业的实力。如今,60余家会员企业并肩作战,抱团发展,崂山水产的牌子日益响亮。

近年来,沙子口街道一直在寻找传统行业重新赋能的新途径,“沙子口鲅鱼节”便是成功的路径之一。随着节会历年走红,节会IP效应开始发力,不光拉动了新鲜鲅鱼的价格使渔民增收,更助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提质。

慧心巧思,节庆引领涉旅业全域绽放

华东葡萄酒、崂特啤酒、万里江茶、北崂茶、金钩海米……

离开鲅鱼节会场,游走在沙子口街道的山海街巷,你不得不感叹,在农旅融合的新时代,借势节庆,这里已成为展示沙子口物产丰盈的天然舞台——

崂山水产商会联合船歌鱼水饺推出了鲜美鲅鱼饺子馅、八大海珍等地域特产;东麦窑村联合青啤文旅推出麦窑三宝海珍品系列,除了即食的扇贝柱、虾仁和崂山茶,还有鱼胶、老丈人鲅鱼,琳琅满目;马鞍子村联合区文联推出崂山十二景文创丝巾,以崂山十二景为主题元素,一条条丝巾成为展示崂山独特地域文化气质的载体,一眼望穿最具青岛本土气息的人文风貌元素。

2021年4月,沙子口街道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于是,以乡村振兴为灵感之源,因地制宜,沙子口开始谋划“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与“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

所谓“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落于“度假”,什么是崂山的“度假风情”?唯有山海仙居。

美丽流清湾,风平波缓,郁郁葱葱,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太清宫更是有着“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美誉,尤为适合修身养性。

由此,沙子口街道以魔方公园为中心,结合节庆活动,不断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东麦窑村重点发展“仙居崂山”品牌民宿、休闲采摘、乡村观光、红色研学等产业;西麦窑村重点提升“山海人家”乡旅民宿,并结合沙滩开发休闲娱乐、海洋研学、影视拍摄等旅游业态;流清河村重点打造渔家宴、乡村民宿,并依托山海资源发展婚纱摄影、近海捕捞等产业,为游客带来“凭海观山”独特体验。

与流清湾“山海仙居”的风格迥异,南九水片区是典型的山、河、村乡村空间布局,这里正在谋划以大石、大石头和东九水村为中心,以乡村艺术度假体验游为主线,打造集摄影、绘画、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艺术度假带。

不难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仍旧最关键。在全域统筹的基础上,今年,沙子口街道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鲅鱼节为引,一举联动、盘活了全域的旅游资源:滨海度假、奇妙游学、海誓山盟、诗画田园等“四大场景”旅游线路,联袂开启沙子口休闲旅游季,使“鲅鱼节”真正成为沙子口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

一条小鲅鱼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充分发挥鲅鱼节的引领带动作用,弘扬孝道文化,发展节会经济,展示城镇形象,通过鲅鱼节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沙子口街道走出了一条以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履行乡村振兴战略,又打开了一扇窗。

山海富民,美丽的沙子口,幸福始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乡村振兴”看青岛崂山:一条鲅鱼,一扇新窗

山海富民,美丽的沙子口,幸福始终。

文| 陈明一

“临渊在藻人争羡,并海烹鲜客厌肥。莫道吞舟能漏网,还看一钓六鳌归。”

留在沙子口街道的记忆是闲适幸福的,这个依山面海的小镇,携来崂山的灵性,滋润着一方沃土,于农耕,茶香悠远,于渔获,鱼虾满仓。“沙子口是个好地方”,即是最美的赞赏。

4月16日上午,伴随着“鲅鱼礼俗•传承孝道”2022沙子口鲅鱼节启动仪式的举办,青岛人期待的沙子口鲅鱼节如约而至。

今年开幕式的规模较往年小了不少,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主办方采用云上节庆的形式,全国各地网友通过线上直播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充满丰收喜悦,又富有典故渊源,并迸发出山海情怀的盛事。

或许,对于外地友人而言,沙子口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滨小镇,然而,青岛市“菜篮子”工程中超七成的海产品均来自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

水产业的高占比,也透露出“新旧动能转换”的责任重大。作为典型的第一产业,近些年,沙子口街道也在逐步实践中,以节庆为媒,走出了一条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旅游新路子。“鲅鱼节”也为沙子口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造滨海旅游小镇提供了新动能。

孝道为先,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沙子口鲅鱼节”已成功举办了17届。随着节庆名气的叫响,沙子口鲅鱼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沙子口鲅鱼热销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城市,除青岛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五大城市也成为沙子口鲅鱼的“铁杆粉丝”。

事实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外地友人而言,沙子口鲅鱼的名声在外,不仅因其味道鲜美,更是因其早已成为传承孝道的载体和联系亲情的纽带,而这一价值观,被广为赞同接纳。

在青岛地区,一直流传着“鲅鱼跳,丈人笑”的俗语,最早意指,每逢春来鲅鱼季,沙子口的女婿们都会送几条鲜鲅鱼给岳父岳母。这一富含文化底蕴的古老消费习俗,一直得以传承。2020年,沙子口鲅鱼礼俗,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5位“沙子口街道2022年度孝道之星”走上舞台,他们为全街道树立了先进的典型。

一个世代口口相传的“鲅鱼礼俗”,最终接了地气,落脚在黄海之滨,接受着山海文化的滋养,生根发芽,硕果满满。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是岛城一道浓浓的人文风景,以鲅鱼为载体,传递亲情,传承孝道,蕴藏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

在儒家文化浸润的山东,餐桌之上,开席之前,如若长辈不动筷子,晚辈则需要静心等待,这并不是教条规矩,而是知礼规范。同样,作为开年最先收获的鱼类之一,头茬鲅鱼必然要长者们最先尝鲜。

活动进行时,沙子口街道及崂山水产商会的工作人员同时行动,将题有“亲情鲅鱼•传承孝道”的鲅鱼之礼送到崂山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百岁老人家里。

“感谢党委政府,让我第一时间尝尝最新鲜的鲅鱼,心里很开心。”社区百岁老人激动的说。

“母亲养我小,我养她老。我对母亲好,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也会对我好,孝道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本届孝道之星,来自西九水社区的刘永华用朴素诚挚的话语,流露出沙子口街道的老人,尽享岁月静好,颐养天年的幸福。

沙子口街道已将“2022年度孝道之星”的故事拍成视频,在公众号、党建平台等自媒体矩阵广为传播。

此外,为了丰富鲅鱼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扬孝道这一优秀传统,沙子口街道于4月份开展了主题为“鲅鱼礼俗•传承孝道”——孝老爱亲征文、享读视频评选、“往昔旧事”沙子口老照片征集等活动,讲述“鲅鱼礼俗•传承孝道”国学知识,聆听送鲅鱼的习俗、鲅鱼传说、孝道等,获益匪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春来,为长辈送去新鲜的鲅鱼传承孝道亲情,已经成为岛城一道特色的人文风景,成为一种孝道之风。

一产寻升级,农耕渔获两相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山面海的沙子口,农耕渔获两相宜,尽享山海富民之乐。去年2月,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然而,无论是农耕,还是渔获,第一产业因特殊的行业属性,往往会形成分散式生产、作坊式经营的零散模式,如此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早在2002年,在崂山区政府的引导下,青岛崂山茶协会率先成立。2007年2月,崂山茶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崂山茶证明商标”。

为了管理好崂山茶证明商标,崂山茶协会先后出台了《崂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严格筛选商标使用单位,商标使用越来越规范,使用单位逐渐增加,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并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位于沙子口街道的万里江茶场、北崂茶业、云泉春茶业等,皆是崂山茶业界响当当的“大咖”。由此,在崂山,第一产业“抱团取暖”,由茶业开始,逐渐影响到水产业。

事实上,比茶业种植的历史更早,水产业一直是崂山百姓的粮仓根基。近年来,崂山区水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崂山区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力军。

然而,早些年间,构成崂山水产行业从业群体的角色繁多,捕捞者、养殖户、销售商、冷藏……基本各自为战,内部竞争激烈,一直影响着崂山区水产形象的提升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水产行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强,成立自己的商会已经成为崂山区水产经营者的共识。为了顺应这种迫切需求,不断提高崂山区水产行业的整体素质与发展水平,推进行业自律,青岛市崂山区水产商会应运而生。

至今年,沙子口鲅鱼节已是第18届,此前一直由政府主办,直至2013年,崂山区水产商会成立。

“之前,虽然不懂节会的具体运作,但是我能明显感受到节会对于经济的强大带动。”崂山区水产商会会长、青岛鑫海裕丰海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知悟说,在承办鲅鱼节的那些年,水产商会从节会中获得了诸多实惠。

水产商会借鲅鱼节提升了崂山区水产品牌的美誉度,壮大整个水产行业的实力。如今,60余家会员企业并肩作战,抱团发展,崂山水产的牌子日益响亮。

近年来,沙子口街道一直在寻找传统行业重新赋能的新途径,“沙子口鲅鱼节”便是成功的路径之一。随着节会历年走红,节会IP效应开始发力,不光拉动了新鲜鲅鱼的价格使渔民增收,更助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提质。

慧心巧思,节庆引领涉旅业全域绽放

华东葡萄酒、崂特啤酒、万里江茶、北崂茶、金钩海米……

离开鲅鱼节会场,游走在沙子口街道的山海街巷,你不得不感叹,在农旅融合的新时代,借势节庆,这里已成为展示沙子口物产丰盈的天然舞台——

崂山水产商会联合船歌鱼水饺推出了鲜美鲅鱼饺子馅、八大海珍等地域特产;东麦窑村联合青啤文旅推出麦窑三宝海珍品系列,除了即食的扇贝柱、虾仁和崂山茶,还有鱼胶、老丈人鲅鱼,琳琅满目;马鞍子村联合区文联推出崂山十二景文创丝巾,以崂山十二景为主题元素,一条条丝巾成为展示崂山独特地域文化气质的载体,一眼望穿最具青岛本土气息的人文风貌元素。

2021年4月,沙子口街道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于是,以乡村振兴为灵感之源,因地制宜,沙子口开始谋划“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与“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

所谓“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落于“度假”,什么是崂山的“度假风情”?唯有山海仙居。

美丽流清湾,风平波缓,郁郁葱葱,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太清宫更是有着“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美誉,尤为适合修身养性。

由此,沙子口街道以魔方公园为中心,结合节庆活动,不断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东麦窑村重点发展“仙居崂山”品牌民宿、休闲采摘、乡村观光、红色研学等产业;西麦窑村重点提升“山海人家”乡旅民宿,并结合沙滩开发休闲娱乐、海洋研学、影视拍摄等旅游业态;流清河村重点打造渔家宴、乡村民宿,并依托山海资源发展婚纱摄影、近海捕捞等产业,为游客带来“凭海观山”独特体验。

与流清湾“山海仙居”的风格迥异,南九水片区是典型的山、河、村乡村空间布局,这里正在谋划以大石、大石头和东九水村为中心,以乡村艺术度假体验游为主线,打造集摄影、绘画、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艺术度假带。

不难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仍旧最关键。在全域统筹的基础上,今年,沙子口街道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鲅鱼节为引,一举联动、盘活了全域的旅游资源:滨海度假、奇妙游学、海誓山盟、诗画田园等“四大场景”旅游线路,联袂开启沙子口休闲旅游季,使“鲅鱼节”真正成为沙子口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

一条小鲅鱼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充分发挥鲅鱼节的引领带动作用,弘扬孝道文化,发展节会经济,展示城镇形象,通过鲅鱼节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沙子口街道走出了一条以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履行乡村振兴战略,又打开了一扇窗。

山海富民,美丽的沙子口,幸福始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