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陈世英(Wallace Chan) | 从珠宝艺术到钛金属雕塑,“创作就是我的信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陈世英(Wallace Chan) | 从珠宝艺术到钛金属雕塑,“创作就是我的信仰”

陈世英个展《图腾》今日在威尼斯拉开帷幕,以大型特定场域装置的形式,呈现其前卫大型钛金属雕塑作品。

撰文 | 邱书婉

来源 | 界面艺术

在欧洲,珠宝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水平至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然而有一位华人艺术家,他不仅是当今珠宝领域的顶尖艺术家,影响力遍及亚洲和欧美,也是国际公认的兼具独特创新性和革命性技术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在视觉艺术、雕塑、装置领域的成就近年来也渐渐为人所知,堪称现代文艺复兴全才。他就是陈世英(Wallace Chan)。

2012年陈世英应邀前往法国巴黎大皇宫参加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成为首位获邀参展的华人珠宝艺术家。在国内,佳士得拍卖行和ART021艺博会上都有他的身影。

现已到花甲之年的陈世英,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虽然出身贫寒,却一生与宝石为伴。从十来岁在宝石雕刻工厂做学徒时期,小心翼翼地触摸到第一件孔雀石开始,在半个世纪的艺术修行中,历经了创作孤独、享誉国际、伯乐去世、送空家财、皈依佛门、还俗入世、重启创作,最终取得斐然成就,回顾人生,仿佛如凤凰涅槃一般。但他对自己的经历非常淡然,“所有的经历,好与不好,到头来都是好的,一切都是心的造化。我的成长虽然艰苦,但昨日的磨练成就了今日的我。我在创作的世界里找到了我存在的意义,生命里的缺憾都在创作中得到了圆足,这样的人生剧本已经够好了。”

宝石是时间浓缩的产物。在出家修行的那段时期,陈世英对时间的诠释有了全新的体会。他认为,创作是最完美的存在状态,因为创作是一个无我的状态,创作的时候,时间停下来,万物静止。一旦无我,时间也不再重要。创作人从虚空里面去寻找自己的存在,而这个存在,就是精神的存在。

工作状态中的陈世英,花白胡子,中式长衫

这种对时间的认识也延伸到他对创作材料的选择上,比如钛金属。钛金属轻盈、坚固、亲和人体,且色彩丰富,他用八年时间掌握了这种材质,又用20年时间将之运用到极致。以钛作为珠宝的骨干,开拓珠宝艺术的创造空间,制造出让人惊叹的艺术珠宝——可穿戴的雕刻艺术品,既不会牺牲佩戴的舒适度,同时让艺术品兼具未来感和永恒性,为高级珠宝创作掀开全新的一页。

钛金属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能源、化工领域,被美誉为“太空金属”。图片是陈世英创作的钛金属与珠宝的融合作品《鱼儿的梦》。

源于对时间的哲学沉思,陈世英拓展了对钛金属这一物资材料的创作空间,他曾说,“如果说我有任何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创作,如果说我有任何一位‘导师’,我的物质就是我的‘导师’。”在发明出“世英切割”、翡翠光波三重奏专利、“世英陶瓷”等独家创新技术期间,2000年他就开始了钛金属的雕塑探索,并且更一步挖掘了这种新材料在艺术领域的运用。

2021年在威尼斯的大型钛金属雕塑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是陈世英对他多年来在雕塑和装置艺术的首次梳理。他把代表过去的铁跟未来的钛并置。“铁是5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它很活跃很热情,空气中所有的物质都能跟它拥抱在一起,所以它很快就生锈了。而钛被人类发现也就200多年,它还没有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在航天或者医学领域,都会对人类社会作出极大贡献。”

陈世英在《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1

今年他重回到威尼斯,带来大型特定场域装置展览《图腾》。“图腾”意指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时代神灵的载体。展题连接起陈世英佛教哲学的不同维度,包括对自然世界的崇敬以及对雕塑物质内在灵性的发掘。展览于4月20日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期开幕,并持续至10月23日。

展览特别呈现了一件装置作品,由陈世英的10米钛金属雕塑(“钛坦XIV,物质与时间对话”,此前曾于2021年上海ART021艺博会的中心展区展出)部件组成,散落于15世纪建筑Fondaco Marcello的特定空间场域。陈世英大型装置的力量感并非来源于单一的形象,而藉由多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共同产生。一旦拆解,雕塑作为统一形象的完整性便不复存在,暗示着过往秩序的脆弱和濒临崩塌。作品隐喻了两极化、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下当今社会所经历的分崩离析与失衡。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有幸邀请到陈世英老师进行对话。不仅仅是关于《图腾》展览本身,还有关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以飨读者。

界面艺术:你的创作领域涉及雕塑和珠宝艺术,都是用最坚硬的工具打磨大自然中最坚硬的物质,最终创作出的作品却都是美得不可方物,如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般。你曾经和毛阿敏的一次对话中谈到,宝石、钛金属这类物料是你用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思考过程的载体。能否分享自己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和思考方式?在你的生命字典里,对美的定义是如何呢?

陈世英:作为一个创作人,一定要感应天地的美丽、感应物质存在的能量。例如钛金属是冷傲的,不喜欢跟空气中的其他物质打交道,铁是热情的,温度、湿度等等都对铁有很大的影响,钛金属在几百年后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铁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时间的痕迹。钛金属是轻的、是强的,铁是重的,也比钛金属弱,钛金属是未来的、超现实的,铁是古老的、接地气的,钛金属是头像,铁是身体,一柔一刚,前者表达灵性,后者强调物性。钛金属暗示着某种向上而空灵的存在,铁紧贴着地面,从属于大地。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其出版的《艺术即经验》一书中提出,“艺术是完整的经验的表现,把对过去的记忆与将来的期望加入经验之中,这样的经验就成为完整的经验,将这种完整的经验带入美好的时期便构成了理想的美。”你会如何理解这段话中的观点?在一些讲座和谈话中,你也会谈到创作的灵感很多来自小时候的人生经历或者日常的生活经验,比如陶瓷勺、蝴蝶、禅等意象。本次的展览中的雕塑作品,是否也有融入一些人生经验?这些经验是如何通过物质转化为最终的艺术作品?在雕塑作品中是否也蕴含了和珠宝作品中一样的经验呢?

陈世英:物质是量度时间的单位。我在童年的时候已学习量度。小时候,家里穷,我的校服,明明是短裤,却要穿过膝盖,母亲说这样可以穿多几年,省点钱。后来,我还是只读了两年书,长裤未变回短裤,我就已经要辍学,开始全职工作。那年,我13岁。1973年,我离开雕刻师傅,在家住大厦的走火通道,放了一张折桌和两张折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由于资源一直都很匮乏,雕刻刀不锋利了,我也不舍得把它丢掉,设法要挽留它的生命。我学着将工具的功能改完又改,还它们无限复活。大约20多年前,我要做一朵钛金属郁金香,于是山长水远、一掷千金,从荷兰订了一朵,因为我听说荷兰的郁金香最美。望穿秋水,终于等到郁金香了,怎料花到了手才一会儿,她就奄奄一息,想枯萎了,我情急生智,就把她放进冰箱去,她总算又活过来,开开合合、出出入入许多次,才完成了作品。那一朵钛金属造的郁金香,入面是一颗世英切割(Wallace Cut)。

陈世英胸针作品《春日女神》

因为我自小缺乏物质,所以千方百计想要延续物质的生命,也习惯了用物质去量度时间,长大了,裤子就合身,找到方法了,雕刻刀可以复活,花可以起死回生,而当作品做出来了,一切便得到永生。一切的物质都有生命。生命就是时间。

我将钛金属与工字铁并置,给它们人似的表情与形态,让它们拥有某种壮丽的诗意。钛金属将活得比工字铁长久,钛金属和工字铁都将会活得比我长久。一天,当我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以后,作品就是我最忠实、最温柔、最坚定的载体。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钛是一种能够上天入海的稀有金属材料,而中国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对钛金属的研发和生产,而且更多还是投入到工业生产和日常器物的制造,对于普通人来说,钛金属材料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你是在什么情景下寻找到钛金属,并将其加入到珠宝设计中的?此次的雕塑作品又是关于钛金属的一次主题演绎,你为何对此材料如何感兴趣呢?在你的哲学观里,如何理解自然界里的物质存在?这些物质在你的雕塑作品中又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你和钛金属之间是否有建立一种“关系”?

陈世英:我一直在变中求变,我对物质的理解也是一样。尤其是在2000年初,我经历半年禅修后,意识到天地万物都是活物。一块石头、一片金属的生命频率与我们不一样,但可能也会呼吸,说不定是几百年才一呼,几百年才一吸,我们察觉不了。我学习用爱去与物质沟通,就算是一只杯子,也要轻轻地提起,温柔地放下,对待生命必须珍而重之。我选择接近永恒的物质作为我创作的载体,因为无论人的寿命多长,在宇宙无尽、历史长河之中,仍然是太短暂。我创作是为了向历史交待,历史可能会记得我,可能不会,但至少我的作品,可以为生命做见证,在几百年后,留下生命的证据。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熟悉我和我创作的人都知道,我对钛金属有很特殊的情感。我对钛金属的认知来自一篇关于心脏起博器的文章,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一种金属这么亲和人体,甚至能够与骨融合,非常轻,却又极度的强。经过八年的研究,在2007年,我第一次在巴塞尔展出用钛金属做的蝴蝶,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对钛金属没有什么认识。而今天的大型钛金属雕塑对我来说是一个与钛金属在沟通上的突破,我也希望再一次、从新的角度,呈现钛金属在艺术上的可塑性。

在《物质与时间对话》这个系列的大型钛金属雕塑,我想要表达一种纪念碑似的诗意,一种震撼力,而钛金属是一种接近永恒的物质。在作品上你会看见我对雕刻、雕塑的所有经验,包括阴雕、阳雕、世英切割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与物质和时间对话的方法。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珠宝艺术大多还是会依托于具体的物象,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物,亦或是自然生物。而雕塑的艺术表达语言更偏向抽象,需要调动更大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去年在威尼斯举办的雕塑展览,是你首次以钛金属为表现形式而创作了大型雕塑装置系列作品。请问如何看待自己从具象到抽象这种创作路径的选择表达?今后,会将创造的领域从珠宝艺术更多转向当代雕塑/装置领域吗?

陈世英:我从1973年我16岁开始,就是做雕刻出身。那个时候,宝石是我的媒介,我做的是微型的雕刻。到我2001年出家半年还俗以后,我没有宝石,没有金钱,没有人脉,但是内心还是充满无法止息的创作激情。

一天,我在路上看见一块无人问津的水泥,像垃圾一样被遗弃在路边,我决定把那一块水泥搬回家。那个时候,我住在天台,抬着沉重的水泥,走上楼梯,我脚下的动力,是来自我内心对创作的渴望。我用水泥做了一个雕塑,我困难的经济环境没有任何的改变,但是我的内心得到了释放。艺术创作给了我「自我圆足的力量」。

我出家是为了寻找生死的答案,我出家还俗以后,就通过雕塑创作去继续探求生死。我早年的雕塑创作,用的是铜、不锈钢、铁、木,甚至是纤维树枝等等的物料,探索生命、成长、死亡以及人类奋斗等等的主题。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我觉得创作是没有界限的,生活就是创作,创作就是生活。我在2000年左右开始涉足珠宝艺术创作,我把多年的雕刻、雕塑、冶金、佛塔制作等等的经验,都应用在我的珠宝上。同一时间,我在珠宝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各种知识,包括镶嵌、色彩学、光学、力学等等,也同样可以应用在我的雕塑创作上。一切都是时间的精华,一切都是思想的养份。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能够在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畅行无阻,都是让创意驰骋之道。

所以说,我不是突然做雕塑,雕塑一直都是我流动的血,是我心头的肉。

陈世英胸针作品《微尘邂逅》

至于具像与抽象,无论是珠宝、雕刻或是雕塑,我都是偏向抽象的。比方说我做的蝴蝶,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蝴蝶,不是因为它具像,只是因为人的联想。事实上,我做蝴蝶的时候,也不是在想蝴蝶。我想的是蝴蝶振翅时候牵起的风浪,我想的是蝴蝶翅膀上鳞粉与光的互动,我在宝石、金属上雕刻,捕捉想象中的微观世界。就算是以大自然为题的创作,我的目标都不是去模仿大自然,因为我没可能做得比大自然更完美,我创作是想要表达看不见、听不到、摸不到,或是未被发现的故事。

 

来源:原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陈世英(Wallace Chan) | 从珠宝艺术到钛金属雕塑,“创作就是我的信仰”

陈世英个展《图腾》今日在威尼斯拉开帷幕,以大型特定场域装置的形式,呈现其前卫大型钛金属雕塑作品。

撰文 | 邱书婉

来源 | 界面艺术

在欧洲,珠宝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水平至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然而有一位华人艺术家,他不仅是当今珠宝领域的顶尖艺术家,影响力遍及亚洲和欧美,也是国际公认的兼具独特创新性和革命性技术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在视觉艺术、雕塑、装置领域的成就近年来也渐渐为人所知,堪称现代文艺复兴全才。他就是陈世英(Wallace Chan)。

2012年陈世英应邀前往法国巴黎大皇宫参加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成为首位获邀参展的华人珠宝艺术家。在国内,佳士得拍卖行和ART021艺博会上都有他的身影。

现已到花甲之年的陈世英,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虽然出身贫寒,却一生与宝石为伴。从十来岁在宝石雕刻工厂做学徒时期,小心翼翼地触摸到第一件孔雀石开始,在半个世纪的艺术修行中,历经了创作孤独、享誉国际、伯乐去世、送空家财、皈依佛门、还俗入世、重启创作,最终取得斐然成就,回顾人生,仿佛如凤凰涅槃一般。但他对自己的经历非常淡然,“所有的经历,好与不好,到头来都是好的,一切都是心的造化。我的成长虽然艰苦,但昨日的磨练成就了今日的我。我在创作的世界里找到了我存在的意义,生命里的缺憾都在创作中得到了圆足,这样的人生剧本已经够好了。”

宝石是时间浓缩的产物。在出家修行的那段时期,陈世英对时间的诠释有了全新的体会。他认为,创作是最完美的存在状态,因为创作是一个无我的状态,创作的时候,时间停下来,万物静止。一旦无我,时间也不再重要。创作人从虚空里面去寻找自己的存在,而这个存在,就是精神的存在。

工作状态中的陈世英,花白胡子,中式长衫

这种对时间的认识也延伸到他对创作材料的选择上,比如钛金属。钛金属轻盈、坚固、亲和人体,且色彩丰富,他用八年时间掌握了这种材质,又用20年时间将之运用到极致。以钛作为珠宝的骨干,开拓珠宝艺术的创造空间,制造出让人惊叹的艺术珠宝——可穿戴的雕刻艺术品,既不会牺牲佩戴的舒适度,同时让艺术品兼具未来感和永恒性,为高级珠宝创作掀开全新的一页。

钛金属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能源、化工领域,被美誉为“太空金属”。图片是陈世英创作的钛金属与珠宝的融合作品《鱼儿的梦》。

源于对时间的哲学沉思,陈世英拓展了对钛金属这一物资材料的创作空间,他曾说,“如果说我有任何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创作,如果说我有任何一位‘导师’,我的物质就是我的‘导师’。”在发明出“世英切割”、翡翠光波三重奏专利、“世英陶瓷”等独家创新技术期间,2000年他就开始了钛金属的雕塑探索,并且更一步挖掘了这种新材料在艺术领域的运用。

2021年在威尼斯的大型钛金属雕塑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是陈世英对他多年来在雕塑和装置艺术的首次梳理。他把代表过去的铁跟未来的钛并置。“铁是5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它很活跃很热情,空气中所有的物质都能跟它拥抱在一起,所以它很快就生锈了。而钛被人类发现也就200多年,它还没有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在航天或者医学领域,都会对人类社会作出极大贡献。”

陈世英在《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1

今年他重回到威尼斯,带来大型特定场域装置展览《图腾》。“图腾”意指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时代神灵的载体。展题连接起陈世英佛教哲学的不同维度,包括对自然世界的崇敬以及对雕塑物质内在灵性的发掘。展览于4月20日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期开幕,并持续至10月23日。

展览特别呈现了一件装置作品,由陈世英的10米钛金属雕塑(“钛坦XIV,物质与时间对话”,此前曾于2021年上海ART021艺博会的中心展区展出)部件组成,散落于15世纪建筑Fondaco Marcello的特定空间场域。陈世英大型装置的力量感并非来源于单一的形象,而藉由多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共同产生。一旦拆解,雕塑作为统一形象的完整性便不复存在,暗示着过往秩序的脆弱和濒临崩塌。作品隐喻了两极化、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下当今社会所经历的分崩离析与失衡。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有幸邀请到陈世英老师进行对话。不仅仅是关于《图腾》展览本身,还有关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以飨读者。

界面艺术:你的创作领域涉及雕塑和珠宝艺术,都是用最坚硬的工具打磨大自然中最坚硬的物质,最终创作出的作品却都是美得不可方物,如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般。你曾经和毛阿敏的一次对话中谈到,宝石、钛金属这类物料是你用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思考过程的载体。能否分享自己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和思考方式?在你的生命字典里,对美的定义是如何呢?

陈世英:作为一个创作人,一定要感应天地的美丽、感应物质存在的能量。例如钛金属是冷傲的,不喜欢跟空气中的其他物质打交道,铁是热情的,温度、湿度等等都对铁有很大的影响,钛金属在几百年后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铁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时间的痕迹。钛金属是轻的、是强的,铁是重的,也比钛金属弱,钛金属是未来的、超现实的,铁是古老的、接地气的,钛金属是头像,铁是身体,一柔一刚,前者表达灵性,后者强调物性。钛金属暗示着某种向上而空灵的存在,铁紧贴着地面,从属于大地。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其出版的《艺术即经验》一书中提出,“艺术是完整的经验的表现,把对过去的记忆与将来的期望加入经验之中,这样的经验就成为完整的经验,将这种完整的经验带入美好的时期便构成了理想的美。”你会如何理解这段话中的观点?在一些讲座和谈话中,你也会谈到创作的灵感很多来自小时候的人生经历或者日常的生活经验,比如陶瓷勺、蝴蝶、禅等意象。本次的展览中的雕塑作品,是否也有融入一些人生经验?这些经验是如何通过物质转化为最终的艺术作品?在雕塑作品中是否也蕴含了和珠宝作品中一样的经验呢?

陈世英:物质是量度时间的单位。我在童年的时候已学习量度。小时候,家里穷,我的校服,明明是短裤,却要穿过膝盖,母亲说这样可以穿多几年,省点钱。后来,我还是只读了两年书,长裤未变回短裤,我就已经要辍学,开始全职工作。那年,我13岁。1973年,我离开雕刻师傅,在家住大厦的走火通道,放了一张折桌和两张折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由于资源一直都很匮乏,雕刻刀不锋利了,我也不舍得把它丢掉,设法要挽留它的生命。我学着将工具的功能改完又改,还它们无限复活。大约20多年前,我要做一朵钛金属郁金香,于是山长水远、一掷千金,从荷兰订了一朵,因为我听说荷兰的郁金香最美。望穿秋水,终于等到郁金香了,怎料花到了手才一会儿,她就奄奄一息,想枯萎了,我情急生智,就把她放进冰箱去,她总算又活过来,开开合合、出出入入许多次,才完成了作品。那一朵钛金属造的郁金香,入面是一颗世英切割(Wallace Cut)。

陈世英胸针作品《春日女神》

因为我自小缺乏物质,所以千方百计想要延续物质的生命,也习惯了用物质去量度时间,长大了,裤子就合身,找到方法了,雕刻刀可以复活,花可以起死回生,而当作品做出来了,一切便得到永生。一切的物质都有生命。生命就是时间。

我将钛金属与工字铁并置,给它们人似的表情与形态,让它们拥有某种壮丽的诗意。钛金属将活得比工字铁长久,钛金属和工字铁都将会活得比我长久。一天,当我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以后,作品就是我最忠实、最温柔、最坚定的载体。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钛是一种能够上天入海的稀有金属材料,而中国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对钛金属的研发和生产,而且更多还是投入到工业生产和日常器物的制造,对于普通人来说,钛金属材料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你是在什么情景下寻找到钛金属,并将其加入到珠宝设计中的?此次的雕塑作品又是关于钛金属的一次主题演绎,你为何对此材料如何感兴趣呢?在你的哲学观里,如何理解自然界里的物质存在?这些物质在你的雕塑作品中又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你和钛金属之间是否有建立一种“关系”?

陈世英:我一直在变中求变,我对物质的理解也是一样。尤其是在2000年初,我经历半年禅修后,意识到天地万物都是活物。一块石头、一片金属的生命频率与我们不一样,但可能也会呼吸,说不定是几百年才一呼,几百年才一吸,我们察觉不了。我学习用爱去与物质沟通,就算是一只杯子,也要轻轻地提起,温柔地放下,对待生命必须珍而重之。我选择接近永恒的物质作为我创作的载体,因为无论人的寿命多长,在宇宙无尽、历史长河之中,仍然是太短暂。我创作是为了向历史交待,历史可能会记得我,可能不会,但至少我的作品,可以为生命做见证,在几百年后,留下生命的证据。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熟悉我和我创作的人都知道,我对钛金属有很特殊的情感。我对钛金属的认知来自一篇关于心脏起博器的文章,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一种金属这么亲和人体,甚至能够与骨融合,非常轻,却又极度的强。经过八年的研究,在2007年,我第一次在巴塞尔展出用钛金属做的蝴蝶,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对钛金属没有什么认识。而今天的大型钛金属雕塑对我来说是一个与钛金属在沟通上的突破,我也希望再一次、从新的角度,呈现钛金属在艺术上的可塑性。

在《物质与时间对话》这个系列的大型钛金属雕塑,我想要表达一种纪念碑似的诗意,一种震撼力,而钛金属是一种接近永恒的物质。在作品上你会看见我对雕刻、雕塑的所有经验,包括阴雕、阳雕、世英切割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与物质和时间对话的方法。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界面艺术:珠宝艺术大多还是会依托于具体的物象,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物,亦或是自然生物。而雕塑的艺术表达语言更偏向抽象,需要调动更大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去年在威尼斯举办的雕塑展览,是你首次以钛金属为表现形式而创作了大型雕塑装置系列作品。请问如何看待自己从具象到抽象这种创作路径的选择表达?今后,会将创造的领域从珠宝艺术更多转向当代雕塑/装置领域吗?

陈世英:我从1973年我16岁开始,就是做雕刻出身。那个时候,宝石是我的媒介,我做的是微型的雕刻。到我2001年出家半年还俗以后,我没有宝石,没有金钱,没有人脉,但是内心还是充满无法止息的创作激情。

一天,我在路上看见一块无人问津的水泥,像垃圾一样被遗弃在路边,我决定把那一块水泥搬回家。那个时候,我住在天台,抬着沉重的水泥,走上楼梯,我脚下的动力,是来自我内心对创作的渴望。我用水泥做了一个雕塑,我困难的经济环境没有任何的改变,但是我的内心得到了释放。艺术创作给了我「自我圆足的力量」。

我出家是为了寻找生死的答案,我出家还俗以后,就通过雕塑创作去继续探求生死。我早年的雕塑创作,用的是铜、不锈钢、铁、木,甚至是纤维树枝等等的物料,探索生命、成长、死亡以及人类奋斗等等的主题。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我觉得创作是没有界限的,生活就是创作,创作就是生活。我在2000年左右开始涉足珠宝艺术创作,我把多年的雕刻、雕塑、冶金、佛塔制作等等的经验,都应用在我的珠宝上。同一时间,我在珠宝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各种知识,包括镶嵌、色彩学、光学、力学等等,也同样可以应用在我的雕塑创作上。一切都是时间的精华,一切都是思想的养份。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能够在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畅行无阻,都是让创意驰骋之道。

所以说,我不是突然做雕塑,雕塑一直都是我流动的血,是我心头的肉。

陈世英胸针作品《微尘邂逅》

至于具像与抽象,无论是珠宝、雕刻或是雕塑,我都是偏向抽象的。比方说我做的蝴蝶,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蝴蝶,不是因为它具像,只是因为人的联想。事实上,我做蝴蝶的时候,也不是在想蝴蝶。我想的是蝴蝶振翅时候牵起的风浪,我想的是蝴蝶翅膀上鳞粉与光的互动,我在宝石、金属上雕刻,捕捉想象中的微观世界。就算是以大自然为题的创作,我的目标都不是去模仿大自然,因为我没可能做得比大自然更完美,我创作是想要表达看不见、听不到、摸不到,或是未被发现的故事。

 

来源:原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