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京智
4月19日上午九点,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山东会堂开幕,代市长于海田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今后济南的发展作出了详细规划。
根据报告,2021年,济南全市常住人口达到933.6万,跻身全国特大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位次分别提升至全国城市第18位和第17位。
事实上,经济数据与城市人口规模带来惊喜的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济南必须再攀高峰,而从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新工作方向来看,济南已经精准施策,做足了准备。

数字技术赋能的前景
4月13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指出将培育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促进设备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支持工业企业综合运用边缘计算等技术。
而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同样对数字城市方向做出了规划。
过去数年,济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壮大着。
超算中心、量子谷、算谷、未来网络研究院、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积蓄成势,“齐鲁一号”“齐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全省首个8英寸高功率芯片顺利通线,珅诺基药业国家原创中药一类新药获批上市。人工智能“双区”同建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5%,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建设,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成功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高新区跻身全国前十,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长清大学城、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重点片区崛起成势。同时,济南还建成5G基站设施2.7万个,入选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和千兆城市,连续四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而今后山东省将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向济南、青岛集聚,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造条件。
如今,随着齐鲁科创大走廊等重大载体建设连线成片,3家省实验室挂牌落地。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济南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距离也更进一步。

再提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再次引发关注。
从2019年以来,国家中心城市三度登上济南政府工作报告,足可见其重要性。
对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始终热忱不减。
纵观当下已有的国家九大中心城市,无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经济强市、人口大市以及科创高地。
所以,济南也一直向这些领域发力。
早在2020年,济南市GDP就迈入“万亿俱乐部”,同时常住人口突破九百万,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加上新旧动能转换成效瞩目,数字经济蔚然起势,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已是势在必得。
而今年将是对济南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极为关键的一年。
年初,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济南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19年9月18日被提出,并上升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一级别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8日,国家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时隔半年,山东省发布《规划》,意味着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高水平建设起步区被单独列出,对于起步区的定位,是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在《规划》中,山东省提出将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对标雄安新区,学习浦东新区,突出产城融合,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功能分区,形成南北呼应、协同发展态势。
这更意味着,济南已经摆脱发展的桎梏,加速前行。
在未来,诸多发展资源将集聚济南,以山东省的体量,集全省之力,济南的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可期。

“强省会”的时代内涵
回顾数年历程,关于济南的发展定位,从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到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些词汇在近年来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重大顶层规划中频频出现,从中不难看出山东省对于省会济南的殷切期望。
而济南也并没有辜负这样的期待,在发展之中,济南不断适应着新的定位的转变,抓住每一次机遇,从中汲取着有益城市发展的要素,其结果便是城市的潜力的不断释放。
如今,“强省会”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去年山东省印发实施的《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到,省会经济圈将以济南为核心,推进淄博、泰安内核圈层同城化,辐射带动聊城、德州、滨州、东营联动圈层协同发展。
三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三大经济圈中,省会经济圈的城市数量最多,范围几乎涵盖了黄河下游山东段的大部分区域,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也是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
三者理念之契合,于此尽显,从这个角度来看,“强省会”战略对于未来的济南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落实“”强省会“”战略,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发挥龙头作用,推动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崛起成势。
从市级到省级层面,以济南为中心的都市圈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也使得济南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强省会到强都市圈,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体量,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
2017年以来,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排名连续3年前移,至全国城市第18位,加之政策、区位等多重优势,其综合实力还将产生飞跃式提升。
与此同时,今年济南市交通部门还将加快实现省会经济圈城市间高铁直通,以济南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6座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年内建成,济滨高铁开工建设,届时省会城市经济圈高铁直达也将全面实现。
而交通互通、产业互联、公共配套设施共享,正是都市圈的基本发展模式。
今后,随着工业强市与起步区建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康养产业,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的崛起,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不言而喻。
未来,济南将把握发展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规律,聚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提升济南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区域经济带动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力、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以求在下一轮城市竞争赛道上抢占先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