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4月21日,沪深三大股指在开盘短暂冲高后一路下滑。
具体来看,上证指数收盘报3079.81点,跌2.26%;创业板指报2312.46点,跌2.17%;深证成指报11084.28点,跌2.70%;沪深300报3995.83点,跌1.84%;科创50报957.72点,跌1.62%;上证50报2797.53点,跌1.33%;万得全A报4696.02点,跌2.79%。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300只个股下跌。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9.11亿元,午后一度净买入超24亿元,此前连续3日净卖出。
板块方面,CHOICE显示,申万一级行业方面,多个板块的下跌幅度超过4%,如基础化工、钢铁、农林牧渔、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环保、社会服务等跌幅较大。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界面新闻,本周A股市场出现加速调整走势,多数板块出现了下跌。市场的亏钱效应比较明显,也导致很多投资者信心不足。
杨德龙指出,今年以来,受到内外部利空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在近期政策利好频频出现的情况之下,一度出现反弹行情,但是市场筑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近期再次出现探底,很多板块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从估值来看,现在港股处于历史极低的估值范围位置,而A股估值也不贵。A股整体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已经显示出现在可能已经在市场大底的位置,但是投资者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
资深私募人士汪邯卿告诉界面新闻,最近股市下跌几个原因:一是国内降准的幅度过小,降准直接对经济的促进并不明显。二是市场对进一步降息预期落空。三是最近日元汇率大跌,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也出现下跌,对股市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四是俄乌战争局势依然还在激烈中,暂时看不到缓和迹象。五是五月份美联储50个基点的加息要来,市场先有反应。同时缩表也还没靴子落地。六是最近公募基金高仓位的赎回规模增加不少,导致公募基金被动减仓概率很大。
汪邯卿认为,对于A股,建议不要着急去抄底或者加仓,更多的是观望。创业板股票尽量不要参与,过去三年创业板牛市,今年创业板调整是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后期建议多观望,逢高可以减仓。停止操作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办法。后期可以关注大消费的医美等,农业股和地产股目前不适合进入。控制仓位,多看少动。
财通证券研究团队指出,逐步迎接“大消费”买点,当前已经步入性价比、赔率、胜率的舒适区。可关注大消费三个层次:地产后周期(家居、家电、消费建材)、服务消费(社服、航空机场、医疗服务、传媒游戏)、其他消费品(大众消费品、白酒、猪等)。
财通证券认为,“大金融”板块方面,短期涨得过快过急,存量博弈,遇到波折。但稳增长政策力度会加大,“大金融”行情依然值得期待,利用调整布局基本面优质标的。财通证券认为“大金融”市场行情还没有结束,因为市场当前未看到大量资金入市,属于存量博弈、风险偏好较低的市场,普遍对追高有些恐慌,短期因为一些事件扰动,出现一定获利了结,遭遇一些波折,投资者可以利用调整和一季报窗口期,布局“大金融”(银行、地产)的中长期优质标的资产。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收跌1.25%报20682.22点,录得三连跌;恒生科技指数跌3.48%报3990.08点,恒生国企指数跌1.92%报6962.2点。大市成交1200.86亿港元,南向资金净卖出22.26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科技、医药、原材料、消费板块跌幅居前,海底捞跌超7%领跌蓝筹。科技股方面,万国数据跌近11%,京东、阿里健康跌超6%,金山软件跌6%,美团跌近5%,腾讯跌近4%,阿里巴巴跌3.1%。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告诉界面新闻,港股大盘的成交金额持续缩量,市场信心仍然不足。4月日均成交金额仅1117亿港元,较3月日均1747亿大减36%,亦分别较1月及2月减少12.9%及14.2%。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72亿元,南下净流入只有11亿元,外资内资信心显然不足,风险偏好较低。
“内地消费疲弱,海外滞胀风险加剧,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宏观环境仍然高度不明朗,内地货币政策受到海外输入性通胀及美联储紧缩政策的掣肘,没有如预期降息,压抑了市场上的多头的风险偏好。”他表示。
在他看来,内地政策面在积极发力,业绩期后公司的回购力量亦为股价带来托底作用,空头亦未敢大肆做淡。多空双方观望为主,造成港股大盘的波动震荡。
政策底在3月16日金融委发声后已见,后续有市场底、情绪底及经济底。当前恒指的股权风险溢价是10年来56分位数,而MSCI中国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为10年来51分位数,对比股债回报,港股不算非常便宜,加上恒指及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测在下修,目前未有积极催化剂可令港股向上突破,加上来自美联储5月份的紧缩压力,缺乏增量资金,预计港股大盘维持大型区间震荡的态势。
策略方面,颜招骏认为,围绕防御性的板块,高息、高分红国企,煤炭、石油、电讯、银行,但是如果股价涨太高,就要适时获利。如果疫情有缓和迹象,例如旅游、餐饮、酒店、航空等部分困境反转行业可能有更大的交易机会。国际金融股及香港本地概念股可以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