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印度的时候是俯视,了解后就改仰视了”。同样是1.7亿投资的大制作,但印度片子的质量远超国内所能达到的电影质量……,中国不缺有想象力和会讲故事的人才,但中国电影缺少扎实讲故事和表现电影本质的能力。
印度电影的工业化程度已超中国 同样投入印度产出更多
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已确定7月22日在内地上映。而该片的引进方负责人何巍则表示,看完这部片子深感震撼。他没想到印度电影的视觉效果、制作能力和工业化程度已经超过中国。
《巴霍巴利王》是印度本土投入最大的制作,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虽然这在中国国内也就是大制作影片投入的及格水平,但片子的质量远超国内1.7亿元投入所能达到的产出质量。电影展示的细节、音乐、特效质量、景深、电脑技术和大量真人演员的配合都令人仰视。其异域审美、视觉元素包括精细的服饰图案,以及在阴谋背景下的家庭关系都很有看点。
何巍和他的团队都去过印度,虽然看到的制作场所和环境感觉不是很高大上,但制作出来的片子的质量和效果的确不错。感觉上印度用了60%的投资拍出了100%的质量,而中国目前是100%的投资,只能得到60%的产出。
中国不缺优质内容 但缺少扎实讲故事和表现电影本质的能力
总体感觉上,印度电影在前期开发制作和内容的把控上更为精准,完成度更高,所以印度市场上的电影类型比国内更丰富。比如,去年引进的《我的个神啊》是通过外星人的喜剧深度反思社会问题,今年的《巴霍巴利王》是以视觉效果和史诗出名的。该片的引进方接下来还考虑引进惊悚类型的印度影片《粉丝》和讲情感的《摔跤手》等。
可以看到,在印度几千万投入的讲故事的电影都可以吸引到顶级的演员和不错的资金方跟进,还能得到粉丝的支持,所以为印度电影市场提供了更多更好看的影片选择。引进这些片子,可以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好莱坞大片以外的更多的选择,也让中国电影市场看到这种对比和差距。
相比之下,中国不缺文化内容,大量文化经典提供了更丰富的包括服饰和日常生活细节的纪录,但中国的影片还缺乏高水准的文化具像表现。比如《三体》这样的小说显示中国不缺有想象力和会讲故事的人才,甚至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最反映电影工业化整体水平的科幻片方面,中国还没有很精彩的呈现。
中国市场似乎更重视宣传发行,花样翻新的水平全世界也难出其右。没有一些有创意的宣发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感觉中国市场多了一些急功近利,扎实讲故事和表现电影本质的相对少一些。
未来会引进更多优质的印度电影 更会合拍电影
《巴霍巴利王》的电影引进方未来将与近邻印度进行更多的合拍片,通过更多的沟通学习印度制作方面的长处,比如尝试一个故事拍中印两个版本。去年也引进过《小王子》和《再次出发》等一些非好莱坞的独立制作影片,包括印度、中亚和拉美等地区的各种类型的电影在中国市场都有存在的必要。
前年习主席访问印度的时候表示要加强两国文化方面的合作。所以当时两国电影界的高层坐在一起开过一个内部的会,去年也开过类似的会。会上讨论合作的内容和方向,会后的成果不少都将于今年呈现在市场上。
上半年已经上映的黄晓明主演的《大唐西域》虽然剧本和导演都来自中方。但该片在印度拍摄,有印度团队的合作。未来两国合拍的片子陆续出炉的还有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和王宝强导演的类似泰囧的《大闹天竺》。
电影引进方还打算尝试中印跨国爱情的故事,更深入的展现中印两国不同的家庭传统产生的戏剧性冲突和文化包容,并尝试制作方面更深入的合作。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刊登的所有原创内容,未经竺道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竺道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版权联系:inbox@zhudao.i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