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安徽多地洪灾泛滥。铜陵市枞阳县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日随着台风“尼伯特”的到来,防汛防洪形势更加严峻。
据枞阳官方消息,截至7月9日8时,全县漫破或溃破圩口218个,其中重点圩口15个。发生重大险情的堤防132处,其中重点圩口1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69处。
过去数日暴雨影响下,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的菜子湖流域水位迅涨,该流域的水最终向南,流经长河,再经枞阳闸流入长江。界面新闻记者9日实地探访时注意到,目前枞阳闸仍处于开闸状态,长河水过闸流向南边的长江,在长河岸边,漂浮着许多从上游飘来的垃圾,有各类生活用品和树枝,甚至包括一间简易小棚。
7月2日,长河水位曾一度达到历史最高值,当地组织700人抢险队伍进行抢险,并连夜转移14000名群众。7月4日水位再次上涨。7月9日,长河水位有所回落。据最新数据,菜子湖枞阳闸水位17.17米,相比昨日水位回落0.05米,内外差0.26米。
界面新闻记者在实地探访时发现,位于长河岸边的枞阳县城和桐城鲟鱼镇的部分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在黄浊水面上,水流湍急,一层房屋往往只剩一个屋顶。桐城市海事局的工作人员称,处于低洼处的鲟鱼镇居民已在7月2日、3日撤离。同时,桐城县城中处于低洼危险地带的住户也进行疏散转移。而在枞阳县城里,长河沿岸边部分人家和商户都被水漫过。
“这两天水降了一点,”一户位于正大街的商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前两日水势最高时,一度漫进店中。为此,他不得不把店里的电器用高凳垫起。尽管目前漫进店里的水已退去,但记者仍能看见,在临河岸的一边,水几乎与门槛齐平。
即将到来长江二号洪峰进一步加重了桐城和枞阳防洪防汛的压力。7月9日,水位已达17,17米的长河高于长江水位,枞阳闸开放,长河往长江排水,由此缓解上游来水压力。根据长江委水文局预测,受长江二号洪峰影响,安徽省长江干流未来一周水位将持续上涨。如果长江水位一旦高于长河水位,枞阳闸将关闭,这意味着长河将面临上游不断来水而水无法排出不的困境。而一旦长江大堤和长河大堤被漫过,桐城和枞阳将陷入险境。
在过去几日,由于多片流域水位上涨,桐城和枞阳多处圩口和堤坝不断进行加固,险象环生。一位特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7月7日下午,在枞阳长江大堤、汤沟镇附近小圩子曾出现管涌,翻沙量不断增大,后经10余小时的加固,筑围堰,运石子、黄砂数十吨压渗,才使得险情得到控制。此外,在同日晚,桐城市鲟鱼镇长河河堤又出现一处决口裂缝,当夜水位持续攀升,抢险队员又不断沙土装填、加固河堤,经5个小时才完成任务。
7月9日,界面新闻在鲟鱼镇长河河堤看到,仍有卡车不断将砂石运往这里,在原堤坝的基础上,东侧外围又修筑起一道宽4米高2米的土石围堰,借以抵抗长河超负荷水位带来的压力。
此外,在长江大堤上,相隔几十米,便有防汛人员在此日夜巡逻。其中不少人是从附近地区抽调来的群众。他们的工作包括监察堤坝可能出现的管涌、漫水等情况,还有监察是否有被困群众,制止住在低洼危险地带的人群回家,保证附近垂钓者的安全等。
其中一位防汛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是从桐城抽调过来的普通群众,“我是承包土地的,家在嬉子湖那边,那里也遭灾了,但这边需要人就把我抽调过来了,路途远,所以来的都是年轻人。”
据他介绍,经过培训后,他们要重点关注大坝是否稳固,“要看水位有没有落差,如果出现水冒泡,或者鱼集中在一起这些反应,就说明大坝地下有裂纹,就要赶紧报告给上级部门。”这位防汛人员称,他是7月4日来到这里,一天工作12个小时,日夜巡查,一日三餐有专人送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撤走,大概要等长江水位落到15米吧。”
9日登陆福建的“尼伯特”台风逐渐北上,也将加剧此地的防洪防汛压力。据天气预报,受台风影响,11日,枞阳县城将出现中等阵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而暴雨将持续抬升流域水位,造成内涝。
界面新闻记者下午在枞阳县城莲花湖旁看到,一台移动泵车正在加紧工作。据称,这是为了增强莲花湖的蓄水容量,防范可能出现的内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泵车从昨天下午3点开始不间断工作,平均一个小时排水1600立方米。而在其不远处,一个排水泵也在加紧组装,预计10日可以开始工作,一个小时可以抽水1500立方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