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武汉新洲七里村:洪水重灾区里的脆弱堤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武汉新洲七里村:洪水重灾区里的脆弱堤防

武汉新洲区七里村的洪水,在6月30日到7月1日那场暴雨过后,一直没有退去,七里村成为浸泡在洪水中的村庄。据多位村民们说,这些土堤坝自1956年修起来之后,就一直没怎么加固过。

此次洪灾中,武汉新洲区七里村损失惨重。摄影:界面新闻记者吕萌

7月9日中午12点,武汉新洲区三店街七里村村长邱清松还没顾上吃饭。

“有个口子完全开了,现在没时间说话,”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村子东头的东河大堤前两天刚刚堵好,现在七里村电排站处的堤防又被洪水冲开了,有60米的缺口。此时,他带着村民们正在堵缺口。

整个七里村的洪水,在6月30日到7月1日那场暴雨过后,一直没有退去,七里村成为浸泡在洪水中的村庄。

据多位村民们说,这些土堤坝自1956年修起来之后,就一直没怎么加固过。

新洲此次出现超水位的暴雨导致堤坝决堤,在国家防总湖北专家组组长饶锡保看来,一个原因是雨水太大,另一个原因是“堤坝等级不够”,他建议新洲区的堤坝要“提升等级”。

但在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南方城市郊区那种“河堤+排水泵式”的排洪方式却一直难以得到相应的提升。

决堤

7月7日起,武汉天气转而响晴,6日前的洪水造成的积水还没有退却,太阳暴晒着积水中的村庄。

G106国道上朱红色的1177公里石碑旁,坐着四五位穿着荧光色安全马甲的交警。他们一脸疲惫,守着举水河支流的东河大桥大堤。铲车正在进进出出,用石子铺路,进一步修复着几天前东河大桥大堤100多米的缺口。

7月8日晚,七里村的村民们还在等洪水退去,却又传来村里电排站堤坝决口的消息。

电排站是防旱排涝的水利设施,雨季通过水泵排出低洼地带的积水,防止内涝,旱季则通过水泵引水灌溉等,防止干旱。

其实,7月7日虽然雨停,但村民们说,积水是在往上涨的,比前一日涨了大约20厘米。

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刘宝宗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暴雨之后,水往上涨有几个原因:一是上游的水还在向下排;二是下游的水位过高,无法缓解水的压力,所以水积留在村庄,水位上涨。“城市内涝就是这个原因。”

江西省南昌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唐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重新出现决口,一般会发生“泡泉”或“管涌”,这是由土堤坝的等级和土壤性质决定的。

涨水之后,有渗透堤坝的过程,时间越长,渗到堤身的水越多,相应地土堤坝会变得松软。“一般刚涨水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问题,但经过三五天或者一周左右时间,根据堤身等级和土质,慢慢会在堤身后出现泡泉和管涌。”唐明说。

6月30日晚开始的暴雨洪水,使得武汉新洲区凤凰镇西举水河大河堤决堤。同时决堤的,还有位于凤凰镇东边两公里处三店街的西小河堤和东河大堤。东举水河大堤在西小河堤东边,隔着一条小河。

根据武汉市官方通报,6月30日14时至7月1日20时,武汉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举水河流域降水量达到221-370毫米,流域平均降水量304毫米,导致举水河水位猛涨。至1日20时05分,举水河新洲区凤凰段水位迅速超过保证水位(33.11米)0.24米,引发举水凤凰西堤溃口。彼时,西举水河大河堤的溃口宽度达到近70米。

七里村村民刘丁(化名)称,举水河支流东河大桥大堤最先决堤,出现100多米的溃口。东河大桥大堤和西边邻近的西小堤的决口,让村民们猝不及防,家园被冲毁。

七里村的村民们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91年的大水,是下雨内涝、西小河堤决口把屋子湮了,这次是三个堤坝都决口,突然就决堤了。”

7月1日晚上,距离东河大桥大堤西边两公里三店街七里村的黄红华家就已经进水了。晚上10点左右,有人在楼下喊:“快跑快跑,水来了!”此时,黄红华一家三口还在着急忙慌地把一楼的东西转移到二楼,“能搬的都搬上去。”

与此同时,邱功等十几位村民,在吆喝声里下了楼,赶去修补河堤——西小河堤邱家河湾。男人们将沙袋填补在缺口处,忙活了一晚上决口才堵上。

“这次洪水比1998年大水还要凶。”村民们说。以前发大水时,人们基本上在大堤防守,而这次,大水已经威胁到了七里村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西小河堤。

7月1日下午,东河大桥大堤洪水上涨,30多位青壮年村民去守堤,55岁的戢良宏和他67岁的大哥去巡坝守堤。

晚上10点的时候,东河大桥大堤突发70多米的溃口,堤防断裂,戢良宏被水瞬间卷走了,直到7月4日晚上9点钟,他的遗体才在下游的一处草丛里被发现。

就在东河大桥大堤突发溃口的时候,七里村村民黄红华一家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村民家,“坐了一晚上,不敢闭眼,不知道洪水什么时候把房子淹了。”

7月2日下午,村里已成一片泽国,路上、农田、院里、屋里都是水。刘丁一家被转移到安置点后,又投奔了亲戚。刘丁庆幸,幸亏大多数村民家盖了楼房,及时把财产转移到楼上,减少了一些损失。

7月7日下午,不少村民在房子门口晒满着被子和衣物,还有倒扣着待凉干的桌椅和家具。人们在空地上清洗着家具和物品。

黄红华一回家,就发现6只母鸡淹死了,临走前放在八仙桌上的香盆也进了水,墙壁上的水渍比她的肩膀还高。被大水侵袭过后的房子,湿哒哒的,满是泥巴。她打开厨房的碗柜,发现粮食都泡坏了,“大水一来只记得抢救衣服了,忘了厨房的粮食。”

黄红华家里有5亩田,平时黄红华在家务农,丈夫外出打工。她在田里种了水稻、花生、玉米、黄豆,大水过后,庄稼都被淹死了,“劳动都白费了。”她悲伤地说。

眼下更重要的是温饱问题。黄红华说,由于自己家没法开火,也没有救援物资,一家人只好上亲戚家吃。“今天这里一顿,明天那里一餐。”

沿着黄红华家门口的小路,穿过一片农田,就是刘丁的家。在他眼前,原本的路和农田已是一片湖面,有村民在小路上用还未消退的洪水洗鞋子。而刘丁家里的水位,仍然很高。

他打算趟着水回去拿点衣物,接着回县城亲戚家借住。

刘丁指着距离他家800米开外仍未合拢的西小河堤说:“因为这里面是土路,人很难进来,不像东、西举水河大堤有水泥路、容易堵,所以至今西小堤还有四五十米的溃口。”

村民们称,每家至少损失上万元,种植的棉花和水稻尽毁,今年没有收成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补偿。目前,还没有人跟他们提补偿的事儿。

刘丁看着泡在水中的房子,回不去的家。摄影:吕萌

老化的河堤

7月7日下午5点,烈日西下。刘丁还进不去屋子,只能远远地站着,看着仍淹在水中的屋顶。

他拿出一张照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自他有记忆的1991年以来,这是第二次家被洪水冲毁。

刘丁有心拍下的水文照片,显示的是在新洲区梅店泵站上的记录:1991年7月9日,历史最高水位,30.15米。

今年7月1日的洪水,超过1991年历史最高记录约有40厘米。

七里村的居民不是没见过洪水,身在旱涝无常的举水河畔,见惯了年年下暴雨。他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候这里也没有被淹,但对这一次溃堤导致的洪水猝不及防。

西举水河大堤位于凤凰镇,凤凰镇东边两公里处就是三店街,三店街七里村紧挨着西小堤和东河大堤,外加一些排水站,就是这一代村民的防洪保障。

据刘丁介绍,东河大堤缺口下游150米有一个排水站,上游有两个排水站。西小堤100米左右还有一个排水站。

“(排水站)相互之间有4公里左右,”刘丁说,“内涝大了只能靠排水站”。

如果要将渍水排干,除了靠蒸发,还需要东举水河闸口开闸放水。“现在水位太高,不能放闸,怕引起洪水倒灌。”刘丁说。

在东举水河大堤西边2公里以内的村民们,只能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庄稼泡在水中。

“老一辈讲,1956年、1983年也出过这么大的洪水,只是大堤没有被冲出缺口。”刘丁说,1991年那次家园被毁之后,没有再见过洪水冲毁房屋、庄稼。

举水河是历史悠久的河流,被称作“鄂东第一河”,该河源自大别山脉的龟峰山麓,向南流经麻城、新洲、团风后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70.4千米,控制流域面积为4055平方千米。同时,举水河又是一条常发水患的河。

根据湖北麻城原市政协主席、市文化研究会主任凌礼朝的《举水河祭》,据光绪《麻城县志》的粗略统计,自公元503年至1839年的1337年中,发生水患65次,其中给两岸人造成损失最大的有4次。

此后,随着战事毁灭和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乱砍乱伐,举水河泛滥频率开始提高。

自1840年至1985年麻城建市前的146年间,发生水灾52次,淹死373人,伤1138人。平均每2.8年泛滥一次。最惨重者为1969年,河堤冲毁,死100余人;1983年,河堤溃口数千处,死41人,伤498人。

从1986年至1996年的11年间,共发生水患6次,平均间隔不到两年。尤为麻城人记忆犹新的1991年,举水水位超过历史记录,冲毁河堤多处,冲倒民房3万余间,死21人,伤4000余人,经济损失近亿元。

这一次,举水河超过1991年的历史水位。其流经的麻城和武汉新洲,一个不得不紧急炸水库泄洪,另一个堤坝冲破。

新洲此次出现超水位的暴雨导致堤坝决堤,在国家防总湖北专家组组长饶锡保看来,原因是“堤坝等级不够”:“新洲县降水1小时涨0.6米,这种形势大家原来都没见过,这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超标准的洪水摧毁了堤坝。受到今年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防汛工作也受到阻力,新洲的防汛工作需要特别注意洪水湍急、水位快涨的特点。”

“举水河河道的水,跟长江的水还不太一样,这是山区性河流,大暴雨之后,如果堤防等级较高的话,防汛压力就比较轻。”饶锡保建议,要将新洲区的堤坝提升一个等级。

举水河干流中下游两岸都筑有堤防,举水河干流堤防与长江干堤连成一体。举水上受山洪威胁,下受长江洪水顶托,举水河的堤防保护着其两岸57个乡镇,110万亩农田和120.3万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月4日下午,湖北新洲区水利部门专家到达新洲三店街东河大堤溃堤处修筑堤坝。

根据凤凰视频报道,修筑堤坝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称,部分堤坝年代久远,长时期的强降雨浸泡堤坝,使其变得松软,之后决堤。

七里村的村民们说,这附近的土坝,是1956年发生管涌之后建起来的。建起来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

根据《楚天金报》报道,举水河河堤是上世纪50年代由老百姓肩挑手挖建成的,但河流是西南流向,大堤是东南方向,冲刷比较严重,并且河堤是在沙上面建的,根基不稳,容易渗水。

唐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堤防的设计需要考虑从小河到大河、从低洼地到平缓之地等地域,要根据河流所在流域确定一个标准。“根据区域的土地、人口和重要设施来定一个标准,是’50年一遇’还是’100年一遇’,按照这个标准测算降雨之后在河道形成的水面线高度。还要看两边地势,如果两边地势比河道的水面线高,就不需要筑堤,如果周边地势地形低于水面线,按理说,只要低于水面线,就需要筑堤。”

“但到底是否需要筑堤,还需要作经济比较、要看低洼部分的影响范围。如果后面需要保护的面积很小,就没有必要筑堤,如果后面有一定的保护面积、有需要的保护对象,就需要建堤防。堤防的高度根据河流两岸需要保护的对象的重要性来定。”唐明介绍道。

对于举水河这样的山区型河道,“一旦作了堤防之后,相当于把低洼的地方围了起来。低洼的地方一旦降雨,外河水位低的时候可以自排,外河水位高的时候,水就没法子排出去,需要排水泵站将其排出去。”唐明说,这就是比较普遍的堤防+排水泵式的防洪工程。

唐明称,举水河的最高水位发生变化,有时候不单要看降雨,还要看河道的水位。他认为,通过加高堤防可以提升堤防防洪标准,但不能仅仅是加高,还得培厚,整个断面都要加大。

村民们被淹没的庄稼。摄影:吕萌

拖延

新洲老堤经久失修可能造成的决堤危险此前不是没有被预警过。

早在2007年,黄冈师范学院的胡艳生就有论文《对武汉市新洲区水利建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提出,新洲区防洪能力“木桶效应”十分明显,四大防洪圈整体防洪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倒水、沙河堤防直接威胁新洲全境的防洪安全,实现举水、倒水、沙河三河安全,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

他建议,加固三河堤防总长122千米,,其中,倒水加固52千米、举水加固57千米、沙河加固13千米,并且新建两湖及三店平原二级排水泵站8座,配套和扩建各类小型排水泵站及干支渠道,加高培厚、整险加固武湖垦区围堤,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6年后的2013年8月,新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新洲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下称《应急预案》),里面对举水河导致的旱涝险情作了详细分析,并且列出处于严重危险区域的镇街,其中包括此次举水河西大堤决堤的凤凰镇郑家园村,界面新闻记者们走访的三店街七里村属于危险区域。

根据《应急预案》,新洲地区多发山洪,高强度暴雨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首要条件。降水成因,山洪灾害出现时,往往对应有强降水天气发生,普查现有新洲山洪发生时气象站降水资料,发现山洪发生时新洲气象站点观测降水量较大,一般的降水在50毫米(暴雨)以上,少数为大到暴雨。

《应急预案》称,人为因素也造城山洪频发。新洲人多地少,人口逐年增多,耕地不断减少,人们为拓宽生存空间,不得不见缝插针,围滩造田、垦荒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基岩风化,暴雨冲刷剥离,森林覆盖率不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沟渠堵塞严重,库塘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日趋减弱。

此外,《应急预案》还提到,河道水流条件不好、堤防抗灾能力低。现有河堤多为沙土质,防护措施不力,堤身矮小单薄,大部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像道观河、贺桥土河、徐古土河、岐亭河、桃花河、三庙河、东河等河流蜿蜓曲折,演变无常,一遇洪水,泛滥成灾。

而新洲区的水土保持起步较晚,于1986年才成立水土保持试验管理站,虽然修建了不少截流沟、拦砂挡、河岸护砌等防止泥砂流失及滑坡,但截至目前周铁河小流域治理还未完成,大面积的水土保持还有待进一步治理改造。

湖北省在3年前曾公示《举水干流防洪治理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举水河河堤加固工程已经迫在眉睫,部分堤段存在堤身高度不够、堤身断面尺寸较小、堤坡过陡、堤身填筑质量较差、堤身散浸等问题。

《报告》称,举水干流自麻城白塔河起至其出口长103.55km,其中柳子港以下称举水下游,全长46.32km,柳子港以上至麻城白塔河称为中游,全长57.23km。两岸共筑有堤防182.63km(不含自然高地),穿堤建筑物共建有涵闸56处、泵站32处及多处剅管,涵闸及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合计88处,其中举西堤37处、举东堤51处。

《报告》认为,这些水利设施大部分建于1950年代,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运用,暴露了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工程老化严重和配套不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河势不稳,主流摆动幅度大,河道淤积严重,迎流顶冲块石固脚地段少,险段多;堤身单薄,防洪能力较差,且堤身堤基土质差,护坡工程少,隐患多;穿堤建筑物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加固举水干流堤防,湖北省想要把举水河堤的其中两段工程加固,一段是新洲段,从柳子港到新洲麻城交界处,左岸桩号46+305~54+230,长7.925千米,右岸桩号46+295~51+036,长4.741千米;另一段是麻城段,主要是城区段,左岸举水二桥以上桩号94+377~99+377,长5千米,右岸桩号84+526~104+155,长19.629千米,加固堤防的总长37.295千米,涉及穿堤建筑物共22座,其中,麻城市排水闸12座、穿堤涵管2座;新洲区排水闸2座,穿堤涵管6座,工程总投资为21923.33万元。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公开的资料只有麻城段工程于2015年11月17日开工,包括堤身加高加固等6项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358亿元,分三年实施,第一期工程为举水二桥至闵集大桥河段的堤身护坡,预计今年4月30日完工,总投资7000万元。

新洲段工程目前尚无公开信息透露。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武汉溃堤20年未加固?两落马官员曾在举水堤加固工程中受贿》,武汉市两位官员在自本世纪初的约十年间,在涉及举水河西堤和东堤加固工程中受贿获刑。

大坝本年久失修,工程迟迟不动,官员受贿揩油,前两年,还有市里的采砂厂来挖沙。

根据《楚天金报》2014年的报道,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堤河湾村的村民反映,近一年,堤河湾境内有人日夜不停采沙,导致举水河该段河道已被掏空、堤防被毁坏,至少50多亩林地被挖成深水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新洲停止了与采砂企业的采砂协议。

而眼下,被洪水威胁着的村民们,只能先拿编织袋装土堵塞决口了。

七里村村民被决堤的洪水冲毁的房屋。摄影:吕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武汉新洲七里村:洪水重灾区里的脆弱堤防

武汉新洲区七里村的洪水,在6月30日到7月1日那场暴雨过后,一直没有退去,七里村成为浸泡在洪水中的村庄。据多位村民们说,这些土堤坝自1956年修起来之后,就一直没怎么加固过。

此次洪灾中,武汉新洲区七里村损失惨重。摄影:界面新闻记者吕萌

7月9日中午12点,武汉新洲区三店街七里村村长邱清松还没顾上吃饭。

“有个口子完全开了,现在没时间说话,”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村子东头的东河大堤前两天刚刚堵好,现在七里村电排站处的堤防又被洪水冲开了,有60米的缺口。此时,他带着村民们正在堵缺口。

整个七里村的洪水,在6月30日到7月1日那场暴雨过后,一直没有退去,七里村成为浸泡在洪水中的村庄。

据多位村民们说,这些土堤坝自1956年修起来之后,就一直没怎么加固过。

新洲此次出现超水位的暴雨导致堤坝决堤,在国家防总湖北专家组组长饶锡保看来,一个原因是雨水太大,另一个原因是“堤坝等级不够”,他建议新洲区的堤坝要“提升等级”。

但在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南方城市郊区那种“河堤+排水泵式”的排洪方式却一直难以得到相应的提升。

决堤

7月7日起,武汉天气转而响晴,6日前的洪水造成的积水还没有退却,太阳暴晒着积水中的村庄。

G106国道上朱红色的1177公里石碑旁,坐着四五位穿着荧光色安全马甲的交警。他们一脸疲惫,守着举水河支流的东河大桥大堤。铲车正在进进出出,用石子铺路,进一步修复着几天前东河大桥大堤100多米的缺口。

7月8日晚,七里村的村民们还在等洪水退去,却又传来村里电排站堤坝决口的消息。

电排站是防旱排涝的水利设施,雨季通过水泵排出低洼地带的积水,防止内涝,旱季则通过水泵引水灌溉等,防止干旱。

其实,7月7日虽然雨停,但村民们说,积水是在往上涨的,比前一日涨了大约20厘米。

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刘宝宗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暴雨之后,水往上涨有几个原因:一是上游的水还在向下排;二是下游的水位过高,无法缓解水的压力,所以水积留在村庄,水位上涨。“城市内涝就是这个原因。”

江西省南昌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唐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重新出现决口,一般会发生“泡泉”或“管涌”,这是由土堤坝的等级和土壤性质决定的。

涨水之后,有渗透堤坝的过程,时间越长,渗到堤身的水越多,相应地土堤坝会变得松软。“一般刚涨水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问题,但经过三五天或者一周左右时间,根据堤身等级和土质,慢慢会在堤身后出现泡泉和管涌。”唐明说。

6月30日晚开始的暴雨洪水,使得武汉新洲区凤凰镇西举水河大河堤决堤。同时决堤的,还有位于凤凰镇东边两公里处三店街的西小河堤和东河大堤。东举水河大堤在西小河堤东边,隔着一条小河。

根据武汉市官方通报,6月30日14时至7月1日20时,武汉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举水河流域降水量达到221-370毫米,流域平均降水量304毫米,导致举水河水位猛涨。至1日20时05分,举水河新洲区凤凰段水位迅速超过保证水位(33.11米)0.24米,引发举水凤凰西堤溃口。彼时,西举水河大河堤的溃口宽度达到近70米。

七里村村民刘丁(化名)称,举水河支流东河大桥大堤最先决堤,出现100多米的溃口。东河大桥大堤和西边邻近的西小堤的决口,让村民们猝不及防,家园被冲毁。

七里村的村民们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91年的大水,是下雨内涝、西小河堤决口把屋子湮了,这次是三个堤坝都决口,突然就决堤了。”

7月1日晚上,距离东河大桥大堤西边两公里三店街七里村的黄红华家就已经进水了。晚上10点左右,有人在楼下喊:“快跑快跑,水来了!”此时,黄红华一家三口还在着急忙慌地把一楼的东西转移到二楼,“能搬的都搬上去。”

与此同时,邱功等十几位村民,在吆喝声里下了楼,赶去修补河堤——西小河堤邱家河湾。男人们将沙袋填补在缺口处,忙活了一晚上决口才堵上。

“这次洪水比1998年大水还要凶。”村民们说。以前发大水时,人们基本上在大堤防守,而这次,大水已经威胁到了七里村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西小河堤。

7月1日下午,东河大桥大堤洪水上涨,30多位青壮年村民去守堤,55岁的戢良宏和他67岁的大哥去巡坝守堤。

晚上10点的时候,东河大桥大堤突发70多米的溃口,堤防断裂,戢良宏被水瞬间卷走了,直到7月4日晚上9点钟,他的遗体才在下游的一处草丛里被发现。

就在东河大桥大堤突发溃口的时候,七里村村民黄红华一家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村民家,“坐了一晚上,不敢闭眼,不知道洪水什么时候把房子淹了。”

7月2日下午,村里已成一片泽国,路上、农田、院里、屋里都是水。刘丁一家被转移到安置点后,又投奔了亲戚。刘丁庆幸,幸亏大多数村民家盖了楼房,及时把财产转移到楼上,减少了一些损失。

7月7日下午,不少村民在房子门口晒满着被子和衣物,还有倒扣着待凉干的桌椅和家具。人们在空地上清洗着家具和物品。

黄红华一回家,就发现6只母鸡淹死了,临走前放在八仙桌上的香盆也进了水,墙壁上的水渍比她的肩膀还高。被大水侵袭过后的房子,湿哒哒的,满是泥巴。她打开厨房的碗柜,发现粮食都泡坏了,“大水一来只记得抢救衣服了,忘了厨房的粮食。”

黄红华家里有5亩田,平时黄红华在家务农,丈夫外出打工。她在田里种了水稻、花生、玉米、黄豆,大水过后,庄稼都被淹死了,“劳动都白费了。”她悲伤地说。

眼下更重要的是温饱问题。黄红华说,由于自己家没法开火,也没有救援物资,一家人只好上亲戚家吃。“今天这里一顿,明天那里一餐。”

沿着黄红华家门口的小路,穿过一片农田,就是刘丁的家。在他眼前,原本的路和农田已是一片湖面,有村民在小路上用还未消退的洪水洗鞋子。而刘丁家里的水位,仍然很高。

他打算趟着水回去拿点衣物,接着回县城亲戚家借住。

刘丁指着距离他家800米开外仍未合拢的西小河堤说:“因为这里面是土路,人很难进来,不像东、西举水河大堤有水泥路、容易堵,所以至今西小堤还有四五十米的溃口。”

村民们称,每家至少损失上万元,种植的棉花和水稻尽毁,今年没有收成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补偿。目前,还没有人跟他们提补偿的事儿。

刘丁看着泡在水中的房子,回不去的家。摄影:吕萌

老化的河堤

7月7日下午5点,烈日西下。刘丁还进不去屋子,只能远远地站着,看着仍淹在水中的屋顶。

他拿出一张照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自他有记忆的1991年以来,这是第二次家被洪水冲毁。

刘丁有心拍下的水文照片,显示的是在新洲区梅店泵站上的记录:1991年7月9日,历史最高水位,30.15米。

今年7月1日的洪水,超过1991年历史最高记录约有40厘米。

七里村的居民不是没见过洪水,身在旱涝无常的举水河畔,见惯了年年下暴雨。他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候这里也没有被淹,但对这一次溃堤导致的洪水猝不及防。

西举水河大堤位于凤凰镇,凤凰镇东边两公里处就是三店街,三店街七里村紧挨着西小堤和东河大堤,外加一些排水站,就是这一代村民的防洪保障。

据刘丁介绍,东河大堤缺口下游150米有一个排水站,上游有两个排水站。西小堤100米左右还有一个排水站。

“(排水站)相互之间有4公里左右,”刘丁说,“内涝大了只能靠排水站”。

如果要将渍水排干,除了靠蒸发,还需要东举水河闸口开闸放水。“现在水位太高,不能放闸,怕引起洪水倒灌。”刘丁说。

在东举水河大堤西边2公里以内的村民们,只能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庄稼泡在水中。

“老一辈讲,1956年、1983年也出过这么大的洪水,只是大堤没有被冲出缺口。”刘丁说,1991年那次家园被毁之后,没有再见过洪水冲毁房屋、庄稼。

举水河是历史悠久的河流,被称作“鄂东第一河”,该河源自大别山脉的龟峰山麓,向南流经麻城、新洲、团风后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70.4千米,控制流域面积为4055平方千米。同时,举水河又是一条常发水患的河。

根据湖北麻城原市政协主席、市文化研究会主任凌礼朝的《举水河祭》,据光绪《麻城县志》的粗略统计,自公元503年至1839年的1337年中,发生水患65次,其中给两岸人造成损失最大的有4次。

此后,随着战事毁灭和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乱砍乱伐,举水河泛滥频率开始提高。

自1840年至1985年麻城建市前的146年间,发生水灾52次,淹死373人,伤1138人。平均每2.8年泛滥一次。最惨重者为1969年,河堤冲毁,死100余人;1983年,河堤溃口数千处,死41人,伤498人。

从1986年至1996年的11年间,共发生水患6次,平均间隔不到两年。尤为麻城人记忆犹新的1991年,举水水位超过历史记录,冲毁河堤多处,冲倒民房3万余间,死21人,伤4000余人,经济损失近亿元。

这一次,举水河超过1991年的历史水位。其流经的麻城和武汉新洲,一个不得不紧急炸水库泄洪,另一个堤坝冲破。

新洲此次出现超水位的暴雨导致堤坝决堤,在国家防总湖北专家组组长饶锡保看来,原因是“堤坝等级不够”:“新洲县降水1小时涨0.6米,这种形势大家原来都没见过,这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超标准的洪水摧毁了堤坝。受到今年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防汛工作也受到阻力,新洲的防汛工作需要特别注意洪水湍急、水位快涨的特点。”

“举水河河道的水,跟长江的水还不太一样,这是山区性河流,大暴雨之后,如果堤防等级较高的话,防汛压力就比较轻。”饶锡保建议,要将新洲区的堤坝提升一个等级。

举水河干流中下游两岸都筑有堤防,举水河干流堤防与长江干堤连成一体。举水上受山洪威胁,下受长江洪水顶托,举水河的堤防保护着其两岸57个乡镇,110万亩农田和120.3万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月4日下午,湖北新洲区水利部门专家到达新洲三店街东河大堤溃堤处修筑堤坝。

根据凤凰视频报道,修筑堤坝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称,部分堤坝年代久远,长时期的强降雨浸泡堤坝,使其变得松软,之后决堤。

七里村的村民们说,这附近的土坝,是1956年发生管涌之后建起来的。建起来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

根据《楚天金报》报道,举水河河堤是上世纪50年代由老百姓肩挑手挖建成的,但河流是西南流向,大堤是东南方向,冲刷比较严重,并且河堤是在沙上面建的,根基不稳,容易渗水。

唐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堤防的设计需要考虑从小河到大河、从低洼地到平缓之地等地域,要根据河流所在流域确定一个标准。“根据区域的土地、人口和重要设施来定一个标准,是’50年一遇’还是’100年一遇’,按照这个标准测算降雨之后在河道形成的水面线高度。还要看两边地势,如果两边地势比河道的水面线高,就不需要筑堤,如果周边地势地形低于水面线,按理说,只要低于水面线,就需要筑堤。”

“但到底是否需要筑堤,还需要作经济比较、要看低洼部分的影响范围。如果后面需要保护的面积很小,就没有必要筑堤,如果后面有一定的保护面积、有需要的保护对象,就需要建堤防。堤防的高度根据河流两岸需要保护的对象的重要性来定。”唐明介绍道。

对于举水河这样的山区型河道,“一旦作了堤防之后,相当于把低洼的地方围了起来。低洼的地方一旦降雨,外河水位低的时候可以自排,外河水位高的时候,水就没法子排出去,需要排水泵站将其排出去。”唐明说,这就是比较普遍的堤防+排水泵式的防洪工程。

唐明称,举水河的最高水位发生变化,有时候不单要看降雨,还要看河道的水位。他认为,通过加高堤防可以提升堤防防洪标准,但不能仅仅是加高,还得培厚,整个断面都要加大。

村民们被淹没的庄稼。摄影:吕萌

拖延

新洲老堤经久失修可能造成的决堤危险此前不是没有被预警过。

早在2007年,黄冈师范学院的胡艳生就有论文《对武汉市新洲区水利建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提出,新洲区防洪能力“木桶效应”十分明显,四大防洪圈整体防洪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倒水、沙河堤防直接威胁新洲全境的防洪安全,实现举水、倒水、沙河三河安全,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

他建议,加固三河堤防总长122千米,,其中,倒水加固52千米、举水加固57千米、沙河加固13千米,并且新建两湖及三店平原二级排水泵站8座,配套和扩建各类小型排水泵站及干支渠道,加高培厚、整险加固武湖垦区围堤,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6年后的2013年8月,新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新洲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下称《应急预案》),里面对举水河导致的旱涝险情作了详细分析,并且列出处于严重危险区域的镇街,其中包括此次举水河西大堤决堤的凤凰镇郑家园村,界面新闻记者们走访的三店街七里村属于危险区域。

根据《应急预案》,新洲地区多发山洪,高强度暴雨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首要条件。降水成因,山洪灾害出现时,往往对应有强降水天气发生,普查现有新洲山洪发生时气象站降水资料,发现山洪发生时新洲气象站点观测降水量较大,一般的降水在50毫米(暴雨)以上,少数为大到暴雨。

《应急预案》称,人为因素也造城山洪频发。新洲人多地少,人口逐年增多,耕地不断减少,人们为拓宽生存空间,不得不见缝插针,围滩造田、垦荒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基岩风化,暴雨冲刷剥离,森林覆盖率不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沟渠堵塞严重,库塘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日趋减弱。

此外,《应急预案》还提到,河道水流条件不好、堤防抗灾能力低。现有河堤多为沙土质,防护措施不力,堤身矮小单薄,大部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像道观河、贺桥土河、徐古土河、岐亭河、桃花河、三庙河、东河等河流蜿蜓曲折,演变无常,一遇洪水,泛滥成灾。

而新洲区的水土保持起步较晚,于1986年才成立水土保持试验管理站,虽然修建了不少截流沟、拦砂挡、河岸护砌等防止泥砂流失及滑坡,但截至目前周铁河小流域治理还未完成,大面积的水土保持还有待进一步治理改造。

湖北省在3年前曾公示《举水干流防洪治理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举水河河堤加固工程已经迫在眉睫,部分堤段存在堤身高度不够、堤身断面尺寸较小、堤坡过陡、堤身填筑质量较差、堤身散浸等问题。

《报告》称,举水干流自麻城白塔河起至其出口长103.55km,其中柳子港以下称举水下游,全长46.32km,柳子港以上至麻城白塔河称为中游,全长57.23km。两岸共筑有堤防182.63km(不含自然高地),穿堤建筑物共建有涵闸56处、泵站32处及多处剅管,涵闸及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合计88处,其中举西堤37处、举东堤51处。

《报告》认为,这些水利设施大部分建于1950年代,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运用,暴露了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工程老化严重和配套不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河势不稳,主流摆动幅度大,河道淤积严重,迎流顶冲块石固脚地段少,险段多;堤身单薄,防洪能力较差,且堤身堤基土质差,护坡工程少,隐患多;穿堤建筑物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加固举水干流堤防,湖北省想要把举水河堤的其中两段工程加固,一段是新洲段,从柳子港到新洲麻城交界处,左岸桩号46+305~54+230,长7.925千米,右岸桩号46+295~51+036,长4.741千米;另一段是麻城段,主要是城区段,左岸举水二桥以上桩号94+377~99+377,长5千米,右岸桩号84+526~104+155,长19.629千米,加固堤防的总长37.295千米,涉及穿堤建筑物共22座,其中,麻城市排水闸12座、穿堤涵管2座;新洲区排水闸2座,穿堤涵管6座,工程总投资为21923.33万元。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公开的资料只有麻城段工程于2015年11月17日开工,包括堤身加高加固等6项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358亿元,分三年实施,第一期工程为举水二桥至闵集大桥河段的堤身护坡,预计今年4月30日完工,总投资7000万元。

新洲段工程目前尚无公开信息透露。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武汉溃堤20年未加固?两落马官员曾在举水堤加固工程中受贿》,武汉市两位官员在自本世纪初的约十年间,在涉及举水河西堤和东堤加固工程中受贿获刑。

大坝本年久失修,工程迟迟不动,官员受贿揩油,前两年,还有市里的采砂厂来挖沙。

根据《楚天金报》2014年的报道,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堤河湾村的村民反映,近一年,堤河湾境内有人日夜不停采沙,导致举水河该段河道已被掏空、堤防被毁坏,至少50多亩林地被挖成深水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新洲停止了与采砂企业的采砂协议。

而眼下,被洪水威胁着的村民们,只能先拿编织袋装土堵塞决口了。

七里村村民被决堤的洪水冲毁的房屋。摄影:吕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