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也贴牌,败也贴牌
中国OEM模式成就了世界的大部分工业品牌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同时OEM的模式也支撑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业品牌产品。
2015中国出口14.14万亿元。机电产品8.15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7.7% 。同时我国进口机电产品5.24万亿元,占进口总值的50.2%。
2015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占比20.72%。
数据来源: 商务部综合司
而自 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外贸订单急剧减缩,也让我们目睹了贴牌企业的衰败之路,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欧美需求疲弱,出口的下滑,每天我们都看到中国大批出口加工企业因为客户订单的减少而面临生存危机,痛苦挣扎。中国的OEM模式工厂正在受到冲击。中国原有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OEM工厂出现产能过剩的困境。
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接外贸单,到创立自己品牌这一过程中,贴牌企业就不只是承担商品的生产,而是要顾及到整个市场供应链,要参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这意味着企业要组建研发团队,重新调配生产线,包装推广产品,完善营销渠道以及建立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这每一个板块从起步到成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此外,如此复杂的运营统筹,也意味着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贴牌企业来说,这种长线的资金投入无疑是极为沉重的负担。而企业推广自主品牌的这部分资金不可能全部寄托于银行贷款、外界投资等外部资金链,这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极大且获得的资金也有限,因此大部分资金还是要来源于企业自身,这就注定贴牌企业不可能立刻脱掉“贴牌”的帽子,还是要继续做代加工的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品牌。
因而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使其具有价值,这一过程也许要花费企业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谓路漫漫其修远。
三:一地鸡毛还是宝贵财富
在与国际品牌长期的合作关系中,中国OEM工厂的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世界一流工厂的水准。而这些生产和管理基础,为中国OEM厂商发展自主品牌、电商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实验室检测设备是全球最好的,全球认可,堪比SGS,TUV等世界著名第三方检测机构。”某为国际劳保用品代工的企业老总告诉我,他们按全世界最严格的标准做产品。过去十几年,品牌商在他们的出厂价上浮4倍的价格作为品牌销售价,而他们通过精益求精的工厂管理,每年仅能获得将近5%的净利润。
四:等死还是找死
面对困境,许多贴牌企业仍不愿放弃已经成熟的运作模式,开始开拓国内市场,期望为国内品牌企业做加工,由原来的“外贸模式”转为“内贸模式”,模式的转换确实暂缓了一些企业的破产危机,使其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
但即使是逃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劫,转换做“内贸”的企业前景仍不乐观。贴牌企业前期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准入的门槛,同时也鼓励这种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另一重要因素则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生产成本极低,吸引发达国家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都使得贴牌企业在极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而近几年国内形势却发生了变化,随着劳动薪资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成熟和完善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不再廉价,这对于贴牌企业意味着生产力成本飙升。这诸多因素使得仍然走老路的贴牌企业只能靠着日渐微薄的加工费在生存线上继续挣扎。
贴牌企业的运营模式如此脆弱,无非在于其对外部大品牌订单过于依赖,一旦失去来自外部的订单,整个生产模式将不堪一击。因此,贴牌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减少对大品牌订单的依赖性,这才是根治贴牌企业颓势的良方。
近年来,部分中国OEM企业也尝试走品牌化道路,但是由于传统的模式下的局限,大部分并不成功。例如,国内某OEM企业——长期为BOSCH,STANDLEY这些国际顶级电动工具品牌代工。其推出的国内品牌在中国开始进行品牌和经销,和国际品牌公用同一条生产线,从材质、工艺完全一样,甚至一些先进材质、工艺会首先在国内品牌上应用。价格和定位却是不折不扣的中档品牌。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国内品牌推广和经营得并不理想。
五:互联网时代中国OEM工厂模式再造
互联网正在改变OEM(代工生产)模式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和品牌树立。消费品品牌商的传统地位正在下降,代工厂开始直接面对消费者。未来有可能从这些OEM工厂中培育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国货品牌。马云2105年汉诺威IT博览会(CeBIT)上做开幕演讲:“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因为我们将有大量的数据;制造商必须个性化,否则他们将非常困难。”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中国OEM工厂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机遇表现在品牌建立、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在品牌建立上,传统做法需要大规模的广告、媒体投入,只有大企业、历经几十年才可见到效果。
消费品行业,很多企业更多依靠企业与客户、粉丝高效互动,客户参与、SNS口碑,阿里巴巴平台等传播,例如小米手机、裂帛、茵曼等互联网品牌的成长之路。
但是我们调研了大量工业品企业,却发现因为平台,互联网营销手段的缺失,在转型上,遭遇了无所适从,无法可想的困难。
福建一个劳保鞋厂家的王总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利用佰万仓的平台,树立自己的品牌,展示自己的质量和技术能力。“许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技术能力,因此在佰万仓平台上,我们会直接点明我们的核心技术。扩大公司的知名度。”传统的渠道是通过订货会、发布会、经销代理模式,在全国建立分销渠道,费时费力。
“我们看到,过去在淘宝平台上,出现了数百个从OEM工厂转型过来的“淘品牌”,林氏木业、小熊电器等等。而大量的工业品OEM企业缺乏出路,纷纷找到我们,希望佰万仓平台能够帮到他们,我们深感身上的使命重大,中国工业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时不我待!”佰万仓创始人杨宁如此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