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的花费预计将超过预算16亿美元,这对处于“经济紧急状态”的里约,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事实上,里约奥运51%的超支相比历史上其他奥运会来说不算太多,这还得感谢知识管理计划(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am)的帮助。
承办国花费超过预算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一份报告,自1960年以来的19次有可靠数据的夏季、冬季奥运会,无一例外存在超支现象,其中有15次奥运会超支50%以上,9次超支100%以上。最为显著的,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超支720%。
19次被统计的奥运会平均超支156%,远高于道路、桥梁建设等其他大型项目的超支情况,其原因在于其他大型可以选择拖延工期以削减开支,而奥运会的开幕时间是固定的。奥运会的超支会给一个国家经济带来长远的负担,加拿大花了几乎三十年才还清了蒙特利尔奥运会超支欠下的巨额债务。由此可见,承办奥运会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巨型项目。
根据奥运会的传统,每届奥运会在不同国家举办,如此一来承办国无一例外是“新手”——他们鲜有承办奥运会或者类似大型项目的经历,因此要他们把花费控制在预算以内难于上青天。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奥运会知识管理计划,以改变严重超支的现状。此计划要求未来奥运会的承办国派遣向本届奥运会承办国派遣观察员和见习人员以学习管理经验、累积承办知识。
根据报告,实施该计划后,2000年以来的9次奥运会超支情况的中位数为51%,相较于之前10次奥运会超支情况的中位数166%有着显著下降。这说明从统计意义上来说,知识管理计划是卓有成效的。
然而,2014年索契冬奥会超支高达289%,不禁让人质疑该计划的效果。本次巴西里约奥运会预计的51%超支虽然只是达到了知识管理计划实施以来奥运会超支的中位数,对于现阶段脆弱不堪的巴西经济来说依旧是难以下咽的。为了避免承办国陷入类似的困境,也为了避免让奥运会成为“烫手的山芋”,国际奥委会仍需进一步巩固知识管理计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