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苹果财报的冰与火:一边是创纪录营收,一边是供应链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苹果财报的冰与火:一边是创纪录营收,一边是供应链危机

越来越“软”的苹果,可能又到了转型的分叉口。

文|BT商业科技

周四美股盘后,苹果财报新鲜出炉,Q1总营收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高于市场预期的938.9亿美元;净利润录得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6%。当然,苹果最恐怖的指标还是毛利率。数据显示,苹果Q1整体毛利率为43.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43.1%。

只不过,苹果也有自己的忧虑:一是供应链危机造成的硬件产品产能下滑,二是营收和利润增速的下滑——尤其是软件服务端。

众所周知,苹果的营收主要靠硬件,但超高综合毛利率,主要是靠软件服务拉动。所以两相比较之下,软件端的增长瓶颈,更让苹果揪心。

种种数据表明,在经过三年多的转型之后,苹果已经越来越“软”,活得更像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消费电子厂商。但现在,随着软件服务业务告别量价齐飞的全盛时期,相似的转型难题再次摆在苹果面前。

这一次,库克会带领这艘价值2.67万亿美元的航母驶向何方?

营收、利润双增,资本市场还是“看衰”苹果?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盘后,苹果公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季报(截止2022年3月26日,下文简称Q1)。在财报电话会上,苹果高层警告,受供应链危机影响,苹果多款重点产品的供应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预计二季度销售额最多会下降80亿美元。

这一系列消息的冲击下,苹果股价坐上过山车。先是财报刚出炉时涨超3%,财报电话会后由涨转跌,跌幅一度扩大至逾6%,周五盘前则微跌2%。

资本对苹果感情复杂,这份财报真的很糟糕吗?

客观地说并没有。资本市场现在的复杂态度,是建立在苹果多项喜忧参半的指标上的:营收创下历史纪录、利润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毛利率一骑绝尘,但供应链危机步步迫近、营收天花板近在眼前……

1、苹果之喜:营收创纪录、毛利率一骑绝尘

数据显示,苹果Q1总营收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高于市场预期的938.9亿美元;净利润录得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6%。

翻看详细的营收结构,硬件销售业务仍是主要现金牛,去年推出的iPhone 13系列产品销量火爆。整个Q1,iPhone为苹果带来了505.7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5.5%。此外,Mac和iPad的营收分别录得104.35亿和76.46亿,同样高于市场预期。

当然,苹果最恐怖的指标还是毛利率。数据显示,苹果Q1整体毛利率为43.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43.1%。

纵向对比的话,苹果的毛利率虽然没有大幅提升,但也一直保持稳定。此前五个季度,苹果整体毛利率分别录得39.8%、42.5%、43.3%、42.2%和43.8%。横向对比,苹果在业内依旧是一骑绝尘,将三星、小米、vivo、OPPO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上一财年,小米整体毛利率为17.7%,智能手机分布毛利率11.9%——相比同样受困于中低端市场的vivo和OPPO,小米的毛利率已经算是领先水平。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剥离荣耀、手机硬件业务大幅收缩之后,华为上一财年销售毛利率反倒同比大涨11.6%。

总的来说,价值研究所认为苹果这份财报的表现并不差,多项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市场预期。资本市场之所以不买账,更多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

2、苹果的忧:供应链危机与增速下滑

这种担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危机造成的硬件产品产能下滑,二是营收和利润增速的下滑——尤其是软件服务端。

一方面,供应链危机对苹果的影响在上一财年四季度就愈发明显,iPhone 13的产能水平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被誉为“供应链管理大师”,库克也无法保证各个环节都不出疏漏。

目前,得益于对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掌控力,苹果的A系列和M系列核心CPU供应并不紧张,台积电也开足马力为苹果备货。真正让苹果感受到压力的,是显示屏、无线元件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制程芯片,而非先进制程芯片。

据彭博报道,去年四季度苹果成熟制程芯片的交付周期被拉长到22个星期,中国、越南和印度工厂因疫情停摆、减产是主要原因。库克在此前两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都谈到供应链的问题,也可见形势之严峻。

另一方面,苹果硬件销售业务毛利出现下滑趋势,软件服务业务的利润增长空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要知道,在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衰退、供应链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苹果业绩能保持增长,软件服务是一个重要功臣。

数据显示,苹果Q1硬件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6%,同比微增0.3个百分点,但环比下滑了2%。考虑到愈发严重的供应链危机、以及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涨价传闻,苹果硬件端的毛利率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再有突破。

至于软件端的毛利率,Q1录得72.6%,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0.2%,依然是业内顶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上一财年同期,苹果软件服务毛利率同比录得接近5%的增长,比如今高出一截。再联想到过去四个季度毛利率同比增速的一路下滑,很难不让人心生忧虑。

众所周知,苹果的营收主要靠硬件,但超高综合毛利率,主要是靠软件服务拉动。尤其在过去几年,“All In 软件”是苹果首要发展战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起硬件端遭遇的供应链危机,软件端的增长瓶颈,更让苹果揪心。

“All In服务”不再一本万利

苹果向软件服务转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

在这一年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新新闻、游戏、支付、电视等内容服务全面上线,库克通过一次纯软件的发布会,向外界昭告了苹果向软件服务转型的事实。

毫无疑问,苹果有转型的底气。在2019年之前,苹果就坐拥App Store、Apple Pay、Apple Music、iCloud等软件服务业务。加上iPhone、iPad的市占率处于巅峰、总连接设备数持续上升,抢在消费电子市场衰退前加码软件服务、推高利润率,苹果这一步棋走得很及时。

Q1财报显示,苹果生态活跃设备数达到18亿,ARPU值从去年同期的10美元提升至10.8美元。把时间轴拉长也可以发现,自上一财年一季度开始,以Apple Music为代表的付费订阅业务为苹果营收带来爆发式增长,App Store更是在去年元旦期间创造了单日收入5.4亿美元的恐怖纪录。

种种数据表明,在经过三年多的转型之后,苹果已经越来越“软”,活得更像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消费电子厂商。

然而,正如上文所言,苹果软件业务利润增长已经放缓,营收主要靠ARPU上升来拉动,没有延续量价齐飞的辉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归因于两点:首先是硬件销售不力导致连接设备总数增长放缓;其次竞争对手的崛起蚕食了苹果的市场份额。

前一点,除了iPhone和Mac之外,苹果其他硬件产品都需要背锅。

财报数据显示,Q1iPad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1%至76亿美元。随着欧美疫情渐趋平缓、市场存量需求在前几个季度已经提前释放,平板市场也不复辉煌。可穿戴设备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Q1营收88亿美元,12.3%的同比增速是近18个季度最低水平,而且也是苹果所有硬件业务中唯一个营收不及市场预期的业务。

软件服务的营收,终究是以硬件为基础,只有可连接设备数、单设备ARPU保持增长,才能保证营收、利润的双向增长。因此,当硬件业务增长受挫时,软件服务也难以独善其身。

至于后一个问题,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竞争对手,就给苹果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苹果的带动下,向软件服务端转型、打造完整的软硬件生态,早已成为所有一线手机厂商的共识。

在去年首次提出对标苹果口号的小米,在手机硬件业务上距离前者还有巨大差距,但AIoT、软件服务业务,的确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小米财报显示,过去四个季度IoT业务营收分别为182亿、207亿、209亿和251亿,是四大业务板块中唯一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的。截止去年年底,小米全球MIUI月活用户达5.1亿,中国大陆地区月活用户1.3亿,持续蚕食苹果的地盘。

华为这边,在4月26日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鸿蒙系统搭载设备数已经超过2.2亿,过去一年净新增超1亿台,同样是来势汹汹。去年6月份,任正非曾呼吁华为聚焦鸿蒙等软件服务业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财报数据,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占比不低。Q1,大中华区总营收达到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但在华为、小米、群雄围猎之下,苹果的软件服务在未来还能不能一家独大,没有人敢打包票——更重要的是,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也是疯狂扩张。

嗅觉灵敏的苹果,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再一次转型的可能。

第五次转型,苹果将去往何处?

都说大象转身很难,但贵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过去这些年至少有过四次重要转型。

第一次是正面对抗微软失利后迎回乔布斯,回归硬件市场;第二次是推出iPod,切入移动硬件赛道;第三次是iPhone面世,带动智能手机革命;第四次,就是前面提及的向软件服务端转型,追求更高利润率。

这几次转型不是都大获成功,但对于苹果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

现在,软件服务业务还远没到衰退的阶段,只不过挑战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市场风口也在转变,苹果不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如果说当年是乘着互联网黄金时代的东风向软件服务转型的话,那么现在,苹果的策略也很明显:重新拾起自己的“硬科技”武器,死磕自研芯片和自动驾驶。

1、自研芯片:实现“5G芯片自由”指日可待?

实现芯片自由一直是苹果的重要策略,多年来花费巨资开发A系列和M系列芯片。现在,库克距离梦寐以求的“软硬件一体生态闭环”,还差最后一环:5G基带芯片,这也是苹果最后一个被高通“卡脖子”的技术领域。

相信大家都记得,2016年苹果将英特尔5G基带芯片加入采购名单时,就因为高通收取的专利费过高而发起专利诉讼。自此之后,苹果和高通渐行渐远,iPhone 5G机型搭载的基带芯片中,英特尔占比更是一度赶超高通。

但到了2019年,由于英特尔5G芯片性能上的缺陷实在令苹果无法容忍,库克无奈和高通和解,iPhone再次被高通的5G基带芯片“攻陷”。

现在,英特尔已经放弃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高通更加无所畏惧,凭着专利权躺着数钱。习惯了对供应链拥有绝对掌控权的苹果,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

2020年至今,苹果芯片研发团队成员扩充了数千人,期间更是豪掷10亿美元将英特尔基频芯片事业部收入囊中,包括接收2000多名研发人员。

多年的投入,苹果现在已经看到曙光。今年2月初,来自DigiTimes的报告显示,苹果有望在2023年实现内置5G调制解调器芯片量产,台积电已经准备好承接苹果的4nm先进制程芯片订单。

这一次,库克或许终于不用再向高通低头了。

2、自动驾驶:一波三折、等待曙光

相比即将见到曙光的自研芯片,苹果另一个重点业务——自动驾驶,就显得波折许多。

按照最新计划,苹果现在一心跳过智能辅助驾驶,在四年内推出直接不带方向盘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如果说特斯拉定义了电动汽车,苹果现在想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为此,苹果已经着手搭建一整套自动驾驶产业链:从车规级芯片到配套软硬件生态无一不打上自研标签。

价值研究所认为,苹果这看似激进的策略其实也有自己的无奈。在特斯拉早已占领舆论高地、掌控用户消费心智的情况下,苹果唯有推出更高阶版的自动驾驶汽车,才能颠覆市场竞争格局。

只不过,逐鹿自动驾驶市场的车企多如牛毛,进军汽车界以来已经五度易帅的苹果能否突出重围,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苹果不想让自己继续“软”下去,造芯也好、造车也罢,都是另一次战略的更迭,也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

写在最后

上周末,美国第一大行摩根大通策略师Khuram在研报中指出,本周是美股二季度“最关键的一周”,尤其是对于科技股云集的纳指来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涨幅最高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逾3%,势头大好。

但大家都知道,这周的重头戏还没完——微软、Meta、Alphabet(谷歌母公司)已经先后交出成绩单,周四盘后苹果和亚马逊财报也将如期出炉。两大巨头将给纳指送上一份大礼包还是炸药包,一直是华尔街投行关心的话题。

最终的结果当然不算好,亚马逊业绩暴雷、苹果发出盈利预警,两大巨头的股价也在盘后先跌为敬。加上美国一季度GDP年化季率初值和核心PCE物价指数均不及市场预期,前者更是低至-1.4%,外界对今日美股的表现不免多了几分担忧。

但站在苹果的角度,过去一年已经习惯了股价的起起落落,库克最担心的不是二级市场的一时涨跌,而是能否扫清前方的迷雾。苹果这艘市值高达2.67万亿美元的巨型航母想要掉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5.9k
  • 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报告出炉:各机构排名大不相同,华为增长迅猛
  • 港媒:中国内地仍是苹果公司主要生产基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苹果财报的冰与火:一边是创纪录营收,一边是供应链危机

越来越“软”的苹果,可能又到了转型的分叉口。

文|BT商业科技

周四美股盘后,苹果财报新鲜出炉,Q1总营收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高于市场预期的938.9亿美元;净利润录得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6%。当然,苹果最恐怖的指标还是毛利率。数据显示,苹果Q1整体毛利率为43.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43.1%。

只不过,苹果也有自己的忧虑:一是供应链危机造成的硬件产品产能下滑,二是营收和利润增速的下滑——尤其是软件服务端。

众所周知,苹果的营收主要靠硬件,但超高综合毛利率,主要是靠软件服务拉动。所以两相比较之下,软件端的增长瓶颈,更让苹果揪心。

种种数据表明,在经过三年多的转型之后,苹果已经越来越“软”,活得更像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消费电子厂商。但现在,随着软件服务业务告别量价齐飞的全盛时期,相似的转型难题再次摆在苹果面前。

这一次,库克会带领这艘价值2.67万亿美元的航母驶向何方?

营收、利润双增,资本市场还是“看衰”苹果?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盘后,苹果公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季报(截止2022年3月26日,下文简称Q1)。在财报电话会上,苹果高层警告,受供应链危机影响,苹果多款重点产品的供应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预计二季度销售额最多会下降80亿美元。

这一系列消息的冲击下,苹果股价坐上过山车。先是财报刚出炉时涨超3%,财报电话会后由涨转跌,跌幅一度扩大至逾6%,周五盘前则微跌2%。

资本对苹果感情复杂,这份财报真的很糟糕吗?

客观地说并没有。资本市场现在的复杂态度,是建立在苹果多项喜忧参半的指标上的:营收创下历史纪录、利润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毛利率一骑绝尘,但供应链危机步步迫近、营收天花板近在眼前……

1、苹果之喜:营收创纪录、毛利率一骑绝尘

数据显示,苹果Q1总营收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高于市场预期的938.9亿美元;净利润录得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6%。

翻看详细的营收结构,硬件销售业务仍是主要现金牛,去年推出的iPhone 13系列产品销量火爆。整个Q1,iPhone为苹果带来了505.7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5.5%。此外,Mac和iPad的营收分别录得104.35亿和76.46亿,同样高于市场预期。

当然,苹果最恐怖的指标还是毛利率。数据显示,苹果Q1整体毛利率为43.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43.1%。

纵向对比的话,苹果的毛利率虽然没有大幅提升,但也一直保持稳定。此前五个季度,苹果整体毛利率分别录得39.8%、42.5%、43.3%、42.2%和43.8%。横向对比,苹果在业内依旧是一骑绝尘,将三星、小米、vivo、OPPO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上一财年,小米整体毛利率为17.7%,智能手机分布毛利率11.9%——相比同样受困于中低端市场的vivo和OPPO,小米的毛利率已经算是领先水平。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剥离荣耀、手机硬件业务大幅收缩之后,华为上一财年销售毛利率反倒同比大涨11.6%。

总的来说,价值研究所认为苹果这份财报的表现并不差,多项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市场预期。资本市场之所以不买账,更多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

2、苹果的忧:供应链危机与增速下滑

这种担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危机造成的硬件产品产能下滑,二是营收和利润增速的下滑——尤其是软件服务端。

一方面,供应链危机对苹果的影响在上一财年四季度就愈发明显,iPhone 13的产能水平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被誉为“供应链管理大师”,库克也无法保证各个环节都不出疏漏。

目前,得益于对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掌控力,苹果的A系列和M系列核心CPU供应并不紧张,台积电也开足马力为苹果备货。真正让苹果感受到压力的,是显示屏、无线元件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制程芯片,而非先进制程芯片。

据彭博报道,去年四季度苹果成熟制程芯片的交付周期被拉长到22个星期,中国、越南和印度工厂因疫情停摆、减产是主要原因。库克在此前两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都谈到供应链的问题,也可见形势之严峻。

另一方面,苹果硬件销售业务毛利出现下滑趋势,软件服务业务的利润增长空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要知道,在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衰退、供应链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苹果业绩能保持增长,软件服务是一个重要功臣。

数据显示,苹果Q1硬件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6%,同比微增0.3个百分点,但环比下滑了2%。考虑到愈发严重的供应链危机、以及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涨价传闻,苹果硬件端的毛利率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再有突破。

至于软件端的毛利率,Q1录得72.6%,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0.2%,依然是业内顶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上一财年同期,苹果软件服务毛利率同比录得接近5%的增长,比如今高出一截。再联想到过去四个季度毛利率同比增速的一路下滑,很难不让人心生忧虑。

众所周知,苹果的营收主要靠硬件,但超高综合毛利率,主要是靠软件服务拉动。尤其在过去几年,“All In 软件”是苹果首要发展战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起硬件端遭遇的供应链危机,软件端的增长瓶颈,更让苹果揪心。

“All In服务”不再一本万利

苹果向软件服务转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

在这一年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新新闻、游戏、支付、电视等内容服务全面上线,库克通过一次纯软件的发布会,向外界昭告了苹果向软件服务转型的事实。

毫无疑问,苹果有转型的底气。在2019年之前,苹果就坐拥App Store、Apple Pay、Apple Music、iCloud等软件服务业务。加上iPhone、iPad的市占率处于巅峰、总连接设备数持续上升,抢在消费电子市场衰退前加码软件服务、推高利润率,苹果这一步棋走得很及时。

Q1财报显示,苹果生态活跃设备数达到18亿,ARPU值从去年同期的10美元提升至10.8美元。把时间轴拉长也可以发现,自上一财年一季度开始,以Apple Music为代表的付费订阅业务为苹果营收带来爆发式增长,App Store更是在去年元旦期间创造了单日收入5.4亿美元的恐怖纪录。

种种数据表明,在经过三年多的转型之后,苹果已经越来越“软”,活得更像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消费电子厂商。

然而,正如上文所言,苹果软件业务利润增长已经放缓,营收主要靠ARPU上升来拉动,没有延续量价齐飞的辉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归因于两点:首先是硬件销售不力导致连接设备总数增长放缓;其次竞争对手的崛起蚕食了苹果的市场份额。

前一点,除了iPhone和Mac之外,苹果其他硬件产品都需要背锅。

财报数据显示,Q1iPad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1%至76亿美元。随着欧美疫情渐趋平缓、市场存量需求在前几个季度已经提前释放,平板市场也不复辉煌。可穿戴设备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Q1营收88亿美元,12.3%的同比增速是近18个季度最低水平,而且也是苹果所有硬件业务中唯一个营收不及市场预期的业务。

软件服务的营收,终究是以硬件为基础,只有可连接设备数、单设备ARPU保持增长,才能保证营收、利润的双向增长。因此,当硬件业务增长受挫时,软件服务也难以独善其身。

至于后一个问题,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竞争对手,就给苹果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苹果的带动下,向软件服务端转型、打造完整的软硬件生态,早已成为所有一线手机厂商的共识。

在去年首次提出对标苹果口号的小米,在手机硬件业务上距离前者还有巨大差距,但AIoT、软件服务业务,的确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小米财报显示,过去四个季度IoT业务营收分别为182亿、207亿、209亿和251亿,是四大业务板块中唯一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的。截止去年年底,小米全球MIUI月活用户达5.1亿,中国大陆地区月活用户1.3亿,持续蚕食苹果的地盘。

华为这边,在4月26日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鸿蒙系统搭载设备数已经超过2.2亿,过去一年净新增超1亿台,同样是来势汹汹。去年6月份,任正非曾呼吁华为聚焦鸿蒙等软件服务业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财报数据,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占比不低。Q1,大中华区总营收达到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但在华为、小米、群雄围猎之下,苹果的软件服务在未来还能不能一家独大,没有人敢打包票——更重要的是,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也是疯狂扩张。

嗅觉灵敏的苹果,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再一次转型的可能。

第五次转型,苹果将去往何处?

都说大象转身很难,但贵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过去这些年至少有过四次重要转型。

第一次是正面对抗微软失利后迎回乔布斯,回归硬件市场;第二次是推出iPod,切入移动硬件赛道;第三次是iPhone面世,带动智能手机革命;第四次,就是前面提及的向软件服务端转型,追求更高利润率。

这几次转型不是都大获成功,但对于苹果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

现在,软件服务业务还远没到衰退的阶段,只不过挑战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市场风口也在转变,苹果不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如果说当年是乘着互联网黄金时代的东风向软件服务转型的话,那么现在,苹果的策略也很明显:重新拾起自己的“硬科技”武器,死磕自研芯片和自动驾驶。

1、自研芯片:实现“5G芯片自由”指日可待?

实现芯片自由一直是苹果的重要策略,多年来花费巨资开发A系列和M系列芯片。现在,库克距离梦寐以求的“软硬件一体生态闭环”,还差最后一环:5G基带芯片,这也是苹果最后一个被高通“卡脖子”的技术领域。

相信大家都记得,2016年苹果将英特尔5G基带芯片加入采购名单时,就因为高通收取的专利费过高而发起专利诉讼。自此之后,苹果和高通渐行渐远,iPhone 5G机型搭载的基带芯片中,英特尔占比更是一度赶超高通。

但到了2019年,由于英特尔5G芯片性能上的缺陷实在令苹果无法容忍,库克无奈和高通和解,iPhone再次被高通的5G基带芯片“攻陷”。

现在,英特尔已经放弃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高通更加无所畏惧,凭着专利权躺着数钱。习惯了对供应链拥有绝对掌控权的苹果,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

2020年至今,苹果芯片研发团队成员扩充了数千人,期间更是豪掷10亿美元将英特尔基频芯片事业部收入囊中,包括接收2000多名研发人员。

多年的投入,苹果现在已经看到曙光。今年2月初,来自DigiTimes的报告显示,苹果有望在2023年实现内置5G调制解调器芯片量产,台积电已经准备好承接苹果的4nm先进制程芯片订单。

这一次,库克或许终于不用再向高通低头了。

2、自动驾驶:一波三折、等待曙光

相比即将见到曙光的自研芯片,苹果另一个重点业务——自动驾驶,就显得波折许多。

按照最新计划,苹果现在一心跳过智能辅助驾驶,在四年内推出直接不带方向盘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如果说特斯拉定义了电动汽车,苹果现在想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为此,苹果已经着手搭建一整套自动驾驶产业链:从车规级芯片到配套软硬件生态无一不打上自研标签。

价值研究所认为,苹果这看似激进的策略其实也有自己的无奈。在特斯拉早已占领舆论高地、掌控用户消费心智的情况下,苹果唯有推出更高阶版的自动驾驶汽车,才能颠覆市场竞争格局。

只不过,逐鹿自动驾驶市场的车企多如牛毛,进军汽车界以来已经五度易帅的苹果能否突出重围,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苹果不想让自己继续“软”下去,造芯也好、造车也罢,都是另一次战略的更迭,也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

写在最后

上周末,美国第一大行摩根大通策略师Khuram在研报中指出,本周是美股二季度“最关键的一周”,尤其是对于科技股云集的纳指来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涨幅最高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逾3%,势头大好。

但大家都知道,这周的重头戏还没完——微软、Meta、Alphabet(谷歌母公司)已经先后交出成绩单,周四盘后苹果和亚马逊财报也将如期出炉。两大巨头将给纳指送上一份大礼包还是炸药包,一直是华尔街投行关心的话题。

最终的结果当然不算好,亚马逊业绩暴雷、苹果发出盈利预警,两大巨头的股价也在盘后先跌为敬。加上美国一季度GDP年化季率初值和核心PCE物价指数均不及市场预期,前者更是低至-1.4%,外界对今日美股的表现不免多了几分担忧。

但站在苹果的角度,过去一年已经习惯了股价的起起落落,库克最担心的不是二级市场的一时涨跌,而是能否扫清前方的迷雾。苹果这艘市值高达2.67万亿美元的巨型航母想要掉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