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二年,终于把这部国产动画《大鱼海棠》等来了。上映之后,在一片吐槽和力挺声中,这条卖座的“大鱼”正在赚取更多的票房。7月8日上映后,《大鱼海棠》以6984万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三天累计票房2.27亿,成吨的口水丝毫没有影响这条“大鱼”漂亮的票房上扬曲线。
而《大鱼海棠》在豆瓣网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仅仅为6.6分、6.7分。为什么票房这么高,口碑却这样差呢?许多观众说,“等了12年,《大鱼海棠》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更多观众认为,正是因为等了12年,《大鱼海棠》好不好看,才比其它电影更加重要。其实,我们不应该吐槽影片的质量,更应该反思一下如《大鱼海棠》这样的影片制作如何被挽救?
2016年7月8日上映电影《大鱼海棠》
“忽悠”了我们12年,“大鱼海棠”经历了什么?
这部影片12年来,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多次又消失,带来过无数话题,定档确凿之后又接连跳票2次,很多观众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十二年里大鱼海棠究竟经历了什么?
2004年5月一个梦2004年导演梁旋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大鱼海棠》里后来看到的各种元素,当年他把这个梦做成了一个7分钟的flash短片放到了网上,引起轰动
2004年5月一个梦做成的Flash短片2005年BT彼岸天成立
彼岸天文化公司2007年影片场景、原型确定
主要人物原型确定2008年《大鱼·海棠》项目启动,短片发布梁旋“我们没想到这部电影融资会那么困难,我觉得奇怪,为何那么好的东西都没有人来投资呢?直到2007年年底,我们才获得一个机会启动这部电影,但拿到的钱其实很少,只能够完成前期工作”。2010年剧本完成,以及20分钟电影制作国外获奖时流出5分钟片段,创意和素质令人惊艳。当年Mtime误传影片将在2012年12月29日上映。 2013年6月资金瓶颈,发起众筹导演梁旋在2013年6月4日发微博为影片拍摄做众筹,最终参与众筹的人数达3996人。
众筹页面2013年11月投资方确定,电影重启由光线影业投资并发行,据小道消息投资金额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 2014年11月11日定档,后跳票官方微博曾发布“2015.11.11,十年一诺”的消息,疑似定档,后无声息。 2016年4月再次宣布定档,并转3D4月18日首支官方预告片发布,并宣布定档7月8日公映,同时发布将运用VR3D技术“我们做了很多测试,3D版本的效果会很不一样,而且《大鱼海棠》的3D版本将和普通的3D电影有很大不同。”
3D造型曝光2016年7月8日 电影终于上映
PreViz,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神兵利器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生产出的电影有着极为不同的区别。像好莱坞电影有一种特殊的制度叫做PreViz,这种制度很值得国产电影以及这部《大鱼海棠》借鉴。那何为Previz? PreViz (Pre-visualization) 意译这个词大致相关于中文 "可视化预览" . 作为好莱坞导演创作的神兵利器, 它实际上己经在好莱坞应用快有十年的历史了. Previz直接影响着电影的镜头设计, 不仅被特效大片, 也广泛的被传统电影所采用。
什么是PreViz ? 从字面意义上说, Previz是指在电影制作之前就看到电影的效果。目前在电影制作中,指用低精度的模型、粗略的人物运动把电影制作一篇。画面效果相当于老电脑游戏的级别。为什么需要PreViz ?
为了把电影拍好,电影导演也要对电影进行不断的修改。传统的工作流程是电影拍好之后再剪,剪了之后觉得不好再补拍, 对于成本低的电影还可以, 而对于高成本的大片,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像实物爆破是不可重复的,即使是特效镜头,也非常昂贵,剪掉了又非常可惜。 即使不能完美的再现电影的色彩跟光影,对一部电影来说, preViz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信息。 1 镜头运动 (camera motion) 2 画面的构图 (layout) 3 剪辑跟时间 (timing)
事实上, 这三点,可能是一部电影除了剧本之外,最显导演功力的地方了。 所以preViz 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也难怪在电影制作中,preViz团队跟导演常常肩并肓的坐在一起工作。
PreViz现代电影制作里面有哪几种PreViz ? 1 Pitch--PreViz:
在电影工业界, Pitch之类的东西都是用来说服投资人的。投资人在选导演时,他们会看导演会不会拍。
一种方法就是让导演做一段PreViz。实际上有经验的制片人看过PreViz之后,就基本知道这导演会把这片子弄成什么样, 这片子要投多少钱。 许多Bond就是这样拍的, 即使片没有多少特效,但都PreViz过。可以这样说, 在制片人眼中,一部电影的剧本跟PreViz效果基本决定了这部片子80%的命运的。 2 TechPreViz。
假设我们有一部精彩的本子还有一位出色的导演, Pitch PreViz之后拿了一大笔钱。那么就可以开拍了吗? 不是的,还要PreViz。这次叫Tehch PreViz (Technical Pre-Visualization), 事实上,这是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PreViz,大家一般所说的也就是指这个Previz.
《量子危机》中PreViz提供摄像机信息
《雨果》中PreViz模拟巴黎火车站,布置绿幕
3 On-Site PreViz: 今天的电影制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许多东西都是计算机生成的,不在实际上场影中。 导演在现场拍完后,摄像机中的图像离电影中的图像差得很远,许多时候,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空间的是绿幕。可是实际的拍摄结果和后期处理结合起来,最终的效果究意好不好,没有人能有十足的把握。
在现在的拍摄现场,摄像机的运动跟镜头数据都会被同步的记录下来,如果这个时候把绿屏给替换成后期特效内容,导演就可以大致看到电影最终合成的画面,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重拍。这就是 On-site PreViz.
《雨果》中PreViz提供On-site Previz,模拟雨果在火车道上即将发生碰撞的场面
这种技术更进一步之后,摄像机完全可以安在机械臂上,导演可能用virtual camera系统摇控机械臂拍摄。现在也有国外的公司专门做 camera motion rigging, 甚至有公司专门做 PreViz的camera motion rigging, 这样的好处是,摄影师在PreViz的过程中,也可以有实地拍电影的感觉,增加他们对preViz的把握感。
4 Post Previz: 听起来奇怪,明明是后期制作,为什么还要PreViz。道理跟前面一样。后期制作也是需要规划的。
《暗黑骑士》中PreViz提供直升飞机坠落的效果
电影的后期制作是个多次迭代的过程。在极端的情况下,流程的每一步都需要导演确定合格才可以。PreViz可以让导演提前看到效果,尽早做出决定,而后期制作的特效团队可以根据导演的修改意见再开始真正的特效制作。PreViz只需要5个人4个月的时间。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Previz们
如果将电影比做一座建筑的课,PreViz就是图纸。虽然买房的人最终住的是房子,但在建房的过程中,图纸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 引申的一点想法就是PreViz在中国电影制作中是不是大有可为呢? 从技术上讲, 中国电影的确需要PreViz一下,《大鱼海棠》如果利用了PreViz,可能画面感会更强,效果会更震撼。但是目前也有许多问题,主要是两个:
---态度
欧美的PreViz技术能发展起来是跟欧美电影制作中严谨的规划和风险控制态度密切相关的. 许多电影的制作周期都是长达3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其中是前期的剧本跟镜头上可能花上一年的时间. 在这种制作流程中, 花上2到4个月做PreViz是可以接受的. 但目前国内, 大多数的大片制作周期也就只有一年时间, 甚至还不到, 许多导演可能连故事板都没画,甚至连剧本都没准备好就开始拍了. 这种情况下, PreViz技术是根本不会被使用的. 再好的技术也解决不了态度问题. ---人才 好的PreViz一定要有对整个流水线都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镜头的把握。
而国内的现状大家才刚刚开始把好莱坞的流水线往回搬,还处于极力消化的阶段,人少量多,搞不好还可能消化不良。对流水线了解的人,都直接上流水线了。PreViz是电影流水线发展成熟的产物,而国内的电影产业还远没有细分到这个程度。
所以,我们的电影业还需要更多的PreViz们,例如:PreViz们,例如:故事板(Storyboard)、动作捕捉(Motion-Capture)、虚拟摄影(Virtual Cinematography)、3D摄影机(PACE系统)、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等技术手段;更需要完片担保(completion guarantee)、编剧中心制 (Screenwriter center system)、电影分级制度(MPAA)等等的保障。
成功?才刚上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