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多地迎来了特大强降雨,截止7月5日17时统计,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了湖北1057.3万人受灾,死亡45人失踪11人,紧急转移安置44.75万人,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66万户4.4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5.3亿元。看完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倘或我们就是其中一名受灾群众,那么面临意外灾难所导致的财产受损时我们该怎么办?是自认倒霉还是寄希望于政府?
在灾难面前,我们都可能是“受灾人”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灾祸无情,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今天武汉人民遇到的水灾,也许某一天会以另一种意外形式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它们带来的共同后果就是“一夜返贫”。
赵本山和小沈阳曾在春晚舞台上合作过一个小品,其中有个段子是这样的。赵本山问小沈阳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小沈阳答:人死了,钱还没花完。本山大叔看了小沈阳一眼,悠悠地补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却没了。
段子虽好笑,但其背后藏着的故事,如果换我们自己面对,或许就没法笑出来了,比如此次受灾的武汉群众。地震演习有多重要,我们都清楚,哪怕我们所在的地方往前追溯一百年都没发生过地震,演练时也会认真参加。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基于人身安全应有的知识性科普。那么对于家庭财产风险,我们是否也应树立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假设我也是此次武汉受灾群众中的一员,房子在此次水灾中严重浸水,屋内一应家具家电等设施及财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直接报废不能再使用,那么“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我,该如何挽回财产损失?政府除了积极救人,转移安置灾民,一夜返贫管么?
作为一名灾民,一夜之间家财尽毁怎么办?
首先,明确一点,洪水地震等属于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不可抗性,不属于行政赔偿范围,所以国家或政府没有义务赔偿我们的财产损失。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真正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的相关规定: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具体实施中,灾民倒房重建应由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
通俗点说,也就是受灾后房子倒了的政府会帮你重新修建,至于其他的,就自己想办法或者求助亲戚朋友等社会力量吧。而在建房一事上,通行的做法是,上面给当地拨一部分灾后重建款,受灾严重的,由政府牵头新建房屋让灾民集体搬进去,对于受灾不严重的,灾民可以去村委会等开证明,然后到当地农村信用社领取政府补贴。当然,每个地方灾后重建方式都会根据本地经济情况及受灾情况而有所变化。
至于屋内财产,像家具家电衣物贵重金银首饰品等等,国家是一概不管的,如果有爱好收藏的,那么直接财产损失可能要超过房屋等不动产损失。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家庭财产险,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先讲一个故事,市民王先生和黄先生是相邻多年的老街坊。两家家庭结构类似、经济情况相当,都属于普通小市民阶层。但是,几年前的一场自然灾害却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原来,王先生曾在朋友的劝说下花了200多元买了一份家庭财产险,原先也只是为了卖这个朋友一个面子,象征性地支持一下他的工作,却没想到这份当时200多元的保险却在遭遇自然灾害后理赔了王先生200多万元,帮其平稳度过了灾后重建生活,甚至还略有积蓄。而反观市民黄先生则没有那么幸运,多年的家庭积累毁于一旦,灾后重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那么,家庭财产险,到底是个什么险种呢?
我们先来看它的保障范围,首先是房屋及其屋内附属物,包括服装、家具、家电等物品,而金银珠宝、有价证券、古玩收藏、文件资料、花草宠物等无法鉴定其价值的物品不包括在内。保险在什么条件下生效呢?发生火灾、爆炸及雷击、雪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由此引发房屋倒塌或财产受损等损失时,保险即可生效。除此外,如果你买了附加服务,那么家里失窃、水管爆裂等也可以获得理赔。
这里小翼需要提醒大家一点,为什么买了同样一份保险,遭受了同样的灾害,而有的人获得了200万的理赔,有的人却只获得了20万元呢?这里就涉及到了大家平时的一个财务管理观念,买家具买电器等大宗消费品时,记得保存好相应单据及发票,包括买房付款发票、装修款单据等,也都保存好。总之,有资金交易往来或者消费记录的,最好都把相关凭证收藏并保存到一处,养成良好财务习惯。
而以上具体是哪家保险公司的哪种产品,小翼在这里就不说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出售该险种产品的保险公司,还是蛮多的。价格从几十块到几百的都有,对应不同的理赔范围和赔偿金额。保险期限,通常为一年。这一点,与人身意外险类似。
最后,忍不住说一点,虽然“卖保险的”在中国很招人烦,但是不可否认保险这个产品在避险保障一事上,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