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尔夫好不容易挤进奥运,为什么斯皮思等巨星都不鸟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尔夫好不容易挤进奥运,为什么斯皮思等巨星都不鸟它?

里约奥运会,大概真的是高尔夫的一个危机关口。

作者:freelee

体育大生意记者

北京时间7月12日,国际高尔夫联合会(IGF)宣布,两届高尔夫大满贯冠军、“小飞人”乔丹·斯皮思(Jordan Spieth)将不会参加下个月巨星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至此,世界排名前四的四位球手——杰森·戴伊(Jason Day)、达斯汀·约翰逊(Dustin Johnson)、斯皮思与罗里·麦克罗伊(Rory McIlroy)——悉数因为巴西的寨卡病毒危机而退出奥运会。其他退赛的名将还有澳大利亚双雄亚当·斯科特(Adam Scott)、马克·莱什曼(Marc Leishman),斐济老将维杰·辛格(Vijay Singh),南非高手路易·乌修仁(Louis Oosthuizen)等。

对于高尔夫界来说,里约奥运会本来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自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后,高尔夫项目首次重返奥运大家庭。然而“BIG 4”退赛后,高尔夫星光瞬间黯淡。加上近年来的高尔夫产业萎缩、球迷减少等悲观论调,高尔夫似乎又走到一个危机关口。

走出次贷阴霾 职业球员轻松成为百万富翁

一般人认为,高尔夫这些年来的衰落,以2008年金融海啸为开端。在次贷危机中最受打击的金融企业和汽车企业,恰恰是高尔夫运动最热情的金主。2009年,受经济低迷影响,别克结束与全世界最大型的高尔夫巡回赛美国巡回赛长达五十年的合作。其他陆续告别高尔夫界的品牌还有奔驰、美国银行等等。美巡赛当年一共失去了四家赛事冠名赞助商。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巡回赛,欧洲本土赞助商纷纷撤资。在欧巡赛昔日的重要市场西班牙,全盛时期曾一年举行七场赛事,但如今仅剩下一场西班牙公开赛。这株“独苗”还是在西班牙名将塞尔吉奥·加西亚(Sergio Garcia)的名下基金会支持下才得以继续运作。

但从职业赛场的角度来看,高尔夫似乎还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市场。2009年次贷危机翌年,美巡赛奖金王老虎·伍兹(Tiger Woods)全年赢得六场赛事,收获1050万美元奖金。2015年,奖金王斯皮思少胜一场赛事,但多拿差不多两百万美元。更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是美巡赛的“百万富翁”数字。2009年,奖金过百万的美巡赛选手有91人;2015年,数字增加到102。这似乎足以证明,尽管有老合作伙伴离去,但美巡赛等顶级高尔夫品牌依然不乏吸金能力。

虽然曾经遭遇过别克退出赞助等打击,但美巡赛已经从金融海啸中恢复过来

职业比赛的收视貌似也很乐观。美巡赛专员蒂姆·芬臣(Tim Finchem)早前接受福布斯采访的时候说:“2014-2015赛季,美巡赛收视率比较早的赛季上升22%,有超过一亿美国观众观看过我们的赛事转播。我们的网站流量达到4.57亿,每月平均独立访问IP达到800万。在社交网络平台,美巡赛的官方帐号和其他球员帐号,合计有4000 粉丝。”

球员收入水涨船高,球迷观赛热情飙升,这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但对于直接接触消费者群体的商家来说,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球场关闭阿迪割肉高尔夫消费市场“王小二过年”

根据美国高尔夫基金会(NGF)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美国的打球人数持续下降,五年内减少了超过100万人。按照高尔夫人口每年打18轮球(NGF设定的参考线)、每轮最低1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1.8亿的收入因此蒸发。还有700家左右的球场因为生意不景气而在近些年来关门。

也许泰勒梅很快就会和三道杠再无关系

直接与打球相关的收入减少,其他周边产业也收到拖累。NGF指出,2013年有160家球场关闭了球场商店。消费市场的动荡甚至影响到阿迪达斯这样的巨头。5月,阿迪达斯宣布将出售旗下的三个高尔夫品牌——泰勒梅(主营综合性打球装备)、亚当斯(主营推杆)以及阿什沃思(主营服饰)。根据阿迪达斯公布的数据,阿迪达斯高尔夫系列产品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比2015年同期减少了500万欧元。早在去年,出售泰勒梅的消息已经传出,这个业界领先的高尔夫品牌的销量一年不如一年,以每年26%的速度下滑。

尽管一些高尔夫组织的官员以“天气不好”等理由,解释实际高尔夫参与人数的减少。但这似乎没有太多说服力。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CEO麦克·戴维斯(Mike Davis)不得不聊以自慰:“过去十年我们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别让球迷失去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但18届大满贯冠军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的意见并不是这样。他在2013年批评如今高尔夫越来越远离人民。由于球具科技的发展以及运动员体质的上升,如今的高尔夫球手开球更远,而开球距离恰恰是决定选手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赛事的主办方为了避免长打高手越来越容易打出低杆数,不断把球场难度加大,包括拉长球场距离。但对于普通球迷来说,他们面对难度更高的球场,却没有相应提升的实力,热情很容易消减。尼克劳斯在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评价这种现象:“我宁愿在三个小时内就打完比赛。”

新科美国公开赛冠军达斯汀·约翰逊就以开球距离闻名,现代球场为了考研这些“长打手”而改建得难度越来越大,这可苦了普通的业余球迷

尼克劳斯还在另外一个场合批评道,就算在职业赛场,难度加大也影响高尔夫发展。选手们打比赛时需要更仔细地研究策略,造成打球效率下降。“以前我打英国公开赛,三到三个半小时就搞定……现在的球员几乎要花五个小时。”尼克劳斯说,“比赛时间越长,就越难让观众一直保持关注。”

年轻一代对高尔夫关注的减少越来越明显。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每1000名美国高中生有149人打高尔夫,比五年前减少了九人,而过去在美国并不流行的足球,以及新兴运动越野跑等等,参与人数正在上升。《华盛顿邮报》表示,18-30岁的高尔夫参与者与十年前相比减少了35%。戴维斯“保持球迷兴趣”的目标,至少在年轻群体中遇到巨大挑战。

高尔夫太老化 还得奥运会拯救?

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热潮和快节奏社会下长大,难免离“老态龙钟”的高尔夫越来越远。除了电子游戏、社交网站、影视音乐等娱乐产品降低了他们走出户外的热情,年轻群体在运动选择方面也更青睐于路跑、健身这些轻装上阵或者塑造体型的运动。

现代高尔夫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直秉承诚实和自律两大核心概念,这可能是高尔夫最大的教化价值。但围绕着这项运动的一些条条框框,却又充满过时的中产阶级趣味——例如长篇累牍的规则、死板的衣着要求、严格的手机禁令、封闭的会员制度。《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中透露了一位女球友的抱怨。她在一家较知名的球场打球,因为穿了网球裙而被斥责不得体——那条裙子其实符合高尔夫规则对女士裙的长度要求。高尔夫领域的惯性歧视可见一斑。

国内著名高尔夫媒体人、《高尔夫大师》出版人张剑虹在最近的专栏中专门批评高尔夫因循守旧的现象:“高尔夫的孤芳自赏和墨守成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想生存下去,还想发展壮大,就得革命,就得扬长避短,否则年轻人就会离你越来越远,真的变成老头子运动了。”张剑虹尝试办一场职业球员、业余球员一起争夺奖金的比赛,打破业余球员不能拿奖金的桎梏,作为挑战高尔夫传统的一枪。

麦克罗伊与前女友、网球名将卡洛琳·沃兹尼亚奇(Caroline Wozniacki),按照高尔夫传统,沃姐这样的大圆领T恤不能进场

但高尔夫暂时还不愿意承受这种激进的策略。他们把推广高尔夫的希望,寄托在奥运会。

高尔夫运动的个人色彩浓厚,很少夹杂所谓的国家情感,因此长期与奥运会这种不无民族情意结的大赛绝缘。但两大高尔夫规则制定组织USGA和英国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俱乐部(R&A)认为,高尔夫的发展不能离开奥运会。奥运会高尔夫将给球员们一个获得国家自豪感的机会,同时也令更多普通大众认识这项打着健康旗号、却有点“曲高和寡”的运动。

于是高尔夫业界合力为高尔夫入奥而奔走,包括伍兹、女球王安妮卡·索伦斯坦(Annika Sorenstam)都为此呐喊。2009年,国际奥委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年会上正式投票通过高尔夫入奥,里约奥运会将见证高尔夫回归。

2012年奥运年时,很多球员都表达了对奥运的渴望。当时的球坛头牌、北爱尔兰人麦克罗伊甚至还头疼到时候应该代表英国还是爱尔兰代表团参加奥运。但在6月份,麦克罗伊以及曾经在申奥期间出力的前大满贯冠军、斐济名将辛格,均宣布退出奥运。

退赛罪魁祸首 病毒抑或经济利益?

寨卡病毒是目前退赛球员们使用的最基础理由,但是背后似乎还有隐情。因为没有多少项目像高尔夫这样掀起连串顶级明星退出风波——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也宣布放弃里约之行,而NBA与高尔夫类似,都有曾经不重视奥运的历史。

目前在奥运候选名单上的美国名将扎克·约翰逊(Zach Johnson)说得更明白。“我不清楚高尔夫是否一定要出现在奥运会中,就和篮球、足球一样。球员们肯定希望参加世界杯、NBA,多过争夺奥运金牌。”两届大满贯冠军同时说道,自己更愿意参加年底的莱德杯。

莱德杯是高尔夫球中的异数——一项团体赛事。每隔两年,美国和欧洲地区的顶尖球手分别组队对抗。这是高尔夫领域中最有号召力的团队赛,欧美球手均以能出战莱德杯为豪。

由美国人对欧洲人的莱德杯同样有一定的为国争光味道,其影响力比奥运会高尔夫更高

这反映出奥运会高尔夫的尴尬——虽然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号,但高尔夫人总体还是不买账。这令另一位老球王约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非常气愤。“为国而战比为自己比赛重要得多!不管你有多累,国家召唤你你就应该出席!”他批评最早宣布退出奥运的澳大利亚名将亚当·斯科特。

尼克劳斯则担心巨星缺阵影响高尔夫在未来的发展。“我感到伤心,也担心这一届之后高尔夫还能不能继续留在奥运会。”

事实上,当初高尔夫业界众志成城游说国际奥委会,刚好就是高尔夫遭遇金融海啸打击的时候。奥运会的品牌价值有目共睹,高尔夫界希望能借此来提升这项运动的号召力,增加与赞助商谈判的资本。

如今职业高尔夫赛事确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优秀球员们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这一出退赛肥皂剧,颇有一点“过桥抽板”的味道。奥运赛程设置在美巡赛期间,而且是年度最后一场大满贯赛PGA锦标赛刚结束、美巡赛联邦快递杯(这项赛事的总冠军能拿到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季后赛即将开战的时期。参加奥运很有可能影响球员在职业赛场的发挥——影响球员的赚钱进度。

天才少女、女子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宝璟没有男子球手们矫情,她用“梦想成真”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奥运之战

用经济角度看待高尔夫退赛风波,虽然比较市侩,但不是捕风捉影。吸金能力弱得多的女子高尔夫就没闹出这么多的争议。一众当红球手高宝璟、朴仁妃、莱克西·汤普森(Lexi Thompson)、史黛西·刘易斯(Stacy Lewis)都在奥运参赛名单中。其中刘易斯甚至还说,这么多男子球手退赛实在“令人失望”。

说到底,奥运的号召力不足够让男子高尔夫的大牌们投入身心。这令业界的官员们很是尴尬。IGF主席彼得·道森(Peter Dawson)无奈地说:“这对高尔夫影响不好。”不管“看不见的手”是否真的影响到明星们的参赛欲望,总之高尔夫回归奥运会一战,因多名高手缺阵而失色不少。

整个业界因为高尔夫对“传统”的傲慢主张而流失受众,明星们对奥运会的傲慢态度又会不会导致高尔夫无法逗留在全世界最瞩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中、最终失去更多的公众露面机会?里约奥运会,大概真的是高尔夫的一个危机关口。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尔夫好不容易挤进奥运,为什么斯皮思等巨星都不鸟它?

里约奥运会,大概真的是高尔夫的一个危机关口。

作者:freelee

体育大生意记者

北京时间7月12日,国际高尔夫联合会(IGF)宣布,两届高尔夫大满贯冠军、“小飞人”乔丹·斯皮思(Jordan Spieth)将不会参加下个月巨星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至此,世界排名前四的四位球手——杰森·戴伊(Jason Day)、达斯汀·约翰逊(Dustin Johnson)、斯皮思与罗里·麦克罗伊(Rory McIlroy)——悉数因为巴西的寨卡病毒危机而退出奥运会。其他退赛的名将还有澳大利亚双雄亚当·斯科特(Adam Scott)、马克·莱什曼(Marc Leishman),斐济老将维杰·辛格(Vijay Singh),南非高手路易·乌修仁(Louis Oosthuizen)等。

对于高尔夫界来说,里约奥运会本来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自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后,高尔夫项目首次重返奥运大家庭。然而“BIG 4”退赛后,高尔夫星光瞬间黯淡。加上近年来的高尔夫产业萎缩、球迷减少等悲观论调,高尔夫似乎又走到一个危机关口。

走出次贷阴霾 职业球员轻松成为百万富翁

一般人认为,高尔夫这些年来的衰落,以2008年金融海啸为开端。在次贷危机中最受打击的金融企业和汽车企业,恰恰是高尔夫运动最热情的金主。2009年,受经济低迷影响,别克结束与全世界最大型的高尔夫巡回赛美国巡回赛长达五十年的合作。其他陆续告别高尔夫界的品牌还有奔驰、美国银行等等。美巡赛当年一共失去了四家赛事冠名赞助商。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巡回赛,欧洲本土赞助商纷纷撤资。在欧巡赛昔日的重要市场西班牙,全盛时期曾一年举行七场赛事,但如今仅剩下一场西班牙公开赛。这株“独苗”还是在西班牙名将塞尔吉奥·加西亚(Sergio Garcia)的名下基金会支持下才得以继续运作。

但从职业赛场的角度来看,高尔夫似乎还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市场。2009年次贷危机翌年,美巡赛奖金王老虎·伍兹(Tiger Woods)全年赢得六场赛事,收获1050万美元奖金。2015年,奖金王斯皮思少胜一场赛事,但多拿差不多两百万美元。更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是美巡赛的“百万富翁”数字。2009年,奖金过百万的美巡赛选手有91人;2015年,数字增加到102。这似乎足以证明,尽管有老合作伙伴离去,但美巡赛等顶级高尔夫品牌依然不乏吸金能力。

虽然曾经遭遇过别克退出赞助等打击,但美巡赛已经从金融海啸中恢复过来

职业比赛的收视貌似也很乐观。美巡赛专员蒂姆·芬臣(Tim Finchem)早前接受福布斯采访的时候说:“2014-2015赛季,美巡赛收视率比较早的赛季上升22%,有超过一亿美国观众观看过我们的赛事转播。我们的网站流量达到4.57亿,每月平均独立访问IP达到800万。在社交网络平台,美巡赛的官方帐号和其他球员帐号,合计有4000 粉丝。”

球员收入水涨船高,球迷观赛热情飙升,这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但对于直接接触消费者群体的商家来说,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球场关闭阿迪割肉高尔夫消费市场“王小二过年”

根据美国高尔夫基金会(NGF)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美国的打球人数持续下降,五年内减少了超过100万人。按照高尔夫人口每年打18轮球(NGF设定的参考线)、每轮最低1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1.8亿的收入因此蒸发。还有700家左右的球场因为生意不景气而在近些年来关门。

也许泰勒梅很快就会和三道杠再无关系

直接与打球相关的收入减少,其他周边产业也收到拖累。NGF指出,2013年有160家球场关闭了球场商店。消费市场的动荡甚至影响到阿迪达斯这样的巨头。5月,阿迪达斯宣布将出售旗下的三个高尔夫品牌——泰勒梅(主营综合性打球装备)、亚当斯(主营推杆)以及阿什沃思(主营服饰)。根据阿迪达斯公布的数据,阿迪达斯高尔夫系列产品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比2015年同期减少了500万欧元。早在去年,出售泰勒梅的消息已经传出,这个业界领先的高尔夫品牌的销量一年不如一年,以每年26%的速度下滑。

尽管一些高尔夫组织的官员以“天气不好”等理由,解释实际高尔夫参与人数的减少。但这似乎没有太多说服力。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CEO麦克·戴维斯(Mike Davis)不得不聊以自慰:“过去十年我们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别让球迷失去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但18届大满贯冠军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的意见并不是这样。他在2013年批评如今高尔夫越来越远离人民。由于球具科技的发展以及运动员体质的上升,如今的高尔夫球手开球更远,而开球距离恰恰是决定选手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赛事的主办方为了避免长打高手越来越容易打出低杆数,不断把球场难度加大,包括拉长球场距离。但对于普通球迷来说,他们面对难度更高的球场,却没有相应提升的实力,热情很容易消减。尼克劳斯在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评价这种现象:“我宁愿在三个小时内就打完比赛。”

新科美国公开赛冠军达斯汀·约翰逊就以开球距离闻名,现代球场为了考研这些“长打手”而改建得难度越来越大,这可苦了普通的业余球迷

尼克劳斯还在另外一个场合批评道,就算在职业赛场,难度加大也影响高尔夫发展。选手们打比赛时需要更仔细地研究策略,造成打球效率下降。“以前我打英国公开赛,三到三个半小时就搞定……现在的球员几乎要花五个小时。”尼克劳斯说,“比赛时间越长,就越难让观众一直保持关注。”

年轻一代对高尔夫关注的减少越来越明显。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每1000名美国高中生有149人打高尔夫,比五年前减少了九人,而过去在美国并不流行的足球,以及新兴运动越野跑等等,参与人数正在上升。《华盛顿邮报》表示,18-30岁的高尔夫参与者与十年前相比减少了35%。戴维斯“保持球迷兴趣”的目标,至少在年轻群体中遇到巨大挑战。

高尔夫太老化 还得奥运会拯救?

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热潮和快节奏社会下长大,难免离“老态龙钟”的高尔夫越来越远。除了电子游戏、社交网站、影视音乐等娱乐产品降低了他们走出户外的热情,年轻群体在运动选择方面也更青睐于路跑、健身这些轻装上阵或者塑造体型的运动。

现代高尔夫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直秉承诚实和自律两大核心概念,这可能是高尔夫最大的教化价值。但围绕着这项运动的一些条条框框,却又充满过时的中产阶级趣味——例如长篇累牍的规则、死板的衣着要求、严格的手机禁令、封闭的会员制度。《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中透露了一位女球友的抱怨。她在一家较知名的球场打球,因为穿了网球裙而被斥责不得体——那条裙子其实符合高尔夫规则对女士裙的长度要求。高尔夫领域的惯性歧视可见一斑。

国内著名高尔夫媒体人、《高尔夫大师》出版人张剑虹在最近的专栏中专门批评高尔夫因循守旧的现象:“高尔夫的孤芳自赏和墨守成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想生存下去,还想发展壮大,就得革命,就得扬长避短,否则年轻人就会离你越来越远,真的变成老头子运动了。”张剑虹尝试办一场职业球员、业余球员一起争夺奖金的比赛,打破业余球员不能拿奖金的桎梏,作为挑战高尔夫传统的一枪。

麦克罗伊与前女友、网球名将卡洛琳·沃兹尼亚奇(Caroline Wozniacki),按照高尔夫传统,沃姐这样的大圆领T恤不能进场

但高尔夫暂时还不愿意承受这种激进的策略。他们把推广高尔夫的希望,寄托在奥运会。

高尔夫运动的个人色彩浓厚,很少夹杂所谓的国家情感,因此长期与奥运会这种不无民族情意结的大赛绝缘。但两大高尔夫规则制定组织USGA和英国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俱乐部(R&A)认为,高尔夫的发展不能离开奥运会。奥运会高尔夫将给球员们一个获得国家自豪感的机会,同时也令更多普通大众认识这项打着健康旗号、却有点“曲高和寡”的运动。

于是高尔夫业界合力为高尔夫入奥而奔走,包括伍兹、女球王安妮卡·索伦斯坦(Annika Sorenstam)都为此呐喊。2009年,国际奥委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年会上正式投票通过高尔夫入奥,里约奥运会将见证高尔夫回归。

2012年奥运年时,很多球员都表达了对奥运的渴望。当时的球坛头牌、北爱尔兰人麦克罗伊甚至还头疼到时候应该代表英国还是爱尔兰代表团参加奥运。但在6月份,麦克罗伊以及曾经在申奥期间出力的前大满贯冠军、斐济名将辛格,均宣布退出奥运。

退赛罪魁祸首 病毒抑或经济利益?

寨卡病毒是目前退赛球员们使用的最基础理由,但是背后似乎还有隐情。因为没有多少项目像高尔夫这样掀起连串顶级明星退出风波——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也宣布放弃里约之行,而NBA与高尔夫类似,都有曾经不重视奥运的历史。

目前在奥运候选名单上的美国名将扎克·约翰逊(Zach Johnson)说得更明白。“我不清楚高尔夫是否一定要出现在奥运会中,就和篮球、足球一样。球员们肯定希望参加世界杯、NBA,多过争夺奥运金牌。”两届大满贯冠军同时说道,自己更愿意参加年底的莱德杯。

莱德杯是高尔夫球中的异数——一项团体赛事。每隔两年,美国和欧洲地区的顶尖球手分别组队对抗。这是高尔夫领域中最有号召力的团队赛,欧美球手均以能出战莱德杯为豪。

由美国人对欧洲人的莱德杯同样有一定的为国争光味道,其影响力比奥运会高尔夫更高

这反映出奥运会高尔夫的尴尬——虽然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号,但高尔夫人总体还是不买账。这令另一位老球王约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非常气愤。“为国而战比为自己比赛重要得多!不管你有多累,国家召唤你你就应该出席!”他批评最早宣布退出奥运的澳大利亚名将亚当·斯科特。

尼克劳斯则担心巨星缺阵影响高尔夫在未来的发展。“我感到伤心,也担心这一届之后高尔夫还能不能继续留在奥运会。”

事实上,当初高尔夫业界众志成城游说国际奥委会,刚好就是高尔夫遭遇金融海啸打击的时候。奥运会的品牌价值有目共睹,高尔夫界希望能借此来提升这项运动的号召力,增加与赞助商谈判的资本。

如今职业高尔夫赛事确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优秀球员们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这一出退赛肥皂剧,颇有一点“过桥抽板”的味道。奥运赛程设置在美巡赛期间,而且是年度最后一场大满贯赛PGA锦标赛刚结束、美巡赛联邦快递杯(这项赛事的总冠军能拿到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季后赛即将开战的时期。参加奥运很有可能影响球员在职业赛场的发挥——影响球员的赚钱进度。

天才少女、女子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宝璟没有男子球手们矫情,她用“梦想成真”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奥运之战

用经济角度看待高尔夫退赛风波,虽然比较市侩,但不是捕风捉影。吸金能力弱得多的女子高尔夫就没闹出这么多的争议。一众当红球手高宝璟、朴仁妃、莱克西·汤普森(Lexi Thompson)、史黛西·刘易斯(Stacy Lewis)都在奥运参赛名单中。其中刘易斯甚至还说,这么多男子球手退赛实在“令人失望”。

说到底,奥运的号召力不足够让男子高尔夫的大牌们投入身心。这令业界的官员们很是尴尬。IGF主席彼得·道森(Peter Dawson)无奈地说:“这对高尔夫影响不好。”不管“看不见的手”是否真的影响到明星们的参赛欲望,总之高尔夫回归奥运会一战,因多名高手缺阵而失色不少。

整个业界因为高尔夫对“传统”的傲慢主张而流失受众,明星们对奥运会的傲慢态度又会不会导致高尔夫无法逗留在全世界最瞩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中、最终失去更多的公众露面机会?里约奥运会,大概真的是高尔夫的一个危机关口。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